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張佳琪
為何調整加價裡程?
上海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近年來,隨著本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公眾日常出行區域不斷拓展。營運監測數據顯示,本市出租汽車平均運距已從上世紀90年代約5公裡增加至2013年的7.1公裡,10公裡以上車次佔總服務車次的比例也從不足10%提高至20%。10公裡以上返程空駛率下降,乘客普遍建議調整本市出租汽車加價裡程。為此,超運距加價距離從10公裡起擬調整為15公裡起。
為何調整低速等候時間?
聽證方案對低速等候時間也進行了調整,由每5分鐘計收一公裡單價調整為每4分鐘計收一公裡單價。
這是因為:現行運價結構中,低速等候費是在出租汽車駕駛員因車輛載客緩行(車速低於12公裡/小時)或乘客要求停車等候時對營運收入減少的一種適當補償。受本市道路資源、人口增長和車輛增加等客觀因素影響,駕駛員普遍反映,近年來城市道路擁堵時段明顯延長、區域明顯擴大,擁堵與非擁堵區域的單位時間營運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
營運監測數據顯示,在擁堵時段每分鐘營收約為1.7元,低於全天平均值2.0元。受此影響,計程車駕駛員在道路擁堵時段和區域從事營運活動的意願下降。適度調整低速等候時間的計價辦法,有利於適應本市道路交通狀況,緩解部分路段與時段「打車難」。
東方網12月24日消息:上海計程車調價聽證方案昨天對外公布:共兩套,其中方案一將起租費由13元/3公裡調整為14元/3公裡;方案二則維持起租費不變,但將超起租裡程單價由2.40元/公裡調整為2.70元/公裡。
此外,兩個聽證方案都將超運距加價距離,由現在的10公裡調整為15公裡。而途安計程車起租價則在以上兩個調整方案基礎上,再提高2元。
按照計劃,上海出租汽車運價結構調整聽證會將於明年1月9日舉行。目前,24名聽證會參加人員、3名消費者參加人替補人員和5名旁聽人員名單已確定。
調價主要用於的哥收入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上海具有出租汽車經營資質的企業94家,個體工商戶3056戶;運營車輛44871輛;駕駛員約8.4萬人。
統計數據還顯示,2013年,本市計程車日均客運量253萬人次;單車日均服務車次32.9次,單車日均營收988元;單車日均運營裡程364公裡,裡程利用率約64.3%;每車次平均乘坐距離7.1公裡,每車次平均營業收入30.03元。
行業主管部門指出,目前本市出租汽車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運價結構與城市發展變化不相適應,駕駛員收入與勞動付出不相匹配,職業吸引力繼續下降;受「鎮保」轉「城保」、社保繳費基數增加、車輛保險費用上升等多重因素影響,企業剛性成本逐年增加。
來自上海市價格監測與成本調查隊對本市8家計程車企業成本審監的數據顯示,2013年,計程車企業平均營業收入每車每月8025元,平均營業成本每車每月6845元,扣除營業外收支和稅收後,平均淨利潤每車每月671元。
計程車司機收入方面,上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計程車駕駛員人均月收入約6500元。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本次運價調整所產生的營運增收主要用於提高駕駛員收入;剩餘部分用於企業消化逐年增長的社會保險、車輛保險等剛性支出、定期調換三元催化尾氣淨化裝置等環保新增支出以及提高駕駛員獎勵方面的支出。
夜間運價仍執行上浮30%
根據對外公布的兩套聽證方案,未來上海計程車夜間運價上浮仍按照原有標準,即30%執行。
值得注意的是,兩套聽證方案中,計程車超運距加價距離均由現在的10公裡,調整為15公裡。而低速等候費也將進行調整:方案規定,未來計程車低速等候時間將由現在的每5分鐘計收一公裡單價,調整為每4分鐘計收一公裡單價。
由於近期油價大幅下挫,計程車燃油附加費也是關注的焦點。對此,上海市交通委表示,目前計程車運價中的1元燃油附加費此次不再上調。
資料顯示。2011年7月,經過聽證程序,上海將出租汽車運價油價聯動機制的聯動方式調整為「燃油附加費」。「燃油附加費」起徵點對應的平均油價為6.43元/升,每1元「燃油附加費」可消化的平均油價變動上限為0.79元/升。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此次調整超運距加價距離為減收因素、調整低速等候費為增收因素,兩者相加降低了營運收入;調整起租費或超起租裡程單價為增收因素。綜合以上因素,整體營運收入有所增加。根據營運監測數據測算,方案一每車次平均增加營運收入約1.41元,增幅4.7%;方案二每車次平均增加營運收入約1.60元,增幅5.3%。
聽證會名單已確定
根據計劃,計程車調價聽證會將於2015年1月9日在上海科技館舉行。
上海市發改委發言人昨天表示,目前,聽證會參加人的報名工作已經全部結束,24名聽證會參加人員、3名消費者參加人替補人員和5名旁聽人員名單已經確定。
「本次有效消費者報名人數為44名,消費者參加人和替補以及旁聽人員都通過市消保委按照自願報名、隨機抽取的方式產生,並接受《解放日報》、上海電視臺等媒體監督,經由公證處公證;駕駛員參加人由出租汽車行業工會接受報名並隨機抽取產生;專家學者參加人通過專業協會推薦產生;其他參加人員也都分別通過所在單位推薦產生。」上述發言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