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去朋友家吃飯,偶然看到人家收藏了兩輛老式自行車,讓我倍感羨慕,同時也勾起了我對這一鍾愛的「老東西」的很多回憶與記憶......
大概在60--70年代,在我們鄉村,自行車還是「稀罕物」,也是稀缺資源。要看哪家「富不富」,關鍵看「老三件」有沒有?那年那月把「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俗稱「老三件」。生活過得好一點的人家,大概才能有一兩件,若是貧寒的人家那是一件也沒有。因此誰家有個好女女,那就是「搖錢樹」了!因為找上個好人家的話就能「要老三件了」!相反,誰家要是兒子大了要提親,找媳婦兒,要是沒實力準備購置這三大件,這個媳婦兒真還不好找,或者女方要下的「財禮」「三大件」準備不齊的話,人家女方不放話,不聘的話,你也真無奈了。細想我還是幸運,沒有成為窮人家的小子,否則我也就「打了光棍了」!
不過,「三大件」要是要的想法,就不一定真能實現了。那年那月一是沒錢買,二是計劃經濟年代,不是說有錢就能買到的。我記得我家離公社小學大概有七、八裡路,上小學基本上是與姐姐哥哥們步走或者一路小跑,念了五年書,直到上了初中,家裡才有了第一輛自行車,那也是父親在公社工作,攢了好幾年的積蓄啊。這輛自行車當時成了我家的寶貝,人人都想摸一摸。村裡人羨慕的都想騎一騎,但父親碰也不讓他們碰一碰,父親把它當成了給村裡人炫耀的資本
這第一輛自行車給我們家不僅掙得了不少榮耀,也給我們家掙回了第一個媳婦兒----我的大嫂。 我的大嫂十七時就與我大哥訂婚了,直到二十歲虛歲,勉強到了法定結婚年齡他們就結婚了。我大嫂的家住在黃河北岸的鄰縣的一個鄉裡,離我們家有十幾公裡。逢遇節假日裡或我們學校放假後,父母就讓我騎著自行車去接我大嫂。我也是很樂意去,因為我是我們家除父親外,第一個偷偷學會騎自行車的人!往返二三十公裡的路程,能好好的過一把「騎車癮」。
我那時騎的自行車都是「二八」的直大梁高座椅大自行車,不是飛鴿牌,就「永久」牌,不像現在有彎梁的、直梁的、無梁的「二六的」「二四的」等各種大小型號的男女式自行車、兒童車、半自動車、電動車等等。因為自行車大,我又個小腿短,騎在車座子上就根本夠不上腳蹬子,所以我們小時候騎自行車發明了幾種騎法叫「梁下掏騎」和「梁上站騎」,「讓人扶著騎」。我在十來歲的時候基本用「掏騎」,因此每次接大嫂的時候,一個人要「掏騎」十幾公裡路,回來的時,大嫂才把我帶上。在我家住上一兩天,大嫂再騎車把我帶上,我又能騎車一路玩返了回來。那時我是多麼盼著去接大嫂送大嫂啊,我也是十分喜歡大嫂,可是誰知天有不測風雲,親愛的大嫂英年早逝了......
在我十幾歲時,我就能「站騎」自行車了,俗稱「騎大梁」。而且可以單手握把,雙手放把,甚至還學會了可以一手握把騎一個自行車再另一手拖一個自行車的絕技了!記得我家離最近的火車站巴彥高勒也有十來公裡,那時來了親戚送站的話,自行車是主要的工具,送走了親戚後,兩輛自行車的返回任務往往靠我獨有的「車技」來完成。騎車是學會了,可是自行車我前面說過,是稀缺資源。在物資五金和供銷系統都是按計劃銷售和供應,沒有關係話,你就得乾等或者是長期排隊弄指標。初中快畢業那年,因為學習緊張,我是多麼期盼能有一輛自行車呀。當時父母也多次答應了我的請求,可是就是弄不上指標,等了半年也沒有個結果,全家人也是心急如焚。不過父親那時還是偉大,找人託關係無果後,他竟想出一個出人意料的辦法,他讓修理廠的人,從上海自行車廠進了各種自行車零件,不幾天他居然給我組裝了一輛嶄新的自行車!讓小夥伴和同學們差點嫉妒死我,有幾個壞小子經常偷偷的撥我的自行車「氣門芯」!
小時候,不用說騎自行車了,其實有時候坐也不會坐。我想我的經歷好多人都也發生過。坐在前面大梁上,經常坐不穩會掉下去,或屁股敦得好疼。坐在後面捎架上,兩隻腳一不注意就會絞了腳後跟。我記得小時候父親送我上學的時候,就絞破過兩次腳後跟。後來跑不動是不是和那時留下的「殘疾」有關?這就不知道了。我記得有一次送3歲的侄子回家,騎得有點快,一不小心就把他從前梁上掉下去了,那次好歹小侄子無大礙,只碰的鼻子流血臉破皮,想起來也十分後怕。
也 記得我在八三年去東勝上學時,四爹給我整了個「禿尾巴」自行車,做為我的跑校的「坐騎」,我已經滿足的不得了。我結婚的時候,家裡沒準備齊「三大件」,嶽父家給我們陪了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做為老婆的「坐騎」,想起來還算圓滿,沒有被同齡人笑話死,也算幸運了!
後來有了兒子,騎車送他上幼兒園的時候,找人焊制了一個前大梁嬰兒座座,所幸再沒出類似的安全事故...再後來,有了摩託車、汽車後就再沒怎騎過自行車。兒子上了中學時買了一個輕便車,我也沒摸過,後來不知送給誰了,還是樓道裡丟啦?不得而知。前幾年康巴什、東勝街上突然也有不少「摩拜單車」,說是要解決「最後一公裡」的交通問題,而且政府倡導低碳環保的生活,我也跟風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摩拜」,結果他年的「少年騎手」,多年沒騎單車了,騎上搖搖晃晃,平衡感也沒了,覺得很不安全,就再也沒敢騎,就這樣這輩子就和自行車「摩拜」了!
眼下,「摩拜」、「小黃車」也真不見了。自行車,一個時代的記憶要結束了嗎?一個承載了幾代人的交通工具即將被淘汰了嗎?一個自行車王國的輝煌就要成為歷史了嗎?小時候一打開收音機,那熟悉喜愛的《小喇叭》廣播:叮叮噹,叮叮噹,自行車也會把歌唱,我是人民的郵遞員,我給小喇叭送信忙!送信忙!
那40年前的兒歌,仿佛還在耳邊迴蕩......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一隻愛旅遊的奔兔,來百家和你們一起關注旅遊文化、探討旅遊攝影、撰寫美圖美文。喜歡我請關注東方奔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