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24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汪江軍)有一種「網紅」,收入不一定高,但卻受到全社會的追捧、主流輿論的肯定,刷屏的彈幕都是花式「彩虹屁」,這些不一樣的「網紅」就是科學網紅。
隨著直播、短視頻的流行,一大批科學家得以從幕後走到臺前,用詼諧幽默的方式,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科學光環的加持、個人魅力的散發,收穫了廣泛的粉絲群。
這些「網紅科學家」裡面,袁嵐峰、李淼、陳睿、鄭永春……等都是流量巨大的「紅人」,還有依託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而紅的《果殼網》系列科普專家。
常見的物體在超導的情況下是如何懸浮的?
打破次元壁 科學家B站開直播
2015年3月,一條「量子瞬間傳輸技術重大突破」的消息引爆輿論,配圖是《星際迷航》裡的瞬間傳送裝置。科幻變成了現實,這讓公眾興奮又不解。
「我剛好學過一些背景知識,知道這在學術上叫作『多個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屬於量子信息領域。記者並不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報導不得要領,無怪乎讀者看不懂。」14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23歲獲得化學博士學位的袁嵐峰說。
於是袁嵐峰聯繫中科大潘建偉量子信息研究組的同事,寫了第一篇有意為之的科普文章《科普量子瞬間傳輸技術,包你懂!》,發表在自己的微博上,當時他的粉絲數不到8000,但意想不到的是轉發和評論像潮水一樣湧來。
這讓袁嵐峰切身感受到科普的價值和意義。這也促成了《科技袁人》視頻節目的誕生。2018年元旦開始向各個視頻平臺推送。令導演朱偉意外的是,試播的3期節目竟然在B站(嗶哩嗶哩)這個主打動漫二次元的視頻網站反響很熱烈。
「科普在哪裡走紅,我都不會意外,因為好奇心本來就是人類的天性之一。」袁嵐峰對此倒十分淡定。他經常看彈幕和評論,能夠立刻看到觀眾的反饋,他認為這是B站最有趣的地方,在他印象中,《科技袁人》的粉絲「熱情、愛學習、積極向上」。
不到一年半的時間,《科技袁人》已經出品超過100集,全網超過1.5億播放。
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三次元辦事處。
同樣在B站爆紅的還有中科院物理所,他們在B站的官方帳號叫「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粉絲們戲稱他們為「中二所」,這裡聚集了一批物理學博士,他們做實驗、講段子,和彈幕互動、在線答題。應粉絲熱烈要求,中科院物理所還成立了「三次元辦事處」。
三個月內,他們的B站視頻播放量近500萬,直播人氣最高的一次,有144萬人同時在線觀看,粉絲積極捧哏、互動,還有網友調侃,看視頻標題以為是個青銅,結果看內容才發現是個王者。
中國科普博覽會策劃的一個關於天眼的主題視頻。
抖音 記錄科學生活
在另一個普及率更高的視頻平臺抖音上,科學播主受到的追捧更是毫不遜色。
「動物學博士」的真實身份是中國科學院動物學博士、現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動物學家陳睿,他的抖音裡全是「乾貨」,比如讓網友很震撼的「亞馬遜系列」。2018年底,作為首批進入世界生物多樣性最高的亞馬遜原始叢林秘魯瑪努國家公園核心區考察的中國科學家,陳睿進行了10多天的科學考察,在那裡所見所聞的新奇與危險,美麗與震撼,都被他用手機記錄了下來發在抖音上。
陳睿的抖音大部分內容是他在野外考察時隨時隨地的視頻記錄,比如「這樹林裡怎麼有電線桿!」「水裡好像有魚在遊動,什麼魚?原生的老鼠魚!」「這是什麼?是獵蝽,正在捕食,利用蜘蛛網的粘性捕食其他小昆蟲,我們來看看它的細節」……再配合他的微博來看,他告訴網友「這個世界中有太多太多從未見過的神奇物種。」而在他的碎片化的記錄中,網友認識了亞馬遜叢林中世界上最瘦的蚱蜢、目前世界上已知外形最好看的蟑螂、雨林中的偽裝大師角蟬……很多都是我們平時完全看不到甚至沒聽過的。
而平時他的抖音中會發日常看到的昆蟲、博物館的動物標本、路上的金龜子、家裡的拉布拉多……他最新的一條抖音發了一種天生翅膀上印著「88」的亞馬遜88蝶,目前已有15萬點擊量。
據抖音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2月28日,擁有過萬多粉絲的近2.7萬名知識類創造者發布了520多萬個基於知識的短視頻,總播放量近5296億。其中,科普內容累計播放量超過3500億,每條播放量幾乎是整個抖動平均播放量的四倍,用戶點評超過125億。
(綜合新華每日電訊、中國青年報、觀察者網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