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島村「靠海吃海」發展生態旅遊——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

2020-08-19 遼瀋晚報丹東時刻

本報記者 黃寶鋒 蔡曉華

海天相接處,一輪紅日噴薄欲出,緩緩撩開了輕紗似的薄霧。雲霞之下,綠樹成蔭的一座小島為霧茫茫的黃海平添了幾分靈動。

從東港市北井子鎮坐船,向西南方向行駛35分鐘,就來到了「中國最美漁村」——獐島村。

海風習習,從村裡的廣場向上,是一條環山路,東西各有兩處亭子,東行觀日出,西處看日落。山路兩旁,樹木茂密,有幾棵樹竟然長在路中,成為島上一景。

「一棵樹在島上長大不容易啊!為了保留住島上的樹木,修路時沒捨得挪。這些年我們在島上栽花種樹,下了不少功夫,島上的綠化率達到了70%。」望著滿山翠綠,獐島村黨支部書記張忠有頗為自豪。

靠綠美村,更靠綠致富。昔日閉塞落後的獐島村的逆襲故事就是從「綠」開始的。

過去,島上村民以海洋捕撈為生,2000年一場特大赤潮,村集體負債2800萬元,「靠天吃飯」陷入了困境。

「既要村民富,又要村裡富」。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不等不靠,反覆探索產業轉型突破口,經多方論證和考察,結合當地優美的海島景觀,獐島村調整了發展思路,確定了以旅遊業為龍頭,捕撈業、養殖業為兩翼,發展綠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引領漁民增收致富。

「每次出海,捕撈上來的海鮮,除了自家民宿用一部分,其餘的可以賣掉。民宿和捕撈兩項加一起,一年收入差不多二三十萬元,挺知足的!」27歲的村民郭華文告訴記者。

每天早上5點,漁佳樂酒店的老闆娘由桂琴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今天酒店要為30多位客人準備早餐。這個小酒店,她和老伴經營20多年了。

「之前是幾間平房,4年前翻新蓋了兩層小樓。接待能力一下子由過去的30人提升至70人,酒店設施也和城裡的酒店沒啥兩樣,都是室內帶衛生間的標準間。」由桂琴對記者說。

「你看我們村的生活環境,硬化路到戶,垃圾分類,還建起了環島健身步道,聽說明年村裡還要上觀景電梯……這就是我們心中的小康生活!」由桂琴幸福地說。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這些年來,獐島村「兩委」班子積極爭取扶持資金,不斷完善島內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鋪設海底供水、供電管道,翻修衛生院、學校,修建景觀路、環島路、環海棧道,大力實施全島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鼓勵村民建民宿、開飯店,逐步形成了集觀海、垂釣、海水浴、品海鮮等為一體的旅遊觀光體系。

村裡拿出50%的集體經濟收入購置客船、改擴建碼頭,客運公司已擁有大小船隻11艘,專用碼頭3座,年運送遊客20萬人次,解決了遊客增多導致的航線運力不足問題。

藉助旅遊產業,獐島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廣。

比郭傳文和由桂琴起得更早的是村裡的保潔員。今年59歲的王君香早在凌晨4點就拎起笤帚開始了環島一天的保潔工作。「兒子在村裡的旅遊公司上班,我在保潔公司,我們娘倆工作挺穩定,日子過得挺滋潤的!」 在廣場旁的椅子上稍事休息的王君香黑燦燦的臉上流露出對生活的滿足。

「現在,村集體資產超過2.2億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400萬元,全村人均毛收入超過7萬元。」張忠有告訴記者,村集體富了,反哺村民有了底氣。村裡不斷提高福利待遇,為村民繳納合作醫療、老年人意外傷害等保險,每人每年發放環境治理交通補貼1500元,為考入大學的學生發放獎學金,為60歲以上老人每月發放100元生活費等,村民年人均福利達6000元以上。

「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最美漁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示範村」……這就是獐島村。

走·想

徜徉在這個只有1.2平方公裡的小島上,記者感觸最深的是「用心」。

每一個十字路口都設有清晰的路標,在重要路段安置了全島旅遊導覽圖、休閒座椅……

這些年,獐島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村裡在碼頭開設了「紅色候船廳」,注重把年富力強的村幹部和黨員安排在客運、環衛、安保等關鍵崗位,要求經營飯旅店的黨員戶,統一懸掛「黨員服務戶」標牌,同時還建立了個體經營戶互相監督機制,通過定期互評、變罰為獎等方式,規範島內旅遊市場經營秩序。完善村規民約,提出島內不準馴養家畜、新增汽車,不得亂種蔬菜、破壞綠化等規定,不斷優化島上生態環境。

正是如此的「深耕細作」,以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踐行,換來了青山碧海和樸實民風的相得益彰,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體驗獨具魅力的海島風情。

現在的獐島村,90%的村民搞起了民宿,開起了飯店,村民「靠海吃海」有了新的打開方式,增收致富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來源 遼寧日報

相關焦點

  • 東港市獐島村「靠海吃海」發展生態旅遊
    原標題:獐島村「靠海吃海」發展生態旅遊——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海天相接處,一輪紅日噴薄欲出,緩緩撩開了輕紗似的薄霧。雲霞之下,綠樹成蔭的一座小島為霧茫茫的黃海平添了幾分靈動。從東港市北井子鎮坐船,向西南方向行駛35分鐘,就來到了「中國最美漁村」——獐島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
    獐島村「靠海吃海」發展生態旅遊——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記者 黃寶鋒 蔡曉華海天相接處,一輪紅日噴薄欲出,緩緩撩開了輕紗似的薄霧。雲霞之下,綠樹成蔭的一座小島為霧茫茫的黃海平添了幾分靈動。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不等不靠,反覆探索產業轉型突破口,經多方論證和考察,結合當地優美的海島景觀,獐島村調整了發展思路,確定了以旅遊業為龍頭,捕撈業、養殖業為兩翼,發展綠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引領漁民增收致富。「每次出海,捕撈上來的海鮮,除了自家民宿用一部分,其餘的可以賣掉。民宿和捕撈兩項加一起,一年收入差不多二三十萬元,挺知足的!」27歲的村民郭華文告訴記者。
  • 【小康】遼寧日報講述獐島村的「逆襲故事」
    8月19日,遼寧日報以《獐島村「靠海吃海」發展生態旅遊——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為題,講述了獐島村從閉塞落後到美麗富裕的逆襲故事。原文如下:獐島村「靠海吃海」發展生態旅遊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本報記者 黃寶鋒 蔡曉華海天相接處,一輪紅日噴薄欲出,緩緩撩開了輕紗似的薄霧。雲霞之下,綠樹成蔭的一座小島為霧茫茫的黃海平添了幾分靈動。
  • 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青海生態扶貧新探索觀察
    新華社西寧7月12日電題: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青海生態扶貧新探索觀察   新華社記者李佔軼   位於青藏高原、三江之源的青海,高寒缺氧,生態脆弱。這裡不僅是生態建設的重點區域,也是生態扶貧的主要戰場。
  • 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 ——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
    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 ——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20-09-08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方海島「變身記」:從「靠海吃海」到「神仙日子」
    (中國減貧故事)北方海島「變身記」:從「靠海吃海」到「神仙日子」中新社煙臺8月16日電 題:北方海島「變身記」:從「靠海吃海」到「神仙日子」中新社記者 陳溯碧海青山相輝映、海鳥鯨豚好作伴。但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這裡一度封閉,且走過一段經濟發展的「彎路」。為發展經濟,長島曾大力建設風力發電機,島上的山體植被被林立的風機破壞;靠海吃海,為發展漁業,美麗的海岸線被育保苗場覆蓋,育保苗場還汙染了近海海水,漁業發展難以為繼……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使「海上仙島」一度「面目全非」。
  • 耕海作畫 生態強島 青山綠水變金山——遼寧省丹東市獐島村鄉村...
    二、發展歷程獐島村利用島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培育、需求導向、綠色發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以鄉村旅遊業為龍頭,以捕撈業、養殖業為兩翼的海島綠色產業,弘揚漁村文化,叫響休閒漁業品牌,全力實施強村富民戰略。通過一系列的發展舉措,已從一個小漁村成為現今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示範村。(一)積極保護生態環境,努力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 好山好水好日子——漳縣推進旅遊產業發展見聞
    好山好水好日子——漳縣推進旅遊產業發展見聞貴清神韻。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李全有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靠經營農家樂,我家去年收入六七萬元。今年到七月份為止,已經有四五萬元的收入了。」漳縣新寺鎮青瓦寺村村民楊新巧經營農家樂後,日子越過越好。漳縣近年來堅持「全域布局、城鄉一體、景城融合、產業互補」的原則,大力推動旅遊產業精品化建設、產業化發展、市場化營銷,全縣旅遊基礎設施明顯提升,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 大連旅順口區柏嵐子村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
    大連旅順口區柏嵐子村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2018-04-07 10: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nbsp&nbsp&nbsp&nbsp本報記者許明&nbsp&nbsp&nbsp&nbsp海還是那片海,從一個年收入40萬元的小漁村,發展成為年可支配收入近600萬元的經濟強村,並成為遼寧省十佳新農村。旅順口區鐵山街道柏嵐子村靠的是什麼?
  • 生態旅遊發展好 美好日子向前跑
    據香薰谷管理人員孫剛介紹,近年來,康定市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於2018年4月引進四川山海心農業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牧戶」新模式落戶新都橋,打造世界最高海拔薰衣草基地,力爭實現新都橋躋身特色芳香小鎮、開闢「花經濟」做成「花產業」的新路子。
  • ...生態強島 青山綠水變金山——遼寧省丹東市獐島村鄉村旅遊區
    獐島村島即是村,村即是島,四面環海、風景秀麗、民風淳樸、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海面一望無際,碧波蕩漾,海鷗翱翔,嬉戲碧水。日則雲朵點點,夜來漁光閃閃。灘遼礁奇,破浪生花,優美動人。家家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素有「世外桃源」之美譽。島上唯一一座媽祖廟美麗的傳說也為獐島村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島產海鮮是遼寧省文化遺產,其中黃蜆子、梭子蟹和雜色蛤榮獲國家地理標誌。
  • 三亞梅聯社區:「靠海吃海」變「養海富海」
    得益於「生態環境治理+精準扶貧」志願服務項目實施,讓梅聯社區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變為鄉村環境治理的「明星村」。梅聯社區擁有7公裡的海岸線,海水碧藍,沙質細膩,但10年前卻是另一種景象:垃圾隨處可見,蚊蠅成群,散發著陣陣惡臭,社區裡靠打魚為生的漁民愈加難以維持生計,紛紛外出打工。
  • 泰禾香山灣:讓你知道什麼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活
    泰禾香山灣:讓你知道什麼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活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0-09-27
  • 「靠海吃海」新傳——浙江舟山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紀實
    「清淤拆廢、生態復溼、重整岸線、還海於民」,浙江舟山藍色海灣整治行動讓普陀沈家門十裡漁港換上了新裝,讓百年漁港走上了「靠海吃海」的新路。 今夏,漫步在沈家門漁港小鎮的十裡濱海走廊,海天相接、雲浪共舞的濱海風景,讓人熟悉這裡的人也有著煥然一新的感受。
  • 青巖鎮龍井村:守著好風景 過上好日子
    「我們村清靜、安逸,是個旅遊度假的好地方。這幾年,來這裡的遊客逐年增多,受惠於黨的好政策,我們辦起了農家樂,一年能賺上幾十萬,足不出戶就能過上好日子。」說起一天比一天紅火的生意,鵬程山莊的老闆龍發雲臉上洋溢著喜悅和滿足。龍發雲作為土生土長的龍井村人,要說這些年村裡發生的變化,那就得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 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盈元農場負責人朱仁元——好風景裡有好日子
    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盈元農場負責人朱仁元——好風景裡有好日子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12-07 10:57:49 Mon    浙江日報「明年10月,民宿和白茶研學基地建成後,我這300畝家庭農場就真正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了。」
  • 大連市旅順口區小南村立足生態優勢發展旅遊產業
    小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解麟海對記者說:「今年光『十一』假期入園人數就比去年翻了一番,新增旅遊項目收益非常好!」當初人多地薄、發展受限的小南村,在以集體經濟為主導發展特色鄉村旅遊產業後,一躍成為蜚聲全國的美麗鄉村。
  • 好生態就是好風景(旅遊漫筆)
    就在前不久,位於北京市延慶區、曾於2019年舉辦過北京世園會的北京世園公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這一座公園,因為北京世園會的召開,的確有些不一般。北京世園會落幕後,北京世園公園保留了這一盛會的主要建築和景觀,在保持原有公共園林景觀的基礎上,對重要場館進行了重新布展,集中展示了中國和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生態文明的美好景象。媯河從中穿過,背靠海坨山脈,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在北京世園公園裡漫步,一步一景,處處皆有情。好的生態,就像磁鐵一樣,吸引了許多活動前來落戶。
  • 麗江永勝:程海生態持續向好 全域旅遊發展恰逢其時
    近年來,麗江永勝縣堅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推進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六個一百」工程建設,加快布局發展文旅康養產業,努力建設長江上遊綠色發展示範區,著力打造麗江「後花園」。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今年8月份,麗江市永勝縣正式啟動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將文旅產業培育成為永勝縣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