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山島 ▼
東山島現在已經是一個國際旅遊島,位於福建省的南端,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由45個島嶼組成,總面積194平方公裡。人口約20萬,六個鄉鎮,以海產品捕撈加工和旅遊業為支柱產業。
景區比較集中在銅陵鎮,風動石景區、東門嶼景區、馬鑾灣景區、金鑾灣景區都在附近。在朋友的幫助下我們住進了南門灣真正的七層三室一廳海景房,與大海一路相隔,海浪聲不絕於耳。憑欄觀海,波濤拍岸,日出日落,雲捲雲舒,巨輪孤舟,曬漁收網各種景象一覽無餘。
島上配套有餐廳、客房、帳蓬、海鮮燒烤、垂釣、潛水等項目,特色餐飲「扇貝粥」更是美味可口,堪稱東山一絕。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影視工作者,至今已有 20多部的電影、電視劇在這裡拍攝。
我國首部科幻影片《珊瑚島上的死光》中的「馬太博士島」就是東門嶼。《西遊記》《海之戀》《八仙過海》等電影、電視劇,也都是將東門嶼作為外景的拍攝基地。如此吸引電視、電影、繪畫、攝影藝術家的,是她的自然景觀,是神韻天成,不需任何雕飾的天然美景。東門嶼因此也被稱為「天然影棚」。
馬鑾灣景區是東山最早開發的景區之一,海灣呈月牙形,視野極為開闊,海域海水清澈,無汙染、無暗礁、無鯊魚。東北角有"三支峰"、"媽廟山"為屏,東南角有赤嶼等四個小嶼護衛。景區整體呈海藍、沙白、林綠,綠林中隱現著紅牆綠瓦,自然景觀和海濱浴場各方麵條件得天獨厚,已成為閩南著名的會議中心和福建省的海濱渡假聖地。
這裡還有國家帆板訓練基地,時常如海上仙子般地各色帆板,在運動員的操控下飛速的從眼前飛過,那種感覺美妙絕倫。是肩扛「大炮」攝影師們追逐的目標。
▼ 六鰲半島 ▼
南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的這個午後,帶著你,一起去南方的小島,六鰲半島。感嘆時間的匆匆,手邊的幸福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手牽著手,走在沙灘上,讓兩行深深淺淺的腳印跟在身後。
白雲在天上,沙灘在腳下,踏著清涼的海水,耳邊有海浪聲與音樂。太平洋的季風帶來海面上溫潤的空氣,滋養著這片海灣。這裡種植著成片的木麻黃、熱帶植物,還有成片的風車,與這片海灣相映成趣。
在海潮聲中睜開雙眼,翡翠灣的陽光並未醒來。嫣紅的霞光,曖昧的呼喚,正如這遲遲不來的冬天。天空從深藍到透亮,嫣紅的霞光慢慢鋪陳開來,整片海面似乎也在慢慢地升溫,海浪隨著潮汐或漲或退,一切似乎正在慢慢甦醒過來,連海浪的聲音都變的更加的暢亮。
在清涼的海水中走著,慢慢地就忘了時間,而此時此刻,太陽正從海平面上透出第一道光線,將溫暖的陽光灑在海面上,隨著海浪的漲落,閃爍著金光,亮起了整個海灣。
「 看 星 星 不 如 看 螢 火 蟲 」
夏天看星星?浪漫。夏天看螢火蟲?又特別又浪漫,絕對不落俗套。在充滿風情的南靖土樓,追著螢火蟲的影子,與自然親密接觸。
▼ 南靖土樓看螢火蟲 ▼
我所在的城市才入夏,福建南靖土樓的朋友就告訴我:今夏,他們那邊出現了大量的螢火蟲,甚至可以用「漫山遍野」一詞來形容。按耐不住衝動之心,也算是還童年一個夢想吧,我匆忙收拾了拍攝設備,買上一張動車票,便興衝衝地朝南靖土樓奔去。
我下榻的客棧位於南靖土樓的田螺坑景區內,一家叫「友緣驛站」的小客棧。因為觀賞螢火蟲的「賞螢夢幻谷」,就位于田螺坑景區旁的塔下村。客棧的老闆非常熱情,聽說我要去拍攝螢火蟲,便自告奮勇地答應,晚上開車送我過去。
田螺坑景區到夢幻谷開車約十分鐘。據說南靖土樓景區自2014年起,已舉辦過兩屆賞螢火蟲的大型活動,只不過今年的螢火蟲比往年出現的時間來得早,而且數量也比前兩年要多得多。
「賞螢夢幻谷」其實是塔下村的一條普通的山谷,因為螢火蟲大量的聚集,景區特意將此處山谷開闢為賞螢火蟲的基地。沿著山谷的溪流,還建了一條木製的步行棧道,全長約有二三公裡,棧道也是供遊客觀賞螢火蟲的地方。
由於我去的時間較早,「賞螢夢幻谷」還未正式對遊客開放,所以進夢幻谷拍攝,便成了我的獨家包場。夢幻谷的門口有保安看護,並提供長筒雨鞋的租賃,這也是為了保護遊客的安全。在大門口換上雨鞋,穿上長袖衣服,在脖子和手腕上抹上防蚊液,帶上用紅布包裹好的小手電筒,便扛著拍攝器材進了夢幻谷。
才進山谷,眼前才蒙上夜色的山谷,頓時有無數個亮點在我的視線裡遊走移動,那便是多年不見的螢火蟲了。兒時在老家的鄉下住過一段時間,那時夜晚的房前屋後,常常能見到飛舞的螢火蟲。從前鄉下的老家不通電,家裡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燈,室外基本沒有任何光汙染,所以那個時候見到螢火蟲,是最平常的事了。
螢火蟲對自己生存的環境要求近乎苛刻。目前全世界已發現的螢火蟲種類有2000多種,在中國僅有150餘種,隨著近幾十年來環境的變化,螢火蟲的生活空間受到嚴重擠壓,數量也不斷下降。螢火蟲怕光照、怕田間的農藥、怕噪音汙染、怕水資源遭到破壞……這也是為什麼現今很少有地方能觀賞到螢火蟲的緣故。
在中國古書《禮記》和《呂氏春秋》中,認為螢火蟲是腐草或爛掉的竹根變成的,其實螢火蟲就是普通的昆蟲。它喜棲於潮溼溫暖草木繁盛的地方,主要吃螺、貝類和水中的小動物。因體內的螢光素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從而產生黃綠色的光芒。不同的螢火蟲光芒持續的時間也各不相同,有的不到一秒鐘,有的可以持續好幾分鐘。
初夏的「賞螢夢幻谷」清風徐來,完全沒了白天的暑氣。當夜幕尚未全部降臨山谷時,迫不及待的螢火蟲就會從草叢間飛舞而起。夜色中,你看不清它的軀體,但能看到眼前時而圓弧、時而飛躍的亮線,一閃一閃,斷斷續續,把夜色裝扮成滿世界的光斑,似夢而非夢。
我之所以長途跋涉,不遠千裡去南靖土樓拍攝螢火蟲,並非為了其他,只是為了再次記錄一段兒時純真的夢,只是為了再續那通話世界的奇緣。
「 漫 步 悠 揚 古 村 」
石橋村位於南靖縣書洋鎮的西北角,這是一個很古老的村落,各種鄉土建築基本保存完好,充滿了自然感。
▼ 在石橋村遇見一段歲月 ▼
南靖縣跟永定縣接壤,這兩個縣都是以土樓文化出名的。而靠永定縣最近的村落,便是南靖縣書陽鎮的石橋村,村民翻過一座山頭,便能踏入永定縣的地界。
說是很久很久以前,這處山谷的三團溪上,橫跨著一塊巨大的天然石樑,溪水終年從石樑地下流向山下,石樑也成了人們渡河最便捷的橋梁。石樑底下曾住著一條黃泥鰍,能化作美女勾引過石樑的男青年,一旦勾上就把男青年一口吞下。這事後來傳到玉皇大帝耳中,大帝一怒,便出手斬了黃泥鰍。消息很快在當地百姓中傳開,人們才知道這天然的石橋下還有這樣的故事,於是「石橋「便在人們的口中叫開了。
真實版的石橋村,是個建村才不到六百年的小山村,歷史上曾被多個地方管轄,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石橋村才正式劃給當時南靖縣書陽鄉管理。石橋村的村址就建在「三團溪」的兩旁,村的三面均是山,依山流淌下來的「三團溪」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現在的順裕樓,並沒列入對外旅遊開發中,所以順裕樓還顯得清靜,基本沒有商業氛圍。樓內的空地上,村民散養的雞鴨四處遊走,老人坐在院子裡聊天喝茶,每日三餐前,院子裡依然飄著柴火燃燒過的焦味。只是大門口有村民貼了一張布告,大意是因缺乏維修土樓的基金,請進入土樓參觀的人捐助十元錢。
負責收捐助費的大爺見我是攝影師,還很熱情地告訴我,從土樓的另一扇門出去,那裡的山腳下有棵八百多年的古樹,一定要去拍拍。
順著老人指的方向,很方便的找到了那棵古樹,因為相比其周圍的樹木,它實在是鶴立雞群,高大挺拔。這是棵叫做「紅花香椿」的古樹,樹徑要有三個人合抱才能丈量。它栽種在一座廢棄的祠堂後面,老人說那邊原先還有幾棵同樣的樹,但都已經毀壞了。
一位老人、一座土樓、一棵古樹,也許生活中這樣的點滴很多,但在石橋村,卻是唯一,無法複製。但願這段歲月能夠持續下去,但願後來的人也能跟我一樣,能遇見這段歲月。
「 千 與 千 尋 一 般 的 奇 妙 森 林 之 旅 」
在漳州雲霄縣漳江出海口的海灘上,橫亙著一大片海底紅樹林。漲潮時,這些樹木被海水吞沒,或者僅僅露出綠色的樹冠,站在漳江出海口的海堤上,放眼遠眺,鬱鬱蔥蔥的紅樹林恍如漂浮的水上綠洲,在海風吹拂中,「綠」浪起伏,令人嘆為觀止。
▼ 嘆為觀止的海底森林 ▼
我們到達漳江口正值落潮期,從海灘露出的紅樹林看上去就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觀景的最佳位置就在碼頭邊的餐廳頂樓,老闆很熱情,帶我們上房頂拍照。一上去就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立刻有種「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即視感。
紅樹林的經典玩法,一是坐船,別一個就是步行木棧道。雲霄市政府挺給力的,投入811萬元建設雲霄紅樹林溼地公園,設保護區、觀光景點及木棧道。關鍵還不收門票哦,免費,免費,免費,重要事情說三遍。
從坐船的碼頭步行十分鐘到公園入口,門口即是觀鳥屋,可惜去的季節不對,鳥類非常少,據說10月候鳥遷徙的秋天,這兒簡直是飛鳥的天堂,走進森林深處,還可以和白鷺親密接觸呢。
看著蒼翠欲滴的樹林,聞著空氣中瀰漫的淡淡海鹹腥味兒,聽著白鷺歡愉的歌聲,感受微涼的海風,走在曲徑通幽的木棧道,時而滿目青翠,時而遮天蔽日,真是一個寧靜的水上森林。
紅樹林枝葉過於繁密,一旦從入口進入森林,便似迷宮一般,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但不管怎麼迷失,只要朝著向前的方向,就不知不覺地到了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