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血液灌注、抗炎、注射強心藥!」9月1日凌晨3點36分,一輛120急救車從富陽呼嘯而來,停在杭州市中醫院門口,52歲的富陽男子石先生被送入重症監護室,此時的他距離被馬蜂蜇傷,已經過去了31個小時。
8月30日晚上8點,石先生和朋友兩人上山抓蜂蛹吃,捅了馬蜂窩後被狂蜇50多下。第二天,同伴因毒素致多臟器功能衰竭,死於衛生院,他則被轉院搶救,至今還未脫離生命危險。
全身50多處被馬蜂蜇傷
蜂蛹含有高蛋白,石先生家鄉一直都有抓來生吃的習慣。8月30日晚上8點,他叫上朋友兩人,上山去找馬蜂的蹤跡。
「當時,他找到了馬蜂窩,和朋友捅了捅,抓了幾隻蜂蛹就生吃了。」妻子說,沒想到一群馬蜂追著蜇,兩人跑回家,前胸、後背、四肢都是蜇痕,痛癢難忍。這時,他們根本沒想到毒素已侵入肺腑。
被馬蜂蟄傷的傷痕
第二天,兩人到當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進行了消炎治療,沒想到43歲的同伴因為毒素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死亡。石先生被立即轉送至當地一家區級醫院。急診檢查提示,他也出現心、腎、肝、神經等功能損傷,需要馬上轉到上一級醫院搶救。
9月1日凌晨,轉入市中醫院的石先生已經基本無尿,拿到他的急診化驗結果,所有人都緊張起來:肌酐400,常人只有80;穀草轉氨酶2400,常人80;激酶30000,常人只有200。
毒素侵入肺腑致多臟器衰竭
馬蜂不同於蜜蜂,它可以發起多次攻擊,且毒素很多,有溶血毒素、神經毒素,以及各種蛋白酶類物質,進入人體後,中毒進展非常快,可以溶解血液,引起全身炎症反應。血液循環受阻,全身器官便陸續罷工。
石先生在做床邊血液灌注治療
「患者已是多發性臟器衰竭,他的心跳看著看著就慢下去了。」市中醫院皮膚科副主任王小勇說,在注射強心藥物的情況下,每分鐘心率也不到60次。
石先生危在旦夕,他全身插滿管子,除注射強心藥、抗炎藥,還需24小時持續血液灌注,過濾血液內一切毒素。經歷3天的搶救,他的肝功能有所好轉,但腎功能仍然異常,什麼時候能逃出鬼門關,誰也不知道。好好的人一下子成了這樣,等在重症監護室外的家人也想不通,「找馬蜂窩抓蜂蛹吃,我們這裡都這麼幹啊。」
石先生在做床邊血液灌注治療
這還是今年市中醫院收治的第一例重症蜂蟄傷患者,王小勇副主任說,以往醫院每年都能收治兩三例。就在石先生入院的當天,醫院又轉送來一位50歲左右的臨安患者,他也因上山幹活碰到馬蜂群被蜇傷。
「馬蜂蜇傷後,體表的傷口紅腫並不明顯,毒素主要侵犯臟器,器官損傷進展非常快,往往兩三個小時,情況就會大不一樣,愈後好不好與是否及時治療密切相關。」王小勇副主任說,即使石先生脫離危險,今後肝、腎、心臟、神經也可能留下後遺症,需要長期血透。
被蜂蜇傷別直接拔刺
吃蜂蛹的人,都認為其含有高蛋白,營養價值高,事實果真如此嗎?
王小勇副主任說,馬蜂並非採食花蜜,細菌很多,而且它所含的蛋白質是異種蛋白,食用後還可引起嚴重的過敏性休克,細菌也很多。
這段時間天氣炎熱,正是蚊蟲叮咬的高發期,綠化帶、老小區等地,都有馬蜂活動的身影。尤其是在戶外被馬蜂蟄傷,更應當引起重視。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被蜜蜂或其他蟲子蜇傷後,拔出蜇刺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是用針頭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王小勇副主任解釋,當用鑷子或鉗子夾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內的殘留毒液再次注入人體,加重過敏反應。
還有一些患者在縛扎後切開「放毒血」,會導致局部出血較多,增加感染機率。可用肥皂水或小蘇打水衝洗蜇傷處皮膚,以中和毒液。黃蜂的毒液為鹼性,傷處可用食醋洗敷。
被群蜂蜇傷後,症狀嚴重者,應在急救的同時,迅速轉送到有條件的醫院。如果出現全身皮疹瘙癢,伴有頭暈、血壓下降、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等症狀,需警惕過敏性休克,應及時就近於當地醫院皮膚科急診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