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火環」懸空7分29秒
大理:「金戒」懸空8分8秒
昨日下午,解放碑步行街,市民駐足欣賞日環食 記者 張路橋 攝
雲南大理洱海才村碼頭,天文愛好者見證最美日環食 特派記者 聶超 攝
南岸區,小學生通過電視觀看日環食 記者 徐元賓 攝
重慶「火環」懸空7分29秒
原以為陰沉的天氣,日環食會與我們錯過,沒想到天公作美,昨日讓主城大部地區有幸觀賞了這千年一遇的日環食,食既到生光時的「火環」持續了7分鐘29秒。重慶以東的部分地區由於日落時日環食還沒有結束,還出現了「帶食日落」的壯麗景象。市天文科普教育協會理事陳中安說,重慶下次觀測日環食要等到3043年了。據了解,此次環食帶與去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帶存在相交區域,重慶等地區的公眾有幸在半年之內欣賞到兩次天文奇觀。
看日
老翁為兒女祈福
解放碑
昨日下午2點過,雲層漸漸散開,太陽露出久違的笑臉,解放碑的行人仍舊忙碌地穿梭著。「快看!太陽出來了!」突然,一個女孩兒的喊聲讓行人停下腳步,聚集到解放碑下,「太陽出來了,快來看日環食!」漸漸地,解放碑下聚集的人越來越多。
這時,一名老人坐在輪椅上由兒子推出人群,停在空曠的地方。老人叫滕德文,今年82歲,家住和平路。3個月前,他意外跌倒造成腿部骨折。昨天中午,原本上班的兒子突然回到家裡,幫他梳洗一番後,帶著老人出門了。太陽一點一點被月亮遮蓋,滕德文輕輕閉上雙眼:「日環食千年一遇,我想趁著難得的機會為家人祈福,願兒女健康、快樂!」
鐵山坪
初虧晚現19分鐘
「看,雲層在減少,天空要亮了,看日環食有希望。」昨日下午2點半,市天文愛好者協會的9名成員從市科技館驅車前往鐵山坪守望日環食。
15:20,初虧開始了,但此時鐵山坪上空被厚厚的雲層遮住,不見太陽的影子,大家只好默默祈禱。15:39:17,太陽光終於從雲縫中慢慢鑽了出來,「快看啊,太陽右下角缺了一小塊,環食開始了。」周一鳴尖叫起來,大家頓時歡呼雀躍。
不過在初虧過程中,因為天空始終有雲層,讓初虧的太陽在空中又躲藏了10餘分鐘,才再次慢慢探出頭來。
16:50,食甚來臨,只見一個金色的「火環」高懸掛在天空,天色沒有黑下來。太陽周邊雖有雲層,但也為本次日環食增添了幾分重慶特色。大家紛紛站在太陽下,留影紀念。16:54,「火環」慢慢結束,太陽又重新進入「偏食」階段,而此時天空中雲層開始變厚,太陽跟雲層玩起藏貓貓的遊戲,一直到18:07,太陽復圓了,持續兩個多小時的日環食正式結束。
江北城
眾人喊出「金指環」
15:36,太陽意外地從灰濛濛的雲霧中「跳」出,看上去已被「咬」掉了一口。「快看哪!太陽出來了!」在科技館、大劇院之間的走廊上,歡呼聲此起彼伏。原本已準備回家的市民很快又聚集在一起,陸續從幾十人變成了200多人。
16:05,太陽突然變成了淺白色,如同漂浮在雲霧中。16:30,太陽在雲層中「掙扎」了數次後,從人們視線中消失。此時,天色變暗,近在咫尺的朝天門大橋、渝中半島顯得更加朦朧。
16:40,月亮遮住大半個太陽。眼看環食就要出現,而雲層卻又來搗亂。16:45,太陽又被雲層拽回了背後。「啊,快看啊!」市民紛紛對著天空高喊,「我們一起來把太陽喊出來!」
16:47,一道耀眼的金色「指環」破雲而出,引來一陣尖叫。「快來看金戒指!」看日環食的情侶們紛紛擁抱在一起。
16:55,太陽再次從天空中消失。16:57再次露臉時,已不再是耀眼的金環。
17:00,此時天已近黃昏,太陽再次躲回雲中,再也不肯露臉。
高校
食甚時分男生求愛
15:26,太陽突然出現,但右下角開始出現殘缺。學生們一片興奮,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太陽右下方的殘缺越來越大。5分鐘後,太陽又被雲層遮蓋。
不過,太陽時隱時現。16:50,食甚時分,天空雖仍是一片灰暗。但此時,地理科學學院大三的謝凱突然走到一名女孩面前:「這次日環食是千年一遇,遇到你對我來說也是千年一遇,我不希望錯過這次機會。我要告訴你,我真的很喜歡你。」謝凱背著書包,雙手不停抓扯著自己的兩個背帶。女孩聽完後傻傻笑了,不好意思地別過了頭。
好運
西北氣流驅散雲層
昨日,在渝北、江北、渝中、南岸、沙坪垻等主城大部地區均能清晰看見日環食天象。而朝天門等局地因臨江霧氣濃重,亦可透過雲層見到時隱時現的日環食。「明明預測為陰天看不見太陽,為何在日環食出現前,天氣放晴了呢?」
對此,氣象專家解釋,不能說明天氣預報有誤。因從衛星雲圖來看,預計15日上午,我市上空雲層依然較厚,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零星小雨,所以觀看日環食的機率較低。而昨天下午之所以出現晴天,是因為,當時西北氣流恰好進入我市,趕走了布滿天空的雲層。
記者 紀文伶 劉真 廖嫻雅 吳琦
花絮
科技課期末考試
記錄日環食
沒有試卷考題,學生們現場觀測,然後根據自己的方式記錄日環食,就完成了一次期末考試。昨日,在我市迎來千年一遇的日環食奇觀的同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們也迎來了一場特殊的期末考試。
昨天下午3點40分左右,正當師生們都認為只能通過電視收看日環食時,太陽突然從雲層中露出笑臉,右下角部位已出現陰影,並逐漸擴大。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歡呼著湧向走廊,爭相目睹日環食。幾分鐘後,為了能觀看到日環食的全過程,隨後,大部分學生回到教室通過電視繼續收看。
「太激動了!讓我感受到了自然科學的神奇。」留在現場觀看的六年級十一班的李凌峰表示。「太壯觀了!太美了!」該班的餘如桃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
「15:52,被雲遮住一次……」一人看時間,一人記錄,一人拍照,現場觀看的同時,餘如桃和兩名同學一起,圖文並茂記錄下了自己看到的日環食景象。原來,觀察並以自己的方式記錄日環食,是該校六年級科技課本期的期末考試。「我們現在是先做草稿記錄,下來整理後要做出模型,展現整個日環食過程。」餘如桃說。
科技老師廖幸介紹,科技課以往期末考試,都是以考卷形式考查學生,平時成績和期末考分各佔總成績的50%。而在得知將出現日環食的消息後,她大膽決定作一個嘗試:沒有考題,讓學生記錄下日環食,作為本期期末考試,考核學生的科技素養和動腦能力。她將六年級每個班的學生以四人一組劃分成小組,同學們可以用文字、模型、圖表等方式記錄下日環食的全過程。
「很喜歡這樣的考試,學習起來更輕鬆!」這一創新的考試方式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認可。記者 秦健
分析
連續日食
並非不祥之兆
「重慶人運氣太好了!」北京天文館李昕是第一次來到重慶,一再表示驚嘆。他說,在同一地點,半年之內能完整看到日全食和日環食,非常不易。
2012年到海南看日環食
李昕介紹,本次日環食之後,市民們還有很多機會再次體驗到精彩的日食現象:2011年1月4日,我國西部小部分地區將可見日偏食;2012年5月21日,海南、廣東等地可見日環食,最長見食時間達5分鐘;2035年9月2日,600年沒出現過日全食的首都北京將再現日全食,見食時間在兩分鐘左右。
簡單地說,這次環食時間長的原因是1月份地球距離太陽比較近。在地球上看,這是太陽最大的一個月,而在日環食那一天,月亮距離地球最遠,在地球上看,月亮比較小。月亮越小,太陽越大,環食的時間就越長。
100年有77次日環食
北京天文館專家介紹,每次發生日食的6585.3天以後,就會再次發生一次條件類似的日全食,但也許同一地區就看不到了。2007到2012年可以算是中國日食季,此前60年總共才發生6次,而這些年就有二三十次。
專家表示,根據統計,每個世紀平均出現日食景觀的次數是238次,其中有84次是日偏食,佔35%,有66次是日全食,佔28%,介於它們之間的就是日環食,有77次,佔32%,剩下5%是日環食與日全食的結合。
日環食不會引起地震
眼下不少人認為,當太陽、月亮和地球排成一條直線,在引力影響下,可能引發地震,進而引起氣候異常,是不祥之兆。對此,市天文科普教育協會理事陳中安解釋,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只會引起潮流變化,根本就不足以造成地殼變動。至於日環食是否會影響天氣,目前也還沒有完整科學研究證明。記者 紀文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