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對書有個好印象還是很重要的。一個好印象,可能因此就會對書充滿好奇和興趣。如果不巧,正好印象不好,可能影響之後閱讀習慣的養成。
小時候,我看到姐姐的課本全是字,就是有圖片也是黑白的,就覺得「哇,書真沒意思啊」。但是,我喜歡姐姐的《美術》課本,上面全是五顏六色的圖片,至今記得上面畫的豬八戒和孫悟空。
現在想來,我之所以對書有一個誤區――帶字的書都是講的枯燥乏味的內容,一是因為我沒有在合適的年齡看合適的書,造成對書有單一刻板的印象。還有一個原因,沒有人引導我了解那些枯燥的文字背後的有趣內容 。
所以,給孩子選書要選適合孩子年齡段的,還要和她一起了解書中的內容,講得越有意思越好。只要啟動了孩子的好奇心,不怕她養不成閱讀習慣。
我家有個小寶,從她不到一歲我就留意給她選一些適合的玩書。先後給她購置了觸摸拉拉書,推拉玩具書,親子互動類強的書
雖然不多,但是強烈感受到,想讓孩子從小習慣有書的生活,不同的年齡就是要有不同的書來陪伴。所以,遇到好書,我還是會孩子置辦。最近新入手的這本《不要按這個按鈕》,很適合推薦給那些想引導孩子看書的朋友 。
這本書最大的主角是書上的紅色按鈕。它是最醒目的紅色。它所在的位置也很特別,在一本書的封面上。書勾畫成立體狀,像真的一樣。旁邊的小娃娃說:不能按這個按鈕!還用紅色把「不要」兩個字加以突出。
看到大紅色按鈕孩子一定會下意識地去按,可是,「不可以!」。對孩子來說,你越不想讓她做的事她就越好奇,越想做。
此刻,我想到了生活中很多緊張媽媽對好奇寶寶的諸多阻攔:
「寶寶,這個不可以動,危險」
「這個不可以往嘴裡放」
「不能坐地上」
……
孩子聽話了沒?沒有,而且可能用哭來對抗不友好的命令。勝利之後,就會繼續做她想做的事。
作者也是抓住了孩子的這一特點,用這樣的命令語句引起孩子的好奇,從而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濃厚的興趣。這些內容都藏在「書」裡。暗語就是:書裡有好東西哦。
書的另一個主角是名叫「小瑞」的小娃娃。這個娃娃很可愛,牙齒還沒有長全,表情豐富,身形略胖,是個孩子的同齡人。
從小瑞的形象可以看出,作者力爭用最簡單的線條勾畫最符合孩子視角的形象,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三角形的嘴,圓圓的眼睛,圓潤的線條。
這些看似無意的知識介入,也是孩子對簡單的幾何圖形進行初步了解的一個機會,是潤物細無聲的傳遞。
接下來的內容設計的也很有意思。小瑞悄悄跟孩子說「現在沒人,你就按一下吧」。這像不像兩個小孩過家家,一會對著幹,一會兒兩個孩子又和好了。
並且,小瑞是悄悄說的。就像兩個朋友之間有了小秘密。
孩子成長到一定的年齡會對說「悄悄話」特別感興趣。這也是孩子的一個小小的成長階段。我記得孩子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就特別喜歡跟我說悄悄話。其實,她說的都不是什麼悄悄話,但是她喜歡在我耳邊悄悄說話的這個行為。那一刻,我是她最最好的朋友 ,是她最信任的人。
此刻,孩子就是小瑞最好的朋友,也是最信任的人。孩子一定能受得到,自己對書中的這個小朋友來說是特別的。
只要按下那個紅色按鈕,孩子和小瑞的遊戲就開始了。在孩子的不斷地按鍵中,小瑞一會變成黃色,一會變成花色,一會兒變出了很多小瑞,一會小瑞被變回去了。
這些不斷地變化,讓孩子一時相信自己真的有魔法。而且 ,她一定是喜歡這些不斷產生的變化的,會刺激他們不斷地想像。有利於想像力的鍛鍊和培養。
想像力,對人有重要的意義不用多講。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是從最初的想像開始的。可以說這是夢想開始的地方。
最後,小瑞說,可以撓撓她的肚皮,她就變回原來的樣子。
對孩子來說,肢體語言比語言更讓她感到親切,因為她對語言的使用還沒有肢體語言熟練。畢竟孩子越大越有與人交流的渴望,而在她學會語言交流之前她就是用肢體表達的。比如,用手直接拉小夥伴的手,來表達「我們一起玩吧」的意思。用手拍一下小夥伴的身體,是在說「你好 ,我們 一起玩吧」。這些是孩子的交流密碼。
當然,這整個過程需要爸爸或者媽媽全程陪同,小瑞才能活靈活現。爸爸媽媽的全心陪伴很重要呢。
看似簡單的一本書,看下來(玩下來),處處考慮到了孩子年齡段的特點。適合孩子,就是孩子最好的成長夥伴。當孩子感受到「書」這種玩具帶給她快樂和滿足後,對書最好的印象就留在了腦海裡。這為以後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做好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