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探秘,中國第五大發明,為何放在西安鼓樓?西安鼓樓位於古城西安市中心,位於明城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道交叉路口的西安鐘樓西北約200米處,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建成的,是中國古代眾多鼓樓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樓之一。
鼓樓探秘,中國第五大發明,為何放在西安鼓樓?西安鼓樓是建在方形基礎上的,磚木結構,上部呈簷狀,總高度36米,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設有樓梯,屋簷下有深綠色的琉璃瓦,大樓內有金彩畫、畫壇的雕刻梁,頂部有純度高的金寶頂,是西安的象徵性建築,你去過西安鼓樓嗎?上面擺放著非常壯觀的二十四節氣的太鼓,從遠處看到,每個鼓面都有各自的節氣,同時,有各自的鼓點趣,西安鼓樓的亮點,那麼,為什麼把二十四節氣放在鼓樓呢?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嗎?
這是從二十四節氣的誕生開始的,古代中國是農業大國,萬物的成長靠太陽,我們的祖先非常聰明,不僅從太陽的高度來判斷一天的時間,還根據太陽一年的運動軌跡,分成24等分,仲夏已經有四個節氣了,到一周的早上,又發展到了八個,二十四節氣的正式確立是兩千年前的秦漢,在法律條文中也有記載,被用來指導農民的耕作。
鼓樓裡有鼓聲,當然,根據季節不同會敲響不同的太鼓,告知時間的變化,具有悠久歷史的二十四節氣蘊藏著中國祖先的偉大智慧,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註冊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的代表作,在國際氣象界,我們的二十四節氣也被稱為「中國的第五發明」。
旅行也是一種生存方式旅遊多的是生活的閱歷,多了解了解各個城市的發展,多為自己的知識庫添磚加瓦,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文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