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潛場
海況:
綠島也因位於黑潮北流的途徑上,因此氣候受此海流影響極大。全年的平均溫度約23℃左右,每年五月至九月吹南風;十月至翌年四月則吹強勁東北季風。水溫常年約為25-28℃,冬季降至20℃左右。潛水時可隨著季節變化而調整到背風面,終年可潛水。
潛點介紹:
【石朗-18M】石朗潛水步道,此點為岸潛入水後左右兩側均為小降坡深度約18M~ 21M散落有高低不同的礁石,軟珊瑚生態非常豐富,也可餵魚各色各樣的熱帶魚一點也不怕人。白砂橋下潛水步道,岸潛潛點,(面海)左側入水後沿岸潛遊深約 14M 會看到多條海蝕溝形成大小不一的洞穴,當地人所謂的龍蝦洞,洞穴中有龍蝦,雖然洞穴不深,探索洞穴要注意安全。
【香菰頭-18M】N22.65696 E121.47216 花園鏝、躄魚FROG FISH。
【南寮】南寮灣位於綠島西岸、潮間帶寬約二十至三十公尺的廣闊礁臺,軟 珊瑚礁生長茂盛,是綠島海底景觀的精華所在。由環島公路南寮港邊下水,約離岸70M處下潛,深度約18M 有一塊大礁石,中間裂縫延伸5M深,巖壁佈滿珊瑚、海柏、海扇等;軟珊瑚覆蓋率佔有5至7成的海洋花園,為海岸廣闊礁臺接連平緩的珊瑚礁斜坡。有珊瑚丘、海溝、礁柱等,地形變化奇妙,適合初級潛水及夜潛。
【雞仔礁-24M】位於南寮外海,船潛。
【馬蹄橋】由馬蹄橋下入水或旁裸巖釣魚區(上下落差大,重裝通過要小心)順流潛至大白沙。近岸區散佈礁石,淺水海域充滿海蝕礁柱、洞穴、拱門(俗稱大教堂)等。熱帶魚穿梭其間,甚是熱鬧。深水處地形變化更多,有海蝕溝、礁穴、珊瑚丘等,許多軟珊瑚覆蓋於礁石表面。馬蹄橋外海有一船潛潛點蛇洞,深約24M。
【大白沙-26M】大白砂潛水步道,入水後目標是前方50M處的獨立礁石。視海流狀況選擇左去右回或是右去左回,一般為去程逆流,回程順流,景觀上有軟珊瑚隨流搖曳的海底花園,退潮時可見礁石頂端有激浪區魚類奮勇博浪覓食。遠處還有三塊礁石,多為船潛潛點,如要岸潛,除非非常省氣,體能很好才行。
【帆船鼻鐵沉船-26M】N22.63546 E121.51044朝日溫泉外海約32M深處有艘貨輪,向下散落,急流時不宜至深處。
【朝日溫泉-26M】綠島東南角,潮間帶有許多垂直向海的海蝕溝,海床緩慢向外沉降,成一斜坡地形,礁石覆滿硬珊瑚,也有少許的軟珊瑚。
【滾水坪】每年3-4月看槌頭鯊的船潛潛點,流強危險。
【東昇海港】夜潛。
【睡美人外海】N22.65751 E121.50956
【海參坪】綠島東岸,海底布滿珊瑚礁和大型卵石。
【楠仔湖外海-28M】N22.67666 E121.51248騎摩託車置放沙灘旁,岸潛大景。
【樓門巖外海饅頭山-18M】N22.68301 E121.48947為綠島東北方一塊突出海上的門形礁石,海面下是峭壁地形,附著生物以紅海扇最多。樓門巖以北有海蛇洞,可做潛完三塊礁水面休息時間浮潛休閒,惟洞口較小,帶DV不方便,帶支小手電筒及DC即可。
【三塊礁-53-100M】大峽谷的右側方三大塊相距不遠的獨立礁石,水深且水流強勁。
【一線天-50-70M】
【大峽谷-40-50M】N22.69103 E121.49435為位於公館外海約300M處的一大礁石,因其落差大約35M而得名,生物相當豐富。
【居福港、將軍巖】N22.67546 E121.49224船潛東北岸的出海口,訓練場地。公館港港口遊出去向北走,有小丑海葵區,由將軍巖北走沙地有sand diver攝影區。
【公館】綠島北岸,海底礁石多、地形變化大,以表覆形石珊瑚為主,適合浮潛、初級水肺潛水。近岸海底和大礁巖之間為平臺地形以硬珊瑚為主,適合岸潛及夜潛。
【柴口-22M】
【中寮外海】綠島西北角,淺水處多是突起的礁塊,以石珊瑚為主,越往外海深處,珊瑚種類越多,但海蛇也多。
【燈塔外海放流 -28M】N22.68304 E121.45951 N22.66346 E121.46494此處放流流速4.5K/hr,潛水時間30min
中寮港海域入選國際潛水雜誌第101個最佳潛點。石朗區的大香菰,是千年歲月長成的活體團塊微孔珊瑚。
墾丁潛場
海域範圍:墾丁為南臺灣最佳潛場,範圍為整個恆春半島,而恆春半島又是臺灣第一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所在地。墾丁東為太平洋,西臨臺灣臺灣海峽,南濱巴士海峽。
海域地質:珊瑚礁地質。
海濱生態種類:海岸線曲折,小海灣景色相當優美,海洋資源豐富,珊瑚生長茂盛。目前發現的珊瑚近290種,其中以石珊瑚最多。魚類在此海域有近千種,大部份為礁區魚種,分布以隆頭魚科的魚種最多,蝦虎科次之,再其次為雀鯛科;也有許多魚種在此生殖繁衍。
海況:
(一)氣候屬於熱帶海洋氣候,終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溫介於20℃-28℃之間,最暖的七月平均溫是27.8℃,最冷的一月的月均溫為20.4℃,而全年之平均水溫都在20 ℃以上。能見度5~20公尺,終年適合潛水。
(二)南部墾丁國家公園海域,因夏天受西南季風和颱風影響,能見度較差,冬天受東北季風形成的強勁落山風造成深海的清水湧昇,能見度能達到50公尺左右。
潛點介紹:
【石珠】
地形屬礁石與沙地溷合區, 平均深度在20~26米之間, 其中兩個大小呈柱狀香菰的珊瑚礁巖石, 在25米深的砂質地形上顯得很特殊. 海鞭, 海扇, 海綿, 海百合, 穗珊瑚都是以多的方式呈現
【萬裡桐】
平均深度約15~22米, 往南的方向前進, 深度約20米可以發現形似尼克森頭的珊瑚礁石, 平臺上成群的金花鱸, 天竺鯛, 雙帶烏尾冬及許多的蝶魚穿梭. 北側的礁石區可以看到許多大型海扇, 礁石與沙地的交接觸或許就有潛藏在沙中的魟魚。
【山海】
位於山海漁港, 平均深度約12~15米, 由5~6個大小不一的礁石組成, 礁頂平臺廣闊, 以石珊瑚居多. 因火般笛鯛群居多而聞名, 金花鱸魚群也是礁洞中的主角. 往30度踢出約15米, 到達此潛點的地標「凱旋門」高約4米, 寬約10米
【紅柴坑】
港口北側入水後, 深度由3米到13米, 朝西前近經過礁臺平臺緩緩到9.5米, 會見到巨大微孔珊瑚, 附近可以看到三斑圓雀鯛, 帶尾新隆魚, 海豬魚, 赤尾魚, 克氏海葵魚, 較特殊的是雙帶鱸, 身體表面很會分泌黏液, 所以又稱做肥皂魚。
【合界】
因為浪況與海流的關係,此點為高級潛點. 平均深度為18~28米, 32米深處有一小船船骨俗稱「排骨」. 在這裡可以發現許多的海蛞蝓, 蝶魚, 雀鯛, 赤尾鯛, 金花鱸
【頂白沙】
因礁巖地形此點也為高級潛點, 在28米深即到達本潛點主要景觀區, 分佈著大型海扇群, 柳珊瑚的群集. 小小的豆丁海馬也許就隱身其中. 在24米處常可見五線笛鯛, 天竺鯛, 金花鱸, 關刀
【藍海洞】
因靠近岸上南海洞而命名. 平均深度為15~23米, 位於15米的一整片軟珊瑚海延伸至23米深處. 種類包括花還肉質軟珊瑚, 指型軟珊瑚, 葉型軟珊瑚
【雷打石】
最大深度為20米, 遍布各式珊瑚, 包含軟珊瑚, 柳珊瑚, 肉質軟珊瑚, 指型軟珊瑚, 柳珊瑚及硨磲貝. 沙底時有鰺科覓食, 偶有少見剃刀魚或魟魚
【出水口一線天】
本潛點主要的特色為探訪峽谷地形, 長約50米, 最窄處僅2米, 只容一人通過. 礁巖底部可以看到整片的棘穗軟珊瑚, 錦紋蓋刺魚, 條紋蓋刺魚, 天竺鯛, 大眼鯛, 索氏尖鼻魨及海蛞蝓
【出水口】
平均深度約為10~15米, 唯一的火焰貝可以在此潛點發現, 梭魚群經常停留於下水點, 偶會發現烏賊, 花枝, 章魚, 比目魚. 是很適合四季潛水的潛點
【後壁湖軟珊瑚區】
各式各樣的軟珊瑚隨海流搖曳著, 沿著沙地與珊瑚區前進, 常可發現管口魚, 蝶魚, 圓雀鯛等珊瑚常見魚類. 偶會發現一隻大型石斑. 平均深度10~15米. 瑰麗七夕魚是在此區較稀有的魚種
【後壁湖餵魚區】
此區為浮潛與潛水人數最多的點, 常有潛水員在雀屏珊瑚附近進行餵魚, 經常可見四線笛鯛, 單斑龍佔, 條紋石鱸, 火斑笛鯛, 黃足笛鯛, 光鰓雀鯛等, 數量多且不畏人
【獨立礁】
南端凸出的巖石在水下看來很像是龍王頭, 船家稱之為「龍王巖」. 附近滿是金花鱸魚群, 平均深度約為20~30米, 往外踢出32米處可見一株海扇, 仔細尋找可以發現迷你的豆丁海馬
【雙峰藍洞】
以洞穴景觀而聞名, 此洞穴長約10公尺. 平均深度為18~25米, 礁巖上有大量的海百合, 常可見金花鱸, 小丑魚, 蝶魚及共生蝦, 蟹
【大咾咕斜坡】
豐富的珊瑚遍佈, 有各種的軟珊瑚與石珊瑚, 東北方可以發現海筆生長在珊瑚礁前緣的沙地上, 不遠處的沙地上可見花園鰻. 常可見黃帶天竺鯛及海蛞蝓. 平均深度約15~22米
【小咾咕斷層】
本潛點圍繞著斷層面進行, 巖壁上可見許多像太陽花的圓管海星珊瑚, 整群的軟珊瑚生長在巖壁上, 金花鱸, 三斑圓雀鯛, 裂唇魚,蝶魚, 鸚哥魚穿梭其中. 平均深度約15~24米
【南灣三角町】
可見許多石珊瑚, 有鍾型微孔珊瑚, 環局珊瑚, 葉形表孔珊瑚及一大片的軸孔珊瑚, 在礁頂上常有海蛞蝓, 鯛魚, 縵魚. 沙地裡經常可見土魟. 平均深度約13~20米
【眺石】
主要特色為石珊瑚, 常見蝶魚,粉紅海葵魚, 刺尾鯛, 單棘魨, 角廉魚, 蓋刺魚,二齒魨, 雀鯛, 天竺鯛等. 此處平均深度約8~11米
【香蕉灣】
潛點入水處因海蝕而形成海蝕溝, 經過海溝就是一片珊瑚礁平臺地形, 平坦的礁地中的小凹穴, 可見絲鰭塘鱧(雷達). 其他魚類則有黑刺尾鯛, 繁星鮃, 角廉魚, 六斑二齒魨. 平均深度為8~12米
【砂島】
平均深度約8~12米, 可以發現較少見的黑尾海龍, 大法螺, 魚的種類相當多, 白條海葵魚, 克氏海葵魚, 天竺鯛, 三斑圓雀鯛, 箱魨, 金花鱸, 裸胸鯙(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