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207年,曹操自己帶著大軍來到了荊州這個地方,也就在同一年荊州的老大劉表死了,他讓自己的小兒子劉琮繼承了他的事業,但是因為曹操來了以後,劉琮沒有抵抗就投奔了曹操。劉備那時也是劉表一方的人,劉琮並沒有將這件事情告訴劉備,劉備也不知道劉琮已經投奔了曹孟德,等他知道這件事情以後準備派人去質問劉琮,但是劉琮就讓宋忠去找劉備談話,那個時候曹操帶領的軍隊已經到了宛城這個地方,劉備聽到這事嚇一大跳,將宋忠這個人滅了,帶著老百姓開始逃亡。
那個時候劉備手底下的人都要他借著時機去拿下荊州這個地方,好作為以後發展的根據地北抵曹操,可是劉備覺得那還是劉表的地盤,劉表剛死,還是不要做這麼讓人寒心的事。當時荊州很多大族的人都不選擇跟著劉琮,而選擇跟著劉備一起逃走,因為有老百姓拖累,劉備的這些人行進的速度就變得非常慢,有百姓勸他放棄,自己先跑,劉備義正決然的說:「百姓才是發展一切的根基所在,如果讓你們受苦,我怎麼忍心拋棄呢?」所以他繼續帶著百姓跑路,那個時候,劉備自己的速度慢,他只能讓關羽走水路城先朝江陵這個地方前進。
9月的時候,曹操知道了劉備的行蹤,覺得劉備肯定會提早搶了江陵這個地方,所以讓曹純領著最精銳的部隊在當陽這個地方攻打劉備。
這裡就開啟了長坂坡戰役,這是三國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場戰役。根據《三國志》的記載,當時曹操派大將曹純,帶了非常精隊的虎豹騎來追劉備,可是劉備這一方民眾多,士兵少,所以很快就被曹操的軍隊打敗,劉備只好帶著趙子龍還有孔明這些人提前跑了,在這跑的時候,趙子龍不見了,糜芳這些人說趙子龍歸附曹操去了,劉備一直都不相信。後來,劉備就讓張翼德殿後,自己帶著其他人跑路,張飛帶了20多個人騎著馬跑到長坡這裡殿後。
後來趙子龍出現了,他也不是走錯了地方,也沒有投奔曹操,他是去找劉備的老婆孩子去了,他一個人騎著一匹馬,拿著一桿槍就在曹操的軍營裡進出如入無人之地,找到了劉備的老婆還有他的孩子。他跟上劉備的部隊,張翼德就是他,一個人將當陽橋弄斷,對著曹純的人大喊誰敢跟他決戰,曹操的人沒有一個人敢前進。所以劉備才能夠順利逃脫。
在《三國演義》裡面,羅貫中先生將張飛描寫得更加厲害,當時是曹操不管荊州的其他事情自己帶著百萬雄師全力來追劉玄德,趙子龍前面是七進七出救了劉禪,曹操一直緊緊追他不放棄,跑到當陽橋這個地方,碰到張飛在這裡喊了三次,將夏侯傑嚇得掉下馬死了,曹孟德看到張飛後面又有灰塵,覺得劉備有埋伏就帶人撤退。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描述,其實差別並不是特別大,《三國志》上只寫了五千的精銳,而《三國演義》裡面寫了百萬雄師,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荊州需要士兵鎮守,不可能百萬雄師都跑出來追劉備。還有史書上寫的曹純追劉備,但《三國演義》裡面變成了曹操在追。同時,史書中記載的趙子龍並沒有在曹軍來來去去跑了七次。
雖然史書記載和《三國演義》的描述有些不一樣,不過張飛一個人喝退曹軍的人馬這裡是區別不大的,《三國演義》裡面也就是加了一個情節說張翼德將夏侯傑嚇死了。不過,張飛確實是讓曹操陣營的人撤退。
為什麼曹操那麼多人會怕張飛這麼幾個人呢?這主要是張翼德在事前做了準備,他提前就將當陽橋的橋梁弄斷了,曹軍的人馬再厲害,在平原上衝鋒陷陣應該不會有問題,可是在一座斷橋邊,他們只能幹看著沒有辦法,張飛還提前在那裡,讓人拖著樹枝來來回回的跑,曹軍在裡也分不出張飛到底有多少人。在這兩個前提下,曹純也只能撤兵,要是張飛提前沒有將橋弄斷,就憑曹操那那些軍隊,就算張飛再厲害也不可能打得過那麼多人,所以說張飛也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不過如果真像《三國演義》那裡面寫的曹操一個人帶了百萬雄師來,那麼張飛在橋上做再多的準備,也不可能贏,畢竟曹操的人很快就可以將橋又建起來,而張飛設埋伏也沒辦法,劉備到底有多少人曹操應該提早就知道的,所以那種情況張飛用疑兵計對曹操不會有用。
本文由「史聞新書」原創著作,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