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普吉翻船事故,不會影響到泰國的旅遊業。其原因如下:
有人說:泰國的旅遊經濟靠我們中國撐著,我們不去泰國旅遊了,看他們怎麼辦。
這個說法令我想起了之前沸沸揚揚的韓國薩德事件。曾經一度兩國關係陷入僵局,赴韓遊被冷處理,韓國旅遊市場因為沒有中國遊客一度蕭條。國人以看客的心態觀望時態發展,大讚今時今日的民族精神。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禁韓冷流悄悄解凍了,韓國遊又開始了。韓國幾個月因為沒有中國旅遊帶來的狂熱資本輸入而一度恐慌,但是他們還是挺過來了,又迎來了新的春天。更何況只是天災呢。
第一,到泰國旅遊,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時髦,牢固地佔領了某些國人內心。以前的時候,中國人還去臺灣,香港,日本,韓國,那時候,新馬泰是一檔的旅遊目的地。
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泰國獨立出來了,顯示出了比較突出的吸引力。這是不是與徐崢王寶強他們演的那個《泰囧》有關,我不知道,但是,這個電影,無意對泰國的旅遊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以至於很多人覺得不去一趟泰國,不去泰國吃點海鮮,似乎就是人生的一大遺憾一樣。很多人,國內的地方,還沒去過幾個,就卯足了勁去外國旅遊,這種風氣在,旅遊不會受到影響。
第二,中國人是最容易淡忘的。淡忘,是最好的麻醉藥,淡忘也讓人的靈魂變得冷漠。正是在出事的海域,不是已經有新的旅遊團興高採烈地前來了嗎?
魯迅說過:「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麼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閒人以飯後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閒人作「流言」的種子。至於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人們不會記住這次教訓的,假如從中非要人總結一下什麼,那很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些人非常倒黴,他們不該在一個錯誤的天氣裡,登上那隻錯誤的船。如此而已。
第三,在人們的印象中,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是一個充滿了友善的國家。這一次救援卻讓人感覺到了這個國家的另外一個方面。比如他們把這次事故歸結為中國組織者組織了這次「零團費」活動,而事實上,旅行社聲稱他們都是正常繳費的旅行者。
話說回來,即使是「零團費」就該遭受這種不幸嗎?後來泰國的一位副總理級別的高級官員為這種不當言論道歉。再後來,他們出臺了一個賠償方案,死者沒人100萬泰銖,傷者是50萬泰銖,而且這是最高的限價。嗚呼,100萬泰銖合20萬人民幣,50萬泰銖合10萬人民幣。嗚呼,我說不出話。我真不知道如何評價這個友善的國家。
魯迅說:「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我知道那個地方浪高風急兇險多,慎重出行。以這篇問題紀念死難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