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戰列艦與驅逐艦相撞,看照片卻莫名搞笑

2020-12-13 ALEX俊赫

【話說軍世】在1910年,美國的GDP和人均GDP超過了英國,一戰後美國成為了真正的經濟大國,二戰中美國海軍成為了世界第一,尤其是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的噸位數量,今天俊赫君和大家聊一次美國海軍的撞船事故。

戰列艦攔腰撞傷驅逐艦,直接把「海狗」卡在了艦艏上

1956年5月6日,在美國海軍諾福克海軍基地外的大西洋上,發生了一次撞船事故,當時威斯康星號戰列艦,正和中途島號航母、德梅因號重巡洋艦帶著幾艘驅逐艦,在大霧中執行「巡邏」任務,結果因為誤報有人落水,處於與後方的伊頓號驅逐艦衝上來準備幫忙。

當時伊頓號報告了一句「海狗來了」(海狗是伊頓號的代號),便將航速加達到了27節衝了過來,結果濃霧之中伊頓號沒能注意到威斯康星號戰列艦,還在快速向前,而威斯康星號發現左側的伊頓號過來的位置不好,便提示「小心海狗」,但是為時已晚。

伊頓號猛然發現自己右前方的濃霧中有座「鋼鐵冰山」時,雙方距離已經只剩200碼,威斯康辛號雖然立刻倒車,結果6秒鐘後,威斯康星號的艦艏以90度直直地撞在了伊頓的身上。

巨大的撞擊力度將伊頓號卡在了威斯康星號艦艏,被5萬5710噸的戰列艦橫推著「前進」,幾千噸小身板的伊頓號,此時只能聽天由命般的卡在艦艏上。這時的伊頓號就像一隻「弱小的海狗」,被兇猛大大鯊魚一口咬住,毫無反抗之力。

相撞之後兩敗俱傷:看照片卻莫名搞笑

本次相撞,伊頓號正好被撞在一號炮塔位置的右舷位置上,右前艦體被撕開,鍋爐艙蒸汽管道破裂,分開之後,被威斯康星號拖帶著返回,其中搞笑的是,當時伊頓號上的一位憲兵正在廚房偷吃東西,結果身處艦體內部的憲兵,忽然被暴露,一下子見到天了。

而「身強體壯」的威斯康星號也受傷不輕,艦艏撞開了個大口子,上半部向左側歪開、下半部則被撞變形,配合上長達270米的艦體,和噸位巨大的鋼筋鐵骨,此時的威斯康星號,看起來就像一條張嘴的大鯊魚。

這次事故的原因分析:

1、一個原因是海上的大霧,大霧中航行,不論是軍艦和船隻都有很大的風險;

2、當時的艦上值班軍官經驗不足,其中伊頓號的值班軍官是位剛剛從海軍學校畢業一年多;

3、當時在大霧中,驅逐艦分隊的指揮官越過艦長直接向伊頓號的值班軍官傳達命令,快速前出;

4、當時的伊頓號雷達老舊,沒能及時發現潛在的危險。

兩艘戰艦都是美國海軍二戰時代服役的,伊頓號是1942年完工的弗萊徹級驅逐艦,採用混合骨架結構,雙層船底,擁有5門127毫米高平兩用艦炮,滿載排水量3050噸,只有對方的18分之一。

威斯康星號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4號艦,改裝前滿載排水量達5萬5710噸,1943年12月7日下水,綽號「威士忌」,擁有9門406毫米巨大艦炮,是世界上艦體最長、航速最高的戰列艦之一,其在二戰中沒能參與大規模的海戰,其姊妹艦中最出名的是密蘇裡號,因1945年日本在艦上投降而青史留名。

來自俊赫君的華話說:歷史上最長的戰列艦,最強戰列艦之一

在1956年的這次事故後,威斯康星號需要修理艦艏,便直接用了未完工的,同級6號艦肯塔基號的艦艏,結果,在艦艏修復之後威斯康星號比同級姊妹艦長了2英尺,原本270.4米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就是歷史上最長的戰列艦,因此,就因為長了這2英寸,威斯康星號變成了歷史上最長的戰列艦。

不僅如此,依阿華級在美國海軍中的服役時間相當長,直到1991年才退役,是世界上最晚退役的戰列艦之一。在二戰後改裝了現代化水平雷達和電子設備,並加裝了戰斧飛彈等,強化對地、對艦、反潛、防空攻擊能力,相比較於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戰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最晚退役,也就成了實際上最強的戰列艦之一。

相關焦點

  •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曾經的海上霸主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曾經的海上霸主在2020年的今天,由於現代大型水面艦艇造價高,使用成本高,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能力獨立研製生產萬噸級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以驅逐艦為例,目前只有中國的055型和美國海軍的DDG-1000系列以及最新的阿利-伯克III級驅逐艦超過萬噸,還有幾個國家製造的驅逐艦勉強超過萬噸,但他們採用了大量的美國技術和裝備。可以說,除了航母、船塢登陸艦、補給艦等艦艇外,美國還有能力自主研發和生產排水量過萬噸的驅逐艦。能自主研發生產排水量超過萬噸的水面艦艇,也是世界各國海軍實力的體現。
  • 日本海軍的執著,大和級戰列艦,一艘落後於時代的戰列艦
    在1937年(昭和12年),亦因倫敦裁軍條約到期而失去約束力,所以日本海軍評估英國與美國的等列強將會建造更新式的大型戰列艦。 而反觀日本海軍,原先為更新舊型的戰列艦的「八八艦隊計劃」中的加賀型戰列艦及紀伊型戰列艦,由於華盛頓裁軍條約不能順利建造。
  • 日本海軍最後的條約型驅逐艦,祥瑞武勳一身的白露型驅逐艦(下)
    登陸作戰完成後夕立號帶領初雪號,叢雲號驅逐艦炮擊亨德森機場,同時夕立號發現側舷存在2艘不明艦影,判斷為美軍的輔助巡洋艦和驅逐艦,並使用艦炮將二艦擊沉。事後判明是美國海軍的DD-82格裡高利號驅逐艦和DD-79利德號驅逐艦。10月26日曾短暫參與了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此後夕立號一直執行東京快車運輸任務到11月。
  • 誰才是日本海軍最大敵人,和這條驅逐艦比起來美國海軍都自愧不如
    【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1935年,日本海軍白露級驅逐艦時雨號服役,1940年1月20日,陽炎級驅逐艦8號艦雪風竣工。雖然2艦均代表了當時日本海軍艦隊驅逐艦的最高水平,但對於信奉"大艦巨炮製勝"的日本帝國海軍而言,驅逐艦僅僅是其所謂"九段擊"的對美作戰方略中負責對美軍艦隊發起削弱作戰的消耗品。
  • 剛剛,日本驅逐艦與中國漁船撞上了
    據環球時報3月31日報導,此前一天晚上7時30分,日本海上自衛隊「島風」號驅逐艦在東海海域與一艘中國漁船相撞。日本防衛省稱,「島風」號左舷後部的水線上約5米位置出現一個1米×20釐米的洞,漁船上13名船員沒有人受傷或失蹤。
  • 日本海軍失敗的驅逐艦——零戰績的初春型驅逐艦(下)
    在上篇中,我們對初春型驅逐艦的開發背景,設計特點等進行了詳細描述。初春型驅逐艦作為滿足《倫敦海軍條約》後的一型驅逐艦,雖然設計時雄心勃勃,成為當時世界各國海軍中火力強大的驅逐艦,但最終因為復原性艦體強度等進行改造,變得平淡無奇。初春型驅逐艦作為日本海軍主力驅逐艦參加了太平洋戰爭,而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以及戰時改進的武器裝備將由本篇來進行介紹。
  • 日本海軍的執著,大和級戰列艦,一艘落後於時代的戰列艦
    在1937年(昭和12年),亦因倫敦裁軍條約到期而失去約束力,所以日本海軍評估英國與美國的等列強將會建造更新式的大型戰列艦。 而反觀日本海軍,原先為更新舊型的戰列艦的「八八艦隊計劃」中的加賀型戰列艦及紀伊型戰列艦,由於華盛頓裁軍條約不能順利建造。
  •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曾經的海上霸主
    以驅逐艦為例,目前僅我國的055和美國海軍的DDG-1000系列以及最新的阿利伯克III級驅逐艦超過10000噸,另外還有幾個國家製造中的驅逐艦雖然也勉強超過10000噸,但是大量採用了美國的技術和設備。可以說,除了航空母艦,船塢登陸艦,補給艦等艦艇外。是否有能力獨立研製生產排水量超過10000噸的水面艦艇也是世界各國海軍實力是否強大的標誌。
  • 美國海軍裝備——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共有62艘Arleigh Burke驅逐艦(DDGs 51-112)構成了該級別的初步採購計劃,但在2008年中期,海軍決定重新開始生產這些船隻。總而言之,這些艦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為美國海軍建造的最大級別的水面戰鬥機。 該級別的三個「Flight」或變體正在使用中:DDG 51-71代表原始Flight I設計,DDG 72-78代表Flight II,DDG 79-124和127代表Flight IIA設計。
  • 日本海軍最後的條約型驅逐艦,祥瑞武勳一身的白露型驅逐艦(下)
    登陸作戰完成後夕立號帶領初雪號,叢雲號驅逐艦炮擊亨德森機場,同時夕立號發現側舷存在2艘不明艦影,判斷為美軍的輔助巡洋艦和驅逐艦,並使用艦炮將二艦擊沉。事後判明是美國海軍的DD-82格裡高利號驅逐艦和DD-79利德號驅逐艦。10月26日曾短暫參與了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此後夕立號一直執行東京快車運輸任務到11月。
  • 歷史首次:被航母擊沉的戰列艦
    亞利桑那號戰列艦一般認為:美國海軍亞利桑那號戰列艦,是世界第一艘戰爭中被艦載航空兵擊沉的戰列艦,這艘巨艦在1941年12月7日被日軍航母艦載機空襲擊沉,這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航母艦載航空兵的大規模攻擊實際上,日軍偷襲珍珠港時,美國海軍有9艘戰列艦在港停泊,另有巡洋艦7艘,驅逐艦28艘,潛水艇5艘在港,直接造成了美國海軍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利桑那號不幸成為最早被艦載航空兵擊沉的戰列艦。,其中加利福尼亞號、西弗吉尼號後來被打撈了起來,迅速改裝,在後來的蘇裡高海峽海戰之戰中,暴打日軍山城號戰列艦,報了「一箭之仇」。
  • 日本新驅逐艦下水挑戰中國055,取舊海軍艦名想為軍國主義招魂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7月30日,日本「摩耶」號飛彈驅逐艦下水,這是日本首艘具有協同作戰能力(CEC)的宙斯盾驅逐艦,這種美國的協同作戰系統,可以使得日本的軍艦和美國海軍共享情報,一起執行反導、反艦甚至對陸攻擊任務,把日本海上自衛隊牢牢地綁在美國這個戰車上面
  • 戰列艦的終結,馬來海戰——英國皇家海軍Z艦隊覆滅記
    然而該計劃遭到了邱吉爾的反對,他在8月29日向海軍部建議派遣一艘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外加一艘戰列巡洋艦和一艘航空母艦為主的艦隊。 【註: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三卷,774頁】 在邱吉爾的力主之下,由 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所組成的Z艦隊 開往了新加坡。事實上Z艦隊本該包括一艘光輝級航空母艦不撓號,但是這艘航母不幸在牙買加擱淺,不得不返回船塢。
  • 戰列艦,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被淘汰,海軍主戰艦艇是否會小型化
    時至今日,彼得大帝垂垂老矣,就算是即將服役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他的重新服役,也不過是因為俄羅斯缺乏大型船殼製造能力而已,對於美國而言,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提康德羅加號,已經走進拆船廠!但是巡洋艦的本質是什麼?無非就是一種噸位比較大的,能夠跟著主力艦艇遠洋的艦艇。
  • 它是舊日本海軍驅逐艦,在二戰前,曾給世界海軍帶來很大衝擊
    吹雪型驅逐艦華盛頓海軍條約,對各國的戰列艦、重巡洋艦等大型艦艇總噸位進行了限制。為了彌補舊日本海軍與英美海軍之間的差距,舊日本海軍就將注意力放到輕巡洋艦以下,這些並不受條約限制的小型艦艇上,採用強化這些艦艇的辦法來提升戰鬥力。
  • 鋼鐵的碰撞:被火炮擊沉的戰列艦
    戰列艦裝甲防護能力很強,如果不是同級別的戰艦,很難對戰列艦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同時,到了二戰時期,戰列艦的抗沉性已經非常出色,不同部位中彈幾發,並不會導致其沉沒,因此,戰列艦的艦炮對決,也顯得尤為震撼。日本戰列艦「難兄難弟」,雙雙沉沒1942年11月13日日本海軍出動比睿、霧島準備炮擊瓜島機場,遭遇美國海軍巡洋艦艦隊,夜間在近距離內與美艦發生炮戰,在混戰中比睿號上層建築發生火災,成為一個顯眼的目標,遭到重創,操舵裝置損毀,後與第二天自沉。
  • 日本海軍失敗的驅逐艦——零戰績的初春型驅逐艦(下)
    在上篇中,我們對初春型驅逐艦的開發背景,設計特點等進行了詳細描述。初春型驅逐艦作為滿足《倫敦海軍條約》後的一型驅逐艦,雖然設計時雄心勃勃,成為當時世界各國海軍中火力強大的驅逐艦,但最終因為復原性艦體強度等進行改造,變得平淡無奇。初春型驅逐艦作為日本海軍主力驅逐艦參加了太平洋戰爭,而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以及戰時改進的武器裝備將由本篇來進行介紹。
  • 驅逐艦到底在驅逐什麼?為何現在很難看到戰列艦,專家道出實情
    中國一年下水10艘驅逐艦,它到底重要在哪裡?在過去一年,中國共下水了10艘驅逐艦,如此驚人的速度,不由引發了很多國人對驅逐艦的關注,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就困擾著眾多軍迷,驅逐艦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它到底在驅逐什麼?
  • 血戰瓜島,北卡羅來納級華盛頓戰列艦力挽狂瀾,贏得戰爭轉折點
    提到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就不得不提到20世紀30年代所籤署的《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也就是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在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中,美國所建造的主力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約等於356毫米)。而北卡羅來納級正是在這一條約框架下應運而生,同時期的條約戰艦還有日本的長門級、英國的納爾遜級等。
  •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附體了?日本海自驅逐艦在東海撞上中國漁船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3月30日日本海上自衛隊「島風」號(DDG-172)驅逐艦在東海國際海域與一艘中國漁船相撞,所幸此次海上相撞事故不是很嚴重,碰撞事故發生之後兩船動力系統均處於正常工作狀態,事故也沒有造成人員落水失蹤。