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說到當今世界,很像三國時期重演。美國相當於曹魏,歐盟是孫吳,那誰來充當蜀漢呢?小編以為當今世界最像蜀漢的國家是印度。你肯定覺得我瘋了吧,怎麼會是印度?上次不是還說可能是中國或俄羅斯嗎?怎麼突然冒出來一個印度?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還是先看一下三國地圖。
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出,曹魏佔據天時,魏國的領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等十個州,總之長江以北,盡歸魏國所有。吳國的領土包括揚州、荊州、交州這三個州,其中揚州、荊州與魏國共有,地方雖然也不小,但還是比不過魏國,而且當時中國南方開發還很不充分,所以人口和綜合國力,更是沒法比。蜀國只有一個州,益州,當然益州相當大。
對照一下地圖,我們可以輕易看出三國的實力之比:三國當中,魏國最大,蜀國最小,吳國與蜀國的領土相加才接近魏國。
再說人口和軍隊,三國金文京列出了三國滅亡之時的人口數據:蜀國共28萬戶,94萬人,吳國共52.3萬戶,230萬人,魏國共66萬戶,443萬人。這一比,更加明了,魏國相當於兩個吳國,五個蜀國。魏國堅持中央集權,把私人武裝改編為中央直屬,同時推行軍屯制,積極組建隸屬於國家的軍隊。吳國則相反,從表面上看,屬於中央集權,實際上近似各大豪族的聯合政權。豪族勢力過於強大,尾大不掉。劉備的軍隊是標準的外地人軍隊,劉備的政權也屬於外地人政權,戰鬥力既差,而且不接地氣。
最後說人才,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三下求賢令,謀士雲集,猛將如雨,不是誇張的說法。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司馬懿等大謀士,為魏國人才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石,何況魏國的領土,中原和華北,本是人才匯聚之地。吳國地處江南,文採風流,所出產的魯肅、周瑜、陸遜等,都是三國時代的第一流人物,問題在於缺乏像曹魏的典韋、夏侯惇、張郃、曹真等萬夫不當之勇的戰將。蜀國最慘,除了諸葛亮和關張趙等五虎外,人才凋零,而且諸葛和五虎在《三國演義》中過度神化,而且建國時,大多已經年邁,不適合徵戰。曹魏要文將有文將,要武將有武將;孫吳文將多,武將少;蜀國各方面人才都不齊備。
看了以上的分析,是不是感覺曹魏就是今天的美國,能文能武,美國的教育、科技和軍事都是首屈一指的,遙遙領先,佔盡天時。美國人對全球人才的招攬手段是花樣繁多,難怪有很多人移民美國,這個和美國對人才的培養方式分不開。美國即便有內耗,其他的國家也不是個兒。
孫吳就是今天的歐盟,文採風流,但武力不足,沒有能夠震懾世界的軍事能力。光有文化說服力不足讓別的國家對你真正的敬畏。
蜀漢是不是就特別像今天的印度,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印度除了軟體和娛樂業,其他的人才儲備少得可憐,打仗就更不行了,不然巴基斯坦也不能天天和它鬧。巴基斯坦就像孟獲一樣,天天給它後院放火,還拿它沒辦法。更可憐的是印度沒有像諸葛亮一樣的治國能人,能夠七擒孟獲,安撫人心。但是,印度地處南亞一隅,和蜀漢的天府之國很相近,世界大戰一般很難波及到它,冷戰對它也起不來作用,加上印度物產也是非常豐富的,還是能夠稱霸南亞。
雖然,印度很多方面都不盡如人意,但是它仍能在世界舞臺上展示自己的力量。近年來,印度的發展還是十分迅猛的,軍事也很像剛剛佔據新野的劉備,馬上就要割據劃分地盤了。最近和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及日本等國關係都不錯,十分得意。最近這些年頻頻出手,想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但不幸被中國一票否決,只能作罷。所以,前些天禁止了中國的59款APP,一來施壓中國,二來給國內的反華勢力一個交代。可以預見,中國與印度在亞洲的博弈才剛剛開始,以後可能還有多次的碰撞。
所以,小編認為,印度還是非常和蜀漢吻合的,不過,現在的世界不再是三國時期的世界,不是只要夠閉塞,別人都那你沒辦法。印度今後能不能真正地屹立於世界之林,還是要看硬實力!
那很多人可能要問了,魏蜀吳都被美國、歐盟、印度佔了,那中國呢?俄羅斯呢?日本呢?東南亞呢?非州呢?南美呢?澳洲呢?其他的國家呢?
於是,小編大膽假設,認真思考了一下現在世界上的國家都像三國時期的誰?於是做了一個表格如下:
美國——曹操
歐盟——孫權
印度——劉備
俄羅斯——袁紹
中國——司馬懿
日本——劉表、劉琦
拉美——馬騰、馬超
加拿大——張繡
東南亞——呂布
中東——董卓
伊朗——袁術
古巴——張魯
澳洲——公孫度
非洲——劉焉、劉璋
下面配上三國勢力割據圖來說明:
美、歐、印這裡不再贅述,我們先看看俄羅斯,為何說俄羅斯像袁紹呢?
首先,俄羅斯自沙俄崛起之後,一直都在世界歷史舞臺上耀武揚威,很像袁紹在三國時期崛起的樣子,四世三公,氣勢洶洶,不可一世,連曹操剛開始都很敬畏。
第二,到上世紀的蘇聯,無論軍事力量,文化底蘊還是人才方面都是不錯。但是不幸遇見美國,在上世紀與美國爭霸中不幸落敗,最終解體,而戈巴契夫也被稱為最成功的「失敗者」。
這個過程其實很想袁紹與曹操的交鋒,最終曹操通過官渡之戰打敗袁紹,袁紹死後,兒子們開始瓜分老子的祖宗遺產,很像蘇聯解體後分成的16個國家,然後一蹶不振。唯一不同的是俄羅斯在分家中繼承了絕大部分遺產,雖然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可以和美國叫板的。袁紹那幾個兒子就行了,最終全部玩完。
再看看中國,我覺得我們中國有些像司馬懿,或者說我希望中國更像司馬懿,至少某些部分要學習司馬懿。應該韜光養晦,深謀遠慮,隱忍不發,不計較一時成敗,不拋棄,不放棄,順應時代,把握時機。
古語云:」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從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即使治理好一方地區,也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制定長久的國家政策,一時的聰明也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必須從歷次和美國作對的蘇聯、日本、伊朗等國中必須吸取經驗,保持冷靜,不能因一時的貿易戰而亂了分寸,戒驕戒躁。儘可能和美國保持友好狀態,畢竟這個國家實力強,底子厚,任性一點,脾氣大也是常有的事。
當然,另一方我們也要暗暗做好各種準備,只要實力不損,其他無關緊要的摩擦,不需要太介懷,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再說,美國現在恨不得找個國家和它較量較量,一方面,敲山震虎,另一方面,更加激發美國國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因為強者總是喜歡找強者對抗,來提升自己。中國正好此時就是那個符合它期望的強者。
其他的國家和地區,我就簡述,也留下更多的空間給你們思考。
日本,像劉表,也是根基深厚,明治維新之後,一直都在世界舞臺上活躍。但鑑於該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和老齡化趨勢,該國很可能後繼無人,所以前景也是日薄西山,雖然現在看起來還是風光無限,以後就難說了。
拉美,一直是美國的後院,但美國一直都在對拉美地區的進行有形無形的控制,進行各種盤剝和利用,就像《百年孤獨》裡寫的那樣,拉美一直籠罩在美國拉美陰雲之下,孤獨而彷徨。竭力想通過鬥爭,甚至武力擺脫美國的控制,但是又逃不掉,內心十分苦悶。所以拉美比較像馬騰、馬超。
加拿大,就像張繡,依附美國,知道實力不行,就倒戈美國,但是如果美國很過分的欺負它,它也會咬人。
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曾經得到過美國的支持,經濟也曾在上世紀80-90年代騰飛,高速發展,盛極一時,被稱為亞洲四小虎,但是美國金融大鱷索羅斯引發的1997年的金融風暴使得東南亞徹底歇菜。美國和東南亞的關係,就很像曹操和呂布的關係,曹操想殺董卓,呂布後來在王允的慫恿下殺了董卓,也算有一致的目標,但是最終還是血濺當場。
中東,一直是戰爭的火藥桶,世界上的很多戰爭都在該地區爆發,而且一直沒有斷過,就是21世界也打了好幾仗了,就好像董卓造逆一樣,一直引爆著戰事,幹擾國際風雲。美國想湊,其他國家也想來一拳,和董卓比較類似。
伊朗,其實就是之前波斯,之前講過它的發家史,上世紀70年代,因為石油發了財,富甲一方,就像袁術一樣,稱帝最早,掛的也快!
古巴,古巴領袖勞爾·卡斯楚,有點像張魯,有蠻力,膽子大,雖然咱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都不如美國,但是還是照樣搞。
澳洲,因地理原因,澳洲一直與世界其他地方,相對孤立,很像公孫度。默默無聞,但是一講歷史還是有這麼個人。
最後,非洲感覺很像劉焉和劉璋父子,暗弱無能,只是有山川之險,得以暫時守住基業,一旦外部勢力襲來,必將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