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畝人工林。
勃農興達機械有限公司。
勃盛清潔能源1830項目。
三江變壓器有限公司廠區。
億達信公司廠區。
黑龍江日報9月14日訊 林海環翠樹屏障,沃土良田蘊糧倉;玉帶穿城長滋養,人傑地靈步鏗鏘……這是對勃利小城的真實寫照。9月15日,勃利縣建縣一百周年,該縣人民正以各種方式,火熱慶祝建縣百年。
繼往開來滿懷豪情邁步走進新時代
勃利,滿語為「幸福、吉祥」之意。勃利縣因境內勃利河(今西北楞河)得名。倭肯河流域支流碾子河穿城而過。
1918—2018,勃利縣喜迎百年華誕。
勃利縣位於黑龍江省東部,是七臺河市唯一一個市轄縣。勃利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人工林重點縣、100個產煤大縣之一。是著名的野生藍靛果之鄉、北方黑陶之鄉、紅色旅遊之鄉。全縣總面積3000平方公裡,轄5鄉5鎮5街道,133個行政村,總人口31.6萬人。
勃利縣區位優勢明顯,南鄰雞西、牡丹江,北接佳木斯、鶴崗,西通哈爾濱。交通網絡發達,牡佳鐵路、勃七鐵路、201國道、308省道貫通全境,在建的牡佳客運高鐵穿境而過。藉助便利的公鐵運輸網絡,設立了享受省級政策工業園區。
北國明珠,礦產資源富集。擁有全國稀有的瘦焦煤,是全國保護性開採的三個重點煤田之一,探明儲量達1.2億噸;石墨探明儲量高達4億噸。現有煤礦24對,重點煤化工企業億達信焦化有限公司、勃盛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宏達石墨公司、興盛石墨公司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煤頭化尾」突顯。
黑土蘊寶,農林物產豐厚。全縣有耕地面積172萬畝,主要農經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烤菸、萬壽菊等;藍靛果、紅松堅果、萬壽菊、薰衣草加工已經形成產業,產品聞名遐邇。擁有青松嶺百萬畝人工林、勃利國家森林公園,林地面積144萬畝,森林覆蓋率41.5%;境內有大小河流23條、中小型水庫12座。
千年積澱,歷史文化厚重。漢魏、民國、抗聯、改革開放等不同時期的史實展現了勃利縣的滄桑歷史,與之對應產生了漢魏、民國、紅色和黑土四種文化。3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平方公裡的黑土地、30多萬勃利人民,是勃利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的根與魂。她最終凝結成以連珠崗農民暴動、勃利抗聯為標誌的勇於抗爭精神;以支援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參軍參戰為標誌的甘於奉獻精神;以建設百萬畝人工林、修建桃山水庫為標誌的艱苦創業精神;以建設全國第一條民辦鐵路——勃七鐵路、建設健全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為標誌的敢為人先精神。百年之際,該縣徵集並命名凌寒怒放的報春使者——「冰凌花」為勃利縣的縣花,冰凌花就是勃利精神的化身。
轉型發展,富民強縣,勃利正滿懷豪情邁進新時代。勃利縣先後獲得了全國法治創建先進縣、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縣,黑龍江省文明城市等30餘項榮譽。依託豐富資源和良好地緣優勢,逐步形成煤焦化電、農機裝備、外貿食品、石墨精深加工等產業集群,咬定「煤頭電尾」、「煤頭化尾」、「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目標不放手,傾力拉長產業鏈。
年初以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不斷深入推進加快轉型發展,推進富民強縣戰略,圍繞省委十二屆二次和七臺河市委九屆二次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突出「一條主線」,堅持「五個毫不動搖」,推進「七大工程」,全面從嚴治黨,以求實現全面振興,奮力建設一個繁榮、宜居、開放、創新、文明的大美勃利。
項目建設蓬勃發展打造勃利新引擎
5月23日,勃利縣百萬頭生豬產業扶貧項目一期工程在大四站鎮曙光屯開工奠基。該項目由四川天兆公司與該縣五方牧業公司共同興建。項目總投資20億元,年存欄種豬5萬頭、出欄商品豬100萬頭。其中一期工程將建設4個5000頭種豬繁育場,9個出欄6萬頭商品育肥豬場,年出欄商品豬50萬頭,分三年完成。
四川天兆集團與縣五方牧業的合作共建,不僅盤活閒置豬場,還將有效帶動全縣生豬產業及其關聯產業快速發展,拉動全縣玉米就地轉化過腹增值,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四川天兆豬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餘平對勃利縣舉全縣之力推進項目落地讚賞有加。在短短5個月的時間裡,縣裡促成了四川天兆豬業和勃利五方牧業合作項目開工奠基。「我們在全國建立32家分公司,勃利縣是最有速度的,在全國也不多見;勃利縣的幹部有幹事創業激情,更有傾力服務熱度。」餘平如是說。
今年,勃利縣實施項目建設提檔工程。億達信公司投資7000多萬元的魯龍焦化維修項目竣工溫爐,90萬噸洗煤投產;勃盛清潔能源1830項目完成工程總量85%,生物質炭基複合肥項目完成投資2000萬元;宏達石墨成功試車;興盛石墨生產車間、礦山開採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利健藍靛果深加工項目即將試運行;利民藥業產品通過「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海林中草藥合作社刺五加精油等系列產品試生產;樂寶紅豆肽口服液研發成功;薰衣草精油、東樾資產蛹蟲草產研基地等項目積極推進。
勃利縣組建了管委會,園區控詳規劃和環評獲省批覆;設立昊灃化工新能源產業基金,兌現產業扶持資金6000多萬元;雙創服務園完成土地徵收32公頃,完成園區輸水管線PPP項目前期,項目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勃利鎮供水工程輸水管線PPP項目開工剪彩。
勃利縣今年實施綠特色產業提速工程,堅持「綠色興農、特色興農」,把增加綠色、特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扶持引導力度,擴大有機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按照「調玉米、大豆,穩水稻,擴經濟作物」思路,調優種植業結構,實現了農業生產質量效益的新提升。
全縣經濟作物面積增加到30萬畝,紅小豆、萬壽菊、小毛蔥、甜糯玉米等特色農產品鼓起農民的錢袋子,全縣「三品一標」總數達到199個,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種植面積達到78.5萬畝,無公害監測面積達到229萬畝,「勃利藍靛果」「勃利梅花鹿」「勃利葡萄」「勃利紅松籽」地理標誌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享有美譽;34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拉動種植基地近100萬畝,銷售額突破5億元,居全省縣級前列。推廣「稻田鴨、玉米鵝」等示範項目,創建「三減」示範基地2.6萬畝。畜牧龍頭企業和標準化養殖位居全省前列,產值實現7.6億元,增長8.6%;依託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縣,在哈爾濱、北京和湖北鄂州相繼建立了勃利綠特色食品旗艦店,建成省級「大米網勃利商城」平臺,「三品一標」農產品銷售擴展到29個省市和13個國家。
社會事業統籌布局惠澤山城老百姓
按照「大投入、快建設、強管理」的思路推進城鄉建設,實施了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委託北京泛華集團編制縣域新型城鎮化系統性「五位一體」戰略方案,對重點產業項目建設、經濟社會發展方向進行了統籌布局。
成立縣鐵建辦,完成41.3公裡牡佳客專勃利段土地徵收,成功爭取中鐵11局項目總部落戶該縣,保證了七臺河西站順利開工;實施市政工程24項,新改擴建西出口等城鎮街路14條,完成濱河公園、恆煤公園等公共設施改造升級,城市亮化、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56%和22.7%;加快實施「三供兩治」工程,新建改造供熱管網3.7公裡、燃氣管網6.7公裡、老工業區供水管網16.5公裡,新增供熱面積10萬平方米,第二水廠主體完工;爭取棚改資金1500萬元,到位債券5億元,組建棚改貨幣化安置服務平臺,啟動500戶安置工程,南嶽山城棚改新區開工建設。
全力推進高考改革,推動各級各類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積極爭取各項創業就業扶持政策,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完成8所薄弱學校改造和校舍維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檢查驗收,實施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擴大了中醫院、搶墾衛生院中醫特色診療臨床應用範圍;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2464人,該縣成為國家第三批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地區;增強了社會救助能力,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2億元。穩步推進煤礦整治整合,嚴格落實煤礦安全監管措施;加強了交通、消防、危化、非煤礦山等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全力抓好成品油市場和地條鋼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創歷史最佳;堅持「控增量、減存量、強打擊」,嚴格落實信訪維穩責任,有效化解了一批歷史積案,實施了治安防控等「六大工程」建設,刑事案件發案率大幅下降,增強了人民群眾安全感。
百年勃利,山城巨變。從建政之初貧窮弱小,到勵精圖治煥發生機,勃利人用行動寫出了勃利精神和勃利故事。
本版圖片均由勃利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