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雜誌最新公布的2017年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伯恩光學老闆楊健文夫婦以83億美元的身價名列第八。楊健文及其身後神秘的伯恩光學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在外界看來,伯恩光學是一家異常低調的公司,至今沒有官網,老闆亦很少接受外界採訪。
公開資料顯示,伯恩光學成立於1986年,為港資私人企業,原為富士光學有限公司及伯恩光學有限公司,2010年,正式整合為伯恩光學有限公司。
作為蘋果供應鏈上的神秘巨頭,伯恩光學在2016年初略微高調了一把,曾喊出「2016年要上市, 2016年底融資20億美元」的計劃。不過時至今日,融合和上市並沒有看到更多消息。
行業下滑,伯恩能否「獨善其身」?
伯恩光學對外的口徑一直宣稱是行業老大,但外界很難窺知伯恩光學真實的運營數據,楊建文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伯恩光學2015年營業收入為300多億元,2016年營業收入有望突破400億元。不過去年營收真實數據如何,目前尚未披露。
而從行業看,不少蘋果供應鏈公司去年並未能延續高歌猛進的勢頭。
大背景是,2016年,蘋果營收出現了15年來的首次年度下滑,淨銷售額下滑了7.7%,運營利潤下滑了15.7%。蘋果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中稱,公司沒有實現營收和利潤目標,2016年銷售額為2156億美元,較2236億美元的目標低3.7%。運營利潤為600億美元,較603億美元的目標低0.5%。
作為蘋果供應鏈中的重要角色,iPhone主要組裝廠富士康1月10日公布數據顯:2016年收入為新臺幣4.356萬億元(合1363.8億美元),同比下滑2.81%。這是鴻海自1991年上市以來的首次營收下滑,從每個月的數據來看,除了第三季度同比增長2.22%外,其餘季度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無獨有偶,蘋果公司的蓋板供應商,伯恩光學的直接競爭對手藍思科技,2016年業績預告也顯示,公司自創立以來第一次遭遇了業績下降。
伯恩光學是否受到這波行業的衝擊尚未可知,但是一些第三方數據似乎能管窺大勢。
旭日移動終端產業研究所(以下簡稱「旭日數據」)是行業內知名的獨立第三方研究機構,經常披露第一手的行業數據和消息,部分數據來自海關,準確性頗高。
2016年3月起,旭日數據開始對外發布玻璃蓋板出貨量排行榜,前三個月內,伯恩光學一直名列榜單第二位,出貨量與第一名藍思科技相差不多,但遠遠超出第三名。
但是,從7月份開始,伯恩光學的名字卻悄然從排行榜上消失了。(如下圖所示)
出貨量數據突然「消失」
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手機產業鏈數據挖掘機構, 2016年3月開始,旭日數據開始推出玻璃蓋板行業的出貨量排行榜,該排行榜數據來自於權威的海關數據。由於玻璃蓋板絕大部分都由上遊蓋板企業出口給臺灣、日韓等外企大廠,國內下遊手機品牌是通過這些大廠經過貼合等其他工藝後再出口轉內銷,故海關數據最能夠真實反映出貨量數據。
這從伯恩光學解釋交稅數少的媒體報導中也能得到側面印證:2013年時惠州伯恩光學產值就已超過了100億,只是,當年伯恩光學貢獻惠陽當地的稅收僅為1.9億元,《南方日報》曾稱:伯恩光學的公司性質為外資企業,絕大部分產品銷往國外,享受出口退稅優惠。
《南方都市報》曾報導伯恩光學入駐惠陽對該區主要貢獻: 2015年該公司實現工業產值217億元,上繳稅收4.2億元。然而有趣的是,作為同一性質的公司,藍思科技2015年財報顯示其營收172億元,90%以上產品出口,在瀏陽上繳稅收卻達到了13.18億元。
旭日數據顯示,2016年3月至11月,藍思科技一直排名玻璃蓋板行業的出貨量排行榜第一位。3月份,藍思出貨量為15kk(1kk=1百萬個),4月-11月,藍思的出貨量分別為33kk、32kk、31kk、35kk、36kk、34kk、34kk、41kk。
在藍思之後,則是伯恩光學,兩者相對於第三名的領先優勢非常明顯。
2016年3月,伯恩光學(伯恩光學)的出貨量數據為13kk,排名第二;2016年4月,伯恩光學以30kk的出貨量依舊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從4月開始,排行榜中加入了各廠商對應的主要客戶名單。藍思的主要客戶為蘋果、三星、樂視,伯恩光學的主要客戶為蘋果、三星、中興,由此可見,在藍思和伯恩光學在高端產品(蘋果、三星)中存在直接競爭。
2016年5月,伯恩光學的出貨量降至29kk,但依舊排名第二;2016年6月,伯恩光學的出貨量數據恢復至30kk。
不過,從2016年7月開始,一直排名第二的伯恩光學從該排行榜上消失了。2016年7月-11月,在該排行榜中,其他廠商名次上升,但其出貨量並沒有出現大幅增長。
同樣,藍思下半年的玻璃面板出貨量較上半年有了明顯增長,但增長幅度為4kk左右,即使是11月放量至41kk,顯然這是行業季節性變化的原因,而不是取代了伯恩光學以往的出貨量規模。
顯然,伯恩光學出貨量數據的消失並不尋常。那麼,為什麼伯恩光學的玻璃蓋板數據突然從排行榜上消失了呢?是下降厲害,還是為了自圓其說?這目前仍是一個謎。
停滯的上市步伐
長期以來,伯恩光學的名字就和藍思科技的名字如影隨形。從行業的角度看,藍思科技和伯恩光學是玻璃蓋板行業當之無愧的兩大巨頭。這兩家公司幾乎承包了蘋果、三星等高端手機的玻璃蓋板業務。
從2016年3月-6月的數據也可以看出,雙方玻璃蓋板的出貨量十分接近,但伯恩光學一直被藍思壓制,這顯然是對伯恩光學長久以來編織的行業老大形象徹底顛覆。
由於伯恩光學沒有上市,其財務數據不透明,不為市場知曉。不過,在多次的媒體報導中,伯恩光學以及其創始人楊建文外界強調的信號都是:伯恩光學是行業老大。
2016年1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楊建文時,楊建文表示伯恩光學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屏幕玻璃供應商」,「全球市佔額超過60%」。
然而,如果按照旭日數據引自海關統計而做的玻璃蓋板排行榜來看,藍思尚且領先,伯恩光學所謂的「全球市佔額超過60%」顯然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每日經濟新聞》的報導中,楊建文也宣稱「深圳和惠州兩大生產基地的年總產值超過300億元」,「蘋果、三星、HTC、索尼等國際品牌的訂單佔公司產值的90%」。而楊建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預計(伯恩光學)2016年伯恩光學產值會在400億元以上」。
而出貨量更大的藍思2015年收入僅為172億元,所以伯恩的數字實在讓人費解。
除了營收讓人費解,伯恩光學的上市計劃依舊沒有見到實質性進展。
面對智慧型手機以及玻璃蓋板行業的快速發展,2016年1月,伯恩光學總裁楊建文向媒體證實稱,其公司已正式啟動上市,計劃2016年底融資20億美元,「至於在A股,還是港股,目前還未正式確定」。
市場普遍猜測,伯恩光學啟動上市源於受到了藍思科技上市的刺激。2015年初,藍思科技成功登陸創業板,之後動作頻頻,先後推進了增發以及債券融資,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迅猛發展。雖然2016年業績跟隨行業受到了波及,但其先在湖南加碼投資,又在東莞布局,發展勢頭良好。
目前外界尚不清楚,伯恩光學2016年400億的目標是否達成,但其2016年上市並融資20億美元的豪言顯然已經落空。鑑於目前市場情況,其謀求A股上市短期內幾乎不可能,所以轉而尋求在港股市場IPO可能相對容易。
只不過,製造業在港股市場的市盈率及受歡迎程度向來一般,不知道伯恩光學消失的出貨量數據和上市計劃什麼時候能夠出現,或者,還出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