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園新村坐落在南京長江路的一條巷子裡,已經成為了南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小眾旅遊景點之一。
梅園新村有很多民國時期的老建築,它們都很有特色,路邊是一排排法國梧桐,院中種植了蒼翠的松柏和鐵枝海棠。薔薇等芳香四溢的鮮花。
梅園新村是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中共代表團在南京參加和平談判時候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現在梅園新村已經專門設立了紀念館,整個紀念館由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國共南京談判史料陳列館、周恩來圖書館等設施組成。
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在這裡同國民黨政府進行了10個月零4天的談判。
中共辦公舊址的主要建築包括了一棟三層小樓和兩棟兩層小樓,在裡面設有辦事處、新聞機構、會議中心以及第十八集團軍駐京辦事處處長辦公室等設施,還有當時辦公人員居住的房間。
梅園新村十七號、三十號和三十五號都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公原址。十七號是代表團對外辦事機構,有外事組、新聞組、軍事組、婦女組及八路軍駐京辦事處等。三十號是周恩來和鄧穎超辦公和住宿的地方。三十五號為董必武和李維漢等住地。葉劍英也在此住過。
周恩來圖書館是國內首家專門研究周恩來的機構,我們在圖書館中可以看到很多與周恩來一生事跡有關的書籍和資料。
圖書館收藏了有關周恩來的諸多著作、文獻、照片和影像資料,詳細的介紹了他一生的偉大事跡和歷史貢獻。在梅園新村,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很多民國時期的老建築,更可以重溫歷史,緬懷為正義和解放事業英勇犧牲的先烈。
22號,原國防部監視站。
南京梅園新村東北側,是名為"雍園"的民國建築群。這裡道路整潔,綠樹成蔭,公館林立,形態各異。
雍園1號是小諸葛白崇禧的公館,這棟西式洋樓建築在20世紀40年代被白崇禧租下並稍加裝修,作為自己的住宅和公館,該館高兩層,圍牆高達2.6米,圍牆上還有鐵絲網,防衛非常嚴密。1948年李宗仁競選"副總統"時,這裡成為實際上的競選決策機關。
臺灣作家白先勇是白崇禧的第八個孩子,他1987年來南京故裡重遊後,寫下《石頭城下的冥思》一文:"1987年再回大陸,上海蘇杭,訪舊有之,更多的是賞心樂事……找到了南京舊居,大悲巷雍園一號的房子依然無恙,連附近的巷陌、比鄰的梅園新村也沒有多大變動"。
雍園民國建築群北側是桃園新村民國建築群
桃源新村建築群東至楊吳城壕,南至中山東路,西至南空部隊,北至竺橋(巷),佔地面積約2.6公頃。這裡共有26幢風格不一的民國建築,其中聯排住宅5組9幢,最長的一幢長達52米。因蝸居於小巷深處,桃源新村建築實體及綠化等多年來未遭受大的破壞。桃源片區的民國建築多半是提供給國民政府的公務員居住,它的建築立面多為為杏黃色,富有南京地方特色。
桃源新村13—14號是鄭介民公館,兩幢樓1947年後分別給了國民黨聯勤總部財務司長戴丹山、國民黨國防部長秦一江作為寓所。
鄭介民,看過諜戰劇的都知道他是戴笠飛機失事後的保密局局長,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了。
梅園新村的對面,叫鍾嵐裡,是一排新式的石庫門建築,據說這裡曾作為國民政府的軍統監視站,密切關注周恩來及其他中共代表團成員的一舉一動。
梅園新村是南京的歷史文化街區,以成片的民國建築、小樓、灰牆、青瓦、名人故居和參天的法桐樹,形成其獨特的民國風情成為南京最具魅力的城市名片之一。
梅園新村在民國時期是全國的政治中心,軍事中心,宗教中心和醫學中心。歷史上的梅園新村見證了國民革命的成功,國共的政治博弈,國民黨的內鬥。
高大的梧桐樹,斑駁的民國建築,深邃的街巷以及已經滲透進它們的那段歷史,現在的梅園新村為我們留下了一扇窺探民國政治,宗教,文化和各階層人士生活的窗口。在這裡,從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公館到社會精英、普通職員的住所,每一幢洋樓都有著一段滄桑的歷史靜待感興趣的人們去發現;每一條街巷都承載著往日的輝煌與悲涼。江南梅雨的季節,陰霾的天氣正是到梅園新村感受歷史和民國文化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