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加大力度推進企業上市和併購重組

2020-12-16 中國證券網

  「上市公司要在創新驅動、振興實體經濟、全球開放等方面扛起新擔當。」10月31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在杭州市上市公司座談會上如是說。

  本次會議旨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部署及浙江「鳳凰行動」計劃。作為浙江「經濟重鎮」,杭州的上市公司隊伍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杭州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23家、累計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達158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42家、累計達389家。就A股公司家數看,杭州以124家的公司數量,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四,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深圳。

  杭州經濟增長的動能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創新。今年前三季度,杭州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5%、15.2%和12.1%,均超過該市的GDP增速(8.3%)。杭州轄區上市公司的營收、淨利潤等指標的增幅,更是遠超該市規模以上企業的平均增速。

  深耕金融科技的恒生電子上市十多年一直保持相對快速的增長。公司董事長彭政綱坦言,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發展的動力和壓力都很大。他認為,目前新經濟正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縱深發展,平臺經濟將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恒生電子也在摸索平臺經濟的機會。

  老闆集團擁有諾邦股份、老闆電器兩家上市公司,是專注於製造業的領軍企業。董事長任建華風趣地說:「老闆電器上市後一直持續分紅,股東有了分紅,就可以買老闆電器的產品,促進上市公司的業績,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在老闆電器等公司的示範效應下,其所處的杭州餘杭區迎來上市「井噴」,今年以來平均每月新增一家上市公司。

  會上,阿里巴巴、浙大網新、華策影視、士蘭微等公司負責人也作了交流發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殷興山、浙江證監局局長王宗成分別介紹了貨幣政策和上市公司監管政策。

  趙一德指出,上市公司作為杭州優秀企業的代表,必須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思考和謀劃好新時代的企業發展。要在創新驅動發展上扛起新擔當,勇當創新發展的「弄潮兒」、現代企業制度的「踐行者」、集聚人才的「蓄水池」,努力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標準規則制定話語權。要在振興實體經濟上扛起新擔當,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振興實體經濟築牢根基。要在參與全面開放上扛起新擔當,全力對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大併購重組力度,面向全球整合高端要素資源,實現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全球化布局。

  趙一德強調,落實浙江「鳳凰行動」計劃,杭州必須體現新作為,更加精準地落實鼓勵企業上市、鼓勵上市公司投資發展等政策舉措和服務舉措,支持上市公司加快發展。「上市公司要拿出滴水穿石的恆心和韌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充分依託資本市場加快發展,做大做強做優實業,與杭州共進步、同成長。」他說。

相關焦點

  • 陳崢嶸:落實併購重組註冊制改革 優化科創板併購重組制度
    三是對於涉及創新試點紅籌企業的重組事項,明確在重大資產重組標準認定和內部決策程序適用方面的特殊規定。《審核規則》從科創板公司實施併購重組應當符合的條件和標準,重組信息披露要求與重組參與各方信息披露義務,重組審核的內容、方式和程序,以及重組持續督導職責等方面,對科創板併購重組審核作出了全面規定。
  • 50家杭州上市公司齊聚一堂 趙一德和他們說了什麼?
    目前,上市企業併購重組活躍,境外上市和創新創業企業上市勢頭良好。截至9月底,杭州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158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34家,境內上市公司124家,總數列全國第4位,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深圳;總市值1.6萬億元,也列全國第4位,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此外,杭州還擁有近100家擬上市和輔導企業,後備力量充足。
  • 文化國企併購重組需做好"兩個效益"同步雙贏
    在併購重組中,國有文化企業堅持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關係,強調內容導向把關,不斷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實現社會和經濟「兩個效益」的同步雙贏。自2009年《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出臺以來,各類扶持政策接踵而至,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的轉變讓市場投資者紛至沓來,國有文化企業併購重組出現新的可喜變化。  在併購重組中,國有文化企業通過併購新興業態民營企業,迅速整合資源,引領產業發展方向。
  • 關於邀請參加「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高層論壇」的函
    關於邀請參加「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高層論壇」的函 時間:2013-06-28 來源:浙江上市公司協會
  • 文化企業併購重組熱潮不斷 深度報導——經濟參考網
    二是國際資本通過併購,進入監管相對寬鬆的境內新興文化產業。  「近兩年來,境內上市文化企業被披露了不下20起併購重組事件。」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投資銀行部項目經理蘭培說,「自文化體制改革推進以來,幾乎所有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文件均提及的推動我國文化企業跨地區、跨媒體、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在2008年以後取得了實質性推進。
  • 起底併購重組政策的歷史演變
    從近兩年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情況來看,18年和19年重大資產重組成功實施的比例有所提高,但重組事件的數量仍然偏低,導致再融資規模也一直處於較低水平。2018年以來,一系列併購重組政策放鬆,有望開啟新一輪併購寬鬆周期。短期有利於提振市場情緒,中長期為優質資產提供快速上市渠道,有利於優勢資源的整合。
  • 國鐵集團:充分利用既有上市公司 推進資產併購重組
    國鐵集團提出,2020年要加快推動國鐵企業股份制改造,全面提升國鐵資本經營質量和效益。繼續推動優質資產股改上市和上市企業再融資。確保京滬高鐵、中鐵特貨、金鷹重工、鐵科軌道公司等企業股改上市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果,研究探索區域鐵路公司、設計集團公司等重點企業股改上市工作。充分利用既有上市公司,推進資產併購重組,盤活存量資產。
  • 山東上市公司掀起併購重組高潮 銀座股份今日復牌
    在金融改革逐漸深入、資本市場併購重組盛行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山東板塊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上市公司家數日漸增多。銀座股份於11月9日復牌,其重組方案集合了大股東優質資產注入、員工持股、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多項要素,成為當前國有控股企業借力重組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壯大主業的典型代表。
  • 目前88家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申請正在排隊中
    ,共有88家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申請正在排隊中。就在前不久召開的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上,證監會對併購重組的態度傳達出了非常清晰和明確的信號:規範和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來自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7月份中國併購市場共完成263起併購交易,其中披露金額的有228起,交易總金額約為151.12億美元。
  • 餘杭成立上市併購基金
    近日,浙江省政府產業基金投資推進會暨創新餘杭投資論壇在餘杭區舉行,會上,餘杭上市併購基金宣布啟動。  作為省內雙創高地,餘杭區今年以來相繼出臺了「人才新政十條」、「企業上市新政十條」、「時尚產業發展新政十條」。如何才能把這些新政黏合起來發揮最大效應?資本就是其中的超級黏合劑。當天論壇上,引爆點資本CEO黃勝利作為嘉賓之一發表主題演講,分享項目選擇方向和地域熱點觀察。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企業上市的若干意見
    抓住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優質上市後備資源。省直有關部門、各市州和相關縣市區要將入庫企業列為重點培育和扶持對象,推動其加快上市進程。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有關單位每年精選30家左右的重點上市後備企業,予以重點關注、重點扶持。  三、推動企業股份制改造。紮實推進「資本市場縣域工程」,鼓勵和支持企業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 央地組合拳發力上市 國企混改重組批量落地掀高潮
    今年,尤其是8月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正式啟動以來,作為國企改革「突破口」,混改力度和熱度均持續攀升。「深化推進雙向混改,資本市場成為混改重要平臺,併購重組成為混改重要手段,集中推介項目成為引入民間資本參與混改的重要方式。」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如是總結今年的亮點。與此同時,國資布局優化調整也在加速推進。
  • 央地祭出組合拳發力上市 混改重組批量落地掀高潮
    今年,尤其是8月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正式啟動以來,作為國企改革「突破口」,混改力度和熱度均持續攀升。「深化推進雙向混改,資本市場成為混改重要平臺,併購重組成為混改重要手段,集中推介項目成為引入民間資本參與混改的重要方式。」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如是總結今年的亮點。與此同時,國資布局優化調整也在加速推進。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企業上市的若干意見(湘政辦發...
    抓住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優質上市後備資源。省直有關部門、各市州和相關縣市區要將入庫企業列為重點培育和扶持對象,推動其加快上市進程。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有關單位每年精選30家左右的重點上市後備企業,予以重點關注、重點扶持。三、推動企業股份制改造。紮實推進「資本市場縣域工程」,鼓勵和支持企業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 傳媒類過半上市公司年內涉重組 三大投資邏輯支持新「升」機
    從行業分類來看,傳媒、公用事業、交通運輸和商業貿易等四個行業的上市公司,進行併購重組的家數佔比,在A股各行業中排名居前,成為年內併購重組事件的多發領域。今日,本報特對上述四大行業及相關公司進行深入分析,尋找背後的投資邏輯,以饗讀者。 從出版教育到影視傳媒、從網路遊戲到網際網路營銷領域的網紅經濟,2020年的傳媒行業在快速變遷中,正在加大併購重組的力度。
  • 國有上市公司年內參與A股併購655起
    圍繞怎樣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日前在中央黨校2020年秋季學期中青班學員作專題報告時指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要著力推進創新驅動、促進科技自立自強;要積極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要不斷完善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以及要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等。
  • 公用事業年內完成併購重組822億元 機構看好兩大子行業
    併購重組是搞活企業和盤活資產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上市公司價值重塑的過程,公用事業行業上市公司年內併購重組頻發,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目光。
  • 【IRM高峰論壇專題】王珠林:新時代的併購重組將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併購市場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與中國經濟體一樣,是世界第二大市場。而且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後續還會進一步提升。講到併購重組,就離不開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併購重組的主戰場。為什麼?因為資本市場中有上市公司這個主體,這是我們國家經濟生活中最有活力、最有能力的一個主體。
  • 央地祭出組合拳發力上市 混改重組批量落地掀高潮
    今年,尤其是8月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正式啟動以來,作為國企改革「突破口」,混改力度和熱度均持續攀升。「深化推進雙向混改,資本市場成為混改重要平臺,併購重組成為混改重要手段,集中推介項目成為引入民間資本參與混改的重要方式。」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如是總結今年的亮點。與此同時,國資布局優化調整也在加速推進。
  • 上市公司重組失敗之六大殺手 不諳政策最為突出
    成功的重組家家相似,失敗的併購個個不同。  自2014年至今,滬深兩市共有378起併購重組案例正在進行、已經完成、被暫緩審查或是宣布失敗。其中,九成的併購重組案均在順利推進之中,有37起遇阻。翻看這37起失敗的重組案例,證券時報記者發現,除去交易方案分歧、標的資產業績存疑等主觀因素外,法律、股價、行業政策等因素也成為了併購重組的「客觀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