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0年後,是寵物市場蓬勃發展的重要時間段。2020年寵物市場份額預計突破2000億,寵物主數量預計突破5000萬。但同時,我國每年流浪動物的數量也在增長。實際上,早在2018年我國流浪動物的增長數量就超過了4000萬隻,只是這些動物大都死亡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或出沒於人跡罕至的地方,人們無法發現而已。
流浪動物傷人擾民的事件頻發,關於流浪動物來源和處理的問題熱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流浪動物來源於哪裡?如何杜絕流浪動物現象的產生?如何科學治理流浪動物?這三個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重視。
小編工作的收容所,每年都會經歷很多流浪動物入住和家養動物的棄養,每年要和上百位動物主人進行溝通和互動,在工作期間,漸漸發現了目前流浪動物數量居高不下的各種原因中,有一個非常難以引起大家注意的原因:養寵成本過低。接下來小編帶你從流浪動物的來源,為大家分析為何「養寵成本低」是讓流浪動物數量增加的罪魁禍首之一。
第一點先理解:養寵成本低不止包括獲得寵物簡單
現在我們養一隻寵物的實際成本,其實低的可憐。雖然要養好一隻寵物需要主人花費不菲的時間和金錢,但由於觀念和常識受限,大部分的主人並不能完全實現一個最佳的養寵生活。養寵成本低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獲得成本低
我們現如今有各種渠道去獲得一隻廉價的寵物:街頭購買、免費領養和找朋友索要等等。正所謂「免費的必然不被珍稀」一樣,這些廉價獲得寵物,也大多數並不能受到足夠的重視。也正因為獲得寵物的成本廉價,才導致了之後的餵食成本低和在寵物醫療上捨不得下本。例如小編收到的大多數棄養動物,都是主人連基礎疫苗都沒有注射過的廉價渠道獲得的寵物,這些主人甚至不願意在棄養前為自己的寵物做一個絕育,盡最後一次身為主人的責任。
2.餵食成本低
現在大家養寵物,飼料基本靠網購。網購成本本來就比較低,最便宜的情況下只需要100塊錢每個月買點基礎的貓糧狗糧,保證不餓著就行了。很多先進的養寵理念和用品,還沒有推廣到位。
實際上飼養一隻寵物,遠遠不是「吃飽」即可的。動物和人一樣,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口味要求。長期單調地食用同種糧食肯定不利於寵物健康。罐頭、凍幹和寵物零食的食用理念還沒有被太多人去實行,寵物營養膏化毛膏等專業護理食品,推廣也僅限於高端養寵人群。現實中存在太多胡亂餵養的現象,這種現象也就更容易造成寵物疾病以及寵物老年後病症更加明顯,主人開始厭煩照顧。
3.棄養成本低
棄養成本低,一方面是寵物來源和飼養成本低,一方面是棄養途簡單,還有一方面是棄養心理壓力低。養一隻寵物,如果主人不想繼續飼養,有太多廉價的處理方式:直接丟棄、轉送朋友或陌生人等,都可以讓主人快速脫離主人的身份和責任,並且不用有心理壓力。
這也體現了很多寵物主在變成主人時,並沒有做好成為主人的準備,只是心血來潮進行飼養,新鮮感一過,興趣不再,便就沒有了繼續飼養的必要。
低成本養寵帶來一個誤會:就是寵物醫療顯得昂貴
很多人都在說:寵物醫院看病太貴了,一個小毛病去醫院就要好幾百。但是忽略了一個現象,就是我們各個城市的寵物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互相之間的價格戰非常激烈。那些高額的寵物醫療只是個別案例,別忘了:大多數城市動物絕育在醫院折扣的情況下只需要600-800塊錢,疫苗只需要40-80塊錢一針,即使是犬瘟和貓瘟這種疾病,大多數醫院都可以控制在2000之內完成治療,骨折只需要500塊錢左右,即使用最高規格的驅蟲藥,每個月也無非才70塊錢。在大病大醫方面,我們寵物的醫療成本已經很低了,這是受到寵物醫院競爭的影響。
而且我們的相關法規並不完善,據小編所知,依舊存在相當一部分人養貓養狗,連疫苗都不會按照養犬管理條例進行注射。一個連疫苗都捨不得注射的主人,當寵物發生疾病不論醫療成本是高還是低,他都會覺得很貴,因為在這種主人的眼裡,給寵物進行醫療花多少錢都不划算。
其實真實情況如何呢?我們的寵物醫療表面上顯得昂貴,其實根本上還是和低成本養寵的對比產生的一個「假象」。實際上在我們國家,獸醫緊缺,動物製藥公司技術不成熟,高規格藥品大多數靠進口,造成了寵物醫療成本一定不會太低。寵物醫院即使在價格戰當中,已經儘可能地縮減利潤空間了,但依舊不能被很多工薪家庭接受,或者說他們並不願意花錢去進行醫療。
換個思想:一隻幾十塊錢就獲得的貓咪,有多少人會主動花一兩百塊錢注射疫苗然後花七八百塊錢做絕育呢?雖然這個價格看起來不高,但和獲取寵物的成本一對比,就顯得「如此昂貴」。如果是幾千塊購買的寵物,相比肯定很多家長會積極主動趕緊去醫院注射疫苗,有了一點小異常就擔心的不得了了吧。
這種現象尤其是在較為落後的城市和郊區最為明顯,寵物大都來源於朋友家生育後免費索要而來。根本就沒有多少主人有科學養寵的意識,一旦生病往往選擇直接拋棄,而拋棄的寵物在野外無限制生育,便增加了流浪動物的數量。
在個別農村,不要說扔掉生病的動物,即使是健康的動物走丟,可能都不會引起重視,最終無非是再次廉價獲得一隻代替品而已。
棄養寵物變成流浪動物的最大來源,背後除了養寵成本低,還有政策和社會文明程度跟不上寵物行業發展的需要
其實早在2000年我國就已經開始通過收取管理費(辦狗證)的辦法來提高養寵成本了,但因為政策雖然下達了,可是落實不到位,並沒有大力推廣,導致大多數人寧願選擇無證飼養。
而另一方面,寵物飼養者沒有足夠的責任心也是與「政策推廣不到位」一樣嚴重。在動物年幼期,一隻毛茸茸的小奶貓小奶狗非常容易勾起人們的「愛意」,人們選擇購買回家,但長大後,幼年的萌感不再,新鮮感一過,寵物帶來的更多的是麻煩和負擔,於是飼養者們就做不到有始有終了。
政策落實不到位和飼養者責任心不足,在某一方面來說根源依舊是「養寵成本低」,不能引起主人重視。
飼養成本低,是大家購買力和收入水平不足嗎?不是!
可能很多人覺得,寵物飼養成本低這個社會現狀,是由於居民收入低購買力低造成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們國家的人均購買力早已經達到了世界前列,甚至在2018年的《中國購買力的崛起》一書中作者就說過,未來5年中國的購買力和消費水平甚至可能趕超美國。就目前來說,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進口國,可見中國人民的消費能力是極強的。
只不過我們的消費重點,目前雖然已經從衣食住行轉到了服務行業和娛樂行業,但在寵物行業的重視還遠遠不夠。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越來越多的品種貓狗加入了流浪動物的大軍,這就是我們國家人民購買力還是很強的證明。
其實一隻品種優秀的寵物,購買費用最低也要超過3000塊錢。但因為寵物行業的不規範,和大家貪便宜的心理,往往一隻品種不純的動物會代替純種動物來被商家售賣,成本能降低一半以上。更多人買一隻品種寵物往往是為了面子,只要面相差不多,根本不管它是否為純種,是否為正規繁育。於是,寵物繁殖機構不得不用並不合規範的方法繁殖品種寵物來出售獲利,導致廉價獲取品種寵物的渠道也越來越多,讓大家棄養品種寵物的成本也越來越低。
不過好現象是,近年寵物的高端服務場所越來越多,正規繁殖越來越被大眾認可,後院繁殖開始被抵制,也許這種廉價獲取品種寵物的現象會有所好轉。
養寵成本低,是一個惡性循環,在影響著遺棄動物的數量
養寵成本低和帶來的其他微妙連鎖反應,已經在嚴重影響流浪動物數量的增長。這其中究竟是如何的一個連鎖反應呢?
首先第一環:無論是品種動物還是非品種動物,有廉價的獲取渠道,導致飼養人對寵物有了最開始的「廉價」的印象。
其次開始第二環:廉價獲取的寵物,反映出醫療成本高。有很多人拒絕進行疫苗和絕育,生病之後拒絕就醫或進行非常廉價低端的醫療,即花錢又效果甚微。
第三環:拒絕為寵物辦理手續,選擇無證飼養。既然連疫苗都拒絕注射,就更不會響應號召辦理相關證件。相關的寵物飼養政策就會越來越難實行,動物丟失後根本無法聯繫到主人,動物傷人事件也更難進行處罰。
第四環:寵物丟失遺棄成本變低。當不想飼養寵物的時候,可以輕易甩手,增加流浪動物來源,也增加其他無責任心主人廉價獲取寵物的渠道。
第五環:寵物飼養廉價的思想深入人心,原本用心做寵物繁殖的行業開始降低成本,出售廉價品種寵物,不再講究品種的血統,造成即使是品種寵物,也開始可以低價獲得,低成本拋棄。
更多的廉價寵物流入寵物圈。
這串連鎖反應,也慢慢被很多良心商家、相關機構和寵物主人意識到,所以現在養狗條令和犬證辦理開始變得嚴格起來,有償領養漸漸代替無償領養,商家開始拒絕廉價出售寵物。
控制流浪動物數量,從兩方面入手,或能快速見效
通過前文,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到低成本的寵物飼養方式和責任心不足的飼養者,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流浪動物的嚴重性。從上圖可以簡單分析,避免流浪動物產生從以下兩個關鍵方面著手,可能會起到良效。
寵物領域工作者,應該加強推廣科學飼養的力度。適齡絕育和定期疫苗和提倡正常渠道獲得寵物,推廣更科學的寵物用品和口糧。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要推廣領養,更重要的是從根本出發杜絕遺棄動物的產生。相關政策,有關部門要大力落實。既然養寵條令出臺,那麼貫徹實施就應該到底。對於拒不執行的飼養主應該有嚴格的處罰措施。同時取締惡性無節制繁殖的寵物工廠,取締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廉價寵物食品。
這兩點,第一點是寵物工作者應該做的,第二點是相關部門應該做的。這兩個不同的組織,職能不同重點不同,但是在政策上卻能互相彌補不足:政府職能部門用自己的公信力和執法能力執行規定,寵物工作者用自身的推廣優勢用戶數量優勢進行引導性教育科普。
流浪動物數量如果再持續增長,最終受擾的一定是城市居民:關愛和領養治標不治本,從根本出發才是解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