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謝氏定居竹山近四百年!

2021-02-14 荔香大朗

南宋末,謝氏始祖謝君玄,字崇德,號拱宸。他原本居住在廣東南雄珠璣巷。廣東韶關南雄珠璣巷是一個具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古巷,作為古代中原紳黎向嶺南遷徒的聚集地,隨著社會發展和朝代的不斷更迭,也是珠三角等地區諸姓氏發祥地,從宋代到明代,從南雄珠璣巷南遷的氏族達153姓,所以名副其實的百家姓古巷,這153姓遍及珠三角各地,其中包含謝姓,也在芸芸眾生中南下移民,珠璣巷也成為了嶺南人的發祥地。

謝氏族譜

宋室南渡後,謝拱宸帶著兒子謝廷秀搬遷到東莞城內石崇巷居住。謝廷秀的兒子謝章祥是謝氏入莞三世祖。謝章祥(名文可,號國禎),考取宋景定甲子科進士,授迪功郎,官至湖北漢陽府教授,退休後回到故土,他從城內石崇巷遷居到東坑草塘,他居住的地方也因此被成為「謝屋巷」。

清同治三年甲子科舉人謝藎臣(東坑鎮文閣路井美人)所作《草塘謝氏家譜序》有如下記載:「東坑謝氏先世乃宋南渡時,有拱宸公由南雄珠璣巷而遷居東莞莞城,至廷秀祖復遷東坑草塘……」宋末元初,草塘謝氏乃當地望族。據常平板石樑氏二世祖母花氏墓碑記載,當時梁氏二世祖、常平地區中進士第一人梁文奎生有三子一女,文奎視其女如掌上明珠,當其女與草塘謝氏結親,他以一大片埔田作女兒的嫁奩,至今大朗東坑、常平一帶梁謝兩姓仍以表親相稱。這位與梁文奎結姻的就是前面所說的謝氏三世祖謝章祥之長子謝梅實(字石甫,號玉瓊),謝梅實於宋理宗寶祐年間(1253—1258)迎娶梁文奎之女,梁文奎以茅湧埔及草塘作嫁奩,於是謝家父子由石崇巷遷來草塘居住。謝梅實於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甲子科中舉人,授武寧縣知縣,其後裔主要分支為竹山、黃麻嶺、嶺貝坑。

舉人謝銘新在竹山立的桅杆

元末明初七世祖謝敬聰,號明四,由草塘謝屋巷遷居嶺貝坑。至明末十五世祖,有麗祖(名維賢,字念朋)和定祖(名大策,字運籌,號定一)兩叔伯兄弟由東坑嶺貝坑再遷來大朗鳳竹山(竹山舊稱),時在明崇禎七年,歲在甲戌,即公元一六三四年,距今383年,為竹山謝氏立村之歷史。根據竹山史料記載:本村謝氏宋始祖原居南雄縣珠璣巷,後南遷至東莞石崇巷,宋三世祖謝章祥再由東莞石崇巷徙居東坑草塘謝屋巷,明四世祖再遷居至東坑嶺貝坑。明朝崇禎七年即1634年明十五世祖分遷定居於此而形成。

近日,在竹山村委會,熟悉本村歷史的謝禮枝、謝洪照兩位老先生,以及熱衷於村族譜資料搜集和整理的謝滿堂、謝滿球兄弟等向記者介紹該村歷史淵源。

竹山社區熟悉社區歷史的謝洪照老人

謝滿堂、謝滿球兄弟已編好了本房的譜系,請人謄抄成房譜,並且製作了一幅宗族大吊線圖表。謝滿球將圖表鋪在村委會大廳裡,足有四平方米麵積,十分顯眼。因為熱心本族歷史文脈,但對本村祖先源流非常了解。他手拿紅外線小手電向我們娓娓介紹。

經請教東莞文史泰鬥楊寶霖先生,謝氏入莞始祖拱宸公最初落腳的地方石崇巷應該是現在莞城內的石湧街。舊時莞城有處地方叫「寶樹留坊」,相傳明代謝氏族人曾在此開辦學塾,「寶樹」源自於「謝家寶樹」的名句②,「寶樹留坊」(諧音流芳)因為得名。

記者翻查有關舊地圖發現,在民國陳伯陶所編的《東莞縣誌》內有一幅東莞城內地圖,在今天石湧街的位置,清末民初分為石湧一甲、二甲、三甲、四甲四個區域。其西北面有到湧,到湧出城外,穿北城牆,穿城牆之門為保障關,與北城門並列。保障關前,有橋跨到湧,麻石建造,橋欄麻石刻「拱宸」二字。記者推測,這裡的「拱宸」二字與謝氏始祖之號有密切關係。據手抄本《謝氏族譜》(實為竹山謝氏房譜)記載,南宋「始祖謝君玄字崇德,原號廣仁,後雍正九年(1731)重修東坑祠堂,始題神主更號拱宸以表公之德也,原配崔氏,續配倫氏。」而謝洪照老伯也說過,解放前在莞城賣麻街(今大西路)尚有謝氏祖屋,他小時候還在那住過,因為在農忙時,竹山的謝氏族人會到莞城去幫人家割禾。後因謝李兩姓發生大械鬥,牽連十多條村,於是就將莞城祖屋賣掉以作資用。

莞城石湧街

我們知道,古人有「名」③有「字」有「號」,《顏氏家訓》:「名以正體,字以表德。」 名與字的取法是有密切關係的,而古人的號與名、字是沒有必然關係的。如唐代大詩人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甫」是美男子,即「子美」,而「少陵野老」是他自取的號。因他祖籍襄陽古稱少陵之地。

回到「拱宸」兩字,宸是帝王居住處,引申為王位、王權,「拱宸」就是拱衛皇權的意思,亦即表示臣子對最高統治者的忠心。古人取號時亦有根據所居地名地貌的,如東坑角社蘇氏始祖蘇東坡,「東坡」這個號就是其被貶湖北黃岡時以其所居地名起的「東坡居士」;又如常平周氏始祖周敦頤,號「濂溪」。因他晚年隱居廬山蓮花峰下一溪邊,以故裡濂溪取名,世稱「濂溪先生」。同樣道理,東莞謝姓始祖謝君玄因所居地石崇巷附近有拱宸橋,故以「拱宸」二字作自己的號。

南宋三世祖謝章祥遷居東坑草塘的這一支族人經800多年的繁衍,日益壯大,今天謝姓已經是東坑第一大姓。自南宋至現代,人才輩出,在古代,明代有舉人謝良翰,清代有進士謝琳(字他山,草塘人),舉人謝文琬、謝藎臣、謝紀常等,特別是井美人謝藎臣,著有《生春草堂吟草》,存詩100多首,傳頌至今。及至近代,有草塘人謝景丸(1868—1952),為東莞民國四大名醫之一;新門樓人謝志光是我國現代放射學創始人之一,首創的「謝氏位」至今仍為國內外醫學工作者所採用。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湧現了謝星南、謝金重、謝陽光、謝曉東等一批革命先輩。

走在竹山村,這裡是一座雞犬相聞、民風古樸的嶺南特色村莊。

在竹山謝氏宗祠,裡面一座兩進的宗祠模樣的古建築,始建於清光緒二年,公元1875年。距今已有141年的歷史。瓦面是灰瓦,只有簷邊有一排琉璃瓦筒,整座建築確實較我們之前看到的傳統意義上的宗祠簡陋,且有改建過的,但不失素雅古樸。

謝氏宗祠距今已有140餘年歷史

祠堂的建築風格淳樸古舊,是典型的傳統廟宇建築。祠堂結紅色的門楣上有「謝氏宗祠」四個端莊正楷大字,正面門楣兩側都有壁畫、彩繪。因時隔久遠,牆身大多褪色、剝落,其中所畫的風鳥花物,仍依稀可辨。透過這些壁畫、彩繪可以窺見謝氏祖輩帶給後人的福澤庇蔭。

宗祠大門聯為:「崇山毓秀,德澤流芳」,把謝氏始祖的字鑲嵌上去了。中堂聯為「日暖烏衣盛,風和寶樹榮」。簷下的花鳥木雕擋板保存完整,栩栩如生,壁上的人物故事壁畫十分精美古雅,依舊原汁原味保存著。

謝氏祠堂內景

祠堂所用柱梁均為堅固的材料,在其上面雕龍刻鳳,搭建成三角形支架左右對稱,屋簷流水處,精雕細刻著一些花草、人物、門檻高有二十公分,兩側各安放一尊大石。據村中老人透露,此石有一個很雅致的名堂。叫「上馬石」是地位顯赫的人跨上高頭大馬之用。安放於此,寓意希望族人能考取功名,揚名聲、顯父母,光耀門楣。所以凡有考取功名的人,都要在祠堂內舉行祭祀告天儀式。這裡現已用作竹山「老人之家」的使用場所了。

注釋:

①《竹書紀年》竹簡於西晉太康二年(281)從魏安釐王墓中出土,記述了從夏商周以來至魏哀王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②寶樹堂:東晉時,謝安一門稱貴,顯赫當朝。有一次謝安退朝回家,聖駕竟然親臨其宅,安焚香恭迎。帝視堂前貞松瑞柏,上掛滿燈籠,光彩茂盛,帝曰:「真寶樹也!」於是御書「寶樹堂」三字賜謝家。後之子孫,追慕前徽,以寶樹名其祠堂。

 ③名主要用來自稱,此外也供同輩或長輩稱呼用。字有尊重的意味,專供他人稱呼自己時用。 古人之名是由父輩所起,而字則不同。《儀禮•士冠禮》記:「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禮記•曲禮上》又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即說,字是男子二十、女子許嫁時由主持冠禮和婚禮的賓客或長輩所起(秦漢以後,也常自命其字),以供平輩、晚輩或他人稱呼。

本文主要採訪人及參考資料:

  謝洪照、謝禮枝、謝滿堂、謝滿球

1、竹山《謝氏鄧祖房譜》(手抄本)

2、清.謝藎臣《東坑草塘謝氏家譜序》

3、楊寶霖《東莞氏族源流講稿》

4、《東坑鎮志》2008年版

5、《東坑歷代詩文集》2005年版

6、民國《東莞縣誌》

7、《中華姓氏通史•謝姓》

8、《大朗鎮志》2010年版

9、《東莞歷代碑刻選集》

10、《香港史》[英]弗蘭克•韋爾什(Frank  Welsh)著

另:竹山社區有個「日光臺」的地方,有著一段抗日的歷史。爽朗仔下來將在新欄目《大朗古仔》中為大家講古仔,敬請留意!

    

【「姓氏探秘」往期回顧】

(點擊可看)

大朗陳氏1   2   3   大朗葉氏1  2   大朗劉氏 

大朗張氏 大朗梁氏 大朗鍾氏  

大朗李氏      大朗吳氏       大朗鄧氏

大朗彭氏  大朗黃氏

大朗黎氏        大朗周氏

相關焦點

  • 東莞大朗竹山文化廣場的夜景,別有一番風味
    在東莞大朗的竹山文化廣場是竹山當地的一處社區文化廣場,這個廣場與普通的廣場一樣,是普通的村文化廣場。小編來到竹山文化廣場看看這裡的風景如何?在這個當地的休閒運動的文化廣場也是當地人經常去玩的地方,現如今是夜晚的時候,看看這裡的景色如何吧!
  • 揭秘:傅氏在東莞大朗定居700多年的故事
    據了解,傅氏一族定居大朗已有700多年,經歷了20多代的繁衍傳承,如今有近800名傅氏族人。在這本家譜中,記者初步了解到大朗傅氏的一些源流情況:宋元間,傅松軒因避亂徙居廣東南雄珠璣巷,後來天下平定(應是南宋滅亡元朝建立後,天下初定之時——筆者按),傅松軒四處訪尋安居之所,後來決定繼續南下,初居東莞城中,街名傅屋巷,因城中無田可耕,後再遊玩到大朗黃田,見此地山清水秀,有田可耕,有地可鋤,於是與妻夏氏結廬落籍定居,傅松軒生四子。大朗傅氏遂以傅松軒為一世祖。
  • 東莞大朗竹山《順興雅居》首付11.9萬起,最便宜的學區房,可以分期3年
    大朗竹山鳴鳳學校旁《順興雅居》最便宜的學區房首付11.9萬,在大朗安個家!付款方式:首付五成,無條件分期36月【開發商貸款】利息6釐800米範圍莞惠輕軌[大朗]地鐵站1km範圍R3號線[中興大道]地鐵站周邊配套:學校就在家門口,100米鳳鳴學校,九龍百貨,萬合百貨商場,竹山綜合市場,竹山文化廣場、大朗毛織第一村。
  • 2020版最新四川謝氏字輩—《全國謝氏字輩彙編2020年》優化版之三
    家乘恪遵守,祥發永延年。提供人:謝英科 (7)雙鳳鄉石羊村、長興村、富平村,南華鎮龍華社區謝氏,君直公枋得之子定之公後裔。始遷祖壽祖公於清乾隆年間攜弟壽芳公從廣東韶關市仁化縣黃石坑鎮步行入川。壽祖公是廣東仁化縣謝氏十三世,一世祖必隆公於天順八年即1461 年由江西遊商至仁化縣定居。四弟壽芳公無後。
  • 謝氏起源
    當時遷閩的家屬有四百餘戶四十姓,其中即有謝氏。  唐朝末年,壽州人王緒在黃巢起義的影響下聚眾起義,攻克固始。固始人王審潮(王潮)、王審邦、王審知三兄弟參加義軍,公元885年至漳州,殺王緒,次年攻取泉州,降唐,後據有泉、汀五州之地,王潮任威武軍節度使。公元898年王潮死,其弟王審知繼任,盡有今福建之地,公元909年被後梁封為閩王。
  • 借力毛織業轉型 大朗製造業度「危機」
    2012年1- 10月份產值高達115億元,佔了大朗全鎮工業總產值330億元的三分之一。目前,裝備製造與毛織、電子信息已經成為大朗三大支柱產業。1980年-1990年·雛形跟隨港資毛織企業 裝備製造業進入大朗在1979年之前,大朗全鎮除了房屋和農田,便全是荔枝樹。
  • 謝氏家族簡介
    巫謝人定居謝水流域後,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原地區一支不容忽視的勢力,至西周建國以後,為了在洛陽一帶安插親信勢力,他們被作為西周的異姓臣民從謝水一帶遷出,沿秦嶺東部的熊耳山和外方山南下,到達南陽附近的泚水、謝水流域,並最終在那裡定居下來。先秦時期南申國滅亡後,末代申伯謝預之子謝昌俊歸順楚國,被封為大司馬。
  • 記竹山崗杜家祠堂——【追尋農場足跡 講好奮鬥故事】(第七期)
    懷著一顆熱忱的心,我們來到竹山崗杜家祠堂,在這裡,我們有幸聯繫到農場創建期借居於此的見證人——杜棣強。杜棣強,竹山崗人,在第一批農場人借居杜家祠堂的那年,他12歲左右,正值對萬物好奇年紀。時常見到一群工作人員在祠堂和野外生活和工作,這給杜棣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跟隨杜棣強的回憶一起重溫第一批農場人的那段創業往事。
  • 桃山:人文興盛的謝氏文化古村
    桃山村地處平原地帶,據傳其先祖在此創基之時,因見附近有山形若仙桃,覺其必為靈秀之地,可興其族,故定居於此繁衍生息,並取名仙桃山(後演變為桃山)。說起桃山,人們大多知道這裡出產「桃山芥藍」,殊不知,桃山還是一個積澱深厚的文化古村。
  • 西平為「谷謝氏」地望
    從村名的來歷可以推想,謝莊正是因谷謝家族在此定居而得名,並最初稱為謝老莊。按《謝氏族譜·二世祖懿行傳》所述 ,「先世本姓谷,因仕於謝,以官為代始姓謝」,谷謝氏易谷為謝亦有可能是在其二世祖時,而最早在西平謝莊定居的當是谷謝氏三世祖有富。
  • 大朗和尚 (馮廣宏)
    大朗是明朝末年的人,俗名金璽,在四川什邡縣的慧劍堂出家,行腳大邑縣興化寺和成都圓通寺,以後定居雙流縣三聖寺。他讀過儒書,有學問,當時不少知識分子和他交往,新津縣令袁景先、成都府官袁卜昌和武官陳相亭,都是他的座上客。
  • 大朗吳姓聚居寶陂松柏朗 繁衍生息600年
    現存的東莞吳姓族譜資料極少,廣州中山圖書館保存有近10 種廣東珠三角地區吳姓族譜,但沒有一種是有關東莞吳居厚後人的。據所搜集到的四種東莞吳姓族譜(吳家湧、水邊、寶陂、松柏朗)記載,東莞吳姓的一世祖是北宋末的吳居厚,《宋史》卷三百四十三上有傳,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尹,拜尚書右丞,遷知樞密院事,以武康軍節度使知洪州,政和三年(1113)七月,卒於洪州任上,年七十九,贈開府儀同三司。
  • 時隔70年 成都謝氏第4次修譜
    同治年間,謝氏家族派人赴連平縣抄回族譜,在光緒11年(1885)第一次編修了成都《謝氏族譜》。此後,又在1920年、1948年再修族譜。  1948年第三次編修族譜的總理(主編)之一,是謝惠祥的曾祖爺(曾祖父)謝益湘(字澤三),時任謝氏家族的族長。  謝惠祥說,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曾對他說過曾祖爺修譜的情況。
  • 客家文化與謝氏淵源
    作為謝氏的客家人,對於客家文化與謝氏淵源,我一直並不了解。
  • 風起南部④∣大朗:打造5G產業園深度對接深圳、松山湖
    臨近松山湖和深圳的東莞鎮街,不僅僅只有大朗。相比其他鎮街,大朗有何突出優勢?該鎮為何能牽引如此多優質項目的目光?該鎮對接和融入深圳、松山湖的底氣來源於哪裡?「大朗在對接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融入松山湖功能區統籌發展上,具有區位、創新和產業三方面較為突出的優勢。」大朗鎮委主要領導給出了答案。
  • 「中華謝氏百堂」廣西容縣名門望族深柳堂與上垌謝氏宗祠
    在深柳堂前不遠的地方,為了讓子孫成才,謝宗元的玄孫謝再華於民國十六年(公元1923年)主持利用祖上祠產又建了一間學校「容縣私立兩江小學」,學校規定,族中弟子讀書免費。▲曾經的深柳堂學堂舊址 謝歡拍攝 鑑於深柳堂人歷來重視教育,民國29年(
  • 山西大同、朔州謝氏一行前往洪洞大槐樹,洞八嶺謝氏城堡參觀
    2020年9日15日山西謝氏宗親會秘書長,朔州謝氏宗親會謝興榮會長帶領大同,朔州謝氏宗親到洪洞大槐樹觀光旅遊。      9月16日大家一同前往山西晉城澤州縣山河鎮洞八嶺謝氏城堡落訪問觀光,這裡離晉城市約30公裡,謝氏城堡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西周時期。
  • 河南鄧州發現臺灣原住民泰雅族謝氏家祠石碑
    臺灣泰麼族(現稱為泰雅族)謝氏家祠石碑在河南省鄧州市文渠鄉尹窪村被發現,碑文記述了臺灣泰麼族的一支於清朝初年到大陸定居及繁衍的過程。後來,這部分泰麼族人被清政府分散安置在內地屯墾,莫那瓦丹謝國禧率人在河南鄧州定居。  據了解,莫那瓦丹謝國禧在鄧州的後代現有700多人,居住鄧州市文渠鄉尹窪、花園、廟溝等村,以謝氏為姓。以上史料,鄧州縣誌也有記載。
  • 大朗建立毛織產業金融服務平臺
    為此,大朗鎮政府聯合毛織行業協會,共同設立2000萬元風險「資金池」,撬動金融機構2億元貸款授信額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資金周轉緊張制約企業發展  大朗毛織起源於1979年,經過約40年的培育發展,已成為全國範圍內最具規模、產業鏈最完善的產業集群,同時也是大朗鎮最為知名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
  • 大朗舊改終於來了!深圳恆榮中標大朗大井頭前期服務!
    2019年整年都沒有迎來城市更新的大朗鎮,終於傳來好消息! 今天早上,東莞正宇城市建設有限公司確認成為大朗鎮大井頭社區城市更新項目(編號:TTWY-19109)的前期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