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因為什麼,愛上一個地方?
或為市井煙火
或為民風動人
或為風光瑰麗
而愛上江西,在採風的這幾日,記者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作為全國的農業重地,江西一直很重視生態保護。南昌高新區的艾溪湖溼地公園裡經常能看到許多黑白天鵝和錦鯉在水裡嬉戲。
與動物們一起棲息在這裡的,還有坐落於艾溪湖畔的南昌高新區圖書館與溼地公園荷塘深處的「美書館」。一個公園裡兩間圖書館,可見當地人讀書的熱情。
南昌高新區圖書館(攝影:賴琳琳)
而在百公裡外的景德鎮陶溪川,這縷書香成為制瓷人手中傳統工藝之韻,吸引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駐足。他們來自世界各地,甚至誕生了一種群體現象——「洋景漂」,他們都是被景德鎮的手工制瓷技藝吸引來的外國人。
景德鎮陶溪川夜景(江西省融媒體中心供圖)
離開陶溪川前往樂平市,這裡400餘座古戲臺又構成另一番韻味悠長、歷久彌新的文化天地。
樂平古戲臺博物館展品(攝影:黃田湉)
除了傳承藝術之美,江西也在鄉村振興和小康生活的道路上加速前進。近年來,史子園村以「五拆」 「五清」推動村莊規劃建設,村莊建設逐步走向景區化道路。
浮梁縣史子園村史館(攝影:徐振)
上饒汪家村則結合政策和自身實際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重點發展優勢扶貧產業,帶動千餘名群眾致富。
途徑江豚灣到達餘干縣,在這裡,芡實作為本縣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在鄱陽湖畔具有近千年的生長歷史。採風團實地探訪了上饒餘干芡實種植基地,看一顆顆芡實如何變為村民致富的「金豆豆」。
上饒餘干芡實產業基地(攝影:賴琳琳、黃田湉)
通過貧困戶產業分紅、吸納貧困戶到龍頭企業就業等方式,定點幫扶貧困戶,實現產業脫貧。
位於三清山西北部的八磜村則摸索出旅遊振興這一脫貧路。利用三清山旅遊資源,為本地60多處原始瀑布修橋引路,開發年輕態旅遊項目、推進高端民宿、三清書院等特色項目豐富旅遊體驗。
三清山八磜村(攝影:黃田湉)
百年前,文人用詩詞描摹出江西某地的輪廓,讓人們對江西展開綿延的想像;如今媒體採風團與騰訊視頻創作者用鏡頭讓人們看到更加真實鮮明的江西。而江西,也因為贛鄱大地上勤勞而善良的人們與江西得天獨厚的生態之美日漸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