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他,歐洲人的蜜

2021-02-08 時差島

它時差島第 30 條推送

馬爾他,南歐袖珍小島國

深藏地中海,小到看不見

中國人對它幾乎一無所知

但就是這麼一個彈丸之地

   卻被暱稱「地中海的心臟」

這顆小心臟,蠻甜!

🇲🇹

古典馬爾他,歐洲騎士國的誕生

歡迎來到騎士國度!

這是馬爾他旅遊的Slogan。

馬爾他騎士團,貴族中的貴族,

著名小說《達文西密碼》的神秘組織原型,

他們是馬爾他的締造者,統治了數個世紀。

建都時,騎士團大團長向世界宣布:

「這是一座紳士所建的紳士之城!」

馬爾他人身上,至今流淌著騎士精神的血液。

▲ 馬爾他騎士團大團長瓦萊塔的演繹形象。Photo © Fotolia

現代馬爾他,歐洲人的一勺蜜

古希臘人稱它為Μελίτη,意為「蜜」,

或因當地出產一種口感獨特的蜂蜜。

這一勺蜜,甜得讓人開心~

蔚藍的海水,充足的陽光,金黃的城邦,

馬爾他是歐洲人的度假勝地、小眾蜜月地;

更是歐非亞三大洲貿易樞紐、隱富者避風港。

儘管「蜜」只用來調味兒,難成主菜。

▲ 馬爾他首都瓦萊塔的古老街區。Photo © Visit Malta

這一勺蜜,混合了6000年海鹽味

馬爾他的蜜,絕非傻白甜,

它最獨特的基因要歸結於:混血。

數千年來,除了馬爾他騎士團,阿拉伯人、希臘人、羅馬人、法國人、英國人……都統治過它,誰來了都踩一腳,留下深刻烙印。和新加坡、巴拿馬、古巴的命運有點相似。

難怪,漫步在首都瓦萊塔,

任何一個馬爾他人都會告訴你:

我們是地中海人!並非英國人或義大利人。

▲ 馬爾他隨處可見巨型仙人掌,年齡動輒200年,就像這個國家一樣古老。Photo © 時差島

假如整個地中海是一張偉大唱片,

馬爾他就是開篇的第一首歌。

因為它成功將所有「地中海風情」混雜糅合於一身,並奏出了屬於自己的和弦。長達1000年的外族入侵史,使它血緣之複雜,超過了任何一個歐洲國家。

這正是馬爾他的最大魅力。

▲馬爾他三藍之一:藍洞。Photo © Visit Malta

今天,時差島飛往地中海

帶你嘗一口歐洲人的蜜

馬爾他在哪裡?

馬爾他共和國,

地中海中央的一個迷你島國,近鄰義大利。

國土面積316km²,世界最小國家排名第10,

相當於北京1/100,上海1/20,廣州1/25。

首都瓦萊塔,歐盟最小的國家首都。

▲地圖用放大鏡看,馬爾他小得如同「義大利奶酪掉下的一塊小糖渣兒」,也被形容為「義大利靴子尖上一顆鉚釘」。

▲地理上,馬爾他位於義大利西西里島以南90公裡,突尼西亞以東284公裡,利比亞以北333公裡,妥妥的地中海心臟。

製圖 © 時差島

總人口約48萬,雖不及中國一個縣,

卻是全世界人口稠密度第5的國家。

馬爾他是富裕的歐盟國,

人均GDP超3萬美元,世界排名32位;

官方語言馬爾他語+英語,用歐元,信天主教。

和平年代,馬爾他是一個理想的旅遊地。

小島有3處世界遺產,氣候極好!

每年有260萬外國遊客,英國人最多,

其次是義大利人、德國人、北歐人和波蘭人。

2018年,中國遊客為1.1萬人次,

對我們來說,馬爾他還是一塊旅遊處女地。

瓦萊塔,政府樓頂的馬爾他國旗。Photo © Fotolia

馬爾他,地中海混血兒

地中海,人類文明的搖籃

它是世界最大的陸間海,

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之一。

人類四大文明古國,2個源自地中海,

地中海的拉丁文原意,即「地球的中心」。

更準確地說,地中海幾乎孕育了整個西方文明:從南邊的古巴比倫、古埃及,到東邊的奧斯曼,從荷馬史詩到古希臘神話,從羅馬鬥獸場到文藝復興……地中海文明比古中國、古印度還要更早得多!

馬爾他科米諾島上享受日光浴的英國人。Photo  © 陳卓

馬爾他,恰好是地中海的圓心

整個地中海共3300個島嶼,

馬爾他5個島,是毫不起眼的「小兒子」,

但偏偏命好,剛好是C位。

論地緣政治影響力,

馬爾他遠遠配不上「歐洲心臟」的地位;

但地理位置總是決定性的,

馬爾他幸運地沾了「地中海之心」的光。

▲遠遠望去,馬爾他像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但在歷史學家眼中,它更像是一個「眾矢之的」。

它是地中海域航線的必經之路,

數千年來,幾乎所有歐洲老牌大帝國,

都與這顆「小心臟」擦出過火花。

誰擁有馬爾他,誰就能拒守歐洲。

此話並不誇張。

這片海域的戰爭掠奪、金融貿易和文化交流,不管是誰,去哪兒,都必須「借道」馬爾他。大佬們鬧矛盾,想找個第三方圓桌談判,馬爾他就是最好的「臨時緩衝區」。

▲1989年美蘇冷戰結束,老布希與戈巴契夫召開峰會,就選在了馬爾他。當地人每說起現代馬爾他的重要性,就會搬出這個例子。圖為藍洞,2017年坍塌了。Photo© fotolia

時間久了,馬爾他多多少少汲取了地中海各強國的優秀基因,自己也繁榮起來。他們的語言源自阿拉伯,建築源自羅馬,食物混合了西西里島與西歐口味,開車方向又沿襲英國……導遊打趣地說:「一個小小的馬爾他冰淇淋,內層牛奶來自英倫,外圈紋飾來自法蘭西,底部蛋捲來自義大利。」

馬爾他的每一處景致、生活習俗,

都燙上了「地中海混血兒」的烙印。

▲從馬爾他島去戈佐島的渡輪。 Photo © 時差島

馬爾他 · 藍調

藍色,馬爾他的主色調,

是這個國家最純真的一面。

▲高空俯瞰馬爾他島的1/2。

馬爾他五島,

3座人居島+2座無人島。

四面環海,除了魚和鳥,島上幾乎沒什麼大型哺乳動物,虎豹牛豬為零。

▲科米諾島的果凍藍海水。Photo © Fotolia

馬爾他島,很「大」

貢獻了78%的國土。

首都瓦萊塔、姆迪納古城及最主要城鎮都在這座本島上,但互相之間沒明顯界限,從A城去B城,不過是從北京的東單走到了西單,從上海的靜安寺走到了外灘……

▲首都瓦萊塔被海水包裹。Photo © VCG

丁格利懸崖,馬爾他最高點之一。

站在崖邊,能直接肉眼眺望到完整國境線——這是我們此行最震撼的旅途記憶。

▲從馬爾他西側任何一高點,可眺望五島中最小的一座mini島:費爾夫拉島。英海軍曾將它作為射擊訓練的石靶子,幾經炮彈摧殘,如今已不允許遊客登島。Photo © fotolia

戈佐島,馬爾他島的姊妹島。

它是「馬爾他曾經的樣子」,比主島更安靜,節奏更慢。島上生活了3萬多人。

著名的古鹽田就在戈佐島,

馬爾他人喝的淡水、吃的鹽巴,70%來自大海。

▲海礁上鑿出淺平方格,海水蒸發,白色海鹽結晶而出。

▲戈佐島海鹽田女主人與老父親守了三代家族生意,但年輕一代已有新的事業和人生。Photo© 時差島

科米諾島,

夾在馬爾他島和戈佐島之間,

有著果凍一般的鈷藍海水,

歐洲人最私藏的度假小島之一。

▲這個島曾是騎士團的狩獵場,也被作為流放地。600多年歷史的聖瑪麗塔,是島上最明顯的建築。Photo© Fotolia

如今,島上只住了3個人,

最年輕的已72歲,他們是科米諾最後的島民。

▲戈佐島的資深歷史嚮導Joseph Micallef說:「島上的3位居民從不願接受採訪,你們就死心吧。」Photo© 時差島

馬爾他三藍:

藍窗、藍洞、藍瀉湖。

這是馬爾他最著名的旅遊名片。

藍窗,

戈佐島一塊窗口形巨石。

它曾經是馬爾他旅遊第一招牌,

但遺憾的是,藍窗2年前塌了!

▲《權力的遊戲》龍母與馬王大婚就在這裡。Photo© VCG

這是馬爾他人的痛!

2017年3月8日凌晨5點,9級颱風衝擊,「三藍之最」藍窗轟然倒塌,這處世界級名勝就此永遠消失。「馬爾他旅遊」瞬間折損1/3,一時引起世人感嘆:看世界,要趁早!

那天,馬爾他總理髮Twitter說「我心碎了」,全世界為之痛惜。

之後,當地政府在藍窗遺址前立了一個警示牌,直譯是「不要跟大自然玩...」(潛臺詞:後果很嚴重!)

最倒黴的是藍窗旁的一家高檔餐館,老闆砸重金花了好幾年裝修,剛開業,藍窗就倒了,「將來怎麼辦,誰知道呢?」

但那一年後,馬爾他的遊客總量並未明顯下滑,來戈佐島看藍窗遺址的人依然絡繹不絕。它成為了一處永遠消逝卻仍被傳頌的風景。

好在,還有藍洞與藍瀉湖。

藍洞,桂林象鼻山與普吉島的合體。

▲藍洞位於馬爾他島。乘小船駛入,幽暗溶洞被螢光藍海水反光照亮,是最經典的遊覽方式。Photo© 時差島

藍瀉湖,比湖還翠的海域。

沙灘比基尼少女是一道靚麗風景,撐陽傘、包裹嚴實的亞洲遊客會顯得不合時宜。

其實,「馬爾他藍」無處不在。

三藍看膩了,

就去漁村曬曬太陽、溜溜狗、劃划船……


▲馬爾薩什洛克漁村,周末魚市上你還能聽到當地人用古老的閃米特語砍價還價。Photo© VCG

▲魯祖漁船上的大眼睛,腓尼基人留下的傳統。Photo© VCG

若還是膩,

就去潛水看沉船,去海底探洞……

▲馬爾他有大量珊瑚礁、洞穴和沉船殘骸,海水不深,尤其適合潛水初學者。Photo © fotolia & VCG

▲養個三文魚,藍色水浮籠都這麼好看~Photo© fotolia

 

馬爾他 · 黃調

如果說藍色折射了馬爾他的純真,

那麼金黃則雕刻了馬爾他的歷史。

馬爾他的起源:多山之島。

大約12000年前,一段陸地橋梁從義大利西西里島延伸到北非。當海平面上身,大陸被淹沒,高地露出水面,形成了今天的馬爾他。

如今,

馬爾他沒有高山、沒有森林、沒有河流,

除了大海,便是島嶼上無窮無盡的石灰巖崗。

任何一個來過馬爾他的人,

都會對蜂蜜色城牆過目不忘:

整個馬爾他像極了一個國度,

陽光一照,滿城泛光。

▲首都瓦萊塔俯瞰。Photo© VCG

黃色的秘密,源自一種石頭。

這種鵝黃色珊瑚石,由海底生物鈣化千年而成,剛採集出來很疏鬆,易於雕飾,經陽光一曬,逐漸變硬、千年不腐。用來造城堡堅固不摧、造房子冬暖夏涼,居住者很舒適。

這是地中海風情的一部分!

不光馬爾他,整個地中海沿岸,從摩洛哥、突尼西亞,到希臘、義大利西西里島,都常見這種「黃金色調」。

▲馬爾他古都姆迪納的聖保羅大教堂門飾。Photo© 時差島

▲馬爾他第5大城市扎爾巴。Photo © fotolia

與星光璀璨的老歐洲比,

馬爾他拿得出手的就是這些黃色石頭嗎?

……是的!

最遠古的石堆,是金黃的;

早在公元前4000年,馬爾他先民就懂得開採這些石頭。「世界遺產」巨石神廟遺址可以作證——它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獨立建築,比英國巨石陣早1700年,比埃及金字塔早1400年,比中國秦長城早3800年!

▲這些石堆精確刻有天文星相,以及春分、夏至、立秋和冬至的日出位置,令人驚嘆。

古城姆迪納,也是金黃的;

姆迪納是馬爾他最早的首都,

是全歐洲城牆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紀古城。

統治者不斷更迭,古城也不斷更名,

但有2個名字流傳至今:「貴族之城」與「沉默之城」。

Photo © fotolia

「貴族之城」彰顯了它榮耀的歷史,古城至今居住著少數貴族後裔們。夜城門關閉,遊人退場,古城沉默如謎。

三姐妹城,英雄的城;

這是三座半島式防禦城堡的「暱稱」。

名字雖很女性化,卻是守衛馬爾他的英雄之城。

▲三姐妹城由Vittoriosa、Senglea、Coapicua三座城堡組成,意思分別是:勝利之城、不可攻克之城、勇敢之城。

瓦萊塔,一座完整的世界文化遺產。

它於16世紀晚期建成,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的弟子Francesco Laparelli設計了它。這是歐洲第一座現代意義上的規劃城市!

▲著名的馬爾他之圍,三姐妹城幾乎被摧毀,騎士團大團長瓦萊塔決定重新建造一座城池,以恢復馬爾他的榮耀,這座新都以他的姓氏命名為:瓦萊塔。Photo©Fotolia▲上巴拉卡花園附近的禮炮,每天正午,遊客們都能聽到來自中世紀的炮聲。Photo© 時差島

舊薄荷大街是網紅打卡地——斜度超高的大陡坡、金黃建築、街道兩旁的彩窗,再配上遠處一抹藍,像極了盜夢空間。

▲「這條街其實直譯為鑄幣街,就是當年的貴族金融街啊!別小看它,你隨意碰到一個店主,沒準兒人家祖輩都是騎士團成員呢!」Photo© National Geography

著名的馬爾他彩窗。

匯聚了歐洲所有的陽臺色彩,

卻混出了一種典型的「馬爾他風格」。

2018年,

瓦萊塔被評為歐洲兩大文化都會之一,

刷新了小小馬爾他在歐洲的存在感。

建築師Renzo Piano重新設計了瓦萊塔的城門、國會大廈、歌劇院,古城融入了現代感。


▲瓦萊塔的國會大廈和歌劇院。Photo© T Magazine

馬爾他·騎士精神500年

▲馬爾他騎士團於1099年在耶路撒冷成立,是一個羅馬天主教騎士團體,以紅白八角十字為旗幟。

貴族中的貴族!

馬爾他騎士團,歐洲三大騎士團之一,

是最早成立、且唯一活到今天的傳奇組織。

初名醫院騎士團、聖約翰騎士團,

誓言「守衛信仰,救助苦難」,

由6大歐洲國家的世襲王室貴族成員組成。

怎樣的人才配加入它?

天主教信仰+n代顯赫貴族身世,

還得超級有錢!

▲1530年,羅馬教廷支持下,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以永久租借的名義把馬爾他島賜給聖約翰騎士團,每年象徵性地向西西里王國繳納1馬爾他鷹幣作為租金。

▲八角十字是騎士團徽章,品位與財富的極致象徵。全世界最貴的鐘表品牌江詩丹頓,也用它當logo。

歐洲之盾,一戰成名!

16世紀,騎士團將馬爾他群島收為領土,

雖常年遭受強敵入侵,仍扼守小島長達300年。

真正讓馬爾他在歐洲贏得尊嚴的,

是1565年著名的「馬爾他之圍」——至今仍是西方文明史最恢弘壯觀的戰爭之一。

 

▲描繪當年馬爾他之圍的油畫。

這是馬爾他一生的榮耀!

當時,如日中天的奧斯曼帝國攻打馬爾他,以圖佔領全歐洲。在大團長瓦萊塔的率領下,騎士團5千兵力一舉粉碎了奧斯曼5萬大軍的猛攻,保衛了南歐的安全。

法國作家伏爾泰說:

什麼都不如馬爾他大圍攻那樣為人所知!

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說:

如果土耳其人擊敗了馬爾他島,整個歐洲大陸是基督教還是穆斯林,恐怕是個未知數。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身披「馬爾他十字勳章」禮袍。

聖約翰大教堂,

就是這座騎士王國的地標與靈魂。

它建成於1573年,文藝復興晚期巔峰之作,與梵蒂岡聖彼得教堂、巴黎聖母院齊名。漂亮極了!

▲最為獨特的是,大教堂內設8座小教堂——騎士團成員來自法德西意英葡等6國,又稱八語騎士,小教堂供奉各自專屬守護神。全球天主教教堂,這是唯一的!Photo©時差島


就像馬爾他人的性格:

外表低調,有財不外露。

「這教堂外觀,多樸素啊!只看外面,你絕對想像不出裡面有多金碧輝煌!」

▲地面400多塊大理石碑下,是騎士英雄骨骸。他們就這樣與終生戎馬徵戰獲得的財富一起長眠於此。▲瘋狂的巴洛克裝飾,點綴著獨特的馬爾他十字,金到令人眩暈。Photo© 時差島如今,騎士團總部位於義大利羅馬的馬爾他宮,像梵蒂岡一樣,是一個「國中國」,有一定主權行為,有聯合國觀察員席位,可籤發護照、發行郵票和硬幣。但與馬爾他這個國家已無實體聯繫。


▲位於羅馬的大廈「馬爾他宮」,進出這裡就等於「出國」。

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西班牙前國王卡洛斯、義大利前總統科西嘉、俄羅斯前總統葉爾欽、美國前總統裡根……

有意思的是,20世紀以來最熱衷於入夥的是美國大富翁們。雖然沒有國王、貴族傳統,但花錢買爵位,倒是讓騎士團的神話又添了幾分。

馬爾他·英倫情結

談及自我身份,除了騎士血統,

馬爾他人最愛提的,是英國 —— 1964年宣布獨立之前,馬爾他受英國統治長達150年。

▲街頭巷尾,紅色電話亭、英式郵筒、老爺車……英倫元素無處不在。Photo© VisitMalta

說來有趣,雖然距離義大利更近,

但馬爾他更愛傍英國的「大腿」。

現代馬爾他人的世界觀,受它影響更深。

▲旅行時,聖安吉洛城堡博物館正在舉辦一個英國海軍主題展,我們遇上一群英國年輕人來此尋根。「喏,這是我的曾曾祖父!」一個小夥子指著照片說。Photo© 時差島

島上流傳著許多英國人的傳說,

而最佳談資無疑是—— 英女王。

馬爾他,是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蜜月之地。

▲1947年,女王與菲利普親王成婚之初就曾下榻馬爾他。1949年至1951年,夫婦二人又在這裡生活了兩年多,這也是他們以夫妻身份在海外居住過的唯一地方。

2015年,舊地重遊,女王感慨萬分,

說馬爾他是她人生最甜蜜、平靜的時光。

馬爾他,果然是女王深愛的一口蜜啊。

馬爾他人·謙遜的自豪



既然馬爾他是一座「紳士所建的紳士之城」,

又與以紳士著稱的英國關係親密,

那麼,在馬爾他人眼中,

真正的紳士到底意味著什麼?


克萊提恩侯爵——馬爾他最後一位真正的騎士,在採訪中回答說:

「以前,真正的騎士必須身佩長劍,騎馬打仗。如今,騎士團的影響力更多在慈善領域。大家認為騎士只是優雅、智慧或高貴的代名詞,但,騎士與合格的紳士都有一個關鍵特徵——謙遜的自豪,並且勇敢、幽默。」


500多年過去,騎士精神仍深刻地影響著這個國家,它就像是一位隱形富豪,在如今繁複喧鬧又亂象紛呈的歐洲,深藏功與名。

小島國的幸福與煩惱

這麼小而富的國家,你們有什麼困擾嗎?

馬爾他歷史學家Vincent Zammit教授放下刀叉,認真想了下,說:認識我的人太多了,有時想清靜一會兒吧,咖啡廳酒吧甚至郊外…總能碰上熟人,得去別的國家度假才行啊!:)

▲Vincent Zammit教授,在馬爾他歷史和旅遊領域富有威望。Photo© 陳卓

旅途中,我們還問了其它馬爾他人。

繁華程度和巴黎倫敦比,還是太陳舊了,

那些有彩色木窗的老房子對遊客來說很美,

但空置率很高。

年輕人還是想去更發達的地方闖啊。

——歷史博物館策展人Liam Gauci

地產商忙著拆房蓋房賣房,房價蹭蹭漲,據說漲幅全球第一,剛結婚的小夫婦想買房,太難了。——馬爾薩什洛克漁村居民 Gilbert Vancell
我們國家IT業很發達,不過,不是你們中國那種網際網路經濟。馬爾他是全歐洲唯一允許在網上經營博彩業的國家,很多大學生剛畢業就當起了程式設計師,計算機專業最吃香。

——馬爾他大學年輕學生 Bogart

當然,世界盃期間除外,義大利球迷和英國球迷五五開,哈哈。感謝足球,把全世界連接在一起。

很有意思的是:

馬爾他,每晚都會放煙花!嗯,是每晚!

很少有哪個地方像馬爾他人如此熱愛煙花,尤其在夏天。馬爾他島和戈佐島,每個村鎮都有自己的夏季煙花節。而且,這麼小個地方,竟有著35家煙花廠。

望著漫天煙花,

小島國有什麼煩惱,已不重要。

小島國的誘惑

世界唯一歐盟國、申根國、歐元區、大英國協「四位一體」國家,一張永居卡=一張歐洲通行證;

嗯,小島國太需要人了!

近年,馬爾他舉全國之力吸引移民,

比招徠全球遊客更為猛力。 

近幾年,馬爾他的成績單確實不錯!依傍著歐盟的強大支持,經濟增長速度逆襲老歐洲。

我們的導遊倒是風趣:「馬爾他法律只能結婚、不允許離婚的;這裡的車子沒有報廢一說,所以滿大街都是古董車;還有,房子超過100年就不讓拆了……所以,移民之前要想好哦,來馬爾他,沒有退路!」

 

馬爾他,拿什麼吸引你

如今,權遊8季已播完,愛爾蘭、克羅埃西亞、冰島、西班牙……各家取景地無不蹭熱點、昭告天下,大做旅遊廣告。馬爾他旅遊局的一位官員卻淡淡地說:當初拍攝,對我們的古城有些損傷,心疼世界文化遺產啊,就不蹭權遊的熱點了。

馬爾他懂得自己的價值,

無論世界是否注意到它的與眾不同。

我希望當我們穿上教堂長袍時,人們會「哇哦」一聲,但我也希望我們不要因此太把它當回事。

它很神秘,被譽為「貴族中的貴族」

- END -

文 | 時差島團隊 

圖 | 馬爾他旅遊局 VCG Fotolia

特別鳴謝 | 馬爾他旅遊局 旅行家雜誌 切爾西

© 時差島出品

如需轉載,請與後臺聯絡

時差島 · 島嶼系列

世界各國巡遊

瑞典  |  丹麥  |  挪威  | 冰島 

 瑞士  |  比利時  |  俄羅斯  |  北極

阿根廷 | 塞爾維亞  |  克羅埃西亞

 日本  |  泰國 | 朝鮮  |  印度尼西亞

中國各地巡遊

四川   |   香港  |   廣東

時差島

- 中國人的世界觀 - 

相關焦點

  • 馬爾他,歐洲人的蜜
    現代馬爾他,歐洲人的一勺蜜這一勺蜜,甜得讓人開心~蔚藍的海水,充足的陽光,金黃的城邦,馬爾他是歐洲人的度假勝地、小眾蜜月地;更是歐非亞三大洲貿易樞紐、隱富者避風港。儘管「蜜」只用來調味兒,難成主菜。這一勺蜜,混合了6000年海鹽味馬爾他的蜜,絕非傻白甜,它最獨特的基因要歸結於:混血。
  • 時差島 | 馬爾他,歐洲人的蜜
    Photo © Fotolia現代馬爾他,歐洲人的一勺蜜古希臘人稱它為Μελίτη,意為「蜜」,或因當地出產一種口感獨特的蜂蜜。這一勺蜜,甜得讓人開心~蔚藍的海水,充足的陽光,金黃的城邦,馬爾他是歐洲人的度假勝地、小眾蜜月地;更是歐非亞三大洲貿易樞紐、隱富者避風港。儘管「蜜」只用來調味兒,難成主菜。▲ 馬爾他首都瓦萊塔的古老街區。
  • 馬爾他的地中海式慵懶
    首都瓦萊塔「馬爾他」,古希臘人稱它為Μελτη,意思是「蜜」。「蜜」在於古時候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是連接歐洲亞洲非洲的重要地方;也在於整個國家獨有的珊瑚石建材,呈現一派蜜糖色的牆壁,與碧藍的海天形成自己的代表色,黃與藍。任何一個來過馬爾他的人,都會對蜜糖色牆面過目不忘:陽光一灑,整個馬爾他像極了一個金黃國度。
  • 歐洲之旅第一站——馬爾他
    今天Don先生說海外正式開聊,第一篇就是帶大家了解一個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名字熟悉而又陌生,也許聽過,也許見過,卻不知道到底在何處的「大國」——馬爾他在1:33000000的世界地圖上找一找,除了馬爾他三個字,完全看不到一丁點的土地。這麼一個面積小得可憐的島國,為何說是「大國」呢!
  • 探索歐洲後花園——馬爾他
    當歐洲在你心裡的印象還是巴黎的鐵搭,義大利的斜塔的時候,真正會玩的人準備好已經默默避開人群去更加小眾的旅遊地了。想要在暑假和即將迎來的十一長假中避開人群,來馬爾他吧,這個處處都是電影取景地,有很有歷史感的街道的國家……是個會讓想你一去再去的地方。
  • 無錫澳星出國:移民歐洲,這些人喜歡選擇馬爾他!
    近年來,有「歐洲新加坡」之稱的馬爾他越來越受到全球投資人的關注。這裡低至5%的企業所得稅、自由開放的金融貿易環境,使其成為眾多金融、貿易人士的理想之選。那麼具體都有哪些喜歡選擇馬爾他移民呢?下面看無錫澳星出國介紹——移民歐洲,這些人喜歡選擇馬爾他!
  • 歐洲比較冷門的島,馬爾他,景色很迷人
    2010年隻身一人來到歐洲,開始肆意旅遊,抵達的第一個國家是捷克,之後以捷克為中心先後一個人去了歐洲20多個國家, 得到了很大的鍛鍊。我其實很想寫一點旅遊冷門的地方,但是一冷門就沒人欣賞了。馬爾他,這可能對大家來說是個冷門的島,卻是我在歐洲最喜歡的島之一。先用幾個經典問題開場吧!1)這是哪裡?馬爾他位於地中海,是歐洲大陸的門戶,下面就是北非,靠近義大利,因此島上有不少義大利遊客!
  • 馬爾他移民真實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哪些人適合移民馬爾他?
    馬爾他作為近年來的移民熱門國家,環境優美,福利政策非常吸引人。哪些人適合馬爾他國債移民?而子女年齡在15、16歲,比較急於儘快拿到身份接受大英國協教育的移民家庭,馬爾他將是更好的選擇。 3 希望自由出入歐洲各國 很多頻繁往返於歐洲各國的商務人士都希望拿到一個可以在歐洲各國自由通行出入的身份。持有馬爾他永居卡可以自由往返歐洲26個申根國家,可以說是拿到了歐洲的「通行證」。
  • 餅乾渣一樣的馬爾他,風貌卻很歐洲,還是移民歐洲的新跳板!
    在地中海上,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南方海域有個餅乾渣大小的島國,名叫馬爾他。國土面積僅僅316平方公裡,人口約48萬,在全球國家面積排名中墊底後十名。馬爾他國家雖小,但卻是個標準的旅遊度假勝地,每年接待全球遊客超過200萬人(其中歐洲國家遊客大約170萬左右)。
  • 瓦萊塔是馬爾他的首都,是一座歐洲文化名城
    瓦萊塔古城是馬爾他首都,以其重要的交通樞紐位置和戰略地位被稱為「地中海的心臟」,被譽為世界三大騎士團之一的聖約翰騎士團在此修建了堅厚的堡壘,留下了大量具有中世紀風格的建築,是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馬爾他首都瓦萊塔是歐、亞、非海運交通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地中海的心臟」之稱。聖約翰騎士(Knights of St. John)在公元 1565 年,為抵禦土耳其人的再次入侵,帶領著騎士團在此建立了瓦萊塔這個基督教重要的王城堡都。四周圍以堅厚的城牆,從空中鳥瞰猶如一艘駛向地中海的航空母艦,具有要塞的重要地位,拿破崙曾稱之為「歐洲最堅固的要塞」。
  • 歐洲小國馬爾他,為何1964年才獨立?
    從地圖上看,馬爾他之於地中海的位置,有點像克裡米亞半島之於黑海的位置,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馬爾他有一個非常響亮的稱號——地中海的心臟。馬爾他不南不北、不東不西,從非洲去歐洲,從歐洲去非洲,馬爾他都可以充當跳板。
  • 維多利亞大城堡,歐洲人也會專程去度假的馬爾他「王珠」
    前邊我們曾經提到過,馬爾他是一個位於地中海附近的島國,由地中海附近的一些島嶼組成。這個島國已經擁有很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古代歐洲各國的兵家必爭之地,目前也是歐洲非常著名的度假勝地,許多歐洲人會專程去那邊度假。
  • 海外移民被譽為「歐洲後花園」的馬爾他怎麼樣?
    馬爾他移民——都說古怪的上帝給了馬爾他黃色和藍色。即使他們沒有去過馬爾他,他們仍然會對馬爾他的照片感到驚訝。那些去過馬爾他的人更能被這裡美麗的風景徵服。甚至英國女王也在馬爾他安排了一次非常難忘的蜜月旅行,被稱為」歐洲後花園「,並將在結婚60周年時回到她的家鄉。據說馬爾他這個名字來自希臘語梅利,意思是甜蜜。馬爾他就像一滴蜂蜜,滴落在藍色地中海的中心,在烈日下融化了幾千年。在這裡,滿眼都是具有特殊特徵和歷史特徵的巴洛克建築。
  • 歐洲最美的教堂——馬爾他聖約翰大教堂
    在歐洲國家無論是旅遊,還是居住,教堂都是不可或缺的景點,歐洲國家有數以萬計的教堂,在馬爾他,瓦萊塔的聖約翰教堂可以被稱為最美麗最精緻的教堂,較之名聲顯赫的梵蒂岡教堂
  • 歐洲移民項目中的一匹黑馬,超高性價比的馬爾他移民
    如今,移民已經不算什麼新鮮的事情了,隨著歐洲移民潮的火熱,精英們購買第二國綠卡成了投資置業的新時尚新選擇,那麼既可以快速拿綠卡、含金量又高的國家非馬爾他莫屬。馬爾他雖然在地中海是個島國,卻因為身處歐洲,擁有唯一「四位一體」身份的國家,總能吸引到千萬級別的投資項目。
  • 歐洲法德意推動馬爾他宣言 盼共同分擔移民
    歐聯網10月7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導,歐盟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與馬爾他,於當地時間8日將尋求歐盟其他國家支持,推動他們所提分擔海上獲救移民的聯合計劃。據報導,歐盟內政部長在盧森堡集會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國家會籤署兩周前法國、德國、義大利與馬爾他達成的「馬爾他宣言」。2015年歐洲出現大規模難民潮,大批逃離敘利亞戰爭的難民紛紛湧向歐洲大陸,移民問題至今仍是歐盟的燙手山芋。
  • 歐洲的心臟,地中海風情的馬爾他到底有多少的魅力呢!
    馬爾他的交流雖然是大英國協國家,需要去講英語正常的交流,但是也有官方語言馬爾他語。馬爾他人講馬爾他語,而馬爾他是拉丁手稿中使用的一種閃語族語言,為馬爾他的民族語言。多個世紀以來,馬爾他語中包含了許多源自英語、義大利語和法語的單詞。也有很多人也講義大利語。
  • 和中考察遊記|揭開歐洲神秘國度的面紗—馬爾他(上)
    走過了歷史與現代完美交融、歐洲絕美勝地希臘,我們的美女顧問Aurora來到了素有「地中海的心臟」「歐洲後花園」之稱的馬爾他。當然,我們的馬爾他遊記也如約而至啦!
  • 馬爾他簡直是歐洲移民之最沒有之一!
    其次馬爾他是全球三十二個發達國家之一,人均GDP約為42,532美元,GDP增長速度歐洲排名第2名,2017年,馬爾他的經濟增速為6.6%。要知道,在歐洲金融危機時,只有德國和馬爾他一直保持著經濟增速,可是經濟發展這麼好的國家為什麼要這麼低的條件開發移民計劃呢?馬爾他之所以會開放移民政策,更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活躍國內市場。
  • 馬爾他,地中海的心臟,歐洲的後花園......
    有這樣一個國家雖然只是地中海上的彈丸之地景色卻美得太不像話「歐洲的後花園」、「地中海上的藍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