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景點,你還沒有真正見過它的美好,卻會被它的故事打動,那些動人的故事吸引著你想要探究它的模樣,就像埃及的克婁巴特拉女王宮,公元3世紀時,由於地震沉人海底,1980年被美國探險隊發現。沉入水底的風景,又怎麼會不勾起人的好奇心呢?
這座女王宮是埃及託勒密王朝末代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的王宮,位於亞歷山大港以東40千米、水深8米的海底。內有女王和凱撒所生的兒子凱撒裡翁的玄武巖,上身雕像,兩座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以及一個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的港口。在王宮北面還發現有羅馬統帥凱撒及部將安東尼的宮殿。遊覽埃及的亞歷山大,除了看標誌性建築的亞歷山大燈塔,還可以遊覽和燈塔一樣雄觀的龐貝柱,它位於亞歷山大城南,又稱騎土之柱,由羅馬皇帝狄奧克雷狄亞努斯建造。它建於公元297年,高27米,下半部直徑為2.7米,由亞斯文的紅色花崗巖製成。
它原是亞歷山大圖書館400根柱子中的一根,後來成為航海者的指標。距石柱不遠處有一條通道,一直伸到石柱下面,通道內的壁洞,便是古代有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這裡的開放時間為9:00~16:00。亞歷山大圖書館建於公元前259年。據說,當初建館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書」,實現「世界知識總氾」的夢想。於是亞歷山大圖書館迅速成為人類早期歷史上最偉大的圖書館,四方學者也紛紛雲集此地,是圖書館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學校」的美名,並在地中海射界傳播文明長達200年至800年之久。
在兩場大災之後,亞歷山大圖書館神秘消失。現代亞歷山大圖書館與2002年10月16日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儀式,共有11層,高33米。包括主圖書館、青年圖書館、盲人圖書館、天文館、手跡陳列館、古籍珍本博物館、國際資料研究學院、修繕保養工廠、會議中心等。此外,它還留有一些空場所,可根據舉辦展覽、演劇或其他需要隨時提供各種服務。
埃及一直以來都和神秘分不開,想要揭開這道神秘的面紗,可以遊覽希臘-羅馬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於馬薩夫街、霍萊亞街北面的,館藏文物十分豐富,覆蓋西方文明吞噬埃及文明並與埃及文明相融合的一段引人注目的歷史時期,填補了埃及博物館和科普特博物館之間館藏文物的空白。
展品中有許多是來自亞歷山大城及周邊地區還有來自希臘,人居住的其他地區,如尼羅河三角洲、洗尤姆和中埃及等。其中,最珍貴的藏品是第18A展室中的塔納格拉赤陶小雕像,它們來自於公元4世紀晚期到12世紀早期亞歷山大兒童、少年和青年婦女的墓地。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9: 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