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昌寧縣5名少女1月27日,王某某(16歲)從網絡上下載了一張少女裸照後,虛擬為茶某某(15歲)的裸照,在QQ群中散布了其擁有茶某某裸照一事,並將該裸照通過QQ傳給了普某某(17歲)和史某某(16歲),史某某也以「此照片是茶某某的裸照」為名,將照片通過QQ傳給張某某和徐某某。QQ群成員楊某某(17歲)看到照片後也將兩張照片上傳至張某某創建的QQ群。他們的行為另一名無辜少女的名譽造成損害,涉嫌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罪。
隱私意識是少女最重要的意識之一,為什麼這五位少女那同伴的所謂「裸照」要挾?背後的原因,不禁發問這個社會怎麼了?
少女張某某因為和少女茶某某有語言衝突,竟然採用男爺們常用的約架方式解決問題,這樣的現實,不禁想到前些年網上熱炒的教授約架事件,當年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法天」說:「因微博上意見不合,四川電視臺記者周燕對我數度謾罵,我忍無可忍回敬,由此引發她主動約架……」,此後兩人真的在首都朝陽公園見面,雞蛋橫飛,拳腳相向。相比這個滑稽事件,給這群少女們留下了榜樣。
這期知識分子之間的約架發生在2012年6月份,六年前上述這群少女不過12歲左右,常規是小學即將畢業。通過網絡約架這不是獨狼,還有360CEO周鴻禕和小米CEO雷軍網絡約架,相比這些不淡定的行為,刺激了某些人玩起意圖用暴力方式消滅對手的古老遊戲。現代社會思想可以相對,但是肉體不容侵犯,就是你可以像魯迅那樣有投槍匕首,把你的思想打得落花流水無處躲藏,但是不能採取任何方式用想滅對方肉體來獲勝。
其實,還真有因為約架而喪命的名人,我們都是找這麼一句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 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須要鎮靜。可是寫這首詩的普希金就不鎮靜,1837年他和人「約架」,真槍相對,結果被對方打死。
如果說意見不合,「文鬥」體現文明,但是「武鬥」就顯得野蠻。這群花季少女為何採取這種野蠻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只能說教育出了偏差,不良環境對年輕人的影響太大。
問題不單單是少女打架,這起案件中的主謀張某某,竟然採取了從網上下載裸照,欺騙威脅對方,這就更值得深思,用自己組織的保護的隱私來侵犯別人的隱私,可謂是知己知彼,這些還未成年的孩子的教育該歸誰負責,新聞沒有交代他們的社會背景,但從年齡分析要麼是在校學生,要麼是失學少年。如果說王某有意捏造事實誹謗她人,後來這些少女惡意傳播「裸照」就不僅僅是誹謗的問題,有傳播淫穢物品犯罪嫌疑。無知人膽大,在這群少女身上得到了體現。
我們看到,這期令人唏噓的事件,更低和網絡繞不開,網絡既是他們的影響源,也是他們的工具和平臺。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但是在利益的驅動下,提供網絡平臺的載體,總是會千方百計打擦邊球,藏死角,對辨識能力差的青少年毒害尤深。
當前正在推進「掃黑除暴」活動,對網絡黑勢力,網絡暴力也許同樣的給與打擊,現代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如果網絡不分良莠,特別是對青少年不設防,這樣的花季少女瘋狂也就難於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