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廠口位於龍肯寨子西南2公裡的帕敢公路旁,此處為高地礫石沉積沙礦,出產質地細膩的玻璃種、冰種翡翠原石。含翡翠礫石的沉積特點是:上層為黃色沙礫石層,下面為灰綠色礫石層。山石和半山半水石皆有之,原石一般比較小。山石為泥皮、泥沙皮、半山半水石為白鹽砂皮殼,皮較薄,手觸摸有糙感,扎手。
原石有白霧,但非常薄,還有一種似有若無的霧,叫做「白糊」。多數原石的肉質好,水頭足,種質很老,從細糯種到玻璃種皆有,玻璃種起熒者也不少見。廠區內有一個小山包,人稱玻璃拱,盡出一些小件頭的玻璃種玉石。
莫西沙原石很少帶色,裂爛也比較多,這是莫西沙的不足之處。由於原石底章很空,水頭足,因而其中的棉、米心、甘蔗渣等瑕疵就會顯露無遺,這往往會造成一些人的誤讀。其實,這種現象對於原石品質的影響是有限的,賭石者切不可將這些「毛病」盲目放大,從而影響到對賭石的正確估價。
莫西沙石頭的皮殼別具一格,主要有白沙皮、灰砂皮和比較少見的紅沙皮三種類型。白沙皮是最常見的,主要是因為幾乎所有的莫西沙石頭含鐵量都很低,即使是紅沙皮,皮層紅色而肉色還是偏白色的。 就其皮殼而言,可歸納為三個典型特徵:
(1)脫砂皮:這是莫西砂石頭的典型特點,有些石頭幾乎全部脫砂,有些石頭則部分脫砂,即使那些有砂皮的石頭,總也能在某些部位找到脫砂感;
(2)刀砍狀紋路或蜂窩狀表皮:部分莫西砂的石頭可見清晰的刀砍狀表面紋,大部分石頭可見表面滴水狀的圓形或不規則狀的凹坑,有時非常像蜂窩狀表面;
(3)凹凸不平的丘陵狀表皮:這在那些帶有多期水路充填的摩西砂石頭中十分常見,有時這些又與藍花色緊密相關,突起部位常常表現出深色的皮殼,系種水變化的差異化硬度造成。
如果莫西砂原石的擦口為灰白色,肉則近米湯種,而且棉大。擦口若為深灰色,肉則近冰種。擦口為烏黑色,其肉為玻璃種,做出的成品後光很活。這種後光很活按今天的說法叫「起螢」,白棉點也不明顯了(俗稱「棉化掉了」),肉中只要有一絲絲綠,則在成品中就會折射成滿色(俗稱「放堂」)。之所以灰白就是糯化的原因,是因為種不夠,加上棉多,所以皮殼包裹下,擦口在光線反射下,只能呈現本身的顏色,加上皮殼的顏色灰白色,同理可證深灰色和烏黑色也是一樣,特別是烏黑色,因為種好、水足、通透,所以擦口在光線射進肉時,把皮殼的顏色也反射出來了。
莫西沙場口是一個名門場口,曾經以賭石一睹一個漲而聞名賭石界。這裡出產的翡翠賭石多數種老,出產質地細膩的玻璃種、冰種翡翠原石,但是多半不出色,可儘管如此,這裡出現的翡翠賭石依然深受業內人士的喜愛。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莫西沙場口與及原石的特徵,我是翡翠阿營,感謝各位的支持與鑑賞!與石會友,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