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銀幣、紙鈔、銅幣並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其後,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包括廣東錢局在內,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英國倫敦伯明罕造幣有限公司。英國大工業的介入,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作為一個悠久歷史的大國,收藏的觀念早已深入民心。一夜暴富的夢想每個人都有,但是很多說除了買彩票,其他一夜暴富的方法都寫在刑法裡了。其實,那是因為你不曾擁有哪怕一枚大清銀幣!
大清銀幣壹圓,清宣統三年天津造幣總廠鑄。清政府擬訂了《整頓圜法章程》十條,其中提出銀幣專由造幣總廠製造,保留南洋、北洋、廣東、湖北四局為分廠。在製造銀元的同時,許多人提出了製造金幣的主張,進入20世紀,興起了關於建立本位制度的討論,有人主張中國實行金本位制,在黃金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實行金匯兌本位制。
下面就是光緒元寶銀元的一些版本:
一、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反版
在光緒十五年鍛造的,因其「置洋文於面,體制未合」,遭到清廷大臣的譴責而未能發行流通,存世缺乏十枚。
二、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七錢二分
在光緒二十年鍛造出產的,在武漢三佛閣街原守備署改建了湖北銀元局,仿製廣東省銀元款式鍛造,意思是在湖北本省運用,現在存世量非常很少。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兩的重量設計與庫平七錢二分的國際、國內市場慣例不符,製作成本過高,自1903年下半年製作一批後,一直沒有流通,就被回爐,所以曠世罕見。就該幣本身而言,其藝術價值遠超其文價值。
三、奉天癸卯光緒元寶一兩
在光緒二十九年鍛造出產的,是一種孤品,現藏臺灣鴻禧美術館,對比稀疏。
四、庚戌春季雲南造宣統元寶
在宣統二年鍛造的,雲南造幣廠曾試鑄該銀幣,據了解該幣存世僅數枚。
五、湖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
在光緒二十四年鍛造出產的,系湖南省託付英國伯明罕喜敦造幣廠代鑄樣品,現在存世量缺乏十枚。
六、福建省官局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
在光緒二十四年鍛造的,在福建機器局內建立銀元局,試鑄了有些樣幣,現在存世量僅十餘枚。
七、陝西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
在光緒二十五年鍛造的,系陝西省託付英國伯明罕喜敦造幣廠代鑄樣品。
八、浙江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
在光緒二十八年鍛造的,系浙江省經過上海的洋行託付英國伯明罕造幣廠代鑄樣品,未正式鍛造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