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先喝飲料後結帳,被要求原價10倍賠償!超市:先喝就算盜竊

2020-12-25 萌孩控

老話常說:「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如果家長不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做好管教,那麼長大後再想管孩子那就太晚了!可大多時候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如果提前對孩子過於嚴苛,也許會達到反作用。

一、孩子先喝飲料後結帳,被要求10倍賠償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主要是他們沒有成年人的思維能力,大多時候行為舉止全憑本能,所以也就會經常出現犯錯行為。就像前兩天,有位寶媽因為孩子喝飲料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一度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

事情是這樣的:最近天氣比較冷,很多家長接孩子放學的時候,都會去超市買一瓶熱飲料或者牛奶。可是,有位寶媽帶著4歲兒子剛選購完飲料,看到排隊的人比較多,寶媽就和孩子在超市逛了起來。

購物中途,孩子覺得口渴拿著飲料就喝了,當時寶媽制止也沒來得及。這時,寶媽想著反正都是要付錢的,只要把瓶子拿去櫃檯結帳應該無傷大雅,畢竟孩子只有4歲算不上很大的錯誤。

就在付帳的時候,寶媽主動把飲料瓶給櫃員,結果對方提出十倍賠償!用超市員工的話說:「我們超市有相關規定,在沒有結帳前出現私自開包裝或飲食的情況,一律按照盜竊行為來算,並且要付十倍賠償!」

起初,寶媽聽到這段話還很有耐心的解釋,孩子因為太渴就提前喝了,並且我們主動把瓶子拿來買單,這根本就和偷竊不沾邊!可不論寶媽如何解釋,超市人員直接要求賠償,最後寶媽索性也不再解釋,兩人各執一詞誰也不妥協。

在寶媽看來,賠償十倍的錢也不是出不起,可孩子不過想喝水,排隊的人又這麼多,提前喝一點有什麼關係呢?再說了,如果今天賠償這個錢那不就落實了盜竊行為嗎?最後,在其他消費者的解釋下,超市經理出面並按照原價買單,從而解決了這件事。

二、帶孩子出門,家長也要做到3點

1、讓孩子守好規矩

事實上,很多寶媽在帶孩子出門前,都會提前告訴孩子不要亂跑亂跳,畢竟超市這種公眾場合人非常多,稍不注意就會引發危險。可不論家長說什麼,大多時候孩子過耳就忘,所以說家長必須時刻看住孩子,並提醒他們守好規矩,否則帶孩子出門只會是給自己添麻煩。

2、不準孩子偷拿東西

孩子一進入商店,基本上想買的東西除了零食就是玩具。可這些東西家裡數不勝數,因而家長總是無情拒絕孩子的要求。沒辦法,有些孩子直接將東西拿在手裡,或者直接撕掉包裝袋,從而家長不買也不行。

但要知道的是,這種行為在成人眼裡和偷竊極為緊密,不過孩子卻沒有這一意識,只是想要就拿。所以,家長必須灌輸孩子不準偷拿東西的行為,不然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壞毛病。

3、告訴孩子買單才能吃或玩

雖然說帶娃時有意外發生,而大眾也會對孩子多一點的寬容。但家長必須明白,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從孩子小時候做起,不然他們總會憑藉這份寬容無理取鬧。例如,不管想吃什麼想要什麼,一定要付錢之後才能拿,這樣孩子才能養成良好的品德。

三、教育孩子,遵守規矩最重要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今天你不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明天別人就會幫你管教,但到時候就不僅僅是說幾句話這麼簡單!」就像郭德綱,在教育郭麒麟的時候就說過,自己的孩子多罵罵別人就會少罵,這樣父母就不會太心疼,而孩子也會更少犯錯。

遲早有一天,孩子會離開父母獨自走上社會,到時候父母不會時刻跟在孩子身邊,因此教會孩子守好規矩,這對於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飲料未結帳孩子先喝一口,超市要求賠十倍,網友爭論不休:太過
    例如,當孩子口渴沒帶水的時候,不少父母會拿起貨架上飲料,先開瓶給孩子喝,再去排隊結帳付款。飲料未結帳,孩子先喝一口,超市要求賠十倍看到一則新聞,有超市就因為這事兒,向孩子父母提出了10倍賠償的要求。事情是這樣的,一位寶媽帶著3歲孩子在一家超市裡逛。孩子牽著媽媽的手走著走著,拿起一瓶飲料,鬧著要打開嘗嘗。寶媽想著待會兒總是要去收銀臺結帳的,早喝晚喝都是一樣的,再加上以前有過類似經歷,於是就讓孩子打開先喝了一口。
  • 在超市先喝飲料再結帳,老闆說要10倍賠償!
    然而在結帳的時候,卻和超市老闆產生了衝突。 超市購物,在沒有付錢的情況下,到底能不能提前喝飲料,其行為是否屬於盜竊呢?消息稱,這位母親在給孩子喝了飲料後,主動拿著打開的飲料瓶到櫃檯掃碼,但是超市老闆卻拒絕結帳。老闆認為,在沒有付款結帳的情況下,提前喝飲料屬於盜竊行為,並要求這位母親偷一罰十。
  • 「胡律師說法」逛超市時能否先喝飲料後結帳?
    前幾日,北京青年報發文《超市飲料喝完再付款構成盜竊嗎?》,探討如下情境的小小糾紛。年輕媽媽帶著孩子在超市購物,孩子口渴難耐,於是,媽媽先讓孩子喝水再去結帳。掃碼付款時,超市老闆卻拒絕結帳。他認為,顧客未付款先喝水是盜竊,並要求這位母親10倍賠償。母親之舉是否構成盜竊?超市老闆錙銖必較,對如此小事急於上升到犯罪層面,可謂「殺雞用牛刀」,更荒誕的是公法私用,「十倍罰款」私刑於法無據。先喝水再結帳不是盜竊。母親沒有非法據為己有的主觀故意,否則她也沒必要去排隊結帳。
  • 孩子口渴喝掉超市飲料,寶媽帶空瓶結帳卻遭10倍賠償,應該賠嗎?
    01孩子口渴喝掉超市飲料,寶媽帶空瓶結帳卻遭10倍賠償,應該賠嗎?一個孩子口渴喝掉超市飲料,寶媽帶空瓶結帳卻被工作人員要求10倍賠償的新聞在網友們中間傳開了,針對這位寶媽的遭遇,網友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事情是這樣的,這位寶媽姓楊,是一名全職媽媽,經常會帶著孩子來到家附近的一個超市購買平時的生活用品,之前並沒有出現過什麼問題。
  • 超市裡面先喝飲料後買單根本算不上盜竊,是一種正常不過的交易
    大家好我是老楊,今天老楊想跟大家討論在超市裡面先喝飲料再買單到底算不算盜竊,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前不久,某短視頻app有那樣一則新聞造成了網友的關心。一位母親帶著小孩在超市買東西時,由於小孩口乾難忍,母親便順手從倉儲貨架上拿了一瓶飲料,先開啟給孩子喝過兩口。
  • 「飲料喝完再付款構成盜竊」於理於法都說不通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超市購物時,因孩子口渴難耐,母親便隨手從貨架上拿了一瓶飲料,先打開給孩子喝了幾口。在她看來,這似乎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小事兒。然而,卻在結帳時與超市老闆產生了糾紛。當時,這位母親拿著打開的飲料瓶到櫃檯掃碼,但超市老闆卻拒絕結帳。他認為,在沒有付款結帳的情況下,提前喝了飲料屬於盜竊,並要求她10倍賠償。
  • 孩子在超市喝完一瓶飲料,媽媽拿空瓶子結帳被老闆認定是偷竊
    可是,楊女士今天卻遇上了麻煩,當時她逛超市,買好自己想買的東西後,來到收銀臺,準備結帳,她把所有商品都堆在收銀臺上,等著收銀員掃碼,收銀員一件一件地掃碼,當她掃一眼空瓶,疑惑地問:「這是怎麼回事?」她微笑著,趕忙解釋道:「不好意思,孩子口渴了,我要提前給他喝一杯,要多少錢我一起來結帳。」
  • 超市便利店先吃後付,是合乎常理,還是偷盜行為
    在逛超市或是便利店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沒有沒有遇見過這樣一種情況。有的人在還未付款的情況下,就將食物或者是飲料打開食用。這種做法到底是否合乎常理呢?換而言之在某種意義上算不算盜竊呢?某一日下班去超市採購,就遇見了這麼一次。孩子的媽媽帶著小孩兒來超市採購,小孩子在購物車裡哭鬧,孩子媽媽為了安撫小孩兒的情緒,隨手拿起超市貨架上的零食塞到孩子手裡。就在付款的時候,孩子媽媽拒絕購買孩子手裡的零食,將其扔在收銀臺前,可是零食已經被小孩兒捏壞了。在收銀員和孩子媽媽爭執了一番後,孩子媽媽才極其不情願地買下那袋零食。
  • 飯店喝飲料喝出腸胃炎
    本報訊(記者王建芳實習生張翠萍)日前,消費者劉女士向工商部門反映,她的孩子在喝了某飯店提供的變質飲料後發燒、肚疼,她與商家交涉後對方卻只願賠付她一箱飲料。為此,她非常不滿。    原來,前不久劉女士一家到市區某飯店就餐時,給孩子點了幾罐某品牌的核桃露飲料,孩子喝了大半罐後一不小心將罐體打翻,一家人這才驚愕地看到飲料原來已經變質。「裡面全是黏稠的塊狀東西,還有一股酸臭味兒,聞了令人作嘔。」劉女士描述著當時的情形,並把當時作為證據保存的另外一罐核桃露當場打開。工商執法人員看到,該核桃露確實已經變質,汁液結塊發黑。
  • 大潤發員工爆料:抓到小偷私自處罰,罰款超原價10倍!已獲利百萬
    抓住小偷後你會怎麼辦?相信絕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報警或者將小偷扭送至附近的派出所。但是大潤發超市卻不是這麼做的,反倒是有一套"獨特"的處理方法。李先生表示,防損部工作人員在超市巡邏發現小偷後,會一直盯著不放,看到他們不付錢也不會再結帳的時候提醒,而是會等到出門的時候,再把他揪回來。抓住那東西不付錢的人之後,防損部的工作人員會將他們帶到專門的訊問室進行"審訊",不僅要求其將偷盜的東西交出來,進行價格核算,還對小偷進行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的詢問。
  • 孫兒摔碎一盒雞蛋,超市店員要求10倍賠償,奶奶的話讓店員羞愧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只不過在犯錯後,家長們的處理方法非常的關鍵,有的父母會縱容孩子犯錯,但這樣只會嬌慣的孩子不成樣子。也有一些父母特別通情達理,會在孩子犯錯時及時幫孩子糾正,只不過孩子們平常犯的錯,有時是不小心,有時則是故意為之。
  • 顧客飲料中喝出碎湯勺 必勝客被判賠償6萬餘元
    本報訊(記者 宋寧華)到餐廳就餐,卻發現喝下的飲料中有金屬碎屑,原來是服務員操作失誤,將金屬湯勺屑絞進飲料中。昨天下午,浦東新區法院開庭審理必勝客「湯勺門」事件,並當庭判決支持消費者部分訴訟請求,由必勝客公司賠償原告4000餘元。
  • 超市魚罐頭吃出塑料片,男子提出10倍賠償1000元,廠家:賠償500
    超市魚罐頭吃出塑料片,男子提出10倍賠償1000元,廠家:賠償500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們關心的話題,尤其是在超市購物的時候,會對一些即食商品尤為的關注,看看保質日期和生產日期是多久。楊先生在永輝超市買了兩瓶魚罐頭,他說回家拆開吃的時候發現了異物。因為當時喝的是粥,吃在嘴巴裡面感覺不對勁,咬起來硬硬的,有塑料感,然後就吐了出來。吐出來之後發現是一個兩三釐米長的帶狀塑料片。楊先生買的魚罐頭售價是13塊9毛錢,因為這個塑料片的外形和魚罐頭裡面的魚很像,吃的時候沒注意到。發現問題之後,楊先生找到了超市。
  • 市民在百盛超市裡買到過期牛奶 商家賠10倍錢
        本來路過超市想買點好的飲品回去喝,誰知道卻買到了過期超過多日的奶製品。4月1日,市民朱女士撥打本報熱線告訴記者 ,晚上出門逛街的她沒想到在百盛這樣的商場也買到了過期貨。    據了解,早在2007年 11月份 ,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規範食品索證索票制度和進貨臺帳制度的指導意見》中,已經對臨近保質期食品的銷售做出提醒,無論是超市賣場,還是普通食雜店,對「臨近保質期食品」,必須在陳列場所向消費者進行醒目提示 。雖然這不是一個強制性要求,但在島城其他多家超市中,也有著類似的情況。
  • 我不阻止孩子喝飲料,但這5類列入「黑名單」,少給孩子喝!
    我們不阻止孩子喝飲料,畢竟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對一個孩子來說,沒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是,有些飲料確實存在危害,在此提醒父母們,以下這幾種,儘量少喝。研究人員發現,過量地喝碳酸飲料,其中的高磷會改變人體的鈣、磷的比例。而且過量飲用碳酸飲料的人骨折的概率比不飲用的人增加3倍,特別是劇烈運動時,會增加5倍。而且會對孩子的骨峰量產生負面影響,更會為骨質疏鬆埋下伏筆。
  • 超市裡的這5種飲品,孩子就算是再想喝,家長也儘量別給他們買
    玩具、零食、飲料都是孩子童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相較於平淡無味的白開水,口感豐富且更能刺激味蕾的飲料,往往更受小朋友們歡迎。 很多家長覺得飲料中的糖分含量高,經常喝會對孩子的牙齒造成傷害,所以在小朋友們表達出想喝飲料的意願時,經常會選擇拒絕。
  • 女子在超市買到過期飲料,索賠一萬五遭拒,老闆:最多賠償一百!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喜歡喝飲料,武女士的小外甥也不例外,基本上每天都要打開喝上一瓶!本來武女士自己也沒有在意,但是前幾天武女士打開喝的時候卻發現了異樣,飲料的味道好像是有點不太對勁,喝起來像是過期了一樣!武女士馬上就查看了生產日期,這才發現原來飲料早就已經過期了,怪不得超市售賣的那麼便宜,原來是過期飲料啊!武女士覺得受到了欺騙,自己也算是超市的常客了,沒想到超市也會賣這樣的過期飲料!
  • 我不阻止孩子喝飲料,但這5類被列入「黑名單」的,少給孩子喝吧!
    研究人員發現,過量地喝碳酸飲料,其中的高磷會改變人體的鈣、磷的比例。常見高磷食物列表而且過量飲用碳酸飲料的人骨折的概率比不飲用的人增加3倍,特別是劇烈運動時,會增加5倍。美國馬裡蘭州14歲的女孩福尼爾,在家看電視時,突然陷入了昏迷,送往醫院後,搶救無效後死亡。後來經過法醫的鑑定,最終發現她死亡的原因是「咖啡因中毒導致的心律失常」,而背後的罪魁禍首就是功能飲料。其實不僅國外,我們國內也有很多人因為功能飲料而猝死的案例。
  • 花萬元買日本清酒卻不敢喝 女子以酒產地為由索要10倍賠償
    花萬元買日本清酒她卻不敢喝女子以酒產地為由索要10倍賠償華聲在線3月9日訊 黑龍江女子來長沙旅遊我國曾明令禁止從該縣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飲料。為此,她委託律師將長沙北辰三角洲某壽司店告上了法庭,要求10倍賠償。長沙市開福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原告】 萬元買回的清酒不敢喝「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發生後,我國就下發公告,禁止從日本12個都縣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
  • 在超市自助結帳時「逃單」,可能構成犯罪
    行為主體熟悉自助結帳功能偶然發現省錢歪門路此類案件的被告人一般是超市的常客,其中不乏高學歷人員,有穩定的工作和較好的收入,他們熟悉超市的自助結算流程,在偶然或者有意試探後發現不掃碼也可以將商品帶出超市,便開始連續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