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東石」元宵「數宮燈」映證兩岸血脈相連

2020-12-25 中國臺灣網

  中新網晉江2月24日電 (記者 林永傳)在閩南晉江,有一個地方叫東石鎮,每年元宵節都會舉辦一個活動,名字叫「數宮燈」;在臺灣,同樣有一個地方叫東石鄉,每年同樣也有「數宮燈」的習俗。

  今年的元宵佳節,14位臺胞已確定前來參加福建晉江東石嘉應廟的數宮燈活動,並已提前在泉州定做要參展的花燈。

  東石鎮與臺灣隔海相望,古代帆船一晝夜即可抵。明代以前就有東石人橫渡海峽到臺灣墾殖定居,至嘉靖年間東石人前往臺灣謀生者更多。

  明末清初,鄭成功揮師東徵,東石人紛紛隨鄭氏東渡臺灣;而後,晉江人施琅奉旨專徵,統一臺灣,以後又大量移民,所以東石籍的臺灣人非常之多。移居臺灣的東石人不僅把他們聚居之地也取名東石,同時還在當地興建碼頭、媽祖廟、關帝廟和嘉應廟,把老家東石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獨特風俗「元宵數宮燈」也照搬了過去。

  晉江東石有座嘉應廟,奉祀宋代魏了翁祖孫三代聖賢「三公爺」,俗稱「三公宮」。每逢元宵佳節,上一年鎮中新結婚的新郎官會提前三天,從家裡提著一對宮燈掛到嘉應廟的大廳中,正中另外訂製一盞公共的大紅繡球燈,連掛三個夜晚。從正月十三開始,嘉應廟裡舉辦為期三天的宮燈會,以此相互祝賀新春幸福快樂。當年青人在歡度元宵佳節之時,有心的老年人卻默默點數那掛在廟中的宮燈數字,並同去年的宮燈數比較,看看比去年增加了多少,子孫繁衍了多少,這就是東石「數宮燈」的習俗。

  目前,晉江東石鎮嘉應廟在臺灣己經有20多處分爐,如臺灣嘉義縣東石鄉嘉應廟、北港仔嘉應廟等。在臺灣,每年也同樣舉行「元宵數宮燈」的活動。

  2007年的元宵佳節,中斷了50多年的「閩臺共數一宮燈」的活動又在晉江東石鎮舉行了。2008年,東石「數宮燈」的習俗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間民俗專家稱,閩臺兩「東石」元宵燈俗見證兩岸民俗相同、神緣相通、血脈相連。這種世代相續的元宵十五燈俗,既反映了兩岸東石人希冀家族繁茂、子孫昌盛的傳統心理,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生動體現。(完)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焦點

  • 骨肉天親同枝連——兩岸「東石」同名村探「緣」
    翻開地圖,晉江東石和嘉義東石隔海相望,直線距離僅兩百多公裡。史料記載,清朝時期,嘉義東石港外,帆影林密,往返兩岸的貨船雲集。當年,船隻從晉江東石出發,約一日航程可達嘉義,運來茶葉、布匹、瓷器,帶回的則是糖、水果和木材,另外還有晉江東石文士懷興學之志搭船來臺。1895年,清廷因戰敗被迫割臺。
  • 劉智豪|地方傳統民俗文化中的兩岸連接:以閩臺東石元宵燈俗為核心的考察
    再探討福建晉江東石鎮大姓家族蔡氏在臺灣的發展,並考察兩岸東石民眾共同信仰的九龍三公信仰及元宵燈俗活動,以進一步分析地方傳統民俗在兩岸民眾之間的文化認同與傳承。本文擬先探討福建晉江東石蔡氏在臺灣的發展,之後再考察閩臺東石九龍三公信仰及數宮燈活動,以進一步分析閩臺東石元宵燈俗在兩岸之間的文化傳承。 一、閩臺東石蔡氏原鄉信仰習俗發展 晉江東石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丘陵臺地。相傳漢代前後東石為畲族聚居地,建有「畲家寨」。
  • 東石,話說魏氏「九龍三公」
    「九龍三公」之主神魏天忠 (一)「九龍三公」的來歷 魏家一門三代忠烈的事跡,兩峽兩岸民間廣泛流傳。九龍三公指南宋一家三代忠臣魏了翁、魏國佐、魏天忠祖孫三人。明萬曆年間的石香爐 (三)「布袋嘴真無通,祭祖祭三公」 鄭成功收復臺灣時,不少福建晉江東石人隨同前往,他們帶去故鄉「九龍三公」的香火,建廟奉祀。
  • 武漢苗慄雙城交流,國民黨籍縣長提九二共識:兩岸血脈相連
    武漢市臺資企業協會及臺灣客家總商會共同舉辦的「山水相依雙城情深」,上午在苗慄與武漢同步進行,苗慄縣長徐耀昌、議長鍾東錦都出席,武漢則有湖北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理事長李建紅、武漢市長周先旺一起到場,在疫情打亂兩岸交流活動,再度牽起兩岸情誼,重要性不輸給上海臺北的雙城論壇。
  • 國臺辦回應臺灣麵包師吳寶春事件: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發言人馬曉光就臺灣麵包師吳寶春支持「九二共識」一事表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臺灣人也是中國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礎。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臺灣麵包師吳寶春日前表示支持「九二共識」,以身為中國人為傲,卻遭到了島內「臺獨」勢力的攻擊,尤其是蔡英文稱這是「政治壓迫」,而這種威脅是兩岸關係倒退的原因。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族譜見證兩岸血脈相連
    目前,閩臺緣博物館館藏族譜已達9700多冊,涵蓋兩岸164個姓氏,建立有族譜信息資料,開放了兩岸譜牒查詢對接平臺。越來越多的臺胞通過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內的譜牒資料,尋找到了自己的根脈。「姓氏文化是一種凝結的情緣,而族譜則是兩岸民眾追根溯源、尋親謁祖的載體,見證兩岸骨肉親情血脈相連。
  • 2020兩岸大陳鄉情文化節:根連心連,兩岸相連!
    椒江區委副書記馬駿出席並致辭本屆兩岸大陳鄉情文化節活動主題為「根連心連,兩岸相連」,活動為期4天。由台州市海峽兩岸交流協會主辦,椒江區臺胞臺屬聯誼會、椒江區大陳鎮臺僑聯誼會承辦,邀請了大陳籍臺胞及在陸臺胞、本地臺屬等100餘人共同參加。
  • 「京味文化」風靡寶島 陳啟剛:文化即血脈 永遠相連
    兩岸通過文化交流使我們深感兩岸就是一家人,而文化就是我們的血脈,永遠相連。」  京味文化之旅至今已舉辦十四屆,相比以往藝術門類,從2013年開始,活動策劃增加了更多的元素,同大陸多個自治區組成藝術團隊,共同開展文化交流。兩岸人民應從文化方向多交流多了解多溝通。而文化交流以藝術的形式呈現更鮮活更直觀也更為廣大民眾接受。
  • 元宵嬉遊記:泉州豐澤首亮燈 童趣花燈最受捧(圖)
    閩南網2月20日訊 再過2天,就到元宵。可咱師徒已被泉廈漳龍的年節味給驚呆了。因為,看到了老藝人對技藝的傳承,吃到了南方別具風味的元宵圓,收到了細緻周到的出行服務,更是在民俗活動裡樂活了一把。  昨天,師父在泉州燈會的探營有了續集——豐澤首個亮燈,這不,又趕去探了探。而徒兒們,也都各自遊得樂乎。
  • 吳伯雄:血脈相連 相信八成臺灣民眾根在福建
    中新社發 鄭祚聲 攝中新網8月15日電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14日表示,兩岸血脈相連,他二度回來尋根之旅,相信臺灣兩千三百萬人,約有百分之八十的根就在福建。兩岸必須靠智慧與善意,朝和平方向發展。據「中央社」報導,吳伯雄當天回到祖籍地福建省永定縣思賢村祭祖,晚間轉至廈門。
  • 「閩臺東石燈俗」鬧元宵 臺灣送來4對花燈旅菲晉江東石鎮聯鄉會來晉訪問泉州元宵燈會昨晚亮燈 告你知交通攻略
    據了解,「數宮燈」至今已有200年歷史,是閩臺兩東石共同創造的一個民俗。晉江東石嘉應廟600多年前建廟時,就有元宵掛燈禮佛的習俗。由於遷往臺灣的東石人眾多,清嘉慶年間,嘉應廟禮佛燈俗漸漸發展成為掛新婚燈,以統計當年兩岸東石青年新婚情況。
  • 韓國瑜首次「登陸」會老友,衡水老白乾1915見證血脈相連兩岸情|雲酒觀察
    以酒為媒,海峽兩岸要創造什麼樣的新機遇?而正加速市場布局的衡水老白乾,又將開啟什麼樣的新徵程?❶韓國瑜:衡水老白乾是好酒,兩岸關係要像好酒一樣濃醇雖然河北並不在韓國瑜實地參訪的名單之內,但兩地文化傳承上淵源深厚。
  • 仁和東石 文旅古今
    一起去東石吧! 近日,蔡長益老師做客《相等五裡橋》-鄉村文化振興系列,講述晉江市東石特色村落和東石風物人文等內容。東石寨現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