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註明中法山地旅遊發展研究院,原文發於2019-10-12,圖文資料來自劉勇教授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賈平凹先生散文集《自在獨行》
心中有夢、獨立思考、執著追求、瀟灑達觀,人生寥寥幾十載,從心而已。劉勇就是這樣一位獨行者,他沒有任何流派,沒有任何圈子,生活對於他而言就是探險。
他是中國頂尖攀登高手、極限探險者、登山運動員、登山教練、高山嚮導、高空跳傘員、跳傘教練、翼裝飛行教練。他曾被《美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十大探險家、首位「極致中國探險家」……
他也是歷史學博士、人類學者、四川旅遊學院副教授、學術帶頭人,著有《戶外娛樂》、《行走在高海拔》、《四姑娘山戶外百科》、《多種旅遊扶貧模式對原住民鄉村地方性影響》、《橫斷山區域文體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山地戶外旅遊對民族村落社會文化的影響-以四姑娘山為例》等專著、譯著超過200萬字,在SCI、SSCI等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20餘篇,主持完成多項科研課題。
在超過25年的探險生活中,劉勇踐行著「單人探遊世界」的計劃,他通過極限探險的方式深入到許多渺無人煙之地,他的足跡踏遍了7大洲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世界上最遙遠的南北極、喜馬拉雅、中東沙漠、熱帶雨林和許多叫不出名字的地方。
他完成了中國人在北大西洋的航海和圖騰柱首登,喜馬拉雅南坡的中國人首次未登峰登頂,南極史上首次中國人未登峰探險,南中國海中國人的首個大巖壁線路首登等等載入史冊的探險活動,許多地方他留下的足跡也是人類第一次踏足之地。
攀登、摩託越野、帆板、衝浪、滑翔傘、登山滑雪、航海、高空跳傘、翼裝飛行都是他探險哲學的載體。
攀巖、登山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豐富的技巧與艱苦的訓練都不可缺少。
學術研究更需要低調、認真、紮實,他和世界各地的探險者一起探遊世界,深入當地進行田野調查,完成了大量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同時他也將中國文化帶至世界各地,用中國視角理解和感知不同人文背景的世界。
Q:您從事極限探險的契機是什麼?
A:探險這個詞的內涵太深,很難講,如果說極限探險的話,那麼更多的是極限兩個字,我覺得應該是去到極限的地方,用極限的方式,挑戰自身的極限。契機,我覺得是兩方面:第一,身體裡就有探險的基因,與生俱來,從小就喜歡冒險。第二,機緣巧合,20多年前偶然的機會登上了一座8000米高峰,接觸了一些登山者,然後就開始慢慢地接觸到一些極限登山者,然後學習技術,然後自己開始攀登,在後來的歲月裡,不停地和一些很有意思的極限探險者接觸,就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開始去更遠的地方,從事更多種類的極限運動,最後就開始尋找一些無人之地進行更深入的探險。
Q:在您的探險旅程中,有沒有一些片段或者人,至今讓您難以忘懷?
A:太多的片段和人物了,我的探險生涯已經超過20多年了,我的一些探險朋友、夥伴已經離開了我們,我很想念他們,也很想念和我們一起的冒險時光。故事太多太多,每一個都很精彩,令人難忘。但是探險生涯還在繼續,我希望有更多更精彩的故事,認識更多更有意思的人。如果一定要說什麼難以忘懷的人,我覺得我在走遍世界探險過程中接觸到的許多原住民最令我難以忘記,正是他們一張張迥異的臉龐,一段段鮮活的生活認識到世界是如此大,大到此生都不能看盡,又是如此地小,小到每一個普通的人都可以坐下來講述自己的生活。
Q:剛剛結束的北極之旅,有什麼記憶深刻的故事可以分享給我們?
A:其實這個旅程不算是一個極限探險,主要是美國國家地理的拍攝任務。任務完成後,大家離開,我才開始享受隻身一人的冒險旅程。在格陵蘭島的伊盧利薩特認識的一個當地船長,是個非常喜歡冒險的年輕人,我們聊得很多,約定明年一起去更深入的北極地區探險。還有在當地因紐特人的一個小酒吧,手舉著昂貴的啤酒與當地一幫因紐特漁民開懷暢飲的美好時光;在北極清冽的夜晚,美麗的極光突然在頭頂出現;還有北極的日落,滿目的霞光將海面照得金黃,然後慢慢消失在巨大的浮冰後面,讓人淚流滿面。北極的冰川比南極的冰川少了很多冰裂縫,不需要繩索也可以在上面行走跳躍;帶著滑翔傘尋找到一塊小小的空地,面朝浮冰和海面起飛;還有在冰島環島時冒著濃霧前行,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大海讓自己覺得到了世界的盡頭;當然最讓我開心的是探險旅程中遇到的各種有意思的人,我們一起結伴前行,一起攀談的時光。還有很多很多……
Q:2020年,您還有哪些探險計劃嗎?
A:我沒有特別的計劃,隨遇而安吧,比如本月底我可能回去攀登一座未登峰,常年的訓練和探險,給我的身體帶來了很多傷病,我曾經是一個職業攀登者,但是我覺得自己的身體支撐這種極限探險的時光也許不會太久了。
Q:在您攀登過的山峰中,哪一座令您最為印象深刻?
A:有很多,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比較陡峭的未登峰,2014年,在尼泊爾首登了6400米的BAMOGONG可能算是吧,那是珠峰被人類登頂後,第一次有中國人到喜馬拉雅山的南邊去進行未登峰探險,17個小時不停歇的連續攀登,到達頂峰時的令人崩潰的狂風。還有一座山峰,我已經嘗試了五次了,至今也無人登頂,它一直是我心中的目標。
Q:您覺得作為新時代的攀登者需要擁有哪些品質?
A:我覺得攀登者這個詞是非常神聖,許許多多的珠峰登頂者,我寧願把他們稱為高山徒步商業客戶,距離真正的攀登者還有很長的距離。我攀登超過28年了,接觸過許多國內外優秀攀登者,他們的執著和努力讓我非常感動,也聽到見到了許多真實的攀登故事,正是這些優秀執著的攀登者引導著更多像我一樣的攀登者繼續向上攀爬。我覺得一個真正的攀登者需要精湛的技術、開闊的視野、優雅的審美、堅強的意志和平和的心態。對於我自己來說,我選擇攀登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我是一個學者,攀登幫助我更深入地思考探索。我每次登山時,首先要選擇人跡罕至的陡峭山峰,這樣的極限環境能讓我躍入思想的冰河,努力拼搏,能夠到達思維的極限。其次我還要選擇壯美的線路,攀登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和體力上的向上攀爬,它更是一種對於自然界美的觀察和發現,線路本身的幾何美,身後自然景色的壯美,讓我能在攀登中直接感知到自然的美。另外我還想要和朋友分享攀登過程中的感受和哲學思考,希望能一起找到與自然交流中產生的共鳴。
攀登的路上註定孤獨
而孤獨,就是人類最寶貴的那一點骨氣,傲氣
我們致敬每一位勇往無前的攀登者
致敬自在獨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