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的勸誡:燒香拜佛「十不求」,去寺廟前請牢記

2020-12-11 新咖醉文化

凡是佛法,皆有精深微妙的奧義,於平常人不能夠完全體會。釋迦牟尼曾在頓悟後,發出「眾生皆佛」的感慨,所謂的眾生皆有佛性,只是缺少一個能夠見性明佛的機會罷了,所以成佛雖然看似難比登天,但其實也不過是翻掌彈指而已。佛法精深,佛法也淺白,歷代的高僧都知道佛法只是世間法,不是束之高閣的黃頁殘卷,只有讓更多的人理解佛法,才是弘揚佛法最重要的途徑和方法。

在明朝,有一個叫做妙葉的禪師,他是有明一代很有修為的高僧,在他晚年,自己親手寫了一部《寶玉三昧論》,這部書雖然是高僧親自書寫,但裡面都儘是入世修行的學問,沒有什麼晦澀難懂的字眼,因此一經寫出,廣為流傳,不但是有志於佛學的人喜歡看,就是世俗商賈,也能從中得到一些做人的修為門路以及處世智慧。尤其是書中的「十不求」更是為人稱道,能夠從這十句話中汲取到高僧對於人生的感悟以及指點,那麼將會是受益無窮的。

一不求:「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易生」。我們都說佛法是普渡眾生,渡的是什麼呢,就是渡所謂的人生疾苦。佛說人生有四大苦:「生老病死」。生老死是不可避免的,而世人最擔心的就是得病,所以求佛的人,不論是求富貴的還是求姻緣的,都會祈求自己身體健康。可是妙葉禪師卻認為求佛不能求無病,這是因為一個人健康久了,就會失去對生命的敬畏,從而走向縱慾自毀的道路。但是不求無病,也不能反過來盼望自己重病纏身,那樣也就太愚昧了,妙葉禪師的意思是為人要帶三分病,這樣既不會耽誤日常的生活,也能夠時時的感念生命可貴,更加的珍惜當下。

二不求:「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生活順遂是每個人都希望的,都說人生不如意事者常八九,沒有誰願意自己常逢多事之秋,沾染困頓煩惱,可是妙葉卻認為,不能奢求一帆風順的人生,因為沒有坎坷,就不會有逆境奮起的心境,而自然會染上驕奢之氣,那麼就會心態萎靡,陷入情慾場中不能自拔,因此「人生逢難才是福,哪見成佛不歷劫」。

三不求:「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向佛求道之心,不能求一徹而通,能夠在迷霧曲途裡摸索,才能在證明佛法心境的時候,有大徹大悟的感受,而世間何種學問,倘若是學得輕鬆,自然也就生懈怠之心,也就不懂得珍惜把持了。

四不求:「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不堅」。心不能無障,行也不能無魔。這個魔,就是磨難的意,心態能夠砥礪前行,做事也要篳路藍縷,古語說:「古之行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所謂的堅韌不拔,並不是天生如此,而是需要在各種的磨礪中成長起來的心態,因此妙葉才說,行無魔則誓不堅。

五不求:「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人生需要的都是積沙成堆的節奏,如果多的是一蹶而就,那麼也便不會用心守成,一點一滴的增進,是妙葉對世人的教導,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要嘆息難成,難成的事才是有價值的事情,倘若做事都如吃飯喝水一般簡單,那又怎麼能有什麼大的成就呢?

六不求:「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人在世間三情重,三情之中友情難。親情是天生的,愛情是心動的,朋友則是要自己去選擇的,交朋友的重點在於什麼地方呢?有人是衝著利益去交,這樣就是大錯了,因為朋友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真心才是第一位的,倘若用利益去衡量,那無疑是自己出賣自己罷了。

七不求:「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古語說「忠言逆耳,逆耳忠言」。人生處世,身邊不能多阿諛奉承小人,如果整天聽的都是順耳之言,長久以往,便有自負之感,進而眼高手低,心存夜郎自大,身落井底觀天。人生必須要常常被人所警醒,在面紅耳赤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夠完善自己。

八不求:「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與人為善是人的道的根本,做好事能不能圖好報呢?一個真正有修行的人,行善積德只是為了行善積德,當下善念做當下善事,不需要去顧念日後的德報,因為人人若有善念,那終究能惠及人人,也就人人得以善報了,這才是真正的大善之念。

九不求:「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亦動」。利益心,是人的常心,釋迦牟尼說執念誤世人成佛,這所謂的執念,大多數就是這利益心。見利而爭,那怎麼能有清靜的修行心。爭而得到,一心即是成了汙濁,若爭而不得,更是有了憤恨心、不足心、痴心、噁心、殺心,這般以後,只能是墮落阿鼻地獄罷了。

十不求:「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世間便是修羅場,口舌自來毀人多。懲惡揚善是修行人的作為,但世界上多的是擺弄口水,波髒抹黑的小人,若是身被冤屈,也不必和小人做糾纏,因為你想要申明自己的清白,那心中便對小人有了怨恨,也就離修行愈遠了。

相關焦點

  • 寺廟高僧解答:去寺廟燒香拜佛有3個大禁忌,上香也有講究!
    寺廟高僧解答:去寺廟燒香拜佛有3個大禁忌,上香也有講究!寺廟,是寄託我們信仰的地方,我們經常在生活中遇到不愉快時,就想著去哪邊聽聽佛經,寄託我們的心願,求個心裡安慰讓自己安心,可在我的旅途經歷中,我見識過不少佛教寺廟,特別是在外國之中,他們的佛像跟我們國內有較大的區別,可你知道,在寺廟之中,裡面講究還不少。
  • 一位老僧說:燒香拜佛時,牢記3句話,福報不請自來
    在我們老家有個習俗,每到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就會有很多人去寺廟裡燒香拜佛,有人會為家人祈求平安,也有人為自己求福報和好運,卻很少有人想過這個問題,到底怎樣燒香,才能得到菩薩的保佑呢?一位老僧曾經提醒過我,燒香拜佛其實是講究方法的,不能盲目的求佛保佑,而是要在燒香時,牢記三句話,福報就來了。第一句話:相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燒香拜佛的目的,不是為了求佛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是為了要在佛前提醒自己,要相信因果,做一個善良的人。
  • 到寺廟去燒香拜佛,這5點禁忌要牢記,不清楚的可以看下
    到寺廟去燒香拜佛,這5點禁忌要牢記,不清楚的可以看下寺廟在生活中,相信大家都不少見。小的時候,經常跟這大人,到寺廟去燒香拜佛,寺廟可以說承載著很多國人的信仰。不少信佛的人,逢年過節都會去寺廟祈禱。大多是祈求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現在很多人外出旅遊,也會選擇到當地的寺廟。
  • 到寺廟燒香拜佛時,有這幾點「禁忌」需要牢記,不要觸犯易惹禍
    如今去寺廟裡燒香拜佛的人很多,有人是去禮佛,有人是去許願,也有的人可能是為了觀光旅遊,但寺廟是佛門淨地親近神聖的地方,不管你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去寺廟,都要遵守寺廟的規矩,尤其是不要觸犯佛門的禁忌。到寺廟燒香拜佛時,有這幾點「禁忌」需要牢記,不要觸犯易惹禍,你們可知道是哪幾點啊?第一是對佛不敬,而是很有可能會給他人帶來麻煩,首先是拜佛前的準備,居然要去拜佛,我們就要對佛祖們有應有的尊重。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5點禁忌要牢記,了解一下!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5點禁忌要牢記,了解一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那一份信仰。其中佛教是很多人都信奉的一個宗教。當很多人無論是心中遇到的不解,還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就難免會向外力求助。佛教徒就會向菩薩求助,希望能幫忙解決問題。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三種行為,對「佛菩薩」不敬!
    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一定要注意,這三種行為,會對佛菩薩不敬。去寺廟燒香拜佛時,禁忌太多,經常有人說,去寺廟拜佛時,不能拍照、女性生理期不能拜佛、燒香時不能右手上香,這些行為都會對佛菩薩不恭敬。其實很多禁忌,並不是佛教的禁忌,在佛教當中,並沒有那麼多的禁忌,你去寺廟燒多少高香,並不是佛菩薩保佑你的原因。
  • 可以不信但是不能不敬!去寺廟燒香拜佛這5點禁忌必須牢記!
    可以不信但是不能不敬!去寺廟燒香拜佛這5點禁忌必須牢記!宗教信仰是每個國家都會有的東西,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宗教。就像中國,就算歷史不斷的更迭,佛教也一直在我們心中。這是一種精神食糧,很多人在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都會去寺廟找自己靈魂的安寧。但是,也有很多人,他們只顧著傾訴自己的苦難,卻忽略了寺廟的禁忌。第一個禁忌是去寺廟的時候不能沾油,我們都知道佛家清淨之地是慈悲為懷的,他們不戒葷也不殺生。很多虔誠的教徒,他們也都是不開葷的,還會定期去放生小動物。所以你想要去燒香拜佛的時候最好最近幾天都不要吃葷,多吃些素菜。
  • 燒香拜佛時,牢記這兩句話,你的福報越來越深厚!
    隨著社會的發展,燒香拜佛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不僅僅是老太太們的「特權」,甚至很多年輕人,有事無事也到寺院中去燒香拜佛。除了想要有求必應,還希望與佛結緣。近代高僧印光大師講:「欲得佛法真實利益,須向恭敬中求。」因此,很多人懷著虔誠的心,到寺院中燒香拜佛。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三點常識,一定要知道!
    我們在去寺廟燒香拜佛時,這三點關於拜佛時的常識一定要知道,否則就算你花了再多的錢,拜了再多的佛,也可能會白忙活一場,不僅很難得到菩薩的保佑,甚至還可能被人說成是迷信的行為。第一、燒香拜佛的時間。很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都執著於選一個良辰吉日去寺廟,或是燒香要搶頭香,撞頭鍾等,這些行為並不是佛法所提倡的,佛法沒有提到過,選個良辰吉日燒頭香就一定要比其他日子去寺廟更吉利。這些都是民間流傳的一種習俗而已。並沒有佛法上的依據。
  • 佛教:寺廟是燒香拜佛的地方,但佛菩薩又不在寺廟裡,原來是在這
    我們不要妄想著在外修習求法,自身修得清淨的內心才是根本。內心清淨了才能得到解脫,才能大自在,佛法不是教我們外在的逃避,而是內心的勇敢面對這是正道。我們要修習自己的念想,一念之間,差之毫厘。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教的寺廟是燒香拜佛的地方,每到大年初一、正月十五等節日,信眾們都會到這裡上香、祈願。
  • 去寺廟燒香拜佛時,這四個「禁忌」,要提前知道!
    我們去寺廟拜佛時,這四個禁忌一定要多加注意,否則很容易福報求不來,反倒造下很多惡業。第一、要相信因果。我們去拜佛時,千萬不要一邊懷疑一邊拜佛,你如果根本就不信佛菩薩,最好先不要去求佛。古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去寺廟燒香祈福,高僧透露:燒香祈福不可太隨意,切記這4點
    每年去寺廟當中燒香祈福的人不在少數,所有的人都想讓自己的家人能夠平安,或者是說想要自己的生活能夠更加的幸福一點。但多數的人都只是知道簡單的燒香,然後磕幾個頭,最後將自己的願望告訴佛祖,但是在燒香過程當中的一些小細節卻對大多數的人所忽略掉了。燒香過程當中的門門道道是非常多的,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一直在寺廟當中的和尚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 高僧說:在家拜佛依這些規矩,比去寺廟還靈驗,要牢記
    有一次,去南嶽山拜佛,實在上不去就只能在山腳下燒燒香。這時,路過一位穿著粗布衣服,瘦削的高僧,對我奶奶說,其實如果有心禮佛,並不一定要來寺廟,佛無處不在,只要按照一定的規矩來,在家禮佛也是一樣會得到佛菩薩的看顧。第一條規矩:要敬佛,先敬父母高僧說,佛祖絕對不會保佑惡人。
  • 在寺廟裡燒香拜佛時,這四個規矩要牢記,不懂的趕緊來看看
    導讀:在寺廟裡燒香拜佛時,這四個規矩要牢記,不懂的趕緊來看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放肆去玩,佛教在中國一直都是很盛行的,大部分中國人都信仰佛教。小編相信很多遊客們都發現了大家所旅行的景點內部都會設一個寺廟,很多人去旅行的時候都會進寺廟燒香拜佛,祈求家人平安喜樂,祈求來年發大財,希望佛祖憐憫眾生。但是大家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去寺廟裡面燒香拜佛之時,這四個規矩不能忘,不懂的趕緊來看看!第一在拜佛之前必須進行齋戒和沐浴。
  • 去寺廟燒香拜佛時儘量別說這些話了,菩薩不喜歡聽
    從古至今,都有很多人喜歡燒香拜佛。這也是人們對自己的某些心願的嚮往,是一種心靈意願的表達。但是你知道嗎?在燒香拜佛時,這些話不要說哦,因為菩薩,佛不需要聽。這些話就是求菩薩賜給自己金錢,財富,功名利祿,福報等等。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十個常識,不可不知
    現在很多寺廟都成為旅遊景點了,很多不學佛的人,也會去寺廟旅遊觀光、燒香拜佛。但是寺廟不同於其他旅遊景點,它是清淨莊嚴的佛門聖地,不管是什麼人,既然來到寺廟,就要入鄉隨俗,遵守人家的規矩。下面這十條常識,不可不知。
  • 到寺廟中燒香拜佛,有5點忌諱一定要牢記,你知道嗎?
    到寺廟中燒香拜佛,有5點忌諱一定要牢記,你知道嗎?文/毛毛侃歷史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燒香拜佛的小知識,到時用處真的很大。小編先從世界上的宗教說起。現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的寺廟,甚至有的寺廟留存了幾千年。可見我國還是比較推崇佛教的。佛教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並在我國得到很好地傳承和發揚。說起佛教我們就不能忘記釋迦牟尼,相傳他就是成了佛。如果你想一心信仰佛教,就去做僧人,皈依佛門。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專門的寺廟,裡面的僧人就是吃齋念佛,一心向佛。
  • 什麼樣的人燒香拜佛不靈驗 怎樣燒香拜佛才能靈驗
    每逢過年過節,許多人家都會在家中燒香拜佛,新的一年到來了,你是不是又要準備去寺廟拜佛了呢?但是你知道怎樣拜佛才最靈驗嗎?
  • 燒香拜佛時這幾點要注意,遵守規矩,不要觸犯佛門的禁忌!
    也有的人可能是為了觀光旅遊,去感受文化的魅力,但寺廟畢竟是佛門淨地親近神聖的地方,不管帶著怎樣的目的去寺廟,都要遵守寺廟的規矩,尤其是不要觸犯佛門的禁忌。到寺廟燒香拜佛時,有這幾點「禁忌」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觸犯,否則很容易福報求不來,反倒造下很多惡業。
  • 潘粵明與母親去寺廟求姻緣 燒香拜佛做法事
    近日,潘粵明與母親去廣濟寺燒香拜佛,似乎祈禱重結良緣。據了解,廣濟寺是北京著名的「內八剎」之一,很多人來廣濟寺的圓通殿求觀音結善緣,想求桃花。潘粵明燒香拜佛做法事網易娛樂9月17日報導 潘粵明與董潔鬧離婚後,由他主演的電影《帝國秘符》將於本月18日上映。據透露,潘粵明在其中飾演一名身世離奇的賽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