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系列之老三件· 自行車

2020-12-21 東方奔兔

今年正月去朋友家吃飯,偶然看到人家收藏了兩輛老式自行車,讓我倍感羨慕,同時也勾起了我對這一鍾愛的「老東西」的很多回憶與記憶......

大概在60--70年代,在我們鄉村,自行車還是「稀罕物」,也是稀缺資源。要看哪家「富不富」,關鍵看「老三件」有沒有?那年那月把「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俗稱「老三件」。生活過得好一點的人家,大概才能有一兩件,若是貧寒的人家那是一件也沒有。因此誰家有個好女女,那就是「搖錢樹」了!因為找上個好人家的話就能「要老三件了」!相反,誰家要是兒子大了要提親,找媳婦兒,要是沒實力準備購置這三大件,這個媳婦兒真還不好找,或者女方要下的「財禮」「三大件」準備不齊的話,人家女方不放話,不聘的話,你也真無奈了。細想我還是幸運,沒有成為窮人家的小子,否則我也就「打了光棍了」!

不過,「三大件」要是要的想法,就不一定真能實現了。那年那月一是沒錢買,二是計劃經濟年代,不是說有錢就能買到的。我記得我家離公社小學大概有七、八裡路,上小學基本上是與姐姐哥哥們步走或者一路小跑,念了五年書,直到上了初中,家裡才有了第一輛自行車,那也是父親在公社工作,攢了好幾年的積蓄啊。這輛自行車當時成了我家的寶貝,人人都想摸一摸。村裡人羨慕的都想騎一騎,但父親碰也不讓他們碰一碰,父親把它當成了給村裡人炫耀的資本

這第一輛自行車給我們家不僅掙得了不少榮耀,也給我們家掙回了第一個媳婦兒----我的大嫂。 我的大嫂十七時就與我大哥訂婚了,直到二十歲虛歲,勉強到了法定結婚年齡他們就結婚了。我大嫂的家住在黃河北岸的鄰縣的一個鄉裡,離我們家有十幾公裡。逢遇節假日裡或我們學校放假後,父母就讓我騎著自行車去接我大嫂。我也是很樂意去,因為我是我們家除父親外,第一個偷偷學會騎自行車的人!往返二三十公裡的路程,能好好的過一把「騎車癮」。

我那時騎的自行車都是「二八」的直大梁高座椅大自行車,不是飛鴿牌,就「永久」牌,不像現在有彎梁的、直梁的、無梁的「二六的」「二四的」等各種大小型號的男女式自行車、兒童車、半自動車、電動車等等。因為自行車大,我又個小腿短,騎在車座子上就根本夠不上腳蹬子,所以我們小時候騎自行車發明了幾種騎法叫「梁下掏騎」和「梁上站騎」,「讓人扶著騎」。我在十來歲的時候基本用「掏騎」,因此每次接大嫂的時候,一個人要「掏騎」十幾公裡路,回來的時,大嫂才把我帶上。在我家住上一兩天,大嫂再騎車把我帶上,我又能騎車一路玩返了回來。那時我是多麼盼著去接大嫂送大嫂啊,我也是十分喜歡大嫂,可是誰知天有不測風雲,親愛的大嫂英年早逝了......

在我十幾歲時,我就能「站騎」自行車了,俗稱「騎大梁」。而且可以單手握把,雙手放把,甚至還學會了可以一手握把騎一個自行車再另一手拖一個自行車的絕技了!記得我家離最近的火車站巴彥高勒也有十來公裡,那時來了親戚送站的話,自行車是主要的工具,送走了親戚後,兩輛自行車的返回任務往往靠我獨有的「車技」來完成。騎車是學會了,可是自行車我前面說過,是稀缺資源。在物資五金和供銷系統都是按計劃銷售和供應,沒有關係話,你就得乾等或者是長期排隊弄指標。初中快畢業那年,因為學習緊張,我是多麼期盼能有一輛自行車呀。當時父母也多次答應了我的請求,可是就是弄不上指標,等了半年也沒有個結果,全家人也是心急如焚。不過父親那時還是偉大,找人託關係無果後,他竟想出一個出人意料的辦法,他讓修理廠的人,從上海自行車廠進了各種自行車零件,不幾天他居然給我組裝了一輛嶄新的自行車!讓小夥伴和同學們差點嫉妒死我,有幾個壞小子經常偷偷的撥我的自行車「氣門芯」!

小時候,不用說騎自行車了,其實有時候坐也不會坐。我想我的經歷好多人都也發生過。坐在前面大梁上,經常坐不穩會掉下去,或屁股敦得好疼。坐在後面捎架上,兩隻腳一不注意就會絞了腳後跟。我記得小時候父親送我上學的時候,就絞破過兩次腳後跟。後來跑不動是不是和那時留下的「殘疾」有關?這就不知道了。我記得有一次送3歲的侄子回家,騎得有點快,一不小心就把他從前梁上掉下去了,那次好歹小侄子無大礙,只碰的鼻子流血臉破皮,想起來也十分後怕。

也 記得我在八三年去東勝上學時,四爹給我整了個「禿尾巴」自行車,做為我的跑校的「坐騎」,我已經滿足的不得了。我結婚的時候,家裡沒準備齊「三大件」,嶽父家給我們陪了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做為老婆的「坐騎」,想起來還算圓滿,沒有被同齡人笑話死,也算幸運了!

後來有了兒子,騎車送他上幼兒園的時候,找人焊制了一個前大梁嬰兒座座,所幸再沒出類似的安全事故...再後來,有了摩託車、汽車後就再沒怎騎過自行車。兒子上了中學時買了一個輕便車,我也沒摸過,後來不知送給誰了,還是樓道裡丟啦?不得而知。前幾年康巴什、東勝街上突然也有不少「摩拜單車」,說是要解決「最後一公裡」的交通問題,而且政府倡導低碳環保的生活,我也跟風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摩拜」,結果他年的「少年騎手」,多年沒騎單車了,騎上搖搖晃晃,平衡感也沒了,覺得很不安全,就再也沒敢騎,就這樣這輩子就和自行車「摩拜」了!

眼下,「摩拜」、「小黃車」也真不見了。自行車,一個時代的記憶要結束了嗎?一個承載了幾代人的交通工具即將被淘汰了嗎?一個自行車王國的輝煌就要成為歷史了嗎?小時候一打開收音機,那熟悉喜愛的《小喇叭》廣播:叮叮噹,叮叮噹,自行車也會把歌唱,我是人民的郵遞員,我給小喇叭送信忙!送信忙!

那40年前的兒歌,仿佛還在耳邊迴蕩......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一隻愛旅遊的奔兔,來百家和你們一起關注旅遊文化、探討旅遊攝影、撰寫美圖美文。喜歡我請關注東方奔兔)

相關焦點

  • 那年那月系列之老四件·手錶
    我記得60—70年代,人們把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形象的稱之為「三轉一響」。它既是一個時代生活的符號,也是那年那月難忘的記憶。「自行車滴鈴鈴,手錶亮錚錚,收音機鬧盈盈,縫紉機轉的突轆轆兒。」 那時有的人家如果擁有了這「四大件」不僅是富裕的象徵,也是嫁女許親的一個「重要條件」。
  • 徐墨源:散文《那年那月那些風景》
    那年那月那些風景 那天,是那年那月那月那年裡最美好的一天;那些風景,也是那年那月那月那年裡最美好的風景。鳥,白雲;樹,蝴蝶;浪,遊船;蜻蜓和青荷,蜜蜂和櫻桃,雞鴨和房舍,遼遠天地以及在天地遼遠中默默守獨的耄耋老人,動的和靜的,有生命的以及無生命的,都成為那年那月裡一道最優美、最純情、最令人著迷的風景。
  • 味道春秋之一碗辣椒燜子 那年那月的愛
    味道春秋之一碗辣椒燜子 那年那月的愛文 陶凱龍曾經那年月,餐桌上只有青菜、豆腐。我總是不敢嘗試品嘗,因為怕辣,也因為那是父親的專屬美味,只是看看,旁邊的碗碟只是青菜、鹹菜,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曾經看到母親製作辣椒燜子的整個過程,把尖椒洗淨切成小丁,打一個雞蛋在碗裡,放少許豆油和大醬(奢侈的時候放一點醬油)和尖椒丁攪拌後放在鍋裡蒸即可。
  • 魏曉燕:那年,那月,那背影
    那年,那月,那背影文/魏曉豔五月,攜一縷淺夏的芬芳,凝一脂冰清玉潔的清夢,嫋嫋走來。她不似春的乍暖還涼,也不似深夏的酷熱難耐,微風撲來,淡淡的月季花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其中。人們不會忘記,是他們以血肉之軀,為我們撐起了生命的屏障,他們就是最美逆行者,他們的背影是那麼美!二0二0年的春節因疫情顯得於眾不同,可惡的冠狀病毒,就象一個暴君一樣,揮舞著惡毒的鞭子抽打著毫無防備的人們,原來熱鬧喧囂的大街變得空無一人,那種冷清、悽涼,讓人看了好像穿越到戰爭年代,令人淚目。
  • 又是一年荷花開丨親愛的,你可否還記得那年那月的那一池荷花?
    我靜靜地觀賞著碧葉田田的荷塘,大腦中突然閃現出那年那月的那一池荷花。記得那是一個夏末初秋的周末,我們攜手到公園遊玩。在波光淋漓的湖水邊,你牽著我的手坐上了小船,然後蕩起了雙漿慢悠悠地劃入湖中。因為我知道,那年那月的那一池荷花,早已經成為了我心底深處永遠不可替代的記憶。唯有那一池荷花最美,那一池荷葉最綠,那一池蓮篷最迷人。如今,又是荷花盛開的時節了。親愛的,你可否還記得那年那月的那一池荷花?還有碧綠的荷葉,沉甸甸的蓮蓬?
  • 黑龍江一自行車騎手的追夢十年
    十年前,他們在牡丹江舉辦的一場自行車公路賽上相識。當時,李金松是雞西隊的參賽選手之一;那月應邀去報導這場比賽。儘管當時12歲的李金松是那場比賽年齡最小的選手,最初那月並沒有過多地注意他。「那次是他第一次參加比賽,主要目的就是體驗。而且當時賽場沒有設立兒童組,李金松被編到了成人組,一個12歲的孩子和大人們一起競技,肯定不會有太突出的成績。」那月回憶道。
  • 吳洛加:那年那月魯祖廟之水站
    近幾十年渝中區舊城改造提速,挖車鏟車經過之處,許多傳統街區和老舊建築蕩然無存。謝天謝地,眾人一直認為必拆無疑的魯祖廟出人意料被保存了下來,且經過兩年的悉心打造,成為一條可睹舊物、可思先賢、可慰鄉愁的傳統風貌街。我在魯祖廟生活了五十年,通過這條長約300米、鉤連大同巷、四賢巷的老街變遷,見證了重慶的歷史進程。許是老了吧,我毫不掩飾自己對昔日魯祖廟的特殊情懷。
  • 那年,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伴著這首耳熟能詳的《童年》歌曲,讓我禁不住想起小時候的童年趣事——學騎自行車,我是同齡孩子中最早學會騎自行車的,從五歲那年夏天開始學的,家裡替換下了一輛破舊老款二八自行車,這輛自行車就成了我最好玩伴,看著大人騎自行車很是羨慕,在心裡暗下決心要學會騎自行車。
  • 新遊速遞|「昭和」系列之在瀨戶內海的《那年暑假》
    《那年的暑假~感動人心的昭和系列~》《那年暑假》原版是由GAGEX開發的昭和系列手遊中相當經典的一作,國服由識君發行。在《旅行青蛙》中養蛙兒子,在《月兔冒險》裡養小兔子,在《貓頭鷹和燈塔》中養貓頭鷹,再到《那年暑假》裡養可愛的小正太颯介。悠閒舒適,卻不無聊。「昭和」系列的放置遊戲也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光是衝著這個招牌,《那年暑假》都相當值得玩家們來體驗一把。
  • 那年,那月,花正開!
    早晨六點左右我們便起床收拾好準備出發,好不容易等到有人在宿舍樓下喊話了,我們大家都是三步並著兩步「咚咚咚」地跑下了樓梯,騎著先一天就借來的自行車興奮的湧出了學校大門。
  • 南宮那月對戰章魚女,姬柊雪菜和情敵合作
    對於喜歡南宮那月這位角色的觀眾來說,這一篇章的故事,也是非常友好的。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南宮那月對戰章魚女南宮那月明面上是曉古城的老師,可實際上,也是專業的攻魔師,並且還是「監獄結界」的管理者。
  • 戀戀黃陂 那年 那月 我們家的那些事
    父親在家排行老三,脾氣好,性情溫和,不善言語。我想告訴祖輩父輩的在天之靈:你們的子孫後代現在生活的非常幸福,溫飽早已不是問題!他們再也不會像你們那樣,因生活所迫攜兒帶女背井離鄉了。我還想告訴祖輩父輩的在天之靈,現在的家鄉要多美就有多美!
  • 水故事|那年那月那青春:寫在壩後水電站發電三十周年之際
    那年那月那青春——寫在壩後水電站發電三十周年之際三十年,彈指一揮間。轉眼石頭河壩後水電站已經連續併網發電30年。作為一名工會幹部,我有幸被約參加了本次慶典活動。抬眼望去,板肋梁結構的廠房上方橫亙著一架用作安裝檢修之用黃色的行車、電葫蘆。環顧四周,廠房四面的牆面上井然有序地布滿了安全生產標語口號和操作規章制度。站在車間裡,耳旁持續傳來「譁譁」的水流聲和發電機組高速運轉 「嗡嗡」的轟鳴聲。
  • 【那年那月】河曲縣郵電局正月十五燈展
    大家還共同製作了一對大八寶燈,一對大宮燈,一個大走馬燈(轉燈),把這些燈籠打彩畫打扮得十分花俏,到正月十二那天,全員出動裝點門面,營業廳屋頂正中的旗杆上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兩邊十面彩旗拱衛,屋簷下五彩節日燈烘託,大門墩上安放兩個大八寶燈,營業廳大雨蓬板下面中間掛大轉燈,兩角掛一對大宮燈,員工們所做的三十多盞花燈分兩組掛在營業廳左右兩側,夜晚花燈齊放,絢麗多彩,轉燈裡天上的飛機、地下的汽車、摩託車、自行車
  • 南海鱷神嶽老三:身處惡人之列行的卻是俠義之事
    他們四個人各有各的特點,四人之中尤以嶽老三最為可愛,最為招人喜歡。嶽老三雖身處四大惡人之列,但是並未見嶽老三做什麼惡事。 初見段譽之時,嶽老三看到段譽根骨奇佳,是一個練武的好苗子,一心想要收段譽為徒,但是段譽無心學武,嶽老三反成了段譽的徒弟,雖不情願,但是嶽老三還是認段譽這個師父的,因為嶽老三極為重視自己的名聲,他肯定不會做烏龜王八蛋的,所以就拜段譽這個後輩為師。
  • 黃牛老三的起落三十年
    一條南北線和一條環線的交匯口,B東北口出門向左拐,北京某劇院,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文化地標,也是《開心麻花》系列最早的起家之地。老三說:「我在這裡統治了十年。」二零零三年,麻花劇組推出首部爆笑喜劇作品《想吃麻花給你擰》,何炅謝娜都來這兒演話劇了。
  • 《山楂樹之戀》老三和靜秋的愛情乾淨純粹,最後的結局令人痛心
    提起《山楂樹之戀》這部電影,想必應該有很多人都看過吧。該電影主要是由周冬雨、竇驍和老戲骨奚美娟領銜主演的。雖然周冬雨和竇驍都是新人,但是他們的演技還是挺不錯的。今天小編就來談一談《山楂樹之戀》這部電影。《山楂樹之戀》老三和靜秋的愛情乾淨純粹,最後的結局令人痛心。
  • 《山楂樹之戀》的愛情:老三為愛撒謊,成全了自己,苦了靜秋
    《山楂樹之戀》的愛情:老三為愛撒謊,成全了自己,苦了靜秋愛情的悲劇,不是兩個人求愛不得,雙雙離世,化作天地的鳥兒《山楂樹之戀》中的老三為愛撒謊,這到底是害靜秋還是在幫她?曾看過《山楂樹之戀》,感動靜秋和老三之間純美又悽涼的愛情。老三很愛靜秋,當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命不久矣。他選擇了,欺騙靜秋,讓靜秋誤以為他已經變了心另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