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創全磁導航氣管插管技術
全國首創自主呼吸針刺複合麻醉+胸腔鏡氣管惡性腫瘤切除
成功救治全省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打破壟斷,研發出長效抗凝國產化ECMO
郭佑民教授團隊出版硬核專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診斷》
「胃計劃」重大攻關項目正式啟動
7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MED-X研究院再生與重建研究所啟用儀式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拉開了西安交大一附院MED-X研究院搬遷入駐創新港的序幕。?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以「國家使命擔當、全球科教高地、服務陝西引擎、創新驅動平臺、智慧學鎮示範」為目標,世界一流定位、建設一流平臺、裝備一流設施、打造一流團隊、研究前沿問題、產出頂尖成果。9月,西安交通大學將啟動「科創月」活動,西安交大一附院將乘著創新港建設東風,以創造更多一流醫學科研成果,不斷攀登醫學科學高峰。
7月23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呂毅教授團隊與麻醉科王強主任團隊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了全磁導航氣管插管,這項技術的成功實施,顛覆了傳統的氣管插管模式,解決了插管專業上的難題。下一步,呂毅教授團隊還將研發全磁導航氣管插管機器人,在未來物聯網加網際網路時代,做出革命性的醫學科研突破,更好服務百姓健康。
2020年6月3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成功開展了全國首例自主呼吸針刺複合麻醉下胸腔鏡氣管腫瘤切除術,讓一名引起呼吸困難數月的氣管惡性腫瘤患者成功脫離了危險。
該手術的成功完成標誌著醫院胸外和麻醉團隊在針刺複合麻醉胸科手術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2020年2月5日,醫院收治了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患者入院後,病情進展迅速,多次病危。為了救治這名患者,醫院成立了由劉青光副院長牽頭、感染科趙英仁、重症醫學科劉紅娟、心外科師桃等專家組成的8名醫生51名護士的超強戰隊。從無創呼吸機、氣管插管、CRRT到ECMO,從45次院內專家會診、3次全省大會診到連線張文宏教授和李蘭娟院士,先後6次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患者康復出院時,ECMO運轉使用49天,病歷文書多達1600頁,創下歷史紀錄。回顧此病人的救治歷程,患者病毒含量高、病程進展快,危重程度在全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都屬罕見,能夠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直至康復出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創造了一個巨大的醫學奇蹟。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四川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等單位歷經5年潛心研究,研發出具有長效穩定抗凝塗層的ECMO(體外膜肺氧合)系統,國產化ECMO系統樣機製備完成。設備研製的重大突破,標誌著中國在醫療設備製造方面接近國際水平。
西安交大一附院郭佑民教授帶領的抗疫一線影像學診斷專家團隊,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勁的關鍵時刻,以當前新冠肺炎影像學診斷的病例、用權威的研究成果,推出硬核學術專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診斷》一書。很好地使醫務工作者提高其新型冠狀肺炎的影像學識別、診斷和鑑別診斷能力,避免誤診和漏診,提高新冠肺炎診斷效率。
2020年6月11日下午,西安交大一附院「胃計劃」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啟動會在醫院舉行。該項目由西安交大一附院癌症中心牽頭,聯合基礎、臨床和輔助診療科室,為深入研究胃癌的發生發展機理,找尋發現、治療甚至攻克胃癌的科學方法,建立胃癌多學科合作診療機制,為胃癌的早診早治早防提供科學依據。
路漫長而需不斷求索,亙古不變的是厚德、博愛,歷久彌新的是精醫、卓越,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推進「雙一流」的建設徵途中,正在向著多領域的前沿醫學技術進軍,不斷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