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我去了廈門,又一次故地重遊。
漫步於鼓浪嶼的林蔭小路,穿梭在歐式小鎮的繁華街道,聽著「琴」島娓娓的琴聲,我又一次開始「迷」了心智。我愛廈門,曾經把它喻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憧憬著自己能有一套海景房,看潮起潮落,聽海浪輕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可是憧憬終歸是憧憬,我在廈門短暫的呆了一年之後還是回到自己的家鄉江西,但是只要有時間,我還是會去廈門。或許,人就是這樣,當你對一個城市格外地著迷時,就會不斷地重複旅程,就像閱讀一本經典的書籍,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那一天,我們在鼓浪嶼上面的一個裝修別致的茶廳裡休息,我點了一杯卡布奇諾。我打量著這茶廳的環境,裝修風格依然是慣用的歐洲風,仿英舊報紙牆紙,白色的簡歐式吧檯和幾套座椅,和幾個簡易的裝滿書籍的書架便是這個茶廳的全部。裡面的飲品不算太便宜,一杯奶茶二十五元,一塊小蛋糕三十,空調開得不算大,賓客滿座,裡面顯得有些悶熱,儘管這樣,大家還是會往裡面擠。為了騰出位置給新來的賓客,服務員手腳麻利地清理著桌椅,接待新的客人。
坐我們對面的一對打扮講究的夫妻聽口音來自湖北,他們面露疲倦,看起來已經走了很久的路了。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位置落座,女人便調侃著說出那句經典的網絡語言:旅行,就是從自己呆膩了的地方跑到別人呆膩了地方呆上幾天!我聽著,忍不住笑了起來。女人見狀,優雅地朝我點了點頭,算是打招呼。
她說的那句話,在我看來是有道理,但是不能說是非常道理。人一輩子總會在一個城市安定下來,他之所以選擇它,這個城市必然有它的美妙之處。膩,只是相對的;而適應,卻是持久的!
還記得大學剛畢業時,我們的雄心和夢想嗎?不上北上廣,也得去沿海。然而,許多年之後,我們才發現其實很多人已經回到了老地方,不是家鄉,也是曾經長呆的地方。是不是感覺過了這麼些年,還是喜歡聽鄉音,喜歡嘗嘗那口老味道?
廈門的牡蠣炒蛋是我每次去那必點的特色菜,牡蠣的鮮和雞蛋的香交織在一起製造的那種味道,讓我這個對海鮮過敏的人一次次「鋌而走險」,吃出了我的抵抗力。還有廈門的龍眼、荔枝、山竹讓我這個生活在溫帶,卻痴迷於熱帶水果的「果食性」動物垂涎欲滴呀。
可是廈門去久了,回了南昌我就必然讓自己「火辣」一場,辣椒炒肉、麻辣火鍋……讓自己找回「辣」的味道。廈門人口味清淡,講究原汁原味,而我們江西人喜歡鮮香、辣得過癮。
我去過一些城市,也去過歐洲和美洲,但是沒有哪座城市能像廈門這樣讓我著迷。但是我告訴自己,我愛它就要把它埋在心底,應該更用心去愛自己身居的這個城市,因為它是我的故鄉。
我們時常感慨於家鄉的落後,卻不曾想正是這座城市讓我們學會了自立和生存技能。它就像是父母,我們就算是青出於藍勝於藍,也脫離不了父母的影子。
生活在一個城市,如果你不能改變,那你就應該用靈魂去愛她。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嚮往一個城市,你卻不能「追隨而去」,那就把它埋在心底,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天的朝起朝落……
若干年後,當我們兩鬢斑白,閱歷會變成書籤夾在時間的書籍裡。當你一頁頁翻開,清風徐來,花自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