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機動車保有量迅猛增長,廣州城市交通壓力日漸嚴重。其中,步行系統和車行交通系統的衝突,例如「人堵車」「人車爭道」「行人過街難」等問題,是引發交通擁堵和導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而在擁堵路段加建過街天橋,是緩解人車衝突、方便市民出行的重要手段。
這些日子,住在同和路居民都感覺,這條往日裡連結的道路,比以往暢快便捷多了,即便是往日最堵的上下班高峰期,排隊的車流縮短了不少。記者巡城發現,一座座嶄新的天橋,出現在廣州的擁堵路段,為擁堵路段「舒經活絡」,為市民出行構建起「立體」的交通網絡。記者注意到,新建的天橋大多位於交通樞紐、批發市場、學校等重點擁堵路段,有效改善了區域交通,保障交通安全。
在同和路與同寶路交界處,一座嶄新銀色的天橋橫跨同和路。
減少過街安全隱患
孩子可以自己上學了
在同和路與同寶路交界處,一座嶄新銀色的天橋橫跨同和路。天橋設計簡約,並預留了電梯位,兩側上下橋口,樓梯中央設置了「推車」斜坡,市民可以推著自行車自如地上下天橋。記者發現,該路段附近有不少大型住宅樓盤正在銷售中,待業主入住後,該區域將有非常大的出行需求。而最近的斑馬線,大概約在一公裡外,對於很多住在附近的居民來說,直接橫穿綠化帶過街似乎更為「方便」,但這樣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言而喻。
一位負責該路段保潔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這座天橋是今年剛建成的。天橋建成,給附近居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及安全保障。
「這裡的車流量太大了,每次帶小孩上學放學,都提心弔膽的,自從有了天橋,現在過馬路就方便多了,更重要的是安全多了。」住在附近的居民汪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在同和小學上學,以前因為擔心孩子過街危險,都要把小孩送到學校門口,現在有了過街天橋,自己考慮新學期可以不用送了,讓孩子自己上學去。
避免「人車混行」
行車更加順暢
記者沿著同和路繼續北行發現,同和路和斯文井路交界口幾百米的距離,還新建了2座天橋。其中位於斯文井君晉商務中心門外的天橋主體工程已經完成,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而位於山水庭苑小區外的天橋已經開放,該天橋採用了槓拱結構,外形像是兩道彩虹,形似珠江上的解放大橋。
山水庭苑小區外的天橋已經開放,該天橋採用了槓拱結構,外形像是兩道彩虹,形似珠江上的解放大橋。
為什麼短短幾百米要建兩座過街天橋呢?在一旁的開超市的店主告訴記者,同和路該路段南側有一個上華南快速路的匝口,但是交通組織比較混亂,特別是短短幾百米就有好幾個行人過街路口,讓車行交通極為不暢。每到高峰期,人車交織,排隊的車流經常有幾百米長,甚至堵在自己的店門口。
記者注意到,山水庭苑外的天橋下面的行人過街路口已經被封住,行人過街可以直接通過天橋,避免了路口出現人流車流交織,造成「人堵車」的情況。
一位車主告訴記者,原來該路段幾百米就有多個過街路口,還沒有紅綠燈,往來行人橫穿馬路的現象很多,每次經過該路段都要特別怕發生交通事故,現在建成兩座天橋,日後再把過街路口用綠化帶封上,不但減少了交通隱患,讓駕車也更加通暢。
除了同和路上3座新建的天橋,位於天河區燕嶺路394號廣州銀河公墓對出天橋也於2019年完工,這座橫跨燕嶺路雙向10車道的超長天橋,不但讓過街市民免去了繞行之苦,還讓市民在穿過這條寬闊的馬路時,可以更加從容;今年8月末,番禺西環路兩座新建人行天橋也投入使用。其中西環路與康樂路交叉人行天橋總長約50.2米,主橋總寬4.8米,並且搭建有雨棚,市民在過橋同時免受日曬雨淋。
重點在交通樞紐、安全黑點建天橋
除了在居民眾多的小區、學校、易造成擁堵地段新建過街天橋,記者注意到,在交通樞紐和批發市場這些車輛多,特別是大貨車多的路段,也是新建過街天橋的重點地段。
位於芳村的滘口交通樞紐,匯集了地鐵5號線始滘口站、滘口汽車站、滘口公交總站,是廣州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換乘樞紐,多種交通出行方式匯集,加上地處廣佛交界,附近還有嶺南花卉市場、家具市場等綜合市場,時常有大貨車通過,且過街路口缺少斑馬線,導致芳村大道、芳興路路口一直是交通黑點,交通事故隱患大。
記者在芳興路和芳村大道交匯處看到,進出客運站的旅客人來人往,過往車輛川流不息,且交叉路口沒有斑馬線,想通過路口的市民只得找準機會快速通過,也有市民一直等到有車輛停下禮讓才通過路口。家住附近的市民朱女士每天都要經過該交叉路口,她告訴記者,芳興路往老城區方向車流量大,路口沒有信號燈,行人過街基本是靠車輛「自覺」禮讓。
而在滘口地鐵站b2出口外,一座修建中的人行天橋橫跨芳興路,橋梁主體已基本建成。道路另一側的天橋段也已基本完成主梁施工,正在為人行步道安裝雨棚。據了解,為了緩解區域人車矛盾,廣佛出口放射線二期芳村立交人行系統工程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據記者了解,該工程包括2座新建的設有自行車推道與人行步道的天橋和2處下穿廣肇城際鐵路的人行通道,與現有地鐵5號線跨越芳村大道的人行天橋連接,使該區域形成迴環互通的人行過街系統。
「希望人行天橋儘快可以建好使用,不僅是我自己過馬路感覺不安全,有的時候看到有老人家帶著小孩也是這麼過馬路,真為他們捏一把汗。」市民蘇小姐表示。
滘口地鐵附近兩座天橋目前完成現有工作面天橋主梁吊裝,正實施橋面鋪裝和雨棚以及下地樓梯。
政府大力推進天橋建設
還將為天橋加電梯、雨棚
過街人行天橋,不但讓道路實現人車分離,緩解交通擁堵,改善路面交通,還能為市民帶多元的出行方式和友好的步行體驗,
從1980年廣州市修建第一座天橋開始,全市目前已建成人行天橋300多座。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機動車保有量不斷上升,廣州市民多次發出關於新建過街人行天橋的呼聲,相關主管單位也正在推進廣州市多個擁堵路段的人行天橋加建工作。
2017年,廣州市住建部門曾表示,已在計劃中、要建的,還有27座人行天橋,並針對街坊的需求進行摸查,研究必要性,再列入計劃表;2018年10月,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廣州大道快捷化系統改造二期——人行過街設施(第一批)施工監理招標公告》,擬整治14個交叉口,新建天橋8座;2019年,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廣州大道快捷化系統改造二期——人行過街設施(第二批)施工監理招標公告》顯示,廣州大道北將新建7座人行天橋,主要分布於學校、醫院、市場等人流密集的公共服務建築周邊,從南到北分別位於林和西橫路路口、白雲區人民醫院門口、銀利街路口、銀荔大廈門口、中大附小門口、黃莊村道路口、歐梵家具廣場附近。新建的天橋均採用鋼結構,結構形式輕薄、簡潔、美觀,其主橋跨徑從16米到29米不等。
記者在巡城中了解到,近期建成的不少天橋均位於交通擁堵區域,並有效緩解了區域交通擁堵情況。下一步,市交通部門還將進一步提升廣州過街天橋品質,推進天橋加裝電梯、雨棚相關工作,妥善應對城市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滿足廣大市民尤其是老幼和殘障人士對舒適出行的需求,進一步提升交通設施的便利程度。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賈政、盧夢謙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