二月的昌江漫山紅遍,層林盡染。霸王嶺下,昌化江畔,一株株高大挺拔的木棉正爭相怒放,火紅的花瓣讓霸王嶺的主色調變成紅色,而紅得像火的,不僅僅是那鮮豔的木棉花,還有昌江越來越旺的旅遊,和昌江黎族群眾越來越旺的日子。小小的木棉花,給昌江帶來的,不僅僅是美景,更是前景。
近年來,昌江主打「木棉牌」,不僅成功拿到了「中國木棉之鄉」的稱號,更是通過木棉「牽線搭橋」,把全域旅遊這一概念做得風生水起。隨著旅遊熱度升溫,原本山區的農民也開始吃上「旅遊飯」,依靠旅遊脫貧致富,日子越來越紅火。
昌化江畔木棉紅-徒步活動領導嘉賓發令 徒步活動開始
當木棉遇到文藝:名家紛至沓來
沒有人知道,霸王嶺下的木棉是誰最先種下的,但最先發現這裡的美,並向外界廣泛推介的,卻是一群藝術家。
「對於昌江木棉最早成規模的宣傳推廣開始於2008年前後。」昌江縣文化宣傳系統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2008年前後,縣裡領導認為應該挖掘木棉的深度價值,決定先從文化入手,號召本地的藝術家們開始以木棉為主題進行文藝創作,宣傳推廣昌江的木棉。
這場「木棉+文化」的活動逐年升溫,在2012年達到了第一個小高潮。
昌江縣委書記林東參與徒步活動
這一年的春天,首屆「『昌化江畔木棉紅』全國藝術名家文化之旅」活動在昌江盛大舉行,與會的嘉賓,全是文藝界的重量級人物——王持久、陳道斌、葉用才、韓貴群、吳東民、吳善璋、張道興、劉健、邱華棟、王必勝、趙光明、叢永莉、韓少功、蔣子丹等40多名全國知名文化學者、民間文學藝術家、美術家、書法家、詩人、音樂人等,在昌江講學、參觀、採風、進行藝術創作。
「那次陣容空前,宣傳力度也很大,昌江的木棉一下子就『火』了起來。」時任昌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現任昌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何順勁介紹,藝術家們以昌江木棉為主題創作的文章、書畫、詩歌、散文、照片等,給昌江木棉做了一次「大廣告」,讓昌江木棉名揚天下。
昌化江畔木棉紅-徒步活動現場
隨後,利用這些作品,昌江到海口、廣州等地舉辦各類展覽,進一步提升了木棉紅、棋子灣、霸王嶺等昌江美景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順勢打造了「昌化江畔木棉紅」「芒果飄香昌江情」「激情玩海棋子灣」等旅遊品牌。
當木棉遇到旅遊:到訪遊客「井噴」
「對不起,我們酒店房間已經滿了,您看看其他家還有嗎?」2月18日晚,海南銀灣美高梅花園酒店的前臺工作人員向準備前來入住的遊客這樣解釋。其實不僅僅是這家酒店,稍微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在木棉開花的2月和3月,昌江的酒店如果不是提前預定,很難拿到房間。從另一個側面也能印證昌江木棉旅遊的火爆,2月9日,「昌江黎鄉美·木棉滿天紅」2017昌化江畔木棉紅徒步活動的通知發出不足半天,活動的名額就已經被報滿。
昌化江畔木棉紅-徒步活動現場
一組數據或許可以看出昌江木棉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2016年,昌江接待過夜遊客的人數為85.96萬人次,旅遊收入5.2億元,同比漲幅均超過20%。而在去年的木棉開花期間,昌江接待的過夜遊客人數為19.6萬人次,佔全年接待人數的22.8%。也就是說,2016年木棉花為昌江旅遊的貢獻超過五分之一。
有人認為,昌江木棉旅遊的火爆絕非偶然,除了昌江木棉本身的吸引力之外,踩準了「自駕遊」的興起和「全域旅遊」打造的節奏,也是昌江木棉旅遊成功的重要原因。
昌化江畔木棉紅-徒步活動現場
同時,遊客的「井噴式」增長,也暴露出昌江旅遊軟硬體配套方面的不足。當前,昌江全縣旅遊酒店90餘家,可提供床位6000餘個,高峰期經常會出現「一房難求」的景象。不少遊客只好去白沙、東方等周邊市縣入住。來自海口的自駕遊團隊一行近20人,在昌江欣賞完木棉用餐時,一個小時僅上了三個菜,了解原因才發現,當天用餐的遊客太多,飯店只有兩個廚師,忙不過來,最終,因著急趕回海口,一行人只好提前買單。
名家書畫展給現場增添了一筆藝術色彩
「這些問題我們都已經意識到了,並正在有針對性的完善。」昌江縣旅遊委主任黃玉寧表示,昌江的旅遊軟硬體配套正在進一步完善。
當木棉遇到扶貧:農民吃上「旅遊飯」
在昌江,最美的木棉在七叉鎮,這裡有聲名遠揚的「梯田木棉」,也有昌化江畔的「江景木棉」,但長期以來,這裡依靠傳統的耕種方式維生,一畝甘蔗、三分水田,往往是村民收入的全部,雖然守著天堂般的美景,但農民的錢袋子卻一直癟著。
活動現場的鄉村集市和鄉村小吃受熱捧
隨著昌江木棉旅遊的火爆,這裡的農民也吃上了「旅遊飯」。
當得知「昌江黎鄉美·木棉滿天紅」2017昌化江畔木棉紅徒步活動2月18日在七叉鎮百年芒果園舉行,附近的村民老符,早早就帶著自家種的甘蔗和榨汁機趕到現場,準備為當天參加活動的遊客提供鮮榨甘蔗汁,這一天,他賺了好幾百元,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同時,附近村民也將自家的椰子、蜂蜜的土特產拿出來銷售,手巧的婦女還擺起小攤,為遊客提供美味可口的本地小吃,也得到了廣大遊客的認可。
「有人就有錢。」昌江縣旅遊委主任黃玉寧告訴記者,現在來昌江看木棉的遊客越來越多,這裡農民參與旅遊的意識也增強了,都知道利用這裡的美景來賺取,他們發揮自身的優勢參與到旅遊活動中,為遊客提供各種服務,收入也明顯增加。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昌江為山區居民辦的一件實事。
七叉鎮寶山村委會下轄大章、寶山兩個自然村,是一個風景秀麗的黎族村寨。自2012年「昌化江畔木棉紅」文化之旅活動開展以來,每到木棉花季,漫山遍野的木棉花都會迎來大批遊客。位於寶山村的藝術名家「木棉園」景觀區於2016年12月動工建設,該項目規劃建設園林面積63畝,觀景平臺7個,景觀橋1座,景觀亭3個,道路建設總長936.5米。據項目技術負責人鍾漁介紹,目前項目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園件部分已完成95%,接下來將對園件兩側進行綠化、回填,預計2月底竣工。
昌江木棉美景
據介紹,自2013年「昌化江畔木棉紅」旅遊月活動開展以來,昌江已建成了寶山、白石嶺、大章等5個木棉觀景臺,建成並投入使用了昌化江畔觀景臺和百年芒果園停車場等4個生態停車場,新建或拓寬了部分旅遊通道,大大改善了木棉景觀區的旅遊環境,為昌江實現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目標奠定基礎。
遊客們在現場體驗霸王嶺高濃負氧離子空氣罐~
昌江縣委書記林東表示,2月底到3月初是昌江賞木棉花的最好時間,今年昌江縣計劃在2-3月組織開展「2017昌化江畔木棉紅徒步活動」、「木棉紅豔豔·最美在昌江」賞花、「石林探奇」棋子灣探險、「『摘』樂無窮」果園採摘體驗等11項活動,吸引遊客在昌江停留更長時間。這也就意味著,昌江的農民可以更好的吃上「旅遊飯」。
2月18日,當記者從七叉鎮返程時,前來看木棉的遊客依然絡繹不絕。昌江的木棉仍在競相綻放,也映紅了這裡的黎族同胞越來越好的日子。
昌江木棉美景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