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敗在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上!做好這一件事情,人生會越來越順。這件事情待人恭敬,之所以如此強調恭敬的作用,是有原因的。在現代社會,人們最關注的無非是社會分配不公或社會地位差異所造成的心理失衡問題。而嚴格地說,失衡即失「敬」,在內心中僅看到自己所得利益少,卻永遠也看不到自己的付出更少,永遠都看見別人的口袋鼓,看不見別人的本領強,結果,對他人提防、仇視的感覺充盈心頭,難免在外表上做出不敬的舉動。
其實,這種「失敬」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從短期來看,他會嚴重破壞你的人際關係,從長遠來說,它對你今後的發展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所以,人際交往,貴在一個「敬」字,對此,有著「千古完人」之稱的曾國藩還將其總結為「敬」字訣。
事實上,在曾國藩的日記、家書中,出現得最頻繁的字當屬「敬」字了。所謂「敬」,即恭敬。當年,孔夫子就用敬來教育自己的子弟;到了程、朱之時更是千言萬語都離不開這個敬字;而無論做什麼事情,曾國藩也都從「敬」字入手,對「敬」字研究的非常透徹。
那麼,什麼是恭敬呢?曾國藩認為對內心而言,應該達到專注、平靜、純潔、一致,不可懷有私心雜念,不可追逐名利,不可三心二意;對外貌而言應達到整齊嚴肅,不可不顧風紀,不可擅開玩笑,不可自縱失志,這就是恭敬的工夫。
那麼,在人際交往時,怎樣才能做到恭敬呢?曾國藩認為,出了門見到任何人都要像見到貴賓一樣,整理好自己的衣衫,然後迎上前去問候答禮,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認真對待,不要有絲毫的苟且。
那麼,堅持恭敬應該達到什麼狀態呢?曾國藩認為如果長期地、每個人都堅持恭敬,那麼為官者就會提高修養,為民者就會安居樂業,天下就會太平安定,這是恭敬的效果。
此外,恭敬對於個人還有很大的好處。曾國藩認為人能做到對自然恭敬,則會愛護環境,自覺維護天地的正常運轉和萬物的自然生長,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人能做到對他人恭敬,則會把自己的聰明睿智全部顯現出來,以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人能做到對自己的恭敬,則會莊重無私,堅強意志,強壯肌膚,不會因心中有愧而神色慌張,不會因雜亂無序而氣喘籲籲。
對於以上的理解,曾國藩從不懷疑它們的正確性。所以,他一生中都在遵守著「恭敬」:遇到熟人,如果是站立著,他就上前參拜;如果在車中,也一定要倚窗揭簾相見;對於人數多或人數少、地位高還是地位低者,都一視同仁,不敢馬虎,從不給人留下驕傲、自視清高的印象。對於自己的儀表,曾國藩總是終日衣冠整齊,態度嚴肅,使人心生敬意,即使戰敗後想要自殺,也是先正衣冠,再扣首揖,給手下留下了挽救其生命的寶貴時間。如果別人對他不敬,曾國藩一定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得罪了人家,而對於人家向自己指出不足,他簡直要感激涕零了,認為這是真朋友。
所以,人際交往,如果你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或者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其實並不用做太多,只要謹守一個「敬」字,修煉恭敬待人的本事,那麼,人緣就會越來越好,人生也會越來越順。(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