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人故居「掌柜」齊聚紹興,探討激活名人文化

2020-12-15 書香拾貝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

在網際網路時代,名人故居如何拉近名人與觀眾的距離,實現人物的當代價值?如何讓名人故居與文化產業互動發展?昨天,全國65家名人故居、人物類博物館「掌柜」齊聚紹興,共同探討這一話題。紹興名人故居的做法也引起大家的關注。

每位名人的生平、歷史貢獻與影響不同,並且都各具特色,在全媒體時代,讓名人故居與文化產業互動發展,實現名人價值的時代化,就要挖掘獨具特色的人物相關館藏品,體現人物的當代意義與教育目的,其文化創意產品,也要針對特定的群體進行開發。北京魯迅博物館黨委副書記李戰崎,就依託「網際網路+中華文明」,推進文創產為創新發展,分享了北京魯迅博物館的做法。針對學生群體,北京魯迅博物館重點對學習用具類文創產品進行開發,已有魯迅漫畫像系列、藝術魯迅系列、新文化運動系列等文創產品。全國6家魯迅博物館、紀念館還聯手開發文創產品,許多特色產品成為網紅,並與人民日報文創客戶端、中國移動旗下咪咕等合作,既讓魯迅博物館與文化產業互動發展,還很好地宣傳推介了魯迅。

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致力打造「家的記憶·國的情懷」這一文化品牌,該館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將研究成果多元性轉化,更好地實現名人故居文化精神的輸出,讓名人璀璨光芒和光輝思想在新時代得到更好地傳播和升華。

紹興名人故居的做法,其中也有不少亮點。紹興充分利用名人優勢,解讀名人文化,開展群眾性社會文化活動,讓名人文化普及化、大眾化,讓名人走出紀念館。紹興還推出名人文化研學遊、名人文化旅遊線路和紅色之旅線路,形成了文化創意產業,擴大名人文化效應,並使名人文化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紹興還挖掘名人資源,助力鄉村振興,以名人文化融入鄉村文化生態環境建設、以名人文化提升鄉村旅遊發展、以名人文化促進鄉村鄉風文明、以名人文化助力鄉村經濟發展。紹興激活名人文化的做法,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

市文化旅遊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仲麗華表示,新時代名人故居的發展,與城市的文化產業緊密關聯,將名人故居融入休閒旅遊、展覽展示、文化創意、特色酒店、影視製作等文化產業,拓展了名人文化發展空間,釋放了名人文化活力,這既是城市的文化自信,也彰顯出城市的文化氣度,是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和新作為。

相關焦點

  • 紹興的文化名人與名人文化
    以上兩點就是紹興文化名人輩出的主要原因。02 紹興的名人文化如此多的名人資源經過多年的傳承、沉澱和演化,形成了今日紹興蔚為大觀的名人文化。現在的紹興無論在城裡還是郊區到處都有名人文化的痕跡。我們簡單分類歸納如下:一、以名人命名的學校,如元培學院、樹人中學、建功中學、文瀾中學、陽明中學、陽明小學、成章中學、錫林中學、魯迅中學、魯迅小學、柯靈小學等。二、名人故居、祖居,如西施故裡、魯迅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陶成章故居,徐錫麟故居等等。
  • 紹興的名人故居有哪些
    紹興的名人故居很多,有大家熟悉的魯迅、徐渭、王羲之、章學誠、周恩來、秋瑾、蔡元培、徐錫麟等。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徐渭的青藤書屋,還有魯迅故居。  紹興的名人故居往往就分布在紹興的老街小巷中,比如徐渭,青藤書屋,原名榴花書屋,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徐渭的住所,與相隔不遠的鬧市相比,這裡如入禪境。
  • 修舊如初——關於名人故居恢復還是重建問題的探討
    名人故居是珍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不僅見證了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彰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傳承了革命優秀傳統。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名人故居,對於發展湘潭全域旅遊、保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提升湘潭文化品質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就如何進一步做好名人故居的保護和利用工作。
  • 歷史文化名城河北保定 「喚醒」名人故居
    原標題:「喚醒」名人故居核心提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名人眾多。名人故居如散落在古城繁華深處的明珠,訴說著過往的故事和記憶。保護名人故居,有利於傳承歷史文脈,彰顯古城風韻。為此,我市出臺《保定市名人故居保護管理暫行辦法》,同時對轄區內名人故居進行調查論證。
  • 150位紹興名人在此「相聚」紹興名人館基本完工
    紹興名人館建設和陳展,日前已基本完工。這個名人館「聚集」了5000多年來紹興最有名的150位名人,展示了「海嶽精液,善生俊異」的越地和燦若群星的名人文化。位於紹興市越城區勝利西路163號(原市政府會議中心)的紹興名人館,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共有4層,整個展陳設有7個單元,通過文字、圖片、實物、音頻、視頻、美術作品、模型等形式,向觀眾展示紹興歷代名人為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
  • 名人故居的文化意味
    【摘要】北京名人故居是在歷史滄桑中積累下來的文化氣息的一個重要載體,通過這些名人故居,後人更能讀懂讀好北京的歷史,更能明白一座城市的靈魂和價值所在。為了讓這些名人再「活」上幾百年,儘可能多地給後輩人以生活意味的啟迪,為城市生活提供更豐富的滋養,應對名人故居的整體環境進行生態性的保護,並注重故居文化傳承的有效性。
  • 打造文旅融合樣板的紹興名人館
    籌建紹興名人館,利用紹興名人的資源優勢為文旅融合和紹興的發展助力,這是紹興市委市府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是觀眾和遊客了解紹興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點和方便途徑。基於文旅融合的戰略定位,紹興名人館實施了以下措施:一是搭建網絡智慧平臺,形成以紹興名人館為中心的遊覽線路集群,為外地遊客提供完備而精準的服務信息;二是認真分析「吃、住、行、遊、購、娛」旅遊業的六大要素,在名人館內重點關聯「遊」和「娛」的文化支撐,使「吃」「購」「住」「行」的文化體驗得到相應提升。
  • 名人故居旅遊開發「阻」在哪?
    劉思敏:這次豐子愷故居被迫關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名人故居當然有很高的文化價值,但是具體到每一個故居來看,其價值又是不一樣的,一個名人可能有很多故居,有的故居可能有文化價值,有的有旅遊價值,但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應以不同的方式方法來保護來開發。
  • 名人故居保護面臨三大困境【評論】
    中國園林網2月16日消息: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國都是一種文化標誌和寶貴遺產。日前北京東城區北總布胡同內的「梁林故居」突遭拆除,引發公眾強烈關注。據2011年底國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結果顯示,全國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當中,新發現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為536001處,約44000處不可移動文物已消失。在城市發展以及經濟利益的背後,鐫刻著一個民族文化記憶和精神靈魂的名人故居保護舉步維艱。
  • 保護名人故居的標準
    針對名人故居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李耀申表示,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全國的城鎮化率已經在50%以上,文物保護與建設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名人故居的保護問題就是這一矛盾的集中體現之一。
  • 保護名人故居 弘揚僑鄉文化
    原標題:保護名人故居 弘揚僑鄉文化   昨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到開平市檢查名人故居保護利用情況時強調,名人故居是不可再生的歷史寶藏,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名人故居保護修繕的重要性
  • 山東履痕:文化名人故居一條街
           非常難得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文化名人故居至今保存依然完好。如果把這些文化名人的名字寫下來,相當於半部中國現代文學史。       這些文化名人的故居散落在青島各處,想去看看,沒有充裕的時間是不可能的。偶然得知,位於小魚山附近的福山路和魚山路,有一條文化名人故居一條街,是這些名人故居集中的地方。   雖然沒有可能走遍青島,遍訪名人故居,這個名人故居一條街肯定是要去的。
  • 鎮江博物館舉辦名人故居尋訪活動
    此次尋訪活動歷時2小時,從陸小波故居出發,途經鎮江方志館、伯先路一條街,最後到達賽珍珠故居,行程近5公裡。一路上,故居部講解員向青少年們介紹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名人故居,講述了這些故居主人造福民生、著書立說、治病救人的重要事跡,展現了鎮江近代獨特的時代烙印。
  • 名人故居要有「名」
    名人故居搞隱身,不能刷遍朋友圈,這種情況政府部門要加以重視,名人故居要有名有份,更要有「名」,才能發揮名人故居的文化意義。  要加大宣傳力度。文化引領方向,精神激發力量。名人故居是一種文化遺產,也是一種精神,是傳承城市文脈,塑造城市精神不可或缺的人文基礎,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重要作用。
  • 溫州市名人故居散落坊間 一條小巷走出兩「大家」
    位於溫州市區紗帽河的實業家吳百亨故居,如今裡面住戶眾多,老宅頗顯雜亂。鄭之越攝  浙江在線01月16日訊去奉化是因為蔣介石故居,遊紹興衝著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陸遊唐琬的沈園……一個名人留給當地、留給後人的影響和無形財富不可小覷。
  • 不一樣的名人故居——從孫中山故居看故居文化
    經常去旅遊的人都知道,如果去故居旅遊,大概見到最多的就是各式不同的建築,不同年代的室內擺設、名人的生平事跡介紹。內容大致不出這些。一座城市因為歷史名人而被更多人熟知,也有更多人循著這些名人的足跡前來旅遊。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名人故居不僅僅可以是名人的生平事跡的縮影,它還可以是一座城市、一種生活的縮影。
  • 多倫路二期繼續打造"文化名人街" 郭沫若等名人故居將開發
    「文化名人街」開發和保護規劃設想時透露,郭沫若、茅盾、葉聖陶和馮雪峰等文化名人故居也將逐步得到開發。同時,今年將把一層「皮」的開發拓展到整個區域,增設區域無線網絡,設置區域背景音樂,提升整體文化氛圍。  打造文化名人街  多倫路文化淵源深厚。上世紀初,魯迅、茅盾、郭沫若、葉聖陶、丁玲等曾在此工作和生活。 2001年,多倫路被上海市旅遊局命名為 「上海市文化特色街」。 201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 和名人做鄰居是什麼體驗?魔都這個區的名人故居竟然是最多的
    統一了全黨的思想認識,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全國興起了以二月罷工和五卅運動為標誌的反帝運動。雖是名人故居,但魯迅居住的這所故居並不大。多倫路的文化名人街可以說是虹口區的標誌性地段之一。文藝氣息濃厚的多倫路,在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多位左翼名人聚居此處,如魯迅、瞿秋白、茅盾、郭沫若等。直至現在,虹口區依舊保留有他們的故居。
  • 上海文化遺產和重要名人故居導覽圖出爐
    東方網6月5日消息:6月9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記者從昨天舉行的上海市2012年「文化遺產日」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全市共有4422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近現代不可移動文物3266處,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然而,這些文化「家底」分布何處?有哪些值得參觀的內容?如何在合適的時間、利用合理的交通線路參觀?
  • 名人故居保護舉步維艱:拆的是房子 痛的是文化
    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延安中路徐志摩故居已被拆遷,只留下弄堂口的銘牌。  京劇「四大名旦」荀慧生故居已被拆。  梁思成夫婦位於北京東城區北總布胡同故居,是1930年代北平文化界人士重要聚會場所,如今被遷除已成廢墟。  文/本刊特約撰稿 沙可  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國都是一種文化標誌和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