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門東、武漢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如何改造?

2020-12-12 凱輝高德

K&G導讀: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飛速發展,歷史文化街區在我國各地發展迅速,但其建設與改造卻良莠不齊,存在著文化挖掘深度不足、商業氛圍營造過度、過於重視形式表層的包裝、文化集聚程度不高等問題。因而,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已成為城市更新的重要議題。

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座城市歷史記憶的凝聚點,也是城市發展與更新中所關注的重點。然而,當前許多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卻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一方面,「千城一面」的街區不斷湧現,過度化的商業氛圍破壞了其原有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不注重經濟開發,導致商業活力缺乏的街區也比比皆是,歷史遺蹟更是無人問津。

如何平衡街區尺度與現代化體驗、文脈傳承與時尚活力之間的矛盾呢?通過對以下的案例分析,也許可以獲得一定的啟示。

一、南京老門東:街區的「危機」與「重生」

圖片來源:百度

老門東地處南京老城南,因位於中華門以東而得名。自古以來,老門東都是南京傳統生活、市井文化的縮影。近年隨著城市化的高速推進和主城區的現代化更新,高強度的地產開發使得這裡土地證供應緊缺、衰敗日益明顯,並存在著整體布局紊亂、居住條件惡劣等亟待改善的問題。

老門東被地方政府列入「危房改造計劃」,從而陷入被大規模拆遷的困境。2002-2009 年間,在多方努力下,「危改」終止,老門東的保護與開發才終於塵埃落定。

01.街巷空間的的「肌理修復」

在歷史上,老門東因為兵防要求,形成了東西向通往中華門城堡的三條「街」,和南北方向建築之間的若干「巷」。設計者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等方法,還原了最接近歷史原貌的街區肌理,並對街巷、院落尺度做了一些調整,使得建築群落在視覺上具有統一性和完整性。

02.建築形態的「微創手術」

在建築形態方面,老門東進行了細部微更新:譬如在老牆體前增設玻璃欄板,形成了強烈的新舊質感對比;建築外牆上變形的鏤花圖案,看似來源於民居建築,卻又隱約映射出現代主義的構圖邏輯;時尚的符號化店招既滿足視覺需要,又能與建築融為一體等等。

03.注重功能業態的多樣性

在功能業態上,選擇設立門檻。一方面,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傳統的文化生活形態,如畫坊、茶館、民俗博物館、手工藝工作室等,整合到歷史街區內並進行改造提升;另一方面,引入現代性生活的文娛功能,如精品民宿、酒吧、音樂餐廳、文創精品店等,適應不同人群對商業、文化的體驗訴求和消費理解。

二、杭州「南宋御街」:新舊夾雜、和而不同

南宋御街曾是南宋都城臨安城的南北中軸線,也是皇帝朝拜祖宗時的專用道路。全長約4.3千米,又稱為「十裡」御街。改造前因為街區密度過大、年久破舊阻礙了開發,逐漸陷入日漸衰退和沒落的困境。

改造前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學院學生處」微信公眾號

2007年,杭州市召集專家對街區改造進行了論證和策劃,經過勘察調研,10月南宋御街改造策劃及初步概念基本完成。

01.堅持街區整體統一規劃

通過立面改造、植被裝飾等,給街區注入活力與生機。在整體規劃中採用園林手法,利用水系貫穿整個街道,形成自然的脈絡,把較寬的「道」改成更適宜步行的「街」,賦予空間形式多樣化,從而增添了街區魅力。

02.原汁原味與現代時髦「相得益彰」

改造過程中,對傳統建築外觀上儘量保持原有的形態,維護其內部空間;對現代建築進行立面改造,進而達到沿街立面的協調統一;對新建的建築,強調其空間多樣性。

圖片來源:指法Game

03.打造文化沉浸式體驗

還原了南宋時期的街區空間格局,包括道路、兩邊的水池、廊道小品以及多樣化的沿街建築立面,同時設置了《四世同堂》、《印刷史話》等主題雕塑,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式的風格,帶給人們不同的沉浸式體驗。

三、寬窄巷子:再現老成都的生活韻味

作為成都市三大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的寬窄巷子,由三條東西方向的老街(自北向南依次是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以及老式街道和院落組成,古蹟較多、風格雅致,一直都是老成都的文化名片。

由於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湧入,改造前的寬窄巷子是成都市區內環境差、危房多、安全隱患突出的典型街道。

2008年6月,為期三年的寬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寬窄巷子由45個清末民初風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藝術與文化底蘊的花園洋樓、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築群落組成。

寬窄巷子總體布局

圖片來源:搜狐旅遊

01.開放、多元、動感的空間

按照「修舊如舊,落架重修」的原則,寬窄巷子力求儘可能的保留古建築,還原歷史建築的本來面目。改造後,寬窄巷子內部新舊建築混雜,約有20%的老建築得以保留,40%進行更新,其餘40%均為新建。

圖片來源:搜狐旅遊

青磚牆、高門樓、花牆裙等的保留和翻新,既體現了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包含了北方滿蒙文化的內涵。有部分店鋪設置了大面積的落地玻璃和鋼結構支撐,具有現代感。

02.院落式情景消費景區

寬窄巷子商業布局

圖片來源:搜狐旅遊

寬窄巷子既保留了文化街區的風韻和骨骼,又繼承性的創造了新的文化與場所精神,將城市記憶、生活場景、文化片段、商業空間融為一體。

圖片來源:看見景觀

四、武漢曇華林:打造江城新名片

曇華林位於武昌老城區東北部,是一條東西向的明清古巷。這裡也曾是近代西方各國建立教堂、傳布教義的地方,更是辛亥革命的搖籃之一。因而,曇華林被譽為活著的「武漢近代史書」,並已成為江城新名片、文青聚集地。

由於歷史遺留等原因,曇華林街區存在內部交通組織無序、外圍的城市空間銜接生硬、街區內產業缺乏實質性聯繫等問題。2013 年,武漢市正式啟動對曇華林街區更新建設,並於2015 年編制相關更新規劃,規劃獲批後,相關更新改造分為兩期。

曇華林片區更新規劃總平面圖

01.維繫原真風貌 完善基礎建設

在建築空間層面上,一方面,曇華林原有的街區肌理在更新中被予以延續,其原有裡弄布局特徵得以保護並修繕;另一方面,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譬如增加停車場、完善街區汙水排放設施建設、構築局部雨汙分流系統等。

曇華林歷史建築保護分布

02.大力發展文創產業 打造「武漢798」

街區總體產業空間布局中,文化產業空間佔有率已達到40%,其中研發類產業( 以藝術工作室為主) 空間佔有率為30%。因為曇華林緊鄰湖北美術學院,文創產業是其核心產業,曇華林有發展成為「武漢798」之勢。

結語: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不僅能夠挖掘出城市的文化與特色,還有豐富城市的內涵。因而,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不一定是「大拆大建」,而是要在「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的路徑中,做到因地制宜、推陳出新,實現城市真正的有機更新。

作者、編輯:Jane

參考文獻及部分圖片來源:

1.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中國城市更新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410-428.

2. 傅紅昊.淺議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改造[J].建築與文化,2019,06.

3. 楊勝,溫天蓉,曹冬梅.文化創意導向下歷史街區的有機更新——以武漢曇華林社區為例[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8,05.

4. 葉露,王亮,王暢.歷史文化街區的「微更新」——南京老門東三條營地塊設計研究[J].建築學報,2017,04.

5. 孫璐,邱萍,王杏丹.基於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及運營——以成都寬窄巷子為例[J].中國市場,2015,30.

6. 路彬,李營輝.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對城市空間重塑的思考.「美與時代城市版」微信公眾號.2019.

7. 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如何守住文化IP.「奇創旅遊規劃」微信公眾號.2018.

8. 小課堂|淺談歷史文化街區的微更新.「小課堂|淺談歷史文化街區的微更新」微信公眾號.2019.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曇華林是武漢最文藝的歷史文化藝術街區
    武漢有一條只有一千二百米的普通街區,卻被譽為武漢文藝第一街,在這集中了幾十處近百年的老建築物,是武昌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拍照、閒逛,享受咖啡香。觸摸街邊飽經風霜的老建築,會發現曇華林有的不僅是文藝,一磚一瓦都刻著老武漢的歷史記憶。
  • 南京歷史文化街區——老門東
    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北起長樂路、南抵明城牆、東起江寧路,西到中華門城堡段的內秦淮河。歷史上的老城南是南京商業及居住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門東一帶早在三國時期,此處就有民居聚落出現。明朝中華門與內秦淮河沿線成為城市的經濟中心,這裡成為重要的商貿和手工業的集散地,呈現一派繁華的景象。清末以後,老門東、老門西等老城南地區逐漸成為以居住功能為主的區域,集中體現了南京老城南傳統民居的風貌。南京老門東。南京老門東。南京老門東。南京老門東。南京老門東。南京老門東。
  • 武漢一文藝街區,幾十棟百年老建築,一磚一瓦都是老武漢的歷史
    其實,每一座旅遊城市都會有一條特別小清新的街道,而屬於武漢的,就叫做曇華林,我想一個林字就能夠看出這裡的一切那麼閒適與輕鬆吧,這也是武漢最為文藝的街區。這曇華林,就在武昌區的胭脂路。這條街道不長,據資料上來看的話,大約有1200米左右,武昌花園山以北、鳳凰山以南,東起中山路,西至得勝橋,聚集了許多咖啡店和特色小店,還有幾十處百年老建築,是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各流派建築於此,中西文化交匯,風雨不變百年古街,一磚一瓦都刻著老武漢的歷史記憶。
  • 漫步老門東 體味最南京
    前來老門東觀燈夜遊的遊客絡繹不絕。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萬程鵬攝趙燈明攝「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17日,南京門東歷史街區,600年明城牆下搭起了大紅舞臺,伴隨著曼妙的舞姿,《茉莉花》歌聲響起。當日,箍桶巷「好一朵茉莉花」旅遊文化體驗店開業,遊人不僅可以參觀茉莉花文化展演,還可購買以茉莉花為題材、原料的文創產品、伴手禮。
  • 南京宣布:老門東擴張計劃,啟動!
    老門東,一個展現南京市井傳統風貌的地方,一個南京對外展示歷史文化的窗口。 該項目位於《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2010-2020)》確定的城南歷史城區東南角,老門東片區東側,用地範圍北起剪子巷,南至邊營,東起轉龍巷,西至雙塘園,
  • 武漢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保護規劃已編制完成
    昨日從武漢市國土規劃局獲悉,武漢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的保護規劃及實施性規劃已編制完成,針對武漢歷史文化空間的保護將有硬槓槓。  在2013年武漢市政府公布江漢路及中山大道片、青島路片、「八七」會址片、一元路片、曇華林片、首義片、農講所片、洪山片、青山「紅房子」片、珞珈山片、大智路片、六合路片、漢正街片、漢鋼片、龜山北片、顯正街片共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基礎上,此次保護規劃通過深度挖掘、增補,逐一細化了歷史街區、歷史遺蹟「紫線」劃定等保護要求。
  • 武漢新增6片歷史風貌街區 力爭留住老武漢風情
    楚天金報訊 (記者鄔紅波)  為拯救歷史文化建築,武漢市再次出臺規劃。昨日,該市政府通過了《武漢主城歷史文化與風貌街區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增6片歷史風貌街區,包括漢陽兵工廠等工業遺存。
  • 武漢「潮流」景點,曇華林街區,文藝氣息十足
    今天,小編介紹了一個可以代表武漢「潮流」的景點,即位於武昌區西部的曇華林,距市中心僅十公裡左右。其實更準確的描述,曇華林就是一個街區,雖然它的總長度只有幾公裡,但你可以在這個景點看到許多有趣的東西,比如一些小的文學商店或美食餐廳。這個極具文藝氣息的景點,可以說是去到武漢必去的一個景點了。
  • 南京文藝老門東,外地人很少去,這裡的夜晚屬於南京年輕人的天堂
    她們認為,江蘇南京人的文雅不是空穴來風。她們分享的美食,並不是一個假名的開始。老門東面是南京秦淮區的中華門東面。由於它在南京首都南門,即中華門的東面,所以叫「東門」。對著老門西這也是南京夫子廟內秦淮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門東是南京傳統住宅的集中地。從古到今,江南商賈雲集,人才輩出,家喻戶曉,人才輩出。對於老門東的名字,我還是有些模糊。
  • 南京熱門街區必玩榜——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
    交通方式:步行+騎行吃喝:民國紅公館、南京味道小吃街、桃源村……打卡聖地:南京老字號博物館、駿惠書屋、曉書館、德雲社、南京頤和芥子園酒店、隱南門東酒店、老門東花跡酒店……FUN肆玩:門東「創意妙會」、城牆3D光影秀……1丶城牆3D燈光秀暮色中,城牆3D燈光秀光影閃爍,以保存良好的南城牆實施牆面本體投影。
  • 南京著名的歷史街區,毗鄰夫子廟,再現了南京老城南傳統民居風貌
    南京,是江蘇省省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所以南京的人文景觀旅遊資源格外的豐富。提到南京的旅遊景點,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夫子廟,而忽略了距離夫子廟不遠處的「老門東」,我認為這裡相比夫子廟更值得遊玩,當然第一次來南京還是要去夫子廟的的。
  • 曇華林:武漢唯一一個穿梭千年回望老武昌的景點,一日胡同遊值
    今天陶陶要分享的地方是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曇華林這個旅遊景區,同時它也是充滿了故事的歷史文化景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武漢的胡同大多分布在曇華林和漢口老租界。在這裡,經常可以看見外國人,以及一些想體驗胡同遊的武漢本地人。這裡是最好的現實版教科書,被譽為」活的武漢近代史書「。
  • 曇華林:武漢唯一一個穿梭千年回望老武昌的景點,一日胡同遊值!
    今天陶陶要分享的地方是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曇華林這個旅遊景區,同時它也是充滿了故事的歷史文化景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武漢的胡同大多分布在曇華林和漢口老租界。在這裡,經常可以看見外國人,以及一些想體驗胡同遊的武漢本地人。這裡是最好的現實版教科書,被譽為」活的武漢近代史書「。
  • 南京老門東,六朝古都城牆外的歷史街區
    作為南京市秦淮河畔、中華門外的老門東是位居中華門以東的百姓生活街區最重要的街道,這裡曾經是南京最為繁華的地方,而在民國時期繁華程度到達鼎盛,當時的商賈、高官以及貴族等都是集中居住生活在此地。如今的老門東帶有非常厚重的歷史感,步行其中能夠感受到當年繁華的街貌景象。無論是在這裡遊覽還是在這裡小住幾日,老門東都是你來南京旅遊不可多得的選擇地之一。
  • 老門東,一個可以坐一下午的地方
    南京遊玩,南京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夫子廟了,這個大家都知道,到了南京也必然會到夫子廟那個地方轉一轉。可是今天俺們去一個小眾景點,老東門。老門東,顧名思義,就是就是門東邊了,這個門就是南京古城的中華門,就是中華門的東邊了。
  • 南捕廳歷史文化街區改造設計
    項目檔案 地點:江蘇,南京 面積:51079㎡ 類型:商業街設計 服務:商業街設計南捕廳街區,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保存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富有江南典型風格的傳統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特色,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開發潛力。
  • 文藝青年打卡之地,武漢老街曇華林
    曇華林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西部,地處城牆內的花園山北麓與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間,隨兩山並行呈東西走向。曇華林以前是許多中外人士居住的地方,現在變成了武漢人休閒時光喜歡去喝茶聊天的地方,曇華林現在又許多的小店,每一家小店都有著店主的裝修,柏柏覺得在這裡感受到文藝、清新、復古、別致的風味。
  • 紫藤花開,南京的老門東到了最美的季節,每個角落都充滿著驚喜
    南京最有名景點是南京夫子廟,其他景點怕是沒人敢認第一。但是夫子廟這個地方有點商業化重了點,相比於好多人更喜歡老門東。南京的老門東現在是最美的季節,因為春天來了,紫藤花開,在老建築的襯託下,竟是奪目的美,走在寂寥的石板路上,沉迷在雅致到極點的升華中。
  • 來南京這些歷史文化街區,探索背後的故事
    南京這座古都城市有很多好去處,很多景點的歷史動輒都是千年起步,不管是建築留存還是文化遺留都是俯拾皆是。不過如果想要在南京進行一次深度遊,一定要去探索這幾個歷史文化街區!熙南裡歷史文化街區熙南裡位於南京新街口商圈南延和夫子廟商圈西延的交匯點,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街區特有商業氛圍和
  • 百年老街:武昌曇華林
    曇華林是明朝洪五四年(1371年)武昌古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天老街,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明清時代,這裡曾是郡王府邸、軍隊營地、官府衙門、貢院書塾聚集地。曇華林,在武漢無人不知,這段只有1.2公裡的青石路,一頭連著濃厚的人文歷史,一頭串起武昌的前世和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