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遺蹟——西華縣女媧宮(崑山遺址)

2020-10-14 銀城小吳

西華縣除了女媧城以外,還有一處崑山女媧宮遺址群,建築規模當屬周口市域內最為特殊的一處景觀,景區內的主景觀「媧皇聖宮寶殿」造型奇特、雄偉壯觀,目前在周口區域內當屬「第一奇特建築」。崑山遺址女媧宮處在賈魯河畔,西華縣城郊北面的山子頭村,X022縣道與X016縣道交叉處往西約半公裡即到,去往縣城的幸福路與和諧路交叉口處西行經山子頭雙語學校、山子頭村小學均可到達景區,雖沒有女媧城名氣大,但在奇特方面要略勝一籌。

崑山遺址簡介(據「媧皇聖宮寶殿」前介紹)

崑山女媧宮遺址:盤古女媧宮印記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崑山,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初期的崑山,是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六年黃河水淤積後的崑山,崑山南北長三華裡,東西寬一華裡,主峰長方形、平頂,面積一千多畝,當地仍然叫「它山寨」。崑山南部有道山門,也是一條山溝,寬約十米,山周邊長滿的都是酸棗樹和茅草,一般爬不上去,崑山主峰北側,散落著盤古、女媧廟的古磚、瓦片與古碑,黃水過後,逃荒的人們陸續返鄉,女媧的香火得以恢復,文化大革命期間,禁止燒香,好多人天不亮就偷偷地去燒香,至今「她」的香火仍然很旺。

崑山主峰東南是孟姓人管理的梅杏園,佔地約二十畝,再往南約三十米左右是柏樹園,園子很大,也有二十畝左右;崑山主峰西南是胡姓人管理的柿園,柿園的西南就是裴昌王墓,佔地約一畝,像個小山丘,高約二十米;崑山主峰東部全是柿樹,崑山東北有座大墓(殷商墓),墓碑規格較大,碑高五米,下有贔屓,於一九七幾年消失不見,崑山主峰北面全是杏樹,佔地約百畝,是劉、趙兩姓人所種植,崑山主峰西邊有棵大檀樹,有幾十米高,方圓幾十裡都能看得到,每逢春光明媚季節,整個崑山,花香鳥語、遊人不斷。

據史書記載:這裡是「盤古開天闢地」時,化身形成的第一座山頭,女媧當年正是在這裡居住,並登上山頂,取此山之五色石,火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女媧在鍊石補天后,就是在這裡摶土造人、滾石成婚,斷鰲足、立四極,傳授法術,教化兒女,治水除妖,在這裡建城外行宮,並設立祭天中心。早在商代,先民為敬奉盤古、女媧而建盤古、女媧宮;唐代,這裡修建了「女媧祠」、「福先寺」。

解放後,崑山東部是縣射擊靶場,西部是縣辦磚瓦廠(1993年終止),緊鄰賈魯河,一九六零年前,商船晝夜行駛,船工與縴夫號子聲響徹不斷。但由於歷經滄桑,這些古建築都以損壞,一九九三年經地委領導皇甫有風、韓凌雲、高凌芝,縣委書記楊勝道、縣長李龍生、常務縣長李海龍、副縣長楊春等批示,崑山女媧宮為旅遊景點,並給予經濟贊助,韓凌雲、張寧萍親自栽種柏樹。

一九九六年,以山子頭居民張春榮、王俊山、劉新芳、趙俊明等人為首的眾多居民,為緬懷盤古女媧的創世偉業,弘揚和光大盤古、女媧宮主殿,自發捐款,自籌資金建起了盤古、女媧宮主殿。現崑山盤古、女媧宮建有大小殿十一座,佔地面積三十餘畝,總建築面積約八千平方米。

我們崑山每年舉行一次古廟大會,會期四天,大戲一臺、歌舞、雜技、擔經挑、打腰鼓,形式多樣,每年舉行一次祭祀活動、文藝大賽等。

崑山現有古樹兩棵,一棵是千年龍榆,此樹一年開兩次花,一次是農曆三月,另一次是農曆十一月,目前此樹得到上級文物部門保護;另一棵是幾百年的老槐樹,這兩棵都在山北部。

崑山的來歷

我們現在來到的崑山女媧宮,位於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城北郊,賈魯河畔的山子頭村,現山子頭居委會,老輩人傳:崑山原來叫「盤古山」,又叫「乾坤山」,再後來叫「崑山」。「崑山」寓意吉祥、字意(五行)為水,會意二人在日光下並肩行走,含有共同、胞兄、子孫、群眾等意,把以上這些涵義綜合在一起,恰好構成了這塊神奇土地上的神奇傳說。……因為這裡是最早的「山」,被稱作「山子頭」,含有山嶺之首的意思。

鬥轉星移、歲月變遷、天翻地覆、滄海桑田,昔日的高山峻岭,已成為丘陵平攤,但這裡仍不失往日的雄偉,處於百裡平原中地勢最高的顯赫位置,這也是附近地名多帶「崗」字,而唯獨這裡帶「山」字的原因,作為現今高原以外的「子山」,它仍是其中的「頭領」,所以今天村名稱為「山子頭」村,也就是古代稱作「盤古山」、「乾坤山」,現在叫「山子頭」的來歷。

崑山遺址女媧宮主景觀

1.媧皇聖宮寶殿

女媧宮景區主景觀在山子頭居委會處,緊貼居委會文化廣場,建築豪華典雅、富麗堂皇,仿宮殿式上下三層古典風格,從底層攀上二層共有三處樓梯,正中位置是主梯,一直往上行階梯,第一段階梯正中有「崑山女媧宮」簡介長廊,詳細介紹了女媧宮及山子頭的史料傳說等,第二段階梯是計劃增設的「楹聯」長廊,依稀可見有待刻字跡模樣,第三段為頂層三層平臺,三層平臺四周是仿古城牆樣式,四面城牆垛子上各有長龍,四條不同顏色的長龍恰似「四(海)龍(王)」鎮守「媧皇聖宮寶殿」及「山子頭」(村)居委會,護佑一方和諧康寧、安居樂業,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殿室內供奉的是媧皇雙麵塑像,面向南北。

二層階梯分左右兩架盤旋而上,分別在主梯的東西兩面,東面階梯通往「盤古殿」、西面階梯可達女媧殿,緊貼盤古、女媧殿室各有入口可進入二層環繞形殿堂,內景壯觀輝煌,供奉彌勒、諸佛及各式觀音等眾佛像,後牆壁為難得一見的「八百羅漢」壁畫,構思極為罕見、畫工堪稱一絕。

底層東面一排廊房為臨時處所,緊依媧皇聖宮寶殿西北角路東一排廊房為老君殿、九龍殿室等;

媧皇宮路西自南向北排列三座主殿室依次為:(1)補天聖母大殿,上下兩層,底層為盤古人祖殿、祖母殿、地母殿共三個殿室;(2)玉皇殿,前方豎立三通石碑非常醒目,分別刻有「天下第一九龍口」、「玉皇大帝寶殿」、「王母娘娘寶殿」等;(3)人祖殿,人祖殿前方(緊貼玉皇殿後牆壁處)有「無極古井」一處,「小廟」一座,菩薩一尊,但都有講究,這裡先按下不多說;(4)緊鄰人祖殿、無極古井西邊還有一條南北小道,「圓通殿」、「天壇」景觀就在此處,圓通殿屋脊正中上方有一尊菩薩塑像,面朝東方合十站立,景觀奇特,殿室布置幽靜典雅,景區唯獨「圓通寺」殿內禁止拍照等。

2.崑山女媧宮

進入景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女媧宮東南角豎立的一塊「神石」,緊貼通往媧皇聖宮寶殿的十字街口,女媧宮左右各有殿室一座,對面路南也有一座,分別為五皇殿、老母殿,財神大殿,三古、三聖殿等,女媧宮兩邊向裡位置分別是進入女媧宮後面的「女媧宮老母殿」院落的出入口,東面為正門、西麵塑立有「女媧老母」雕像。

3.女媧補天(媧宮遺址)

崑山女媧宮往裡(向西)走,便可來到「女媧補天」雕像處,雕像為女媧託起一塊彩石意欲補天的造型,雕像西北角有一座老君殿;雕像北面是觀音大殿、南面為包公殿、崑山關公殿等。

崑山遺址目前狀況

女媧宮(崑山遺址)屬於長期開放(特殊時刻除外)的一個景區,目前還屬免費參觀的狀態。

廟會日期以前為每年農曆的二月初二日,會期一般四天或更多,平時也有很多人前往,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日人流量更多,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廟會屬於停辦狀態,聽說2021年計劃籌辦「二月二到三月三」的大型廟會祭祀活動,當然只是聽說而已,暫不具備可靠性,不過如果2021年不受疫情影響的話,舉辦有規模的廟會祭祀活動也是挺不錯的一件事,加上地處縣城郊區,肯定會很熱鬧。

山子頭女媧宮(崑山遺址)景區建設布局確實不錯,主題鮮明、寓意深長,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尋根拜祖、旅遊觀光之極佳去處。

願西華縣城郊的山子頭「女媧宮」越來越好、更有名氣效應,早日成為西華縣的一大奇特景觀。(因景區內景圖片繁多,所以僅上傳一少部分景觀圖片,敬請大家諒解)

(圖文:太康縣清集鎮 吳西山)

(若有不當之處,敬請近期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鄉村遺蹟——西華縣女媧城簡述(主景觀圖拍)
    女媧城位於西華縣聶堆鎮思都崗村,X005縣道直達景區廣場,東與X022縣道、西與S102省道增修的G230國道互相貫通,北通扶溝、太康縣境,東可通淮陽、西可至漯河,南經西華縣、周口市可達四面八方,有關女媧城相關資料及記載大家可以進行網搜查看,這裡不再多做描述,僅對主景觀做一下介紹,(因各殿室塑像景觀圖片數量較多,圖片只是簡單編排上傳,況且有一處「盤古女媧八寶殿」,及女媧城舊遺址,禁止遊客拍照)敬請大家理解。
  • 西華縣思都崗的女媧城
    艾崗鄉都城崗我在《豫東聖境---中皇山遺址》一文已經介紹,今天要說的是思都崗女媧廟。另據《三皇五帝》(中國社會出版社)載:「在淮陽宛丘西有西華縣女媧城,建在『一溜十八崗』的山地上,是女媧裔在距今7120年(5123年B.C.)營建。
  • 豫東聖景--西華縣中皇山遺址
    在西華縣艾崗鄉,有一個以遠古時期女媧都城而命名的古老村莊——都城崗。傳說是一個最古老的都城,是人類原始祖母女媧建都之處。都城崗東北有中皇山文化遺址。中皇山地處黃泛區腹地。從西華地貌而言,中皇山位於西華一溜十八崗之首。
  • 暨傳承盤古女媧文化弘揚中華創世精神民俗展演活動在西華縣女媧...
    為進一步深入挖掘盤古女媧文化,弘揚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補天造人的創新、擔當、奉獻精神,加快推進生態西華、宜居西華、創業西華、魅力西華建設,5月8日上午,由河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周口市政協主辦,周口市歸僑僑眷聯合會、市婦聯、市文聯、市文廣新局、西華縣政府、中國盤古女媧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2016·海內外傑出女性走進西華
  • 周口是一個與許昌、漯河接壤的縣,有女媧城遺址風景區
    在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有許多縣擁有100萬人口,周口市有9個縣(縣級市),其中有7個縣的人口在100萬以上,但我們進入的縣人口不超過100萬西華縣。人口約970000,位於周口市西部,毗鄰漯河市,許昌市,西有 京廣鐵路和京香港-澳門高速公路,阜鐵路和寧洛高速,鄭河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和新洲高速通過,和沙潁河是直接杭州、上海,西華文化資源豐富,文化資源豐富,現有盤古墓墓盤古盤古努瓦城遺址,商高宗陵墓,雞子臺遺址,龍泉寺,杜崗紀念館,萬畝生態桃園等歷史遺蹟和風景名勝。
  • 河南周口一個縣,和許昌、漯河接壤,擁有女媧城遺址景區
    廣東、山東、河南都是人口大省,它們省中有很多百萬人口大縣,就比如說河南的周口市,它有9個縣(縣級市),其中就有7個人口破百萬的縣。然而今天要走進的是一個人口沒有超百萬的縣——西華縣。西華縣人口約97萬,地處周口市西部,和漯河市、許昌市接壤,看西華縣的地圖很特別,西部有一塊好像是「半島」,被其他市三面包圍。西華交通便捷,西靠京廣鐵路和京港澳高速,南依漯阜鐵路和寧洛高速,鄭合高鐵、大廣高速、新周(機西)高速穿境而過,沙潁河通航,可直達杭州、上海,西華高鐵、高速、航空、水運「四位一體」交通格局日趨形成。
  • 丁酉盤古女媧祭拜大典在河南西華縣舉行
    人民網周口11月26日電 (石國慶 實習生 裴洋)11月25日,丁酉盤古女媧祭拜大典在河南周口西華縣盤古女媧創世文化園舉行。 中國大眾文化學會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耿寶山介紹,盤古女媧創世神話所蘊含創新、擔當、奉獻、包容的創世精神,具有時代意義。盤古女媧在創造世界的過程中,以創新者、擔當者、奉獻者、包容者、智慧者的偉大形象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留下了珍貴的創世精神。盤古女媧是我們民族的魂魄和堅實的精神根基,是中華民族永恆的人生標杆和精神高地。
  • 鄉村遺蹟——項城(南頓故城)「鬼修城」
    (按目前狀況來講,因為已成為市區的一部分,附近村子也都是社區化了,「鄉村遺蹟」難免有點牽強,不過以前確實處在鄉鎮村莊,說是「鄉村遺蹟」也不為過)。南頓故城簡介(據公示牌內容)南頓故城俗稱「鬼修城」,是一處大型歷史文化遺址群,含有夏商時代遺址、頓子國城牆遺址、南頓故城蛤蟆寨古墓群
  • 鄉村遺蹟——太康縣五子臺遺址
    交通方面也很便利,距離太康縣城約25公裡,距鎮政府所在地約2公裡,距213省道約1公裡,距311國道約2公裡,距G45大廣高速(下道口處)「扶溝縣(大新鎮)」站口約10公裡,地理位置極佳,交通便利,附近鄉村均盛產小麥、西瓜、辣椒、雜果、草莓等,是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的主要生產區。
  • 中華盤古女媧創世文化論壇在西華開幕
    西華縣縣長田慶傑主持開幕式,周口市人大副主任解冰山、副市長劉佔方、政協副主席程維明出席開幕式,西華縣縣委書記林鴻嘉致辭。論壇上,西華縣被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命名為「中國盤古女媧創世文化傳承基地」。 據了解,本次中華盤古女媧創世文化論壇為期兩天,與會的國家、省、市專家、學者將對河南省西華縣境內世代流傳的大量關於盤古女媧的神話、經歌和民俗活動及盤古寨、女媧陵、中皇山、女媧宮、龍泉寺、墓崗寺、盤古井等景點進行現場觀摩,對中華盤古女媧創世文化開展集體研討和分組討論。
  • 西華縣女媧城景區獲授「攝影創作基地」
    經過實地探訪考察後,6月19日上午,周口市青年攝影家協會向西華縣女媧城景區授予「攝影創作基地」牌匾。今後,周口市青年攝影家協會將發揮自身優勢,利用攝影藝術擴大提升女媧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據了解,女媧城景區是國家3A級旅遊風景區,位於西華縣城北7.5公裡的聶堆鎮思都崗村。1986年被定為河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景區佔地60餘畝,現有牌坊門、女媧陵、補天殿、媧皇宮、伏羲殿、三皇殿、三清殿和兩側廊房等仿古建築。各殿和廊房供奉有女媧、伏羲等神像及描繪女媧造人補天功績的雕塑和壁畫,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至今影響深遠。
  • 探尋創世女神女媧的蹤跡
    據《水經注》記載:秦安縣城北面,山上有女媧祠,此地有風姓命名的風溝、風臺、風瑩等地名,媧皇、鳳尾、龍泉等村名,傳說女媧生於風溝,長於風臺,葬於風瑩。在風溝懸崖上至今還有一處深不見底的女媧洞,鎮北門外有一口大井,世稱龍泉,據傳是女媧摶土造人用水之泉。
  • 女媧氏碑記(魯西南)
    伏羲生於古雷澤東南之成陽,有北辛文化遺址可證。伏羲又娶母族太昊氏女媧為妻,可證龍鳳乃世代婚姻之族也。三皇之女媧,又作女蝸、女娃、女希、女帝、女皇氏云云。首見《列子》,再見《山海經》,三見屈原《天問》,之後屢見先秦典籍。女媧氏最大功績是為男女聘媒組成家庭,繁衍後代,被奉為「摶土造人」之祖妣。
  • 遼寧文化旅遊:西華女媧城廟會,祭祀女媧的觀光勝地
    女媧城位河南省西華縣聶堆鄉都崗村西北角,該城址呈正方形,分內外兩層,外郭城牆長4000米,內城牆長1440米。今殘存城牆最高點3米,寬8米。護城壕輪廓清晰,基底寬6米,上部寬15米。城牆多為分層夯築而成,每層厚10到20釐米。夯窩為圓形,平底,直徑5釐米。城內有宮殿式夯土臺基。
  • 河北旅遊:走進女媧神話的媧皇宮(圖)
    前往媧皇宮(攝影:馮贛勇)女媧在中國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女媧塑像(攝影:馮贛勇)記者一行觀光過朝元宮的天王殿、大乘殿、三官廟、華佗廟等古建築群,走出廟宇後頓時豁然開朗(1852年)。石座上的壁畫(攝影:馮贛勇)千百年來,媧皇宮歷經數代,屢遭焚毀,今日所見,多為明清建築,而北齊遺蹟,
  • 以胡辣湯「出圈」的西華縣,如何開創「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柳州市因螺螄粉而聞名全國,西華縣因胡辣湯而名震八方。當然,西華縣不止有胡辣湯。西華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坐擁2000多年歷史,是傳說中造人補天的「東方女神」女媧建都的地方,被譽為「媧皇故都」。藉助於交通區位優勢和獨特的產業商業體系,如今西華縣已經成為全省雙擁模範縣、全國農技推廣先進縣等。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西華縣如何在新形勢下,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 周口市西華縣第一高級中學
    河南省西華縣第一高級中學,簡稱為西華一高,始建於1949年5月,坐落在西華縣城北關,東靠賈魯河,南臨教育大道,學校佔地面積120畝(老校區)。西華縣一高的前身是西華縣一中,一九四九年五月在西華縣址坊鄉諸葛村正式成立,第一任校長是時任西華縣人民政府縣長的楚博同志。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學校先後由原校址搬遷到逍遙鎮、西華縣城黨校、原針織廠院內,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學校才搬遷到如今的位置。2015年8月15日,西華一高老校區更名為西華縣崑山學校(住宿性小學初中學校),原西華一高移入新校區。
  • 盤古女媧創世與中華原點文化研討會在西華舉行
    為進一步挖掘女媧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強城市軟實力,4月7日,周口市西華縣邀請中國非遺第一人、國家知名非遺專家李漯民先生和他的投資團隊,在西華與周口晚報,周口市文化局,西華縣人大、政協、縣直教育、文化、文聯等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對盤古女媧創世與中華原點文化問題進行研討。
  • 考察宋哈(宋花)古寨遺址
    在阿昌族春燈起源調查中,鄉村傳承人為調研組提供了一些線索。收集到史料中,依稀發現,阿昌族鄉村有多堂春燈,都是說,從宋哈起源,從宋哈流傳而來,還附有至少兩到三個版本的神奇傳說。這些民間傳說故事,神奇迷離,稀奇古怪,多數人感覺迷惑不解,我們陷入困惑。宋哈這個地名,引起我們的注意。宋哈,有人寫「宋哈」,說「宋哈」,有人寫成「宋花」,附近有一個採石場石料被當地人稱作「松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