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大發布電子商務領域十大典型案例:超前點播、網絡刷量入選
12月19日,以「線上經濟:業態創新與科學監管」為主題的2020年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年會在京舉行。會議上發布《電子商務法實施兩周年評估報告》、《電子商務營商環境建設與網絡黑灰產治理報告》,以及電子商務領域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會議圍繞電子商務營商環境、競爭政策、電商平臺規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在《電子商務法實施兩周年評估報告》中,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以淘寶、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美團、攜程等12家電子商務平臺為研究對象,對其平臺服務協議與交易規則設置、信息公示、經營者登記、消費者權益保護情況進行評估,並就社交電商、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新型電商的合規風險給出相應建議。
報告顯示,平臺企業在新冠疫情期間對拉動線上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直播電商、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新業態進入快速增長期。與此同時,新業態的發展也對於《電子商務法》的實施提出了新挑戰:一方面,電子商務經營者登記問題等諸多現行立法爭議問題仍有待釐清,另一方面,新型電商的監管規範體系亦亟待明確與實施。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報告聚焦APP會員自動續費、電商平臺「砍單」、電商促銷行為和「七天無理由退貨」等四個當下廣受關注的網際網路經濟現象。
以自動續費為例,報告認為平臺應當在其客戶端和網站以顯著的方式(比如加粗、高光等),提醒消費者會員服務包含自動續費服務,應當取消默認勾選「自動續費」選項,並提供更為顯著和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有關方式的選項。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當天會上公布的「電子商務領域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中,也有數起涉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比如付費超前點播案。北大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認為,超前點播案的典型意義在於,平臺經營者不得通過單方面更改協議而不公平地、實質性侵犯用戶權利。
此外,電子商務領域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中有近一半案例涉及平臺不正當競爭行為,包括網絡視頻刷量、社交媒體群控軟體、視頻廣告攔截插件以及VIP帳號分時段出租。
以網絡刷量行為為例,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在《電子商務營商環境建設與網絡黑灰產治理報告》中指出,國際化網絡黑灰產日漸滋長,正在成為跨境電商良性發展的「絆腳石」。隨著網絡購物的蓬勃發展,「刷單炒信」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第三方專業刷單組織逐漸技術化、專業化和隱蔽化,給整個社會都帶來嚴重損害。
如何有效治理以「刷單炒信」為代表的網絡黑灰產業鏈?報告建議應在現行法律體系中針對類似行為進行更為貼切的規制。例如,由於現行刑法對網絡犯罪適用性不高,對新型網絡犯罪專門增設新罪名可能是更為有效的路徑。
同樣的,報告對於電子商務平臺信用評價制度如何完善也提出了建議,主要包括分類處理商品或服務下的評論、平臺公示參與刷單炒信的商家等。
最後報告建議,由政府監管部門統籌,企業平臺提供技術支持,集結政企民三方力量,建立跨平臺、多維度、全方位的黑灰產打擊機制,形成協調統一、各施所長的反擊黑灰產聯盟。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DF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