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消費」這個火車頭髮力迅跑?進入夏季以來,越來越多景區將目光瞄向「月光經濟」,豐富夜間旅遊產品,藉此延長遊客逗留時間,提高遊客在景區的參與度。
我縣不少景區也抓住這次「彎道超車」的機會,結合自身歷史文化特色和職能定位,通過打造夜景亮化工程,借力「網際網路+融媒體」創新傳播,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打造「月光經濟」新引擎。
青街是畲漢混居的傳統鄉村聚居地,也是我縣唯一的畲族鄉,以古街古建築,構成鄉村聚落風貌,以畲族風俗風情,構成獨特的人文景觀。好山好水好風光再加美食,使得青街在不少旅遊愛好者中頗有知名度。
如今的青街,成了藏在平陽深山中的「小麗江」。過去被稱作「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老牌景點,如何煥發出了新活力?又是如何把客人引過來,將人氣攢起來,讓眾人買起來,打開「月光寶盒」呢?
青街溪邊一盞盞具有畲族氣息的路燈,燦若星辰,光亮照人,將畲鄉裝點得五彩繽紛。19時許,畲香農家菜的老闆大雷正在後廚忙著備菜。「璀璨光影,夢幻畲鄉,成了我們店裡最大的賣點。」大雷說,越來越多的顧客被夜景吸引過來,帶動了店內消費。
今年4月,為了將美景更深地融入群眾生活,青街畲族鄉在河道整治與沿岸景觀互融上下足功夫,以古廊橋、石碇步為依託,投入297萬元,在這片美麗山水中打造了獨特的燈光秀,將沿溪錯落有致的亭臺樓榭和廊橋、汀步、古宅都裝扮一新。
入夜的青街燈光璀璨,古樸典雅的街景和民居,在夜色中換了姿態登場,倒映在忽明忽暗的潺潺流水裡,讓遊客恍如置身夢境,流連忘返。獨特的山水夜景,驚豔了很多人的朋友圈,迅速成為「來了就不想走的」網紅打卡點。
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下午在農家樂、民宿吃飯,晚上遊玩青街溪、欣賞畲鄉夜間景觀燈光工程,遊客們一邊品嘗清明果、酒糟筍等特色美食,一邊欣賞著美麗夜景。「人從眾」的效應下,提升了當地農家樂、民宿人氣,帶動了青街農特產品的銷量。不僅樂了遊客,還樂了青街裡的家家戶戶。
「目前,我們鄉『月光經濟』相關營業額日均15萬元以上,同比增長了150多倍。餐飲業由原來的3家發展到現在的15家,民宿由2家增加到6家。現在村民在家門口就能通過賣筍增加收入。」青街鄉副鄉長藍盛萬向記者透露,鄉裡的沿溪景觀亮化工程建成後,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其中,日均遊客量達2000人,周末達5000人以上,「五一」當日更是突破兩萬。僅近兩月遊客接待量就達到2019年全年遊客總量的80%,筍乾之類的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量也大幅增長,有力帶動了鄉裡相關產業發展。
一個個網紅打卡點把遊客吸引過來後,怎麼避免人氣「快聚快散」?在商家們看來,旅遊是個大概念,僅靠漂亮的夜景、絢麗的燈彩遠遠不夠,必須通過供給側改革,創造更加多元、差異化的夜間消費場景,才能真正讓遊客「夜有所樂」「樂此不疲」。
在昆陽鎮的鳴山村,伴隨著每個網紅打卡點而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住、行、娛、購、遊項目。被「水幕電影」和「塘河夜色」吸引到鳴山村的遊客們,又驚喜地發現,這裡最有特色的要數非遺文創區,溫州蛋畫、鳴山陶院、尋貢茶苑……置身其間,不僅可領略傳統文化和藝術的魅力,而且可親身體驗一把。
以鳴山陶院為例,一件件瓷器作品題材豐富,給人以美的享受。該陶院創辦人鄭巨雙介紹,陶院結合溫州蛋畫和古甌窯這兩項非遺項目,挖掘傳統制瓷工藝,創新推出溫州文人瓷,深受市民喜愛。「在這裡,遊客可在杯坯上畫畫,經燒製成瓷杯後,每隻花50元就可得到這件紀念品。」
這樣的愜意,也體現在了沿街店鋪的經營上。沿著河邊漫步,一些店鋪直接將餐桌擺放到店門外的塘河邊,遊客們三五成群入座,迎著習習涼風,品著小酒,聽著水車聲,觀賞著水幕電影,人在景中人亦景。
鳴山村入口處的薄荷餐廳已經成為平陽年輕人的美食打卡必去之地。18時許,餐廳門口就排起了長隊。食客們說,這裡不但味道好,還離景區近,吃完就可以逛鳴山消消食。
「鳴山村人氣越來越旺,也進一步打開了我們的營銷思路。」鳴山酒館老闆娘高彩琴告訴記者,店裡不炒菜只提供滷味、冷盤,客人來了不用等,隨點隨上。幾瓶小酒,幾盤下酒菜,店外的餐桌旁總不會空了人。
「這個非遺文創街區,匯聚了華辰銀鋪、平陽黃湯、九蒸九曬薑茶等十幾個國家級、市縣級非遺項目,集展示、體驗、文創、美食於一體。」鳴山村村委會主任管朝亮說,近年來,各方投入4000萬餘元建設鳴山村,該村獲得A級景區村莊、省級文化示範村等稱號。
靠什麼發展旅遊經濟?
新形勢下,發展「月光經濟」不僅能幫助平陽留住遊客,帶動當地餐飲、住宿、購物、娛樂消費市場的經濟收入,更能幫助平陽提升顏值,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目前,我縣的不少旅遊景區都開始進入「夜場模式」,瞄準了「月光經濟」,從遊樂到美食,旅遊業掘金「月光經濟」豐富著城市夜生活的同時,也為我縣旅遊產業增添了新的業態。
另一方面,除了充分發掘「月光經濟」外,我縣還依託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以「紅色文旅」為引線,帶動縣域鄉村振興,探索全面小康新路徑。
2016年啟動「紅色旅遊文化節」,2017年省一大紀念園創成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8年建成水頭至鳳臥紅旅主幹道、垟頭至紅軍橋紅旅漫步道、冠尖至馬頭崗紅旅記憶道等旅遊道路。「紅色+藍色」「紅色+綠色」「紅色+鄉村」「紅色+研學」「紅色+文化遺產」……我縣推出多種特色旅遊線路,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平陽發展紅色旅遊正當時,它不是寄情於山水之間的休閒娛樂活動,而是黨性、革命傳統、愛國主義、廉政文化等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同時,不僅可以帶動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助力扶貧攻堅任務,還可以實現紅藍綠古四色旅遊資源共建共享,帶動整個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縣文廣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統計,2019年,溫州全市「紅色旅遊」接待人數超過500萬人,而我縣就佔到了179.60萬,比例高達35.92%。當前我縣正在深度謀劃「紅色資源」與「綠色資源」整合開發,搭建符合本地旅遊特性與優勢的「紅色旅遊鏈」,從而打響全域紅色旅遊品牌,推動從「平陽人遊平陽」「浙江人遊平陽」到「全國人遊平陽」,帶動當地農業、文化產業、養生養老項目等多方面的發展,激發鄉村振興新動力。
近年來,平陽不斷深入貫徹實施「服務業興縣」戰略,充分發揮平陽的文化優勢、生態優勢、資源優勢,把旅遊業作為服務業的龍頭產業來抓,全縣文化旅遊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新增創成1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8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1個省級旅遊風情小鎮、75個A級景區村(其中,15個3A級景區村),同時還打造一大批省市級特色旅遊消費場所和產業融合基地,為平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019年,全縣旅遊接待1898萬人次、總收入161億元,同比增長28.4%;全縣鄉村休閒旅遊共接待遊客409.5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達3億元,同比增長28%、31%;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6.3%、9.8%。2019年,我縣還榮獲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31位(位列溫州市第1),全國創新百強縣。
來源:平陽新聞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