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裡吃」以及「吃什麼」是永遠困擾著中國人的兩大難題。在美國的十幾天,我們同樣也經歷了四處找吃食的過程,從汽車旅館的周邊的快餐店到中國城裡不太正宗的中國菜,拉斯維加斯的海鮮,洛杉磯的漢堡和意面,川菜火鍋,東北餃子是吃得最多的。
達到舊金山的第一個晚上,因為時差我們都睡不著,在飛機上吃了一天的航空餐,胃裡早就開始餓了。權衡再三,我在黑暗的夜裡起來出去找吃的,問前臺「周圍可有什麼飯店?」她很抱歉地搖了搖頭:「No, we do not have.」
「Do you have any food to sell?」我不甘心地繼續問:「你們有什麼食物可賣的嗎?」她向我指了指角落裡的一個機器,我走進一看,裡面放著乾巴巴的玉米片,旁邊還有芝士和辣椒塊,看樣子是要自己拌。我對這個來自墨西哥的菜式並不陌生,因為認識的一位美國外教特別喜歡吃這道菜,為了這個我們特意把英語角放在一家墨西哥餐廳裡舉行。
取了一個塑料盤子,裝滿了玉米片,再淋上芝士醬,我就回房間開始享用這道自製的午夜小吃了。
舊金山的氣候很乾燥,晚上睡覺空調一直開著,我覺得口渴,又忍不住下去找水喝。前臺沒有水可賣,小姑娘只好把餐廳打開,進去給我倒了一杯冰水。對,你在美國喝到的水都是冰的,倒出來就是冰的或者加冰,就跟美國人來中國以後發現中國人喜歡喝熱水一樣不可思議。
聽說早上酒店供應早餐,我睜著眼耐心地等待著天亮,六點半就起床去餐廳吃飯,事實卻讓我大失所望:酸奶、冰牛奶、罐裝橙汁,需要自己動手拷的麵包片,有黃油和果醬可以抹著吃;香蕉和小蘋果,但後來發現蘋果很硬咬不動;可以衝泡的各種麥片和穀物等。
面對這樣一堆冰冷的沒有任何食慾的東西,飢不擇食的我們也別無選擇地只有吃了。第二天我說什麼也不肯再吃一樣的免費早餐,不顧同行的朋友的勸阻「簡單吃點算了」,非要出去找吃的,走了一大圈卻都沒有看到有開門的餐廳,直到我們坐上了去斯坦福的Uber,到達以後才在校園裡的商業區找到了星巴克咖啡,買了一個雞肉卷和熱巧克力。
我們住在Redwood紅木城,附近最近的一個商業中心就是「斯坦福購物中心」,搜索地圖周邊步行範圍內找不到任何餐廳,就連McDonald's也隔了兩三公裡。離開前的晚上,我意外地在馬路對面發現了一家賣墨西哥快餐店Taco bell,有夾著各種不同餡料的卷餅,價格也不貴,五六塊美金就可以買一個,喝的是可樂汽水等碳酸飲料。我跟服務員要水,他愣了一下轉身進了後廚,拿了一個大紙杯給我倒了一杯,冰水。
在舊金山吃的最好的一頓中國菜是在一家名叫「臥虎藏龍」的中國餐廳,吃了一個水煮魚和幹煸四季豆,還有豬肉餡的餃子。同行的兩位朋友之前去逛超市買了一包生菜和麵粉皮子當夜宵,看到有醬汁就開始捲起來吃並大呼「好吃!」。我抬頭看了看周圍,確信沒有人出面制止來才試吃了一塊。在這裡能吃一口青菜感覺太不容易了,大多數餐廳賣的都是冷藏的肉食,沒有活魚活蝦。
中秋節下午我們去了甲骨文公司見一位朋友,下班後他開車送我們去一家據說很有名的北方餐廳吃飯,可是開過去卻發現已經關門了,於是又推薦我們去吃一家湖南菜館。小小的店面裡面坐滿了中國人,鄰座的客人聽起來在講廣東或者福建話,菜單上什麼都有,均價在6-7USD/盤。
我們點了兩個熱菜一個青菜一個湯和一個炒飯,最後端上來的那個湯是上海人的家常菜「醃篤鮮」。因為我在上海的鄰居阿姨經常會燒這個菜,叫我一起吃,嘗了一下還覺得蠻好吃的,所以那晚我基本都在吃這個湯,吃了個底朝天。
在美國稍微像樣一點的餐廳吃飯,都是要付小費的。比例在帳單金額10-15%不等,晚上甚至要到了20%,有的餐廳會顯示在帳單上,有的需要你自己計算好以後寫上去,對方會重新打一張單子出來。
去斯坦福的那天中午,我們逛完蘋果公司,在附近的一個商業中心找到了一家四川火鍋店,三個人吃了60多美金。因為吃的是中餐廳,我們以為不需要付小費,結帳卻被服務員直說要加收小費,於是又額外補給她。「早知道一開始就給,省得後面給還要看人臉色」同行的爸爸說。此後我們就特別注意小費的問題。
在Sant Monica的最後一晚,我看完電影去吃晚飯,十點左右,在一家西餐廳點了一個蝦仁意面和一杯白葡萄酒,帳單遞上來以後我看到價格是二十一刀,加上稅(美國的物價會單獨列出稅這一項)後是23.15刀。帳單末端列了一個「Suggested gratuity」,分別標註了加收15%、18%、20%的小費後, total 的價格是多少。服務員還在帳單上很精心地手工寫上了「Have a good night」的祝福語,一切都很完美,至於給多少就看你自己了。
吃的最貴的一頓,是我剛到Sant Monica的第一晚,看完日落後我隨意走進了一家有著藍色牆壁的西餐廳,吃掉了50多刀,點單的時候我沒有看價格,買完後心裡一換算才發覺好貴。
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一路高升,從六點幾快漲到了7,這讓這趟美國之行變得格外昂貴。
全程除了早餐,我們幾乎都在外面吃,除了去當地朋友家做客的時候例外。這次出行,託兩位朋友的福,認識了不少當地華人家庭,也跟著一起吃了不少美食。
在拉斯維加斯朋友招待吃的粵菜和臺灣早點都讓我記憶猶新,但最讓我難忘的還是在洛杉磯的吳老師家裡,師母精心準備的一桌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