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年吃雞|稱霸全國的9隻雞,你一定要吃哦!

2021-02-17 FM107太原交通廣播

❖ NO.77 |  暢遊天下出品


廣東 | 白切雞


在廣東人看來,白切是對一隻好雞最大的尊重。

外地人初嘗廣東白切雞,一般都要猶豫一陣子。雞肉素麵朝天,骨髓中甚至泛著血紅,這怎麼能吃?

但廣東人就是喜歡這種不加雕飾的本味。兩斤左右,沒下過蛋的「處女雞」,廣東稱其為「雞項」,是白切雞最好的原料。烹製的程序叫「浸雞」,一大鍋水燒至將開未開,水裡冒出蝦眼般的小泡泡時,就將整隻雞浸入,煮至剛熟,立即放入冰水中「過冷河」。如此浸出的雞,肉嫩而皮滑,連蘸醬油都嫌搶味,用沙姜、蔥蒜和熟油調一碟蘸料,就足以帶出雞肉的天然鮮美。

白切雞的上佳原料,無疑是清遠麻雞。清遠雞皮薄骨軟,早在宋朝就已備受推崇。1972年,尼克森訪華時,周恩來為其舉辦的宴席上就有清遠雞。尼克森吃得不亦樂乎,問這是什麼雞,翻譯一時不知如何委婉表達「處女雞」,周恩來機智救場:這是清遠一隻公雞的未婚妻。」於是大家一笑,賓主盡歡。


上海 | 白斬雞


廣東人每每歌頌自家白切雞時,上海人總要跳出來不服:有撒了不起的,阿拉也有!

白切雞、白斬雞實為一物,廣東兩種稱呼通行,但上海人稱其為「白斬雞」略多些,用的是浦東、嘉興、湖州等地出產的三黃雞。做法倒是和廣東相差不大,都是整隻雞入鍋浸燙,只不過浸的是沸水,煮的時間也長些

上海人吃白斬雞,一般配醬油,有時再調些蔥薑末進去。除了雞的本體之外,精打細算的上海人也不放過任何邊角餘料。帶骨雞肉切塊紅燒就是雞骨醬,配麵條最合宜;雞血、雞雜可以倒騰出一碗熱乎乎的血湯;就連雞汁也能調成雞粥,或是煮麵、拌麵,一滴也不浪費。


雲南 | 汽鍋雞


白切雞用水煮,不免有些鮮味散到水裡,雞的狂熱分子們往往對此表示非常心痛。這時候,就該祭出大雲南的汽鍋雞了。

都說汽鍋是乾隆年間雲南建水縣的廚師首創的,其實商朝殷墟婦好墓中就已經出土過類似的青銅汽鍋。不過,汽鍋雞的確是從雲南流行起來的。用陶製汽鍋裝好雞塊,連鍋一起,放入大鍋中蒸煮兩三個小時,水汽沿鍋中空管騰起,雲蒸霧繞,滴滴凝鍊,萃取出雞肉中原汁原味的鮮甜。

也難怪汪曾祺會對雲南汽鍋雞念念不忘,甚至認為全國各種做法的雞中,汽鍋雞當推第一。畢竟,一隻雞經過這樣耐心而漫長的閉門修煉,想不好吃也難啊。


四川 | 宮保雞丁


別的特色雞饌,大多是地域相近的兩個城市或省份在爭奪發明權。宮保雞丁可就厲害了——四川人、山東人、北京人、貴州人全都說這是自家招牌菜

宮保雞丁的創始人一般認為是清末官員丁寶楨,他曾被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這道菜因而得名。

但丁寶楨出生於貴州,又先後在山東、四川任職,宮保雞丁的血統也因而錯綜複雜,各地人們各執一詞:


但不管怎麼說,四川版宮保雞丁的確流傳最廣,講究也最多。正宗宮保雞丁的「糊辣荔枝味」,是用幹辣椒和花椒以溫火炒出香氣,又用糖、醋調出類似荔枝的微酸回甜。宮保雞丁的主料也只有雞丁和花生兩樣,加黃瓜丁、胡蘿蔔丁甚至土豆丁都是異端,應當被打入「食堂菜系」中去

文革時期,「宮保雞丁」一名因帶有封建色彩,一度被迫改為「烘爆雞丁」,但並不代表它要經過爆炒。如今很多小飯館將「宮保」寫作「宮爆」,其實是以訛傳訛罷了。


新疆|大盤雞


全國各地的雞是縱橫萬裡的江湖,而新疆大盤雞自身就能構成一個風起雲湧的三國。

大盤雞的起源地有三個說法。一是伊犁,說大盤雞起初是宮廷菜,清朝名將左宗棠將其帶來伊犁,又加以改造,遂成大盤雞,但這個說法並沒有多少可信度。


柴窩堡大盤雞

至於柴窩堡 [pù] 大盤雞,據說是一個湖南人在柴窩堡開的路邊小飯館創始的,也許因為如此,也有不少人直接叫它辣子雞。幹紅辣皮子和雞塊炒成一大盤,辣得簡潔利落不留餘地,也沒有溫和的湯汁來拌麵,最多給你配幾個圓滾滾的花卷。怕辣?怕辣就去吃沙灣大盤雞好了。

沙灣大盤雞


沙灣大盤雞無疑是接受度最高的大盤雞,在新疆之外,各地人民所見的土豆+雞塊+青椒+皮帶面的組合,大多出自沙灣一脈。大盤雞最初是為長途車司機準備的。312國道穿沙灣而過,許多司機會在這裡歇腳,沙灣自然也成了小飯館聚集地。但司機中途停車,不太可能點幾個小菜細嚼慢咽,需要一道下酒下飯的硬菜。因此,廚師將開胃的辣椒和雞同炒,加入土豆,燒成特別頂飽的一大盤。再下一盤「拉條子」,鮮辣湯汁和面一拌,就足以解決一餐。

這道菜最初都用粗獷大瓷盤盛著,「大盤雞」就被叫成了專有名詞,決不能叫中盤雞小盤雞,嗯,無論用多小的盤裝都不行。


江西|三杯雞


沒錯,三杯雞發源於江西,不是臺灣,不是臺灣,不是臺灣。

所謂「三杯」,最早是一杯豬油、一杯甜米酒、一杯醬油作為調料,不加水也不加鹽,用砂鍋將雞塊煨得酥軟入味,鹹香下飯。後來傳到臺灣,才將厚膩豬油改成黑麻油,又加入九層塔、姜、蒜提香,和江西的原汁原味比起來,又是另一種風格。

三杯雞的起源有好幾個版本的傳說,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文天祥被俘後關押在燕京牢獄中,一位老婆婆帶著雞和酒到獄中探視,聽說文天祥次日就要被處斬,請獄卒幫忙,將雞、酒與少許調料一起燉熟,呈給文天祥,算是「最後的晚餐」。獄卒是江西寧都人,後來將這種做法帶回家鄉並進行改良,就成了三杯雞。

這傳說當然不靠譜,可是在簡陋獄中仍能化身為人間至味的,大概也只有雞了。


常熟|叫化雞


一般的地方名菜,總要與名人掛鈎,弄個玄之又玄的來頭,才能顯示出「名菜」的身份,唯有江蘇常熟叫化雞是例外。

叫化雞的傳說很簡單。一個叫花子揀到一隻雞,卻苦於沒有烹飪工具,乾脆直接殺了雞後,用泥巴裹住,放入柴火中煨烤。烤乾的泥殼黏去雞毛,剩下香氣四溢的整雞,想想都覺得誘人。


金庸大概也是叫化雞的擁躉,在《射鵰英雄傳》裡讓黃蓉偷了只公雞,裹了泥巴來烤,居然引來了「叫化祖宗」洪七公,可見叫花雞實在是魅力無窮。

東北|小雞燉蘑菇

所謂「小雞」,指的是童子雞,若是家養的「笨雞」自然更好,肉質細嫩,香氣濃得像是把普通雞打了個壓縮包。野生榛蘑是東北特產,恰能襯託出雞肉鮮味。但吃貨如企鵝君,每次都專挑裡面的粉條來吃。原本寡淡的粉條吸飽湯汁,燉得順滑入味,吸溜一口簡直能上天。


山東|德州扒雞


首先要明確一件事:德州扒雞是山東特產,不是德克薩斯州特產,跟德州撲克和電鋸殺人狂都沒有血緣關係。

中國人對德州扒雞的初印象,大多始於火車。尤其是經過山東的火車,乘務員在叫賣「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之後,往往還要跟上一句抑揚頓挫的「熱盒飯啦!德州扒雞啦!」

相關焦點

  • 雞年吃雞,全年大吉!這份嘉定最強吃雞攻略請收好,挨個吃遍!
    2017年是雞年,也是小編的本命年(哎喲,一不小心透露了年齡)。小編提前祝你雞年大吉…吧!雞年要吃什麼? 不用多說,肯定要吃雞啦!
  • 教你新年吃雞吃雞吃雞!
    雞年吃雞,吉年吃吉!
  • 雞年吃雞丨這些舌尖上的「雞」味,你都嘗過嗎?
    東北的小雞燉蘑菇,四川的辣子雞,山東的德州扒雞……這麼多雞的美食,你總得會做一道吧就算一道也不會做,你總得知道雞的內涵吧就算不知道內涵,你總得會吃雞吧燙好的雞切好擺盤即可食用,但若嫌太過清淡,也可以搭配各色醬料。常見的調料口味有沙姜蒜味、蔥油味、蒜泥香菜味甚至醬汁味。調料的形式多種多樣,不一定拘泥於此。創新醬料的搭配說不定能收穫不一樣的風味哦。
  • ️ 雞年吃雞|山珍海味,不及小雞燉蘑菇
    這是今年春節的第 2 道『雞年吃雞』菜譜
  • 雞年吃雞 四川最美味的雞,全在這裡了!
    每逢春節胖三斤今年雞年 要吃雞!
  • 全國最美味的雞大比拼!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吃雞!
    ,爪入雞膛,雙翅經脖頸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雞呈臥體~桌兒從小吃德州扒雞都有個疑惑,為什麼雞爪子一定要在雞肚子中?這隻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叫花雞也是洪七公的最愛哦,用新鮮的荷葉包裹,鎖住雞的鮮嫩,再埋到土裡烤制,吸收大地精華,打開荷葉的瞬間香氣四溢,沒吃過的小胖友絕對要去試試!!從撕下一整隻雞腿的那一刻起,你就是我們江湖人士了!當然現在工藝發生了一點變化,可能也不方便隨時挖個坑埋地裡了,所以很多家就是糊一層泥放入特製的烤箱,也很香的。
  • 無雞不成宴,雞年吃雞,讓你的味蕾環遊世界~
    雞的養殖成本相對而比較低、繁殖又很快但雞容易患病也容易被其他食肉動物叼走(比如鷹和狼)在中世紀只有富裕的人可以享用普通老百姓能夠養幾隻雞來下蛋吃就不錯了(哼,吃不起,算了)1873年美國家禽協會開始幫助農民盆友們培育優良品種美國雞的數量激增從1880年的1.02億隻到了1890年的2.58億隻即便是這樣20
  • 39.9元吃雞!漳州這家鹽雞,我愛了7年!
    39.9元吃招牌鹽雞,國慶就安排TA家了!×××就是這隻賣了7年火了7年的招牌營養鹽雞,不知道選哪種口味,那就點這款成為你的盤中餐,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吃了都非常好!一入口,鹹香的雞肉直接佔據整個舌尖,炒雞柔嫩又多汁,蘸上雞汁更是絕了,鮮美飽滿,愛了愛了這味道!大家還可以上手自製手撕雞哦,手撕吃更正宗,肉質鮮嫩,我一個人就要吃掉大半隻才過癮~養生女孩們來了都要pick的甜酒土雞,也是熱門的爆款選手!
  • 廣東人吃雞,全國第一!
    廣東人是一群很誠實的小可愛 他們口中的「吃雞」 就真的是字面意義上的「吃雞」哦! 先把海鹽加熱,讓鹽到一定高溫,然後把整隻雞放進去,用鹽的餘溫將雞加熱,這樣海鹽的味道,就慢慢滲入雞肉裡面了,它們是連雞骨都「入味」的。
  • 上海 | 聽說你很能吃雞,那你知道哪的雞最好吃嗎?
    ©️愛偷懶的mogu服務員說這道脆皮吊燒雞現點現做,所以需要等待15分鐘。龍鳳樓是香港一家非常老牌的餐廳,出品一直穩定。這道脆皮吊燒雞,實話實說,吃過一次,下次你沒法不點。豉油雞嫩出水兒了,雞皮像披在雞肉上,輕輕一撥就下來了,火候堪稱完美。進餐廳,每桌都一份豉油雞,可見這道菜在他們家多受歡迎。但是不知道要不要給這家上榜,我們糾結了很久。因為服務態度真的很一般,服務員很少笑,而且人多的時候要拼桌。(不知道是不是好吃的粵菜小館服務員都容易臭臉)
  • 吃了30幾年的雞,這做法最好吃,整隻雞丟進鍋裡,全家人搶著吃
    不過如果把雞肉用來燉湯,雖然現在已經進入秋天了,可是天氣依然還比較炎熱,燉著吃會讓人感覺有點油膩感。雞肉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它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少,而且它富含人體必需的胺基酸,鐵,磷,鋅,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常吃雞肉能提高免疫力,增強體力,調虛補腎精,促進智力發育等。吃了30幾年的雞,這做法最好吃,整隻雞丟進鍋裡,全家人搶著吃。
  • 吃雞,就吃當紅「辣子雞」!
    成天要說帶我們制霸全國,可自己早餐都不帶,天天蹭我的!」好兄弟阿牛大聲抱怨。「是啊,每次聚餐都是我們請客!」好兄弟水生滿腹怨氣:「老大除了槍法好一點,啥也不是。」「就是,老大小氣鬼,再這樣,我們都沒動力,沒激情了!」「唉,感情淡了,埋了吧!」眾好兄弟紛紛點頭稱是。
  • 全國人民都吃雞,吃雞做法大盤點,雞肉就要這樣吃!
    我覺得,應該每個人都愛吃雞吧,之前的黃燜雞米飯,重慶雞公煲,都是不同的地方的人,研究出來的吃雞的方法,都有自己的口味,但是都好吃,鮮香麻辣就是我的最愛,那現在呢,我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雞的做法。第一道菜,絕對是中國的代表吃雞,就是宮保雞丁,這也是聞名海外的,一道美食了。
  • 天天說吃雞,海南第一雞你吃過嗎?
    也就意味著還有9天就能吃到最想念的家鄉菜啦!好吃醬採訪了公司來自五湖四海的同事們,他們最想念的家鄉菜。海南的小夥伴率先搶走鏡頭,說她最想念的家鄉菜必須是下面這道:文昌雞!它的名字好聽,來源也有趣。相傳明代有一文昌人在朝為官,回京時帶了幾隻雞供奉皇上。
  • 雞年你必須吃的12家雞店都在這兒了!通通都是帝都雞中小霸王!
    雞年怎麼能不吃雞!
  • 大吉大利吃雞吃雞,無雞不成宴廣東人過年吃幾隻雞?胖十斤不是夢
    春節美食那麼多每天都是滿滿的飽腹感,大吉大利無雞不成宴的廣東人當然是要吃雞了,白切雞加上自製的蔥薑汁/沙薑汁是絕配,不過一到過年就得了厭雞症候群,年三十晚少不了第一隻雞,>長長久久(九九)/十全十美,團年飯菜色這麼豐富,你吃雞了嗎?
  • 世界上最好吃的雞,一定要傲嬌得讓你費盡力氣才吃到
    比如一周只做一餐的勃艮第烤雞,只有熟客才能預訂的世良田燒鳥,花費兩個半小時在路上的鵝肝雞翅…… 它們都是足夠傲嬌的雞,當然也足夠美味。悅食君從世界各地,搜尋來了八隻好吃到哭的傲嬌雞,每隻都值得你不遠萬裡,費勁前往。
  • 雞年吃雞 美食中尋年味兒 山西特色菜也有「黃燜雞」
    雄雞報曉,雞年春節馬上就到了。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吉祥的內涵,而雞在中國傳統美食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在山西,有哪些傳統的雞肉美食?雞年春節如何吃雞?記者帶你尋找雞味兒,並請教了這些雞肉美食的做法。25日,記者來到老太原餐館,請晉菜太原幫第三代傳人王志強給大家進行推薦。「咱們山西太原以香酥雞、紅燒雞、紅扒雞為主的做法是整雞。
  • 三杯雞到底是哪三杯呢?學會了一定要做給你媽媽吃哦~
    三杯雞這道菜選用三黃雞和「一杯米酒兩杯油」精製而成,(兩杯油裡一杯是麻油,一杯是醬油),就是傳說中的「三杯雞」。三杯雞講究無水烹製,有三杯調料做湯汁足矣!做好後色澤醬紅,油亮喜人。吃起來肉香味濃,口味醇香,甜中帶鹹,鹹中帶鮮,口感柔韌,咀嚼感強,真是滋味十足,是一道色香味兼具的經典菜。三杯雞做法簡單,幾乎沒什麼技術含量,只要把這三杯原料準備好,廚房小白照著我的方法也能做的很好吃哦!
  • 說雞不說吧文明你我他——雞年吃傳統雞料理
    雞年當然要吃雞,A醬在中國八大菜系中各挑選了一道雞料理代表,給各位看官帶來一份新年吃雞指南,在這裡祝各位雞年大吉(吧)對於菜名一定有同學抱有疑問,所謂「棒」指的是「白脯」一種以木棒敲打肉類使口感更飽滿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