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縣農場多措並舉打造「幸福農場 和諧社區」
長城網滄州8月6日電(董傳輝 張海健)道路變寬實現硬化,居民住房寬敞漂亮,衛生環境更加整潔靚麗……行走在青縣農場的大街小巷,宜人的環境令人倍感愜意。
青縣農場以「愛滄州、做貢獻、幹成事、出亮點」活動為抓手,以創造「幸福農場、和諧社區」為目標,圍繞「富裕農場」「宜居農場」「幸福農場」,不斷完善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場區職工收入;改善人居環境,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和新農村建設;改善民生保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營造安居樂業、無憂無慮的首善之區;平疇沃野展新姿,青縣農場在其發展之路上,正在一步步「破繭成蝶」。
提供「保姆式」服務打造「富裕農場」
打造「富裕農場」,提高場區職工收入,需要不斷壯大農場的經濟實力,招商引資便成了重中之重。「農場向落戶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從企業有投資意向之日起,到最終在農場落戶,我們像保姆一樣實施全方位的貼心服務。」青縣農場副場長董國宏告訴記者,所謂「保姆式」服務就是由農場派專人負責幫助前來落戶的企業、工廠辦理工商、稅務、質監等業務,「很多落戶農場的企業主都是外地人,對青縣還不是很了解。農場在企業落戶階段,幫他們『跑跑腿』,讓企業在滿意農場投資環境的同時,認識到『道德青縣、愛心之城』的魅力所在。從感情上有歸屬感,才能真正做到招得來,留得住。」
劉明海,天津人,今年5月份,他的金詳運輸車隊在「保姆式」服務的幫助下,落戶青縣農場。細心的服務,高效的工作效率,是他對農場工作的最直觀感受。「原來在天津搞運輸,因為一直和農場有業務往來,再加上對農場的經濟、人文以及社會環境都比較滿意,所以就在青縣落戶了。雖說天津、青縣之間距離並不遠,可我終歸還是個外地人。這『保姆式』服務,不到三周的時間就幫我辦好了相關手續,不但縮短了時間,還節省了公司人力,農場很貼心。」劉明海告訴記者。
據了解,在青縣農場像劉明海這樣享受到「保姆式」服務的公司企業主還有很多,總投資1.5億元的石油鑽機配套項目、總投資1.3億元的河北三淼消防救援設備項目……三年來,農場引進資金近3億元,企業總量由108家增加到145家,平均每七戶就擁有一家企業,稅收每年增長100多萬元,從2011年的786萬元,到今年預計的990萬元。而這不斷增長的稅收背後,正是青縣農場一步步實現「富裕農場」的寫照。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建設「宜居農場」近年來,青縣農場以「淨、綠、亮」為目標,實施了場部中央十字街、一分場中心路等4條樣板路建設,沿主要道路、街道建設了6條迎賓景觀綠化帶,對兩條十字街進行了亮化升級改造,每個分場各建設了7個公廁,環衛工作隊實行日產日清,環衛水平達到了縣城標準。率先實施農村飲水安全示範縣項目,全部實現集中安全供水;即將全部完工的環場公路,也改善了群眾的出行。
走進興農家園小區,整潔的社區環境,寬闊的樓間距離,即便是站在樓下,也一樣能夠感受到居住條件改善給農場職工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我們家是在2011年11月正式搬上樓的。四口人住三室兩廳,和以前住小平房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以前冬天都是自己點爐子,煙大灰多,還不暖和。搬到樓上之後,變成了集中供暖,二十多攝氏度的室溫比以前足足高了六七攝氏度。」搬入新家的農場職工張建芹告訴記者,現在居住條件變好了,住宅區實現了路面硬化,以前下雨天扛著自行車上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據了解,這兩年青縣農場先後投資4855萬元實施了40多項村莊建設工程——8棟3.2萬平方米的興農家園小區和18套總建築面積3960平方米的精品連體房已經正式入住;結合空心村改造,實施的新民居三期工程,共投資4200萬元,規劃總佔地面積23.8畝,可滿足230戶職工、居民的住房需求。
養老保障全覆蓋實現「幸福農場」
農場的工作人員,雖然進行著農事勞動,但他們的身份並非農民,而是職工。在民生事業建設上,為進一步保障職工養老,2010年,青縣農場重新大規模調整了土地,由過去459人人均6畝地,調整為現在1085名在冊職工人均8畝地,職工家屬每人1畝口糧田。
隨著大機械規模化種植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農場職工選擇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用流轉費用繳納養老保險,打工賺錢。針對農場職工「用土地換養老」的實際情況,農場專門成立了土地流轉中心。
「小家小戶的種地很難賺到大錢,把土地流轉出去,然後再打工賺錢,對於農場職工來說更實惠。」黨委委員鄧宏利告訴記者,無論是職工還是職工家屬,只要他們有意流轉土地,就可以來找土地流轉中心,中心每年以競標的形式向外集中招標,以最高價流轉出土地,所得費用全部用於繳納流轉出土地的職工的養老保險,職工家屬的流轉費用則直接返還。對於職工來說,土地流轉中心讓他們省去了尋找種植大戶的麻煩,更因為流轉面積的擴大提高了土地價格,從中得到了更多的實惠。而對於種植大戶來說,也省去了過去挨家挨戶「找土地」的麻煩,可謂是一舉多得。
「俺也不種地,有了流轉中心,不但省去了找種植大戶的麻煩,承包價格一畝地比周邊村子高了小一百塊錢呢。」農場三分場職工劉琴說,流轉土地的錢交了保險,生活更有保障了。
通過土地流轉中心流轉土地,所得費用用於繳納部分職工的養老保險,這僅僅是青縣農場打造「幸福農場」的眾多舉措中的一部分。目前,全場基本實現了職工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養老、城鎮合作養老全覆蓋;在領取同等退休金額的前提下,養老金繳納比例由28%下調至20%,全場職工因此每年少繳110餘萬元;定期向老年人發放慰問金,提供免費體檢;貧困學生、貧困家庭長效幫扶救助機制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讓農場職工、家屬感到了幸福與溫暖。
(來源:長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