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的軍官姓名大都帶「馮」,其背後有何深意?

2020-12-21 騰訊網

德國軍官的姓名帶「馮」,還得追溯到普魯士時代的貴族軍人傳統!

「馮」是德語中"von"的音譯,有時也會被譯成「萬」,意思是「來自……」。

這個單詞一般是用在姓名中,因為古代德語民族同名的人很多,為了更好的區別,就會把「von」附在名字後面,再加上出生地名,即「來自某地的某某」。與荷蘭人姓名裡的「範」、俄國人的斯基差不多是一個意思。此外咱們在《三國演義》中所看到的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還有中世紀的歐洲騎士也會要報是誰人之子的,而且私生子沒有這個權利,紋飾上也有規定,以便區分。

總之有點自報家門的感覺!

在12世紀,隨著條頓騎士團(早期由德意志貴族組成)第三次十字軍東徵時獲得了大量土地,為了區分自己與本土居民,他們就想到了在名字中加前綴「von」的這個方法,這樣就可以凸現他們的尊貴。

發展到普魯士時期,這個詞則成了貴族的代稱,即「來自某家族的某某」,這個是由於歐洲古代的一個封建傳統。一般的貴族都會有封地,以此來表明其家族地位。

而眾所周知,普魯士是典型的軍國主義國家,那裡的貴族以軍人為主。在中世紀歐洲流行「嫡子繼承制」,只有長子可以繼承田園,財富。那麼剩下的這些「馮」姓子弟,為了不被餓死,只能通過積攢軍功來換取國王的恩典,畢竟有了軍功,財富、領地這些的都會滾滾而來,因此這又形成了以「馮」為主的軍人世家。也就是咱們所熟悉的「容克貴族」。

而且當年普魯士建國就是以軍隊起家,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條頓騎士團,軍隊是其立國之本,所以有著悠久的軍人貴族傳統。

於是在普魯士以及後來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時代,姓名帶「馮」的人非常多,最為著名的便是鐵血宰相俾斯麥了,其全名為奧託·馮·俾斯麥,即Otto von Bismarck。還有大名鼎鼎的陸軍元帥兼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

雖然後來到了魏瑪共和國時代,這些貴族特權被廢除被廢除,但是軍人貴族的依舊被傳承了下來,貴族們被允許將頭銜傳遞給其後裔,也就是「von」可以被保留在貴族後裔的姓名中,同時在德軍內部擔當軍官骨幹的,大都是軍人世家。

所以,二戰中德軍軍官中帶"von"的人就比較多了。納粹德國26名三軍元帥裡,帶「馮」的佔了一半 。

比如,埃裡希·馮·曼施坦因、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等等。

當然了,「馮」系大都出現在國防軍裡,黨衛軍並不多。因為納粹時代的國防軍基本曾經的普魯士軍官為主,而黨衛軍則是希特勒招募的「土匪」希特勒和他旗下的諸多黨衛軍高層出身都不高。比如希特勒是輟學的流浪畫家出身,大頭目希姆萊是前養雞場場主,宣傳部長戈培爾是前銀行出納員(正趕上經濟危機,海德堡大學的哲學博士也只能在銀行做櫃檯),而加入黨衛軍也成了許多底層青年快速致富,提升社會地位的捷徑。

雙方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這也是國防軍通常都看不起黨衛軍的原因之一,血統差距擺在那裡。當然,希特勒也是很不爽這些老「馮」們,當權後沒少打壓。其在1941年的大封元帥,其實就是在表示對於容克傳統軍人貴族的蔑視。

而在二戰之後,「馮」已經不太常見了,其一度被認為是落後、封建的代表,逐漸被人所捨棄。比如,德劇《冷杉溪》(我們的父輩第三部),伯爵女兒選擇嫁到了東德,毅然去掉了自己家族的「馮」,決絕的心理如同咱們當時「破四舊」一般。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德國二戰後徹底失去了盛產「馮」的東普魯士。

戰後被戰勝國認為「過於危險」的東普魯士慘遭波蘭和蘇聯瓜分。蘇聯因為在戰爭初佔領了波蘭東部地區,又不想還,於是,強行將奧德河-尼斯河一線以東的11萬平方公裡的德國領土在戰後都割給了波蘭,把德國的固有領土作為對波蘭被蘇聯佔走18萬平方公裡領土的補償。

比如,前文提及的著名軍事家馮·魯登道夫的老家波森,就是現在波蘭波茲南,屬於二戰後德國被割讓領土之一;還有,去年,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舉辦地,加裡寧格勒,本來叫做哥尼斯堡,是原東普魯士首都,曾被看做普魯士的龍興之地。

這樣,被割讓地區的德國700多萬原住民被沒收財產,一路辱罵著驅逐回了德國的新邊界內,逃難的人群裡面就包括諸多當年神氣無比的「馮「系列的容克貴族家族成員。

當然,也還是有的,比如,最近剛當選的歐盟新任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是個「馮」(von)系貴族後代,她爸當了14年州長,馮·德萊恩當選歐盟主席前,曾任德國國防部部長。

再往前是勞工部部長、聯邦家庭部長。她本人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呼啦啦的生了七個孩子,一群子女各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不難看出,「馮」系強大的基因力量。

相關焦點

  • 二戰帶金屬牌的德軍有多牛?連德國高級軍官都得怕三分
    導讀:二戰帶金屬牌的德軍有多牛?連德國高級軍官都得怕三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二戰帶金屬牌的德軍有多牛?
  • 為啥德國將領、名人的名字裡都會帶「馮」?
    咱們不難發現德國一些著名人物的名字裡都會帶個馮「von",比如奧託·馮·俾斯曼、埃裡希·馮·曼施坦因、保羅·馮·興登堡、漢斯·馮·塞克特等等。而且估摸不少人都發現這幫名字裡帶馮的往往都是貴族出生,然後問題來了,這個馮是啥意思?
  • 二戰時期這位德國軍官,竟因長得帥被無罪釋放
    你還別說,長得帥雖然不能當飯吃,但是卻可以救命啊,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其實真正算得上好看的人並不多,大家都是普通人,但是在二戰的時候,一名男子因為長得帥,反而救了他一命,那麼這個人到底有多帥呢?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的德國,在希特勒領導下就好像是發了瘋的野狗一般,開始在歐洲大肆的屠殺,佔領了很多的國家,自然也留下了不少的詬病,甚至還把猶太人逼到四處逃竄,後來德國在二戰時候選擇了投降,讓其他國家很是生氣,導致不少德軍的下場都很慘,他們在面對法庭制裁的時候,位置越高的軍官,就越容易被判了死刑,當然也有例外,就比如這個叫馬克思·溫舍的帥小夥。
  • 二戰中打仗最猛的十大名將,第1個日本軍官靠偷襲成名!
    二戰中打仗最猛的十大名將:埃裡希·馮·曼施坦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名將,德國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既精通戰略,又精通戰術的軍事指揮官之一,與隆美爾和古德裡安,並稱為二戰期間德國三大名將,並居首位。二戰中打仗最猛的十大名將: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德國的陸軍元帥,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
  • 二戰最牛的猶太人越獄:暗殺所有德國軍官,數百囚犯大逃亡
    文/快哉風看過二戰猶太人滅絕營(死亡集中營)慘狀的現代人,難免有一個疑問:為何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都馴順如羔羊,心甘情願被只有幾十個警衛的納粹屠殺——明知必死,他們為何不反抗?的確,絕大多數攜家帶口的猶太人選擇了忍耐屈服,但還是有勇於反抗的例子,比如風哥今天說的故事:索比堡大越獄,二戰期間猶太人在滅絕營中最成功的大規模越獄事件。
  • 守舊元帥:二戰德國軍官馮博克
    今天,我將向大家介紹一位著名名的德國軍人。他的名字前有一個字。與前一期一樣,這也是馮姓的將軍。眾所周知,只要以馮字開頭的將軍都是貴族。他們的祖先就是貴族軍人,代代相傳。「科斯琴科奧得河邊的神聖之火,」這是對今天介紹的角色的讚美。
  • 容克貴族組成的德國軍官團,如何讓德國走向萬丈深淵?
    當時的平民要麼沒有受過教育,要麼受教育程度極低,如果要將其培養為軍官,那麼難度實在是過大了。因此當時各國均有所謂的'軍人世家'或是貴族軍官,這些人構成了當時歐洲軍隊的核心力量。在拿破崙戰爭時期,軍官團因軍事改革出現的參謀系統而更具重要性,迅速成為了普魯士軍隊在新時代的核心 。至此,普魯士軍官團開始以軍事學校和出身為核心,形成了一個遍及德國軍隊的網絡,軍官團的勢力如此之大,對於普魯士及後來的德國影響力都極其巨大。
  • 二戰中值得敬佩的德國將領,為保護士兵,多次違抗希特勒的命令
    雖然在德國法西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人類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但是如果拋開戰爭的立場不說,無論是在二戰中還是今天,日耳曼民族都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二戰後,德國被一分為二,作為戰敗國,德國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地進行重建工作。
  • 德國海軍戰艦霸氣的名字從何而來?命名的將軍個個儀表不凡
    在二戰當中,德國海軍的艦船雖然不算多,但卻個個有著響亮的名字。除了只有編號的部分驅逐艦、魚雷艇等輔助艦船之外,德國在二戰中的主力軍艦名稱基本上只有兩個來源——人名和地名。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元帥二戰時德國海軍唯一一級完工服役的戰列艦就是大名鼎鼎的俾斯麥級,兩艘姐妹艦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聲名如雷貫耳。
  • 魯格P08物美價貴的二戰德國軍官標誌性裝備,令同盟軍羨慕不已
    一談到德國製造的產品,很多人的的第一印象就是精密,嚴格,正如德國人的性格一樣堅毅剛正,一絲不苟,因此也造就了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槍枝,其中的魯格P08就是一個傑出的代表。魯格P08是世界上第一把制式軍用半自動手槍,也是一戰,二戰最具有代表性的手槍,但是該槍生產工藝要求極高,構造複雜,零部件較多,成本也高,實際上是很不不適合戰爭時期大量配備的,因為實在是生產不過來,後期的維護工作也很艱巨。據稱截止到1942年為止,德軍一共製造了205萬支魯格P08,並且不斷進行改革,功能上趨於完善,在德軍服役達30年之久,成為二戰德國軍官的標誌性裝備之一。
  • 二戰時期的日本大佐到底有多威風,普通士兵終其一生也不可能
    不管是在亮劍中,還是在雪豹中,亦或者是在所有的抗日劇當中,大佐這樣一個軍銜一直都有出現,對於手下的日本士兵也都是可以隨意打罵的那種,權力似乎非常之大。這點的話,我們可以從亮劍中的一個小細節看出大佐到底有多威風。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兩次擬訂的軍銜等級都與當時國民黨軍隊的軍銜制相同,但由於受當時環境的制約,兩次擬訂的軍銜制度都未能實行。 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設4等14級。到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分3等10級。
  • 同樣沾滿鮮血,為何二戰後德國高級軍官很少被軍事法庭審判
    二戰結束以後,盟軍在德國和日本分別設立軍事法庭來對戰犯進行審判,即紐倫堡審判和東京審判。同盟國認定的23名戰犯中,只剩下21人接受審判,其中一個患重病,不能到庭,最後只有20人坐上了被告席,戈林等12名戰犯被判絞刑;魯道夫·沃爾特·理察·赫斯等3人被判終身監禁;4人被判處有期徒刑;3人被判無罪。
  • 二戰中的卡廷慘案到底有多慘?兩萬名波蘭軍官被蒙著眼睛擊斃
    說起二戰歷史,除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戰役,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名將,還有一個又一個無法辨明真相的謎團。而發生在1940年的卡廷慘案就是其中之一。關於這一事件,現在已經有一些機密檔案被逐漸解密,但是此事件的來龍去脈,一些喜歡二戰歷史的朋友可能並不清楚。
  • 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有那麼多「叛徒」呢?
    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有那麼多「漢奸」、「叛徒」呢 ?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現在很多人看到我國近代那麼多漢奸,幫助西方侵略者欺壓百姓,都會說我國出漢奸。甚至很多人擔心,一旦未來再起爭端,可能漢奸還會很多。但是其實這都不必擔心,因為漢奸並不是我國都有,很多國家漢奸都很多。最典型就是蘇聯,那是漢奸遍地。
  • 二戰德國戰敗後:320名女軍官集體自殺,出於信仰還是恐懼?
    二戰中德國戰敗,據說在這之後有320名納粹女軍官集體自殺,不知道她們是出於信仰還是出於恐懼?   都說戰場上是男人的天下,一般情況下女人是不被允許上戰場的,因為女士戰鬥力弱很可能就是去送人頭。
  • 二戰後連人帶地已從地球上抹去
    1701年,普魯士升格,由「公國」而為「王國」,在群雄環伺的地理格局大背景下,東西南北,瑞典,波蘭,俄國,奧地利,法國都是強國,標準的「四戰之地」,如此,他們推行的是中央集權,「先軍」體制。
  • 取而代之的是這4個字,背後有何深意?
    取而代之的是這4個字,背後有何深意?文/你終於屬於我什麼是民族英雄?那些為我國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就可以稱為「民族英雄」。在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的民族英雄,他們為國捨生忘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他們為了華夏民族的興旺,舍小我為大我,這樣樣的人,值得我們為他歌頌和讚揚,更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 二戰時期三部經典電影推薦
    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及第51屆金球獎的7項大獎。
  • 二戰時期匈牙利為何上了德國納粹的賊船?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呆萌的義大利給人們留下的刻板印象,連帶著所有納粹德國的盟友形象都變成了拖油瓶,戰場上要拖德國人後腿,見勢不妙就要背後捅刀。演講第一名,打仗不太行(圖片:wikipedia)▼1944年,一名匈牙利軍官與德國軍官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