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成語故事居然都發生在河南洛陽,不說許多人都不知道

2020-12-11 大院二零

洛陽,十三朝古都,地理「居天下之中」,可「四方入貢道裡均」。它不僅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歷朝帝王理想的建都之地,經歷歷史的沉澱,幾乎在它的每一寸土地下都埋藏著數不盡的歷史、說不完的故事。意外的萌點、悠遠的詩意、縹緲的玄秘、未解的謎團……洛陽綻放出蒙娜麗莎式的微笑。

前倨後恭

蘇秦,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裡人。他出身農民,少有大志,曾隨鬼谷子學遊說術多年。後辭別老師,下山求取功名。

蘇秦先回到洛陽家中,變賣家產,然後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無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只好垂頭喪氣,穿著舊衣破鞋回到洛陽。

洛陽的家人見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連蘇秦央求嫂子做頓飯,嫂子都不給做,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蘇秦從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讀。把頭髮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錐子刺自己的腿,「頭懸梁,錐刺股」便由此而來。

一年後,蘇秦掌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開始二次周遊列國。這回終於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並被封為「縱約長」,做了六國的丞相。當此時的蘇秦衣錦還鄉後,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蘇秦不由嘆息:「人生在世,地位財富,真不可忽視啊!」

這即是「前倨後恭」的典故。今人多用此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後來謙恭,以及見風使舵,見機行事的人。

洛陽紙貴

人們常說:自古洛陽出才子。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壇上燦若群星的洛陽才子之一。

左思從小出身貧寒,且相貌醜陋,但他卻視榮辱如浮雲,看名利為糞土,把精力都用在學習和文學創作上,寫出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詩佳作。其中,《三都賦》問世後,受到朝野各界熱烈讚頌,一時風行洛陽,豪貴之家爭相傳抄,洛陽市場上的紙價也因而昂貴起來。以後,「洛陽紙貴」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來稱譽某些作品迅速而廣泛地傳播流行。

左思(三都賦》中的洛陽城,早已被無情的歷史風雨化作一片廢墟,而今日的洛陽城,又是歷史上任何時期無法比擬的。相信千年前的左思倘若再生人間,看到今天的洛陽,他一定會有一部更加精美華採的《三都賦》風行洛陽街頭,也將會有一段新的關於「洛陽紙貴」的佳話。

挑肥揀瘦

遠在東漢劉秀時期,光武帝劉秀曾在都城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大學——太學,這座太學即位於洛陽開陽門南5裡遠的地方。當時,在太學裡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挑肥揀瘦」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太學裡,有位教學博士,姓甄名字,很有學問。有一年臘月三十,光武帝劉秀下詔賞賜太學裡的教學博士們每人一隻羊,讓太學高高興興地歡度春節,可當羊趕到太學大院後,卻出現了問題。原來這每隻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配才合理呢?教學博士們七嘴八舌,吵嚷了半天,也沒有商量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好辦法。

這時,甄宇站起來說道:「我們都是教學博士,為人師表,不能斤斤計較,挑肥揀瘦!」說罷,他便從羊群中挑出那隻最小最瘦的來,徑直牽了去。這下,大家不再爭論,你謙我讓,很快就分完了這群羊,各自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這段讓羊的佳話傳了出去,洛陽城裡的人無不讚揚甄宇,還給他起了個帶有敬意的別號「瘦羊博士」。從此,「挑肥揀瘦」這個成語也就傳開來了。

樂不思蜀

人們常把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棵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道:「咦,這話怎麼像是谷正說的?」

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洛神的傳說

在洛河兩岸,流傳著一個膾灸人口的洛神宓妃的故事。

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兒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河岸邊。那時,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當中,並教會有洛氏百姓結網捕魚,還把從父親那兒學來的狩獵、養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給了有洛氏的人們。

這天,大伙兒勞動之餘,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優美動聽的樂曲來。不巧,這悠揚的琴聲被黃河裡的河伯聽到,這個浪蕩公子便潛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於是河伯化成一條白龍,在洛河裡掀起軒然大波,吞沒了宓妃。

喜歡請關注「大院二零」,多謝支持哦

相關焦點

  • 這些成語背後的故事原來都是發生在安徽!你知道幾個?
    成語大家都學過,但你知道有哪些成語是發生在安徽的呢,這些成語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第一時間》新春特別節目,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推薦閱讀>>>
  • 慘綠少年、藥店猛狗……這些「令人噴飯」的詞,居然都是成語
    文 | 樵欞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原文首發於2020年6月11日,原標題為《慘綠少年、藥店猛狗:這些「令人噴飯」的詞兒,居然都是成語》,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2藥店飛龍我不說,你不說,這個詞還頗有點王家衛電影的風格。它也是一個成語,出自南朝宋樂府的《讀曲歌》:「自從別郎後,臥宿頭不舉,飛龍落藥店,骨出只為汝。」用來比喻人瘦骨嶙峋。
  • 洛陽為啥叫洛陽?98%的洛陽人竟然都不知道!
    在洛陽生活了這麼多年,她為啥叫這個名字知道不?洛河古時名雒水,其位居雒水之北,「水南為陰,水北為陽」,故名雒陽。此名既為地理區域名亦為城名,一直沿用。秦朝時,五行學說盛行,秦始皇按「五德終始」進行推理,認為周得火德,秦代周,應為水德,因此改雒陽為洛陽。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因漢尚火德,復名雒陽。
  • 喝西北風居然是成語,令人噴飯都是成語!
    經常覺得口吐成章要特別有學問,沒想到我們這些口吐芬芳的人也偶爾會誤打誤撞說些成語,比如喝西北風吧你,或者真是令人噴飯,還有一些更出其不意的如酒店猛狗,藥店飛龍,或許你連這中間的意思都搞不明白,但是這些確還真的就是成語!是不是長知識了,快來一起看看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成語!
  • 除了成語之都邯鄲,想不到還有這麼多地方盛產成語
    成語是一種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或人們的口頭故事,長期沿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成語結構固定,意思精闢,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被人稱之為濃縮的中華文化。有意思的是,很多成語都有其產生的地區,比如我們都知道河北邯鄲被稱為成語典故之都,是全國各地區中產生成語最多的地方,「胡服騎射」、「邯鄲學步」、「黃粱美夢」、「負荊請罪」等一千五百餘條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都和邯鄲有密切關係。那麼,除了河北邯鄲那之外,還有哪些地區盛產成語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 洛陽成語典故:鶴立雞群
    成語釋義:像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的一群人裡顯得很突出。  成語出處: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  嵇康(公元225年~公元264年),字叔夜,三國時譙郡銍(今宿縣西南)人,魏晉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曹魏正始年間,嵇康與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鹹常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一帶)的竹林之下,縱酒放歌,談玄論道,故世謂「竹林七賢」。
  • 都知道洛陽的市花牡丹,卻不知道河南的省花,今天總算知道了
    導語:你知道河南的省花嗎?不是洛陽牡丹,不是開封菊花,而是街邊的它說到市花,相信我們都不陌生。比如:我們熟知的洛陽市花牡丹,開封菊花,安陽紫薇等。市花是一個城市的代表花卉,作為一個市花,通常都是該城市常見和主要種植的花卉品種。市花是一個城市形象的重要標誌,也是現代城市一張重要的名片。市花的確定,不僅能代表一個城市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文化底蘊、精神風貌,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且也直接帶動城市相關綠色產業的發展,對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增加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總要的意義。
  • 河南18地市每城一個都有成語,駐馬店的是!
    zmdtvgg 日前由國務院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下簡稱「 非遺」)中,開封市推薦並申報的「杞人憂天傳說」成功入選。霸王項羽對漢王劉邦說:「天下紛紛擾擾幾年,只是因為我們兩個人,願與漢王一對一當面決戰(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 ),不要再白白地熬苦天下百姓老小了。」漢王劉邦卻笑著謝絕道:「我寧可鬥智,不願鬥力。」洛陽:【洛陽紙貴】
  • 胸有成竹這個成語都聽過,但講的是什麼故事?在哪發生的知道麼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產生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和諺語,這些共同匯聚成燦爛的中華文化和文明。但有些成語,比如望梅止渴、胸有成竹講的是什麼故事?又在哪發生的?知道麼?其實,提起胸有成竹這個成語,那還真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胸有成竹這句成語出自陝西漢中洋縣。
  • 成語新編|據說這些成語,師大人都知道!
    各位晉師er們, 今天團團用成語的方式, 從四個不同的角度, 「臨」「汾」「晉」「師」 來為大家介紹不一樣的晉師吧~ 壹 "
  • ...阿貓阿狗居然都是成語?杭州語文老師:成語還有這些「坑」要繞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本周,新浪微博@央視新聞發了個視頻,並迅速上了熱搜,因為大家看完都驚到了:「喝西北風」居然是成語?!來源:央視新聞這段視頻來自央視大型勵志節目「挑戰不可能」。二來常在他們作文中讀到誤用成語的病句,不吐不快。」她說。比方說,好多同學會用「不恥下問」來表達自己勤學好問和謙虛的態度。像這樣:「遇到問題時,我總是不恥下問地向老師請教。」可事實上,它只能用於向比自己地位低、學識弱的人。如果向老師「不恥下問」,那估計老師會受到傷害。
  • 河南人,你都知道河南的這些事嗎?
    作為一個河南人,應該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地區而自豪,更應該為自己能夠繼承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而驕傲。然而,有的人卻對自己的家鄉了解較少。你到底對河南了解多少,做一下這套題目吧,也許你會因此更加深入了解和熱愛河南(文末有答案)。
  • 成語變冷門,一點都不冤
    故事到這兒就戛然而止了,也算是意味深長。不過歸根到底,跟「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含義也差不多。可你要光看它的字面跟解釋,誰知道背後還有這麼一出冤案?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說蛤蟆誣陷好人。但趙括所在的時代還沒有出現紙,這個成語顯然經過了後世提煉與總結。趙括那個時代,用的是竹簡。/《大秦帝國之崛起》也有些成語,在流傳過程中意思發生改變,如「七月流火」原指天氣轉涼,由於望文生義的人太多,現在也可指天氣炎熱。而有一些成語變得小眾冷門,正是因為構成這些成語的要素出現了其他含義。
  • 慘綠少年、無腸公子……這些不像成語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慘綠少年、無腸公子……這些不像成語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2020-06-09 0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姜子牙麾下猛將,千年後一戰成名,留下一個成語,大家都知道
    大家最為熟知的,是隨時隨地保護在他身邊的三代弟子,如楊戩、哪吒、韋護、雷震子、土行孫等;以及西周大將南宮适、太顛、辛甲、辛免等;當然還有許多原紂王麾下將領,如黃飛虎、鄧九公、蘇護、洪錦等等。這些猛將當中有不少能人,留下許多故事,比如今天歪歪講的這位,所謂:姜子牙麾下猛將,千年後一戰成名,留下一個成語,大家都知道。
  • 河南登封你不知道的事:曾是洛陽手下一員,如今發展狀況怎麼樣
    河南登封你不知道的事:曾是洛陽手下一員,如今發展狀況怎麼樣河南作為中國人口數量最多的省份,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一直都保持著名列前茅的狀態。畢竟人口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充足的人口資源作為生產力,經濟發展的構想無論如何精妙都毫無意義。
  • 河南洛陽開了20多年的手工餃子老店,洛陽人都知道!
    餃子,一種中國北方的傳統食物,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我國河南南陽鄧州人醫聖張仲景首先將其作為藥用,後發展成為一種特色美食。俗話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對中國人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意義,它寄託了一種關於家的獨特含義。當我們想吃餃子的時候,一般就是想家了。
  • 絕不忽悠,這些不像成語的詞其實都是成語,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知道
    今天我們來說說那些出人意料的成語。先來看一道題目:下列三個詞中,有幾個是成語?一百五日、無腸公子、搖鵝毛扇。正確答案是三個。是不是很意外?這些感覺不像成語的詞,其實是成語。同樣,有些感覺像成語的,偏偏不是成語。比如我們再看下面一道題目:下列三個詞語中,哪個是成語?欲哭無淚、忍無可忍、微微一笑。答案是「忍無可忍」。
  • 【凱叔講故事】成語故事都是4個字嗎?不一定哦
    故事簡介有個叫張三的人因為賣古董發了一筆三百兩的大財,雖然心裡很高興,但是他覺得金錢來之不易,所以總擔心會被別人偷走。於是他就開始想辦法把錢給藏起來,可是他總不放心,藏在櫃裡不行,藏在米缸不行,埋在地裡也不行……在各種辦法都嘗試了一遍之後,他想到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在紙上寫下「此地無銀三百兩」。可想而知當然被人發現了,王二拿走錢之後也留下了一張紙條......
  • 洛陽成語典故:沃野千裡
    成語釋義:形容肥沃的土地極為寬廣。   成語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張良傳》:「夫關中左餚函,右隴蜀,沃野千裡。」  公元前206年2月,劉邦即皇帝位,是為漢高祖,暫住於洛陽。  當時擺在劉邦面前最緊要的問題就是在什麼地方定都。劉邦想長期定都洛陽,群臣也多持此見,他們認為:「東都洛陽,綿延幾百年。東有成皋,西有餚函澠池,背靠黃河,前臨伊、雒二水,地理形勢堅固易守。」當然,劉邦和多數大臣都是六國舊人,眷戀故土。此時,有個叫婁敬的人求見劉邦,說關中的地勢險要,勸劉邦定都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