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吃貨怎麼可以懂藝術:張大千菜單拍出近百萬美元

2020-12-21 騰訊網

[摘要]教育弟子時張大千也不忘提提」吃「這件大事兒——他曾語重心長的對弟子說:「一個人如果連美食都不懂得欣賞,又哪裡能學好藝術呢?」

近現代繪畫史上,無論是吳昌碩、齊白石,還是吳湖帆、張大千等,他們因各自的繪畫作品名聲大噪,然而他們同樣也是著名的「吃貨」:吳昌碩愛吃酒席,齊白石對「蝦皮白菜」念念不忘,溥二爺(心畬)更是以吃貨著稱,對吃非常挑剔;在去年的保利春拍上,他的一張菜單拍到了52萬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在3月21日的紐約佳士得春拍上,出現了張大千在1977至1979年時所書的21張菜單,「南張」的菜單亦是價格不菲,最終以95.5萬美元(加佣金近800萬元)成交。

張大千喜歡美食,也喜歡畫美食,他對自己學生常講的一句名言是:「一個不懂得品嘗美食的人怎麼可能懂藝術」。

餐桌上一臉喜色的張大千

3月21日,近現代大畫家張大千手書的21張精美菜單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最終以每張均價34.6萬元拍出。這些菜單是1977年至1979年張大千居臺灣時的私人廚師徐敏琦的珍藏品。紐約佳士得中國畫專家珍妮·唐說,張大千同時也是一位專家大廚和真正的美食家。他喜歡美食,也喜歡畫美食,他對自己學生常講的一句名言是「一個不懂得品嘗美食的人怎麼可能懂藝術」。張大千的作品裡經常出現蘑菇、胡蘿蔔、青筍、白菜等蔬菜,他在晚餐前也會一絲不苟地寫好當晚想吃的菜交給廚師。

《菜單 — 雞油黃豆》

《菜單 — 橙皮雞》

徐敏琦被引薦給張大千時剛剛學過廚藝。徐敏琦回憶說,張大千待他如家人,幾乎每頓飯都一起吃。因為張大千是個美食家,對他做的菜品常直言不諱地批評,並提出改進建議。張大千把他和自己的弟子一樣對待,手把手教他書法。

徐敏琦(左)為張大千做壽桃

張大千的母親是個非常會做菜的人,父親也很懂吃,在耳濡目染中,他自然也成了美食家。在他親自撰寫的食譜《大千居士學府》中,張大千用漂亮的行草記載了十七道他最愛吃的家常菜,包括:粉蒸肉、紅燒肉、水鋪牛肉、回鍋肉、紹興雞、四川獅子頭、螞蟻上樹、酥肉、幹燒鱘蝗翅、雞汁海參、扣肉、腐皮腰丁、雞油豌豆、宮保雞丁、金鉤白菜、烤魚等。張大千常以畫論吃,以吃論畫。在張大千的繪畫創作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其吃貨的本質:蘑菇、蘿蔔、竹筍、水果、白菜……這恐怕都是他老人家喜好的食材吧!

《菜單 — 紅煨七珍》

在張家的餐桌上出現最多的菜莫過於粉蒸牛肉。粉蒸牛肉原本是四川小吃,叫小籠蒸牛肉。這道菜香濃味鮮,而且麻辣可口,裡面要放大量豆瓣、花椒,有些人還要放幹辣椒麵,以增其香辣。

被他的廚藝俘虜的大家也數不勝數,謝稚柳(著名書畫家、書畫鑑定大家)曾回憶道:「大千的旁出小技是精於烹飪且對客熱情,每每親入廚房做菜奉客……所做『酸辣魚湯』噴香撲鼻鮮美之至,讓人聞之流涎,難以忘懷。」

《菜單 — 蔥油雞》

國畫家徐悲鴻在《張大千畫集》序中稱張大千「能調蜀味,興酣高談,往往入廚房作美餐待客」。在烹飪上,他將繪畫藝術巧妙地結合進去。他做菜刀功講究、火候恰當、造型別致,其色彩更是依天然色而成,還往往以拼切鑲等手法構成優美的圖案,真是匠心獨到,妙趣橫生,能讓人無論味覺還是視覺都得到一種美的享受。熱情好客的張大千經常在家中以精緻菜式宴請賓客,由他親自草擬並書寫的菜單更是被赴宴者珍視為「墨寶」。在張大千創作中,菜單自成一項。此創作形式從未見於同輩藝術家作品中。

《菜單 — 燴絲瓜》

去敦煌寫生時,張大千在敦煌還發明了許多運用當地食材烹飪的菜,比如:白煮大塊羊肉、蜜汁火腿、榆錢炒蛋、嫩苜蓿炒雞片、鮮蘑菇燉羊雜、鮑魚燉雞、沙丁魚、雞絲棗泥山藥子。光聽菜名,就叫人垂涎三尺,況且實在在敦煌這種貧瘠的地方,他能做出這些美食,的確讓人難以想像。

《菜單 — 炸鴨腦》

張大千吃東西講究原汁原味兒,做菜不放味精,在烹飪方法上也有所講究。烤,古代叫「炙」,在烹飪手法裡面是最原始、最直接的,燒烤是最能讓食材接近其本味的方法,而也是張大千最愛的烹飪方式。在張大千臺北住宅的庭院裡面,就有這麼一個專門用於燒烤的亭子,取名「烤亭」,專供品嘗蒙古烤肉。除了烤架以外,他還在亭子中放了數個四川泡菜罈子。在臺灣是沒有郫縣豆瓣的,而郫縣豆瓣又是川菜的靈魂,所以張大千就用泡菜來代替。

張大千一生都把烹飪當做一門藝術來追求,在他的眼裡,一個真正的廚師和畫家一樣都是藝術家。教育弟子時張大千也不忘提提」吃「這件大事兒——他曾語重心長的對弟子說:「一個人如果連美食都不懂得欣賞,又哪裡能學好藝術呢?」(文/肖永軍)

利市三倍

「吃貨」溥儒與「美食家」張大千合影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不是吃貨怎麼可以懂藝術:張大千菜單拍出近百萬美元-吃貨 紹興雞...
    原標題:不是吃貨怎麼可以懂藝術:張大千菜單拍出近百萬美元  近現代繪畫史上,無論是吳昌碩、齊白石,還是吳湖帆、張大千等,他們因各自的繪畫作品名聲大噪,然而他們同樣也是著名的「吃貨」:吳昌碩愛吃酒席,齊白石對「蝦皮白菜」念念不忘,溥二爺(心畬)更是以吃貨著稱,對吃非常挑剔;在去年的保利春拍上,他的一張菜單拍到了
  • 藝術的吃貨:潑墨畫大師張大千對吃的講究
    來源:大連新聞網   文/高延萍   張大千生平兩大嗜好:一是講求吃,二是愛聽京戲。他認為吃不僅是果腹而已,更是人生最高的藝術,只要能力所及,他都在追求吃的藝術。
  • 齊白石山水冊拍出近兩億 張大千《瑞士雪山》1.43億元落槌
    雖然這兩年一直被認為是藝術品行情的低谷期,也被認為「比較差錢」,但12月4日晚,北京保利2016秋拍夜場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近現代書畫與古代書畫均交出不俗的成績單,業內人士認為,行情也許不知不覺間已真正回暖,這確實可以提振人心:其中以諮詢價形式上拍的清宮舊藏元代水利專家、畫家任仁發
  • 廣匯美術館《你不知道的系列》:張大千,一個被畫筆耽誤的美食家?
    廣匯美術館欄目《你不知道系列》「話題」並不是IDOL們的專屬,藝術大師們也佔據一席之地,當印象中的藝術家們搖身一變,眾多身份一一解鎖?他們又有怎樣精彩故事讓我們驚嘆不已?當然你會有這樣疑惑,會做飯只能算的合格的廚師,怎麼算得上美食家呢?張大千篇是的,要稱得上合格的美食家,不僅要具備日常顛勺的本事,還要有豐富的美食理論。
  • 朱浩雲:走近張大千(美食篇)
    文:朱浩雲(授權轉載)導語:眾所周知,在20世紀文化藝術名人裡,「吃貨」可謂大有人在,吳昌碩、魯迅、溥心畬、于右任、胡適、鬱達夫、梅蘭芳、吳湖帆、齊白石、張愛玲、郭沫若、劉海粟、黃苗子、啟功等都是有名的吃貨,像溥心畬先生好吃在民國可是出了名的,當年京城裡最大的幾家餐館,溥都是常客,一頓每每要點上20
  • 不想當吃貨的畫家不是好廚師,張大千能空運魚翅,竟嗜雞屁股如命
    愛吃是每個人的天性,但是要做到懂吃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懂吃就要知道,一道菜做法的淵源,懂得食材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能下廚做出來。張大千作為一名美食家,在理論上頗有建樹。他曾將中國各地的菜系,按照三大流域的範圍分成三個流派。
  • 「我善烹調,畫藝之上」:張大千的「食單書法現象」
    被稱為「五百年來一大千」的書畫大師張大千,一直把美食烹飪看作大雅之事,他所書寫的菜單,筆墨精湛,法度嚴謹。因此,張大千在臺北的「摩耶精舍」中掛有「賓宴食帖」之匾。即張大千所寫的菜單完全達到了書法藝術「帖」學的標準,成為他書法創作中的精品力作。因而在國際拍賣上屢創高價。但當代書法界卻對此是忽略了,從未進行研究或關注。
  • 不如看看張大千的21張手寫菜單~
    關於吃,張大千這個「吃貨」確實吃出了境界。他常以畫論吃,以吃論畫。他把廚師的技藝,看成是一門真正的藝術。被他的廚藝俘虜的大家也數不勝數,謝稚柳曾回憶:「大千的旁出小技是精於烹飪且對客熱情,每每親入廚房,讓人聞之流涎,難以忘懷。」
  • 寧波春拍冷熱不均 張大千聖母抱耶穌像5200萬元
    本次春拍共拍賣1272件拍品,成交比例為80%,成交總額達1.17億元。雖然備受關注的張大千作品《聖母抱耶穌像》最終以5200萬元成交,為全場最高,但業內預估的「億元傳奇」並沒有上演。從現場看,資本顯然更加熱衷大師級作品,整個春拍會冷熱不均的現象十分明顯。  昨天舉行的名酒拍賣也是冰火兩重天,1958年茅臺拍出80萬元高價,不過代表著西方文化的波斯地毯卻鮮有人問津。
  • 張大千巨幅荷花《水玉乾坤》重磅亮相華藝國際春拍
    原標題:張大千巨幅荷花《水玉乾坤》重磅亮相華藝國際春拍   1953年,張大千自阿根廷遷往巴西,買下了總面積270畝的園林,苦心營造3年,終在異域他鄉的聖保羅市郊建成了一座中國庭園格局的優美園林——「八德園」。
  • 舌尖上的藝術大師,他們竟全是吃貨!
    既愛吃,又懂吃,張大千或許才算是畫界中真正稱得上美食家的人!而作為一個美食家,不在理論上有所建樹,那也是浪得虛名,只能叫做「資深吃貨」,而張大千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對中國菜系的地理劃分研究透徹,還走南闖北,光憑著一張嘴吃遍了天下!
  • 翰海2020秋拍12月舉辦 匯集張大千、錢松喦山水佳作
    近現代書畫專場中,張大千1936年作《華山雲海圖》典雅秀逸、富麗堂皇,是張大千師古人、師造化的青綠山水佳作;錢松喦是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他創作的「常熟田」以及「錦繡江南」系列題材,開拓出中國山水畫的新領域。翰海秋拍推出的《錦繡江南魚米鄉》即是錢松喦經典題材中的精品力作。
  • 張大千為了臨摹敦煌壁畫,成為藝術的「破壞者」?
    壁畫的藝術風格與常見繪畫呈現大有不同,首先壁畫色彩很豐富,要求畫工們的技藝非常精湛,它有著自己的民族風格,和歷史傳承的筆跡,它的藝術繪畫規模也是超大無比,可以從建築天花板一直延伸至牆角。敦煌石窟是擁有1000多個窟,被稱為"千佛洞",從北魏一直到元朝。
  • 畫家中的美食家,張大千的私房菜
    張大千是丹青大家,也是赫赫有名的美食大家,而且是廚藝高手。張大千既愛吃,又懂吃,這兩條是判斷美食家的重要標準。什麼叫「懂吃」?張大千是四川內江人,四川的飲食文化對他的影響尤為深遠。張大千的母親是個非常會做菜的人,父親也很懂吃,在這種環境中耳濡目染,為他後來成為美食家奠定了基礎。張大千對自己在美食方面的造詣還是頗有自信的,他曾說:「以藝事而論,我善烹調,更在畫藝之上。」
  • 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湯發周解讀張大千的精品書畫!速藏!
    《我的父親張大千》,第17頁,中華書局,2010年。3.《張大千精品集》,第391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4.《張大千精品集》,第27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5.《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第219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 名家 | 舌尖上的藝術大師,他們竟全是吃貨!
    既愛吃,又懂吃,張大千或許才算是畫界中真正稱得上美食家的人!而作為一個美食家,不在理論上有所建樹,那也是浪得虛名,只能叫做「資深吃貨」,而張大千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對中國菜系的地理劃分研究透徹,還走南闖北,光憑著一張嘴吃遍了天下!
  • 張大千《雲山圖》領銜保利春拍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 馬海燕)記者15日從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獲悉,一年一度的春拍將於月底在北京舉行,部分精品15日亮相,張大千的《雲山圖》為此次春拍的領銜之作。該畫不但尺幅大,而且在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運,不同於一般應酬之作。除張大千外,此次春拍還匯集了一眾名家精品,包括徐悲鴻的《扶餘國主》、傅抱石的《芙蓉國裡盡朝暉》、齊白石的《英雄獨立》、潘天壽的《松蔭觀瀑》、黃賓虹的《溪山沕穆》、李可染的《灕江勝景》、吳昌碩的《富貴神仙》、吳冠中的《玉龍雙松》和林風眠的《白蛇傳》等。
  • 張大千花500兩黃金,仿了兩幅畫賣1.5億,他更牛仿了一幅就賣8億
    臨摹傳世古畫,歷史上出過兩個大畫家,一個是張大千,因為出生名門望族,祖上藏有名貴字畫,他自己又愛好收藏古畫,加上有一位在京為官的哥哥,也是書畫高手,後來兩人創辦了大風堂,擁有大量的古畫,他在20多歲,便臨仿歷代名畫,幾乎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為了臨摹古畫,張大千也很願花血本。
  • 海底撈裡的「隱藏菜單」:只有真正的吃貨才懂,再也不怕吃虧了
    說到火鍋相信很多吃貨都不陌生,因為在冬天的時候,大家會隔三差五的跟朋友去吃火鍋,一頓火鍋下肚就非常的暖和,雖然現在春天已經到了,但還是無法阻止吃貨們去吃一頓火鍋,畢竟很多的火鍋店都是有空調的,吹著空調吃著火鍋簡直不要太過癮。
  • 專家解讀張大千:從地獄裡帶出新中國畫
    在這股潮流中,張大千獨以「石濤專家」(清初著名畫家)聞名。1933年,僅34歲的張大千應徐悲鴻之邀,出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然而此時中國繪畫不斷尋回前代的過程,正在被打破。  在大批學子留洋學習西方繪畫技法後,「當時對於中國繪畫往什麼地方去,有很大的爭議,有的說效法西畫寫生改革,有的說堅持中國畫傳統。」1934年,張大千從學校辭職,專職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