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視覺中國
昨天下午4時50分,臺灣一輛載有366名乘客,由樹林開往臺東方向的列車,在宜蘭蘇澳新馬車站附近突發意外事故。全列車8節車廂出軌,5節車廂嚴重翻覆,宜蘭到花東鐵路運輸交通中斷,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
據臺灣消防署今日凌晨5點更新的說明,該事故已造成18人死亡、187人受傷,190人分別被送往羅東、蘇澳、宜蘭、花蓮等地醫院。出事列車為特快列車「普悠瑪」6432次,每逢周日行駛,車中除1名美籍旅客外,其餘都是臺灣本地旅客。
最新確認的死者名單中,包括臺東卑南國中25人赴韓國交流團中的老師2名、學生2名、導遊1名,赴臺北參加喜宴的18人董姓家族中的9名家族成員,以及其他4名旅客,其中年齡最小的僅9歲,令人唏噓。
此次意外是臺灣30餘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鐵路事故,臺灣鐵路史上最重大的事故是1981年3月8日的自強號頭前溪橋事故,因列車與砂石廠碰撞,造成至少30人死亡、130人輕重傷,時隔37年,慘況再現。
據倖存旅客回憶,意外發生前列車曾有三次緊急剎車狀況,疑似電力不穩,但仍在持續行駛,事發時列車正準備加速,突然一陣劇烈搖晃,並伴有一聲巨響,列車隨即脫軌翻覆。《蘋果日報》現場報導稱,列車的第一、第二車廂受損較輕,後面的車廂由於不斷向前擠壓,而翻車扭曲成W字型,尤其第六節車廂狀況最為嚴重,部分車體直接撞碎圍牆,掉入一旁的樹叢中,親歷乘客回憶稱還有鐵條扎入列車,車廂內哀號不斷,一片狼藉,傷況慘重。
事發後,蔡英文在Facebook中發文:「我們會動用一切力量,全力搶救」。今天一早,蔡英文抵達事故現場,隨後前往醫院探視,表示已經請檢調單位用最快速度釐清事故原因,並且將全力讓鐵路運輸恢復正常,經過臺鐵人員連夜搶修,今天清晨5時12分,新馬站西線單線雙向行車開始恢復。
昨晚召開的記者會上,臺灣鐵路局局長鹿潔身說,這輛普悠瑪列車2013年上線運營,剛剛才完成6年一次的大保養。針對外界關於事故原因的各種猜測和質疑,包括車速過快、列車碾過不明物體、鐵軌保養不足等問題,鹿潔身表示,有待行車保養紀錄委員會調查確定。
「普悠瑪號」屬於特快列車,是臺鐵為改善北迴線彎道過多,於2012年從日本引進的TEMU2000型傾斜式列車,特色為轉彎時不必減速,可縮短行車時間。在「普悠瑪」之前,臺鐵還引進過另一種TEMU1000型傾斜式列車「太魯閣號」。
「普悠瑪」得名源於卑南語,列車於2013年2月正式運營,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150公裡,主要行駛於東部幹線。普悠瑪號的引進也與臺灣鐵路局為應對龐大的觀光潮有關,自2008年臺灣開放大陸遊客赴臺旅遊以來,臺灣東部遊客人數激增,而此次事件或將給未來臺灣東部觀光產業,蒙上另一層不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普悠瑪號的第一次事故,在去年幾乎同樣時間的10月24日,普悠瑪號列車也曾發生過一起出軌意外。當天下午4點20分左右,一輛431次由臺東開往樹林的普悠瑪號,在花蓮玉裡鎮三民站內發生意外,列車第二至第六車廂均出軌,所幸無人員傷亡,乘客經疏散後由另一輛列車安排轉載至目的地。
更早一些的去年4月份,民進黨「立委」段宜康還曾在Facebook上炮轟普悠瑪號「根本是假的『傾斜式列車』」:「同一個乘客,乘坐普悠瑪在同一個轉彎處,列車傾斜裝置吸收離心力的能力,讓乘客的身體得承受的離心力,是乘坐太魯閣號的將近3倍!」並指責馬英九政府「用買傾斜式列車的錢,去買了一般的電聯車;然後還得應付大家所期待的傾斜式列車車速。」國民黨總召廖國棟也曾向「立法院」提交關於普悠瑪號的書面質詢,指出臺鐵只在增購的兩列普悠瑪號上增加油壓減震器,而未改善其他17列普悠瑪號行車舒適性,無助於解決乘客對於普悠瑪號搖晃嚴重、易暈車的抱怨。
對於質疑,當時臺鐵澄清稱,普悠瑪列車已經運營三年,設計上沒有問題。如今脫軌事故再次爆發,且造成了「普悠瑪」運營歷史上,乃至臺鐵30餘年來最嚴重的傷亡狀況。此次事故原因及後續問責狀況,已被臺灣民眾、媒體和當局密切追蹤關注,或將繼續引爆一場不小的輿論地震。
(本文參考了聯合報、蘋果日報、BBC中文網及中央通訊社的相關報導)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拯救睡眠」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周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