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楊超越落戶上海引起了不小的關注,為什麼一個人落戶上海會引來這麼大的關注呢?我想可能是因為,首先她是一個藝人,再者她是一個農村人吧。
楊超越是一個很神奇的的人,在她參加選秀節目的時候,唱歌不行,跳舞不行,甚至連說話,有時候都不是很清楚,結果就這樣出道了。
我記得那時候有很多人吐槽她,覺得這樣的人憑什麼可以出道,看似在為別的選手鳴不平,實際不過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情。
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我覺得她其實努力了,只是在那些有色眼光下,她的成功大於她的努力,所以讓別人感覺不公平。
當一個人抱著這樣的想法,也許一輩子都是一個不會成功,並且幼稚的人。因為他可能永遠都只能抱怨了,因為他不明白,世界就是如此,沒有什麼公平可言。
我這樣說,不是因為我憤世嫉俗,而是我看過這樣的一段對話。
問:「有些人沒有做過什麼,甚至連心地善良都談不上,卻能呼風喚雨,要什麼就有什麼,這是公平嗎?」
答:「這要看你從哪一個角度看了。如果你相信輪迴,那麼他們就是前世做了很多好事;如果你相信宿命,那麼就是他們生對了時辰適逢其會;如果你相信地球是個大教室的說法,那麼每個人的功課不一樣,他們選修的學分跟你的不一樣囉!」
是不是覺得看完這段話,心裡會感覺好受很多。
這個世界有人生來就躺贏了,有的人一生坎坷,想那麼多幹什麼,管好自己就行,別人的幸運與你無關。
楊超越落戶上海之所以讓人忿忿不平的另一個原因,她是一個農村人。農村人,會讓人想到什麼詞,落後,素質低,鳳凰男。
農村和城市好像天生就是兩個對立面,有時候總是莫名其妙的相互詆毀,我嫌你狗眼看人低,你罵我沒素質,缺少教養。
其實不過是兩個不同的居住環境吧,為什麼要分個三六九等呢?
也許相比農村,很多人擠破頭都想變成一個城市人,不過也能理解,畢竟城市的各個方面都好,不管吃穿住行都優於農村,但我卻從來不曾心動。
我記得在我七八歲的時候,我的大伯就曾說城市比農村好,但我不覺得,從那時到現在三十多歲,我的想法依然沒有改變。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裡面講到一家四口蝸居在7立方米的地方,我想了一下,還沒有我家的一個房間大,難以想像。
我很好奇,住在這樣的地方,即便是身在城市裡,又有什麼幸福可言?住在城市裡無非是為了生活更好,但是這個樣子,實在看不出哪裡好。
我有時在想,人活著到底想要怎樣?想過怎樣的生活,每天拼了命的努力是為了什麼?
想要權?想要名?想要利?是不是得到了就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了?那為什麼古代的皇帝都要自稱寡人呢?
就像《如懿傳》裡的皇帝,每天都在算計裡過日子,不放心任何人,擁有了那麼多,卻沒有感覺他過得幸福。
我不否認住在城市裡有很多好處,首先就是物品繁多,選擇多,什麼名貴的衣服,包包,化妝品,讓人目不暇接。
是個女人看到這些都會心動,而且想據為己有。可是欲望無止境,但經濟能力是有限的,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句話,「你所謂的奢侈品,在有錢人那裡只是日用品而已」。
看了這樣的話,是不是覺得那些攀比的心顯得很可笑呢?
每個人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前提這樣的生活能讓人快樂,而不是拼命的把生活過在別人的目光裡,自己卻活得那麼累。
我始終不能明白,住在城市裡圖的是什麼,特別是那些在城市苦苦掙扎的那些人。
為了夢想?這個還能說的過去,人的一生總要有自己想要做的事,為了這件事而努力是值得的。
圖教育水平高?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一個好的未來。什麼樣的未來是好的呢?考上好的大學?找到工資高的工作?以後的生活就會幸福嗎?好像不一定。
父母的焦慮沒有因為生活的城市而減緩,給人的感覺反而是更厲害了。
感覺自己說了很多廢話一樣,但我想表達的是,人不應該為了生活在城市而放棄本該屬於自己的平凡的,幸福的生活。
在農村也不是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也有它的酸甜苦辣,但在我看來,至少活得沒有那麼焦慮,可能就是見識少才沒有那麼苦。
郭德綱曾說過,「見識越多,人越痛苦」,可能就是如此,沒有那麼多見識,就不會那麼焦慮,覺得自己怎麼這也比別人差,那也不如別人。
可能這樣會讓人覺得沒出息,安於眼前的苟且,但一個人的人生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呢?無非是幸福兩個字.
什麼又是幸福的標配,是功成名就嗎?我覺得不是,只要自己覺得幸福,碌碌無為一生也無所謂,因為自己所求的已經得到了。
#你怎麼看楊超越拿上海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