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的美食劇,除了《深夜食堂》,最能打的要數《孤獨的美食家》了。一句話概括這劇:圍觀中年大叔在線吃播。
友情提示:最佳下飯劇。
高能預警:請不要在深夜時打開。
10月過後,《孤獨的美食家》正式回歸,開始了第八季的連載。
到目前為止,《孤獨的美食家》中出現的美食大多聚集在東京和關東地區,其他地區的故事相對較少。但在最新一次的更新中,五郎去了鳥取。
說到鳥取,估計大部分日本人的印象都會是鳥取砂丘。這集就是從砂丘展開的。五郎和當地接待站在砂丘上。雖然已經做好了砂丘很小的準備,但實際上竟然很廣闊?
鳥取砂丘,面朝日本海。它歷經近10萬年的洗禮,強勁的海風不斷改造著砂丘的形狀,形成了如今類似沙漠的風貌。砂丘的高低起伏不一,最高處可達90米。此外,若當日有風,便能看到美麗的「風紋」圖案。非常的超現實主義。
鳥取著名的攝影師植田正治最有名的系列《砂丘劇院》,正是以他的家人,朋友為主角,以鳥取砂丘作為背景舞臺來創作的。他曾經說:在我的青少年時代,如果要找一個拍攝主題,我說最好是到砂丘裡去。遼闊的砂丘就像臥著的裸女,那是一個古典的、純粹的世界,只有聲音、天空與海洋。不管轉到哪個方向,總有某些東西等著我去按下快門。
植田鏡頭下的這個場景,是不是和五郎在夢裡回憶小時候和爸爸來砂丘的那一幕非常相像?
這碗拉麵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東西,頂多算個前菜,但在烏冬的湯底裡放上拉麵的新奇設定,仍值得一試。
用餐環境可以說非常簡單樸素了,甚至有點像是學校的食堂。
一碗素麵,烏冬湯底,加上滿滿的天婦羅面渣,配上豆芽和蔥碎,撒上胡椒粉。
足以在飢腸轆轆的時刻,安慰旅人的心和胃。這就是簡單卻絕妙的鳥取素拉麵。
但是作為物產豐富的鳥取,一碗素拉麵是絕不可能把五郎打發走的,一覺睡過頭的他在退房之後,兜著空空的胃袋,在鳥取的大街上尋找美食。
「鳥取人到底在哪裡吃午飯?」
哈哈哈,這個問題太實在了,簡直跟「鳥取人到底吃什麼?」一樣有意義。
那麼鳥取人到底吃什麼呢?找了十分鐘,終於選定一家餐廳。
まつや,松屋。主營:關東煮、肥腸、烤肉、炒麵、米飯。在砂丘中發現綠洲!
牛橫膈膜是牛身上的一個稀有部位,每頭牛身上只有一點點。橫膈膜靠近牛的內臟,脂肪分布均勻。這道菜是松屋的招牌菜,食材選擇上非常簡單,僅選用上等的牛橫膈膜,加以蔥段爆炒。經過鐵板燒制的牛橫膈膜肉味道濃鬱,口感厚實。入口後,牛肉的油脂在舌尖化開,太美味了!
鳥取這一道橫膈膜肉徹底徵服了五郎,看看叔的痴漢臉,好吃到忍不住想跺腳!
肥腸炒麵,日本人其實不大接受肥腸,在別的地區似乎並沒有這樣的吃法。但鳥取人從小時候就開始吃了。老闆娘告訴五郎,原來每條街上都有賣鐵板肥腸的小店,不過現在這些店越來越少了。
松屋的肥腸炒麵選材依然日常,拉麵,肥腸,香蔥,豆芽混在一起爆炒,但這份炒麵的高光之處是店家秘制的勾魂醬汁,甜辣蒜香味的。肥腸在裡面沾一沾,麵條在裡面滾一圈,OMG,此刻只想李佳琦附體。看看叔的反應:
幸福無比的醬汁炒麵,吃一次讓你再也無法回到只有鹽和沙司的日子。
鳥取出產日本排名第一的和牛,來鳥取,吃貨本貨的五郎叔是不想錯過和牛的,點了份骰子牛排。顧名思義,就是把牛肉切成骰子大小的,一塊一塊的,然後放在鐵板上煎。
松屋會在煎好的牛排上撒上烤成金黃的蒜片,一筷子牛肉,一筷子蒜片,一筷子牛肉加蒜片,骰子牛排的美味毫無死角,好吃到放不下筷子。
這一定是這家老店的鐵板上,一復一日積攢起來的美味。
五郎叔終於來鳥取了,好吃的鳥取。一開始還會覺得有些遺憾,為什麼沒有選這裡最拿得出手的東西,比如最著名的松葉蟹,比如一頓專門的和牛大餐呢?但我馬上就釋懷了。松屋,並不代表鳥取,它只是鳥取飲食文化中一個小小的縮影,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小確幸。
鳥取最有名的確實是松葉蟹,是御廚的料理,但這些就像壽司對日本人的意義,並非那麼易得和日常。鳥取最多的,其實就是像松屋這種,充滿煙火氣的市井小店。
店面毫不起眼,但推開門走進去發現它們也將有百年的歷史;
他們把生意做的很小,甚至大多數都開店很晚,閉店很早;
他們的老闆跟食客相熟,記得住每個人的習慣和偏好;
這裡的生活很簡單,吃飯很簡單,一句「我吃飽了」,一句「謝謝您賞臉」就已經傳遞了飽滿的幸福。
回到《孤獨的美食家》,很多人會把五郎叔當成美食打卡地圖,覺得他吃過的店,一定是被賦予了某種特質,一定非常不同,所以一定要吃到。就比如,鳥取松屋內臟店大概要成新一代網紅了吧。但其實沒必要。只要有一顆吃貨的心,在鳥取到處都能發現那種不動聲色,就能把你香到發誓你一定還會回來的市井小店。
本文圖片來自《孤獨的美食家》,侵刪
本文轉發自看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