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北京一淨霾塔每小時吸霾不足一勺鹽重:不如找布蓋工地

2021-01-21 澎湃新聞
專家稱北京一淨霾塔每小時吸霾不足一勺鹽重:不如找布蓋工地

張敏/中國青年報

2016-10-20 12:27 來源:澎湃新聞

北京再一次陷入霧霾籠罩之中。

自10月18日中午開始,北京市顆粒物濃度出現持續上升,截至19日12時,重度汙染已持續19小時,其中6個監測站點達到嚴重汙染級別,且呈加重趨勢。

19日,北京市氣象臺再次發布霾黃色預警信號,這是進入10月以來,華北地區遭遇的第三輪重度汙染,也是北京氣象局第五次發布重汙染黃色預警。

與此同時,一場抗擊霧霾的「戰爭」正在悄然展開。由荷蘭藝術家丹·羅斯加德設計的名為「無霾之洞」霧霾淨化塔已於9月底進京,目前正在朝陽區798藝術區內進行調試和測試,將擇期與公眾正式見面。

霧霾淨化塔

據有關媒體報導,該霧霾淨化塔有7米高,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氣淨化器,其使用小量的綠色能源和專利的無臭氧離子技術,每小時能夠淨化3萬立方米的空氣,可捕捉並收集空氣中至少75%的PM2.5和PM10霧霾顆粒,同時以360度全方位釋放清新空氣,在塔的周圍製造出一個環狀清新空氣區域。設計者還稱,收集到的霧霾顆粒可被壓縮做成黑色的寶石。

在全國,像「無霾之洞」霧霾淨化塔這樣的治霾「神器」並不在少數。

2016年5月12日,西安市除霾塔項目如期封頂。據稱,該裝置可以通過去除大氣環境中的PM2.5及NOx、SO2等霧霾形成的關鍵前體物,從而有效控制霧霾形成。

2015年1月,鄭州市曾出現霧炮車消霾。據稱,其噴射的水霧顆粒可以達到微米級,從而分解空氣中的汙染顆粒物、塵埃等,起到緩解霧霾的作用。此外,浙江大學特聘教授俞紹才也曾提出「噴水治霾」的方法,稱在高樓及高塔的頂上向建築物外大氣噴水,能夠減少空氣汙染,遏制嚴重的霧霾。

「也許是人們對治霾絕望了吧。」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政策發展研究室主任何繼江說。

儘管人們對霧霾防治的需求已經十分迫切,但「無霾之洞」霧霾淨化塔的出現仍受到不少專家的質疑。

據一位專家計算,在嚴重汙染條件下,PM2.5濃度為200微克每立方米,該塔每小時吸收PM2.5總量為30000×200×0.001×0.001×75%=4.5克。按照該數據,該塔每小時吸收的霧霾量還不到一勺鹽的重量。該專家調侃:「還是去找一塊布蓋一下工地吧!」

「治霾『神器』可以嘗試一下,但治標不治本,只能起到實驗的作用。」何繼江說。

(原標題為《北京霧霾淨化塔惹爭議 專家稱效果不如找布蓋工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霧霾,淨化塔,北京霧霾

相關推薦

評論(1343)

相關焦點

  • 那個設計北京吸霾塔的人,給荷蘭設計了一處智能防波堤
    這一次,荷蘭打算翻新一處建於 1932 年的地標式防波堤,這處防波堤同時也是一條長達 32 公裡的沿海公路。荷蘭政府聯手 Daan Roosegaarde 提出了一個 「icoon afsluitdijk」 的翻新計劃。該計劃於今年七月份第一次提出預覽,將於明年正式完工。
  • 霾霾霾!義大利等風來
    (圖片來源:新華/美聯)  新華網北京12月31日電  今年冬天,義大利陷入「十面霾伏」。上周開始,米蘭、羅馬等城市先後採取多項應對措施,包括嚴厲的機動車限行規定,但是效果不佳。米蘭和羅馬的PM2.5和PM10濃度依然超過歐盟標準。  鑑於這種情況,義大利政府和地方政府追加多項措施。
  • 王維中:霾是故鄉濃
    今夜山雨初歇,月華如晝,我忽然懷念起故鄉的霾了。故鄉邯鄲的此時,正是品霾的好季節。約三五好友於高樓平臺,一壺老酒,半根驢腸,遠眺古城奇霾。放眼處莽莽蒼蒼,天地一色,偶爾露出遠處高樓塔尖,依稀海市蜃樓。撲面不溼,入鼻欲塞。大街上但聞車馬喧,不見行人面,如借時空隧道進入科幻世界。
  • 「霾沒」全國104個城市 華北華東多地爆表
    其中,河北中南部、天津、山東南部、河南東部、江蘇大部、安徽、浙江北部等地有能見度不足500米的濃霧,部分地區有不足200米的強濃霧。  昨天白天到夜間,汙染最為嚴重的地區為江蘇、浙江中北部、安徽中東部、山東西部和南部、河南東部、河北中南部、天津南部等,這些地區均為中度霾,其中,江蘇西部、浙江北部、安徽東部、河北東南部和山東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為重度霾。
  • 北風送來了祖國的霾,臺灣網友吸了一口說……
    日前,北京因霧霾短暫進入「紅警模式」,上海也遭遇近年來最嚴重霧霾。
  • 最新北京天氣預報:今起霧霾持續60小時 周末霾散降溫
    市氣象臺專家透露,這一輪霧霾天預計持續時間達60個小時,周末開始消散。今天晚上開始,本市形成中度霾 昨天白天,本市能見度較好,最高氣溫為10.9℃。夜間,華北中南部、黃淮等地空氣汙染擴散條件轉差,有輕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
  • 缺水之城降塵治霾耗水巨量引質疑 專家:揚湯止沸
    同時,有專家認為,灑水降塵治霾揚湯止沸,灑水對揚塵有作用,抑制不了霧霾,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實現花費與收效的平衡。  降塵治霾耗水巨量  連日來,記者在鄭州金水區多條路段走訪發現,市區灑水車工作頻繁,即使下上班高峰,也照灑不誤,記者在渠東路看到,灑水車駛來,行人無處躲避,甚至還會被弄溼褲腿和鞋子,怨聲連連。
  • 霾是故鄉濃丨王維中 作
    今夜山雨初歇,月華如晝,我忽然懷念起故鄉的霾了。故鄉邯鄲的此時,正是品霾的好季節。約三五好友於高樓平臺,一壺老酒,半根驢腸,遠眺古城奇霾。放眼處莽莽蒼蒼,天地一色,偶爾露出遠處高樓塔尖,依稀海市蜃樓。撲面不溼,入鼻欲塞。大街上但聞車馬喧,不見行人面,如借時空隧道進入科幻世界。霾,是邯鄲名片,是一道讓人刻骨銘心的風景。
  • 陝西省渭南市經開區鐵腕治霾
    「打造田園都市的首要任務就是聚焦治沙、治土和治霾,我們必須按照一個月取得成效、兩個月鞏固提升、三個月常態管理的總體要求,圍繞城區這一重點,緊扣揚塵和渣土車集中整治兩個關鍵,採取問題清單化、責任網格化、監管平臺化「三化」措施,集中破解工地揚塵治理、車輛禁限行、汽車修理整治、露天燒烤取締四大難點問題,突出關鍵問題和重點區域,以鐵的決心、鐵的手段和鐵的紀律,徹底扭轉我區大氣環境治理工作的被動局面
  • 氣象臺暫停霾預報將多部門聯合發布 並存有哪些困擾
    氣象臺暫停霾預報將多部門聯合發布   中國氣象局稱,叫停因氣象與環保部門預警有時不一致;今後預警統一由一個部門發布  17日晚,一份由中國氣象局發布的「關於暫停霾預報預警業務的通知」在網上流傳,通知要求各省份立即停止霾預報預警工作。
  • 專訪西安除霾塔技術負責人:10平方公裡內PM2.5降11%
    1月4日,華商報記者來到位於長安區的除霾塔下,剛走近塔周圍,就聽見「嗡嗡嗡」的響聲。旁邊一名保潔員說:「這是裡面機器運轉的聲音,一到霧霾天,機器就來了,24小時開著。」  隔壁一家單位的保安告訴華商報記者:「記者經常來,來過好幾撥了,除霾塔效果咋樣,我們肉眼也看不見。」  1月4日下午,華商報記者專訪了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寧寧,他是除霾塔項目技術負責人。
  • 元旦春節避霾海島遊排行榜發布 百萬國人海島避霾
    寒冷多霾的冬季,灑滿陽光的「海島遊」成為國人逃避霧霾的首選目的地。近日,國內最大的在線旅行社攜程旅遊發布《元旦春節避霾海島遊排行榜》顯示,國人全家人均花費5000到10000元遠赴國內外十幾個海島度假。預計春節約600萬出境遊客中近三分之一選擇海島遊。
  • 「霧都」原來是「霾都」
    霧和雲可以說是一母同胞,它們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條件:一是空氣中的水汽達到過飽和,二是空氣中有凝結核。過量的水汽與空氣中的凝結核結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結形成水滴或冰晶,它們懸浮在高空被稱為雲,如果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裡,就形成了霧。
  • 網曝南京驚現玫紅色霧霾 專家稱是霞光所致不必驚慌
    南京發布入冬後首個霾預警、重汙染天氣藍色預警。 南京今冬首發霾預警 昨日(12月22日)零點前後,南京市氣象臺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一直到11點58分,才解除大霧預警。緊接著,12點09分南京市氣象臺發布霾橙色預警信號,這也是入冬以來南京首次發布霾預警信號。
  • 這樣的紗窗真能防霾?
    記者發現,最近在豐臺馬家堡、朝陽東壩等地的一些居民小區,紗窗安裝工不斷地在推銷一種「防霧霾紗窗」,號稱可以阻擋包括沙塵、楊絮甚至是PM2.5,專家表示,防霧霾紗窗屬於「漏簸箕篩細沙子」,基本無法防阻PM2.5。
  • 今日大寒 西安霾繼續
    今日大寒 西安霾繼續 2018-01-20
  • 人民日報:致霾,人人有份;治霾,人人有責
    現階段,不少地區重汙染天氣頻襲,霧霾依舊是百姓的心肺之患。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消除重汙染天氣、讓公眾能夠暢快呼吸,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不懈努力的方向。防治汙染,既需要生產方式的變革,也需要大家生活方式的改變,既需要政府部門和企業履職盡責,也需要每一個人切實行動起來。如何看待公民的環境責任,公民在防治汙染過程中能夠做些什麼?
  • 快速除霾滅醛,打贏持久戰:萊克魔淨KJ901空氣淨化器體驗
    許多人裝修後只管買1個或N個空淨挨個房間吸吸吸,更省錢的窗戶四敞大半年,而後看到PM2.5降得挺低心裡美滋滋,掰著手指頭計算正式入住的時間,卻沒意識到像甲醛、TVOC、苯還在家裡。這些毒物的釋放周期超級長,去除它們是個長期艱巨且不容鬆懈的任務。
  • 北京霾天氣繼續 北海太液池遠眺似「遮紗」
    ,天地間仿佛遮了一層紗,遠處建築物若隱若現。,天地間仿佛遮了一層紗,遠處建築物若隱若現。,天地間仿佛遮了一層紗,遠處建築物若隱若現。,天地間仿佛遮了一層紗,遠處建築物若隱若現。,天地間仿佛遮了一層紗,遠處建築物若隱若現。
  • 西伯利亞大風來救場除霾 北京PM2.5一度個位數
    人們在朋友圈和微博紛紛曬藍天時不禁疑問,北京治霾只能靠風?  當然不是,減排必須持續進行。不過在冬季,「等風來」或許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收效最快、成果最顯著的一種除霾方式。當然,它的缺點也很明顯,比如間歇性不見蹤影、千呼萬喚不出來等。  根據預報,6日至9日北京的空氣不太好,但不會比剛結束的汙染過程差。好在10日至11日還有冷空氣帶來四至六級北風,空氣又將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